首页 理论教育 制革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策略

制革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策略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企业尚未安置专职的安康主管,或者即便有之,是否称职、能否胜任还是问题。企业领导安康意识有待强化,尤其分管生产的领导在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方针政策不力。所以说制革企业的专业安康管理水平还较落后,言不为过。

制革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策略

杨伟福 温祖谋

【摘要】本课题旨在研讨制革企业所普遍存在的潜在危害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并针对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探讨制革企业若干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如何建立、完善安全健康体系,进而提出制革行业所必须面对的社会责任。

制革业是对天然动物皮张进行物化处理与机械加工的制造业,一直是世界上传统沿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社会演变、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制革业应对人类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则与日俱增。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制革业尽管得到长足发展,并初步摆脱了“脏、臭、累”的行业落后面貌,但从目前的产业形态和加工方式来看,要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序化、智能化的先进目标,仍属相当遥远。因此,在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审视的当今世界,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作为整体皮革产业的支脉与源头,制革业的潜在危害与职业健康越来越引起更多的人们乃至于全社会所关注。

随着发达国家制革业的战略转移和中国皮革工业“二次创业”期间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化学有害物的扩散、传播和制革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与摄入,等等,如不及时从战略上作出明智的治理决策,从战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其结果必将导致职业上的危害性越来越大。

20世纪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向发展中国家推出制革污染控制援助项目,其中的东南亚区域性职业安全健康(OSH)子项目(编号:US \RAS\92\120),旨在协助该地区制革业在防治制革污染的同时,着手改善制革生产劳动条件,逐步实现清洁生产,消除制革企业的潜在危害和安全隐患,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健康。

(1)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职业病危害,平均每天约3000人。

(2)另据报道,1997年德国每100万个工作小时意外事故发生的次数为:采矿2.6;建筑1.6;交通1.2;化工0.5;纺织、皮革0.4;贸易、管理0.3;保健0.2;平均0.6。显然,纺织、皮革业工人的意外事故低于所有工作场所的总平均数,这间接表明制革厂的作业还是相对安全的,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制革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可以高枕无忧。

(3)相反,据笔者所作的问卷调查,以一家约2000名员工规模的制革企业为例,从近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年平均发生的安全伤害事故达86.7起,累计受不同程度伤害的员工达607人次,年事故伤害率占全员的34.3/1000,其中:重伤致残的占1.8/1000,死亡的占0.119/1000。另一方面,从一线员工的职业健康与疾病危害来看,据委托当地职业病防治所对重点工序员工每年的体检报告分析,不同程度的职业病疑似患者,年平均发生率占全员的0.5/1000。

笔者对一家建厂多年的制革厂进行了安康管理的跟踪调查和分类统计,其结果所显示的安康事故分析与不同用工性质相对差异,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某制革厂连续7年(1999—2005年)的年事故数

表2 某制革厂连续3年(2003—2005年)不同用工所发生的事故数 单位:人

由此可见,充分认识制革业的潜在危害,并尽可能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或避免各种事故伤害,保障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企业的财产和经济损失,以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制革企业乃至于整个制革行业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本课题旨在研讨制革企业所普遍存在的潜在危害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并针对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探讨制革企业若干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如何建立、完善安全健康体系,进而提出制革企业所必须面对的社会责任。

1.1 从业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工业生产领域所出现的事故85% 以上都是“三违”(违规、违章、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安全健康意识淡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落后。企业以人为本。制革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施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管理的基本要素。

1.1.1 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从文化结构看,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之比重较大,占生产人员的绝大部分。尤其,从事制革生产的一线操作员工,为数不少是来自农村或当初征地招工人员,由于其文化水平偏低,安全常识贫乏,侥幸心理很重,自主接受规范的能力不强等,是构成了各种不安全因素或直接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之一。

1.1.2 人员的安康意识

(1)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缺乏,从严自律意识不强。

(2)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尤其具有从严自律意识、熟练操作技能和丰富排险经验,而且还能督导初级员工的中、高级技工短缺。

(3)专业的安康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从事过制革这特殊行业的安康管理人员缺乏。不少企业尚未安置专职的安康主管,或者即便有之,是否称职、能否胜任还是问题。

(4)企业领导安康意识有待强化,尤其分管生产的领导在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方针政策不力。

1.1.3 人员的实际技能

(1)操作人员的技能低下。目前在制革厂一线操作的员工,大部分季节工为外来打工者,这些人员流动性很强,不可能服务于高新科技企业,只能进入以机器与手工相结合的仍处于传统加工方式的制革企业,其谋生能力的单一与低下,使得这些员工不得不以体力劳动为主,而且这些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是短期内就能提高的。

(2)基层管理的基础薄弱。鉴于目前制革企业的劳动条件与生态环境,造成了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性。加上某些经营者难以抵制急功近利的诱惑,势必导致基层管理的脆弱化和基础管理的简单化。尤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非生产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很难超脱于对立位置,人际关系难免紧张,一旦管理者不善管理艺术,或者工作作风不够深入,于是,团队精神与和谐氛围将荡然无存,隔阂、阻力甚至对抗等行为和事端难于幸免。

(3)专业安康管理水平落后。由于皮革工业的产业形态和加工方式的特殊性,传统沿袭性与劳动密集型的烙印尚且很深,在企业管理层面上,职业安全与健康还没能与生产、营销、财务等职能并驾齐驱,所以谈论专业安康管理水平还存在时间差。所以说制革企业的专业安康管理水平还较落后,言不为过。

1.2 场所环境

1.2.1 厂房

制革企业的厂房大都是一些跨度、高度、面积相对较小(某些新建制革厂例外),采光条件较差,楼层空间较低的聚热型建筑,同时由于制革水场湿热操作和整饰工段的蒸发、喷淋等加工方式所致,自然构成车间不易散热,室内温度和湿度不易调节,有害气体难以挥发的不良劳动环境,如果员工在从事化料操作而未按规定随意存放、溶解的话,则室内空气的污染犹如雪上加霜,这对员工的身心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1.2.2 通道

制革生产的在制品流转较慢,在每个工序都有不同程度的停留,因此就地堆放和用以流转在制品的人力推车和“木马”较多,这就出现较大的堆放场地,而由于场地的不足或使用不甚合理,造成在制品侵占了大量场地和空间,使得仅有的车间通道变得十分狭窄甚至出现严重堵塞。通道之不畅,阻碍人员紧急疏散,经常导致人员为之碰擦、冲撞、拌摔等事故发生。此外,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在厂房内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其他通道,比如转鼓平台下的通道、输送机器上方的过桥、污水沟或污水池等构筑物边沿上的走道等等,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也是易发、多发的事故隐患

1.2.3 平台

平台是指制革生产的特殊场所,主要是转鼓加料平台、坯革挂晾平台、特殊移动平台。转鼓平台是固定的,其高度一般在2m以上,平台栏杆的高度、牢度、横挡密度等都应符合要求,防止人员和物料高空坠落。平台的潜在危害是阻碍人员的工作视野、给送料和卸料等配合性工作增加难度。其次是坯革挂晾平台,用于自然干燥的挂晾机为利用空间一般构筑在厂房高处,其晾皮横竿随着机械运动而移动到高空时,任何部件的坠落均为安全隐患。再者,移动平台其自身一般很少会直接出现危害,但其受地面和通道,机械车辆影响,诸如地面坑凹不平,车辆撞击,或放置未安全等因素所致,也可能存在某些潜在危害。

1.2.4 噪声

制革生产过程中各种制革机械(如挤水伸展机、去肉机、剖层机、削匀机、磨革机、打光机等)众多辅助设施(如鼓风机、空压机、齿轮传动装置、磨刀装置、蒸气加热装置等)在运转操作时均会发出工业性噪声。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国家《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噪声标准为85~90dB(A),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1.2.5 粉尘

制革干燥整饰工段的粉尘污染相对比水场更为严重。尤其是磨革工序,一旦通风排气与吸尘装置的状态不佳或功能失灵,则整个磨革室简直是粉尘世界,操作工即便戴上口罩和工作帽,也无济于事。粉尘污染,主要是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其次,制革过程中某些使用粉剂化料和喷涂装置的工序,同样涉及化料粉尘、涂饰雾粒和有害气体的侵害。

1.2.6 气候条件

尽管制革业的长足发展已初步摆脱“脏、臭、累”的行业落后面貌,但目前不少制革厂的厂内环境卫生与车间气候条件仍不乐观。尤其,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污染程度尚未纳入人为控制范畴。因此,每每盛夏,聚热型的车间里如临“桑那浴”,酷暑难当,一线员工中暑、窒息、虚脱等伤害十分频繁。

1.3 装备设施

1.3.1 管道

主要分为蒸汽、热水、受压、化学腐蚀材料等管道,见图1,其危害来自于正常的消耗和磨损致使管道或接件发生破漏、爆裂。

1.3.2 专用机器

制革的专用机器主要是指加工容器转鼓和去肉、片皮、削匀、挤水、伸展、磨革、真空、喷涂、辊涂、压花、熨平等专用制革机器,这些机器因自身安全防护装置不善或操作者因操作使用不当,均有可能造成对人体的机械伤害。以往,制革老工人常把上制革机器操作比作“上老虎口”,所面临的是高速旋转的带刀或刀辊,或者是上下油压控制的夹板,稍有不慎,危害极大。目前制革企业中最常用的是诸如:ALETTI、GEMATA、BAUCE、LINTA、RIZZI、BERGI OFB、MOSTARDINI、CARTIGLIANO等世界知名企业生产的制革机器,其使用性能和防护设计都比较先进、安全。

图1 管道

1.3.3 辅助装备

一般情况下,辅助设备很少会直接造成重大的事故伤害,但是只要有安全隐患的存在,这些辅助设备也可能成为造成伤害事故的间接因素。制革生产区域的辅助设备常见于计量器具、各种刀具、虹吸、无嵌法丝的软管、非动力车辆、油压运输拖车、旋转容器等。

1.3.4 电器配置

制革业的电器设施和其他工业企业一样,小到220 V的插座、开关等;大到380V的电缆电线。每个企业一般都配置了高低压变配电网。从电力局的五防和监管以及企业自身的专人专管和对电力的认识,一般防范严密。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员工对用电、照明系统相对来说重视的程度不够,往往在电器作业过程中留下隐患,加上某些员工在使用电器时往往不够重视,随心所欲,比如:自接电器、私拉电线的情况时有发生;电器盒无标记、盒门敞开、线路槽盒脱开等现象随处可见,见图2。

1.3.5 特种设备

电焊割、电梯、行车、铲车、锅炉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控制的项目,其危害来自于各自的特殊性。比如电焊时会造成电弧光、电梯会造成坠落、行车会造成撞击和部件的坠落、铲车会造成倾翻和撞击、锅炉会造成爆炸等,见图3。

图2 开关插座

图3 升降梯座脚悬空

1.4 原辅材料

1.4.1 制革原料皮

由于动物生前患病、交叉感染或事后对疫皮消毒不严、防护不善,制革原料皮有可能成为炭疽病口蹄疫、波状热等疾病的传播载体,对于制革厂接触原皮的人员,存在可能被感染的潜在危害,严重者可能致命。尤其,对于原皮储运、保管人员和制革水场操作员工,必须加强防护,接种疫苗,注意消毒,以防患于未然.此外,对于原料皮上可能附带的杀菌剂杀虫剂防霉剂等化学药剂是否对人体存在伤害也要有所警惕。

1.4.2 化工材料

制革化工材料涉及有机、无机、生物多种类别,有天然的,有合成的,其门类之多、性状之复杂,需要管理者和使用者认真区分和高度重视。譬如,就其性状而言,就有刺激、腐蚀、毒性、燃烧等不同性质与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化学品的危害在制革企业中既对人也对物,它的危害因化料不同,所造成危害的大小程度也不同。有害、有毒的化学品,在储运、暴露、作业过程中所挥发、逸出之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散发浓度,以及固态化料的粉尘等,必然导致周围空气的污染,显然是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周边存在的有关物体产生侵蚀与损害,这还有可能会加大或引发其他隐患的出现。就化工材料而言,最大的潜在危害莫过于混合液体的危害性,其所产生的危害具有不可见性,往往易被忽视,因而其潜在危害性更大。尤其,在溶解或混合化料时,严防随意性,以避免酿成不必要的伤害。譬如,溶化固体硫化钠、硫氢化钠,不得在水介质中与氯化钙等水解呈强酸性的物质相混,否则会导致大量H2S有毒气体逸出;又如,丙酮极度易燃,严禁与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相混,丙酮一旦燃烧会释放出一氧化碳等有害的气体。化工材料见图4。

图4 化工材料

1.5 制革过程

1.5.1 制革的水场操作

从事制革水场操作的员工所面对的潜在危害,主要来自各种化学品的使用所引起的直接灼伤、烧伤,或化料气相熏蒸与粉尘吸入。例如:浸灰、脱毛所用的石灰、硫化钠、硫氢化钠等,而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危害可致命;脱灰、软化操作时所可能逸出的二氧化碳、氨等气体;浸酸、铬鞣工序,所用硫酸盐酸的稀释溶解,添加铬粉时的粉尘或还原法配制铬鞣液时的铬酸蒸气;中和、复鞣、染色和加油所用的中和剂、复鞣剂、染料、加脂剂、助剂等,其中有20多种禁用的偶氮染料可能导致接触摄入者致癌;某些含氟、含氯助剂、含苯有机溶剂等也可能造成危害。去肉、片皮、削匀等工序的机械操作所存在的机械伤害已如前所述。

其次,水场操作工因长期处于潮湿场所、不断接触冷热水交叉、交替之中,易患风湿性关节炎在所难免,应予重视防护。

1.5.2 制革的整饰工段

皮革干燥是制革加工的重要工序,除最普及的挂晾干燥外,现行的主要干燥方法还有钉板干燥、贴板干燥、真空干燥、绷板干燥等,这些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加工操作,虽然危害威胁性不大,但稍有疏忽,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仍时有发生。

整饰工段还包括磨革、喷涂、压花、辊涂、熨平等若干工序,除前已述及的机械操作外,其主要的潜在危害来自喷涂,如某些有机溶剂的混合液的挥发成分、辊涂化料蒸汽或粉尘、喷涂涂饰剂(图5)所引起的喷雾微粒,以及福尔马林刺激性气体等造成的污染,长期从事该工段操作的员工,因某些有毒有害物被人体摄入,有可能积淀成疾,伤害健康。

1.5.3 制革的三废污染

(1)固体废弃物。制革的固体废弃物很多,随意堆放这些废弃物,其结果将严重污染环境。尤其,削匀、磨革、修边所产生的铬革屑,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铬,不做善后处置,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应大力提倡铬革屑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变废为宝。

图5 涂饰材料

(2)制革污水。制革过程所排出的含硫废水、含铬废水和综合废水,其污染因子众多,成分复杂,除已采取清浊分流、分隔治理外,更应从污染源头着手,从节制用水,选用无害化料,提高有效吸收,实行清洁生产等措施,以最终实现污染减量化。制革污水处理和脱水污泥处置的关键在于防止硫、铬、氯等有害物的二次污染,防护操作工被硫化氢中毒,确保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以及脱水污泥的安全处置。

(3)有害气体。除如前所述的厂区和生产车间的有害气体外,锅炉烟尘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硫危害极大,国家已公布实施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的标准,对此作出规定限量。

2.1 体系综述

2.1.1 体系说明

2.1.1.1 背景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OSHMS)是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建议推荐的、按照国际惯例的、一种系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法。在UNIDO援助的制革污染控制项目中的东南亚区域性职业安全健康(OSH)子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官员、项目专家和项目执行单位三位一体,正是依照这一系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法来共同完成该项目所规定的目标和使命的。

2.1.1.2 宗旨

OSHMS旨在改善制革生产劳动条件,维护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污染侵害,消除制革企业的潜在危害和安全隐患,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健康。

OSHMS的实施方针与工作策略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员参与,责任到人;整体防范,自我保护”。

2.1.1.3 资源

人员——领导决策、管理司职、全员参与;

硬件——安全设施、保健用品、财政投入;

软件——系统支撑、体系文件、安康手册。

2.1.2 策划编制

2.1.2.1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基于现状,提出改变的方法来达到需要的目的。

OSHMS系采取系统化、程序化和全员化的管理模式,运用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潜在危害和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以最终实现员工健康、作业安全、企业受益、社会和谐的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的实现,首先是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审定,认识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源,其次提出消除和控制危险源方法,通过规范性的操作来达到企业需要的目标。必须指出,辨识危险源是建立整个体系的基础,规范性的操作是体系运作的方法。上文已对制革企业的潜在危害和安全隐患作了详尽剖析,同时下文将对如何消除隐患和安全防护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但这些措施和方法的提出与运用,必须通过本体系予以确认,并使之纳入系统程序,用PDCA的递进循环模式投入运作,并进行过程评估和审核。

2.1.2.2 安康手册

(1)编制依据。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条例、细则;②企业最高管理层对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的总体决策和工作指令;③企业自身设定的安康监测参数,包括环保、生物、健康等方面;④OSHMS的政策、体系文件和体系网络。

(2)主要内容。OSHMS的系统程序、体系网络、运行轨迹、实施细则、作业指导和原始记录。

(3)编写指南。安康手册的编写应遵照上述依据和内容,根据体系文件的编目结构和必须内容着手,兹提示参考如下:①编写体系文件的原则和要求;②编写体系文件的步骤和技巧;③编写OSH体系管理手册;④程序文件的编写;⑤作业文件的编写;⑥记录的编写;⑦受控标识和版面要求。

2.1.2.3 程序文件

—OSH方针管理程序;

—OSH风险评估管理操作程序;

—法律法规认识管理程序;

—OSH目标管理程序;

—OSH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公司组织结构与职责说明程序;

—资源管理操作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工厂安全检查管理程序;

—OSH器材管理程序;

—化学品储存与使用管理程序;

—废弃物管理程序;

—职业健康监督与监测管理程序;

—外来人员OSH管理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安全管理评审程序。

体系要求,应在每个程序下编制相应的具体性说明和建立格式化的管理图表。

2.1.2.4 作业指导

作业指导的基本依据是标准化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es-SOP),这就是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制定标准的作业方法。比如削匀机操作前,首先要检查机器的安全装置、电器和机器的油路是否完好;其次按工作面板上的按钮来按步启动;实际操作前再检查一下是否有异常情况;再次进行正常的工作并在作业书上说明一些常见情况的处理;工作完毕按要求按步关闭按钮;最后进行清洁。SOP的核心就是这“安全—开机—作业—关机—清洁”五步作业法。

2.1.2.5 原始记录

①保存原始记录,目的在于工作的分析、为目标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

②所有的文件要格式化,设定编号,同时标明文件是否受控。

2.1.3 体系架构

2.1.3.1 体系网络示图(略)

2.1.3.2 体系运行轨迹

体系运行轨迹可参见图6。

图6 体系运行轨迹

2.2 体系运行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从建立到运行、从初始管理到持续改进,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递进循环模式而投入运作的。

2.2.1 计划(P)阶段

①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②法律及法规要求;③目标;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2.2.2 实施(D)阶段

①机构与职责;②培训、意识和能力;③协商与交流;④文件;⑤文件和资料控制;⑥运行和控制;⑦应急预案和响应。

2.2.3 检查(C)阶段

①绩效测量和监测;②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③记录和记录管理;④审核。

2.2.4 验证和改进(A)阶段

①根据检查、评估、审核结果所提出的整改条款,立即进行改进;②运用PDCA递进循环模式投入跟踪检查和再改进,并纳入下一循环。

2.3 职业病例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认定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据权威专业工具书《制革手册》所述之定义是:凡职业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受到不良气象条件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机体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这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均称职业病。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危害十分严重,而且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如在引进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伴随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各种新的职业病危害;据有关卫生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今后10年将有大批职业病病人出现,因职业病危害导致劳动者死亡、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将不断增加,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许多职业病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其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给用人单位、国家和劳动者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必须强化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法制管理。

(1)预防。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它包括为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特别是前期预防,强调从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本法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从预防的角度,将职业病危害从源头截断,避免职业病危害的产生。

(2)控制。对工作场所或者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干预措施,目的是保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3)消除。消除是指依靠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其他治理措施,用无毒害材料、工艺代替有毒害材料、工艺,根除工作场所已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2.3.1 制革职业病例

2.3.1.1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白细胞数、血沉、抗“O”均增高。制革水场操作工长期游走于水场作业,经受湿热或湿冷的气候条件,又常年穿佩不易散热、排湿、透气的高统胶靴和塑胶围身袖套,致使湿气渗入肢体关节日久而成疾。主要防治措施是室内通风、干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个人经常晾嗮胶靴,保持布袜干燥。

2.3.1.2 化学品中毒、伤害

制革水场作业大都以水为介质,所用各种化料有的本身有害有毒,有的因发生反应而变成有毒有害,以致对人身造成各种伤害。例如:

(1)硫化氢中毒。①易发场所:人员在浸灰池、含硫废水池、排水沟、下水道等池下或窨井作业时,因吸入硫化氢气体而中毒。②急救措施:使中毒者立即脱离现场,宽衣松带,呼吸新鲜空气,输氧并作对症治疗,重症者即送医院进高压氧仓救治。③安全防护:先用硫化氢测定仪或醋酸铅试纸检查,作业人员戴好防毒口罩,池上有人监护,池底沉淀及时清除冲洗。

(2)重铬酸盐侵害。①易发场所:人员在用重铬酸钠(钾)还原配制铬鞣液或实施二浴法铬鞣时,因吸入铬酸蒸汽或原有伤口处接触重铬酸盐而造成伤害。②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有五官、胃肠症状者对症治疗,皮肤伤害则作外科清创、敷药、包扎。③安全防护:场所有通风排气设施,操作者须戴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

(3)防霉剂伤害。①易发场所:人员在皮库或水场工序使用具有毒性的皮革防霉剂(如乙萘酚、五氯酚、对硝基酚等)时,因吸入或接触所致。②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对发烧、失忆、四肢麻木、呼吸困难者对症急救,皮肤症状,清创给药。③安全防护:禁用有毒皮革防霉剂,选用无毒(或低毒)高效皮革防霉剂,操作者佩戴劳防用品。

(4)有机溶剂中毒。①易发场所:实验室化验、实验人员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剂(如四氯化碳、氯仿、甲苯等)和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如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所致。②急救措施:发现有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立即送医院救治,切勿延误。③安全防护:室内加强通风排气,保持空气新鲜,人员穿用防护用品,有毒药剂应妥善保管。

2.3.1.3 灼伤\烧伤和烫伤

(1)强碱(如硫化钠、烧碱等)灼伤。①易发场所:浸水、浸灰工序溶化、稀释强碱时产生放热反应溅及眼部或皮肤所致。②急救措施: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点滴眼药水或用硼酸灭菌溶液洗涤创面。③安全防护:操作时,注意自我保护,戴上防护眼镜,橡塑手套等劳防用品。

(2)强酸(如硫酸、盐酸、草酸等)烧伤。①易发场所:脱灰、浸酸、铬鞣配料、植鞣漂洗等工序称取、稀释、使用强酸时溅及人体所致。②急救措施:先用软纸或干布吸抹残余酸液,再用大量清水或稀碱液冲洗患处。③安全防护:操作时,注意安全操作,戴上防护眼镜,橡塑手套等劳防用品。

(3)蒸汽、热水烫伤。①易发场所:使用蒸汽或高温水浴(如热溶栲胶、高温染色)工序因操作不慎所致。②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患处切勿用冷水冲淋,应立即浸入饱和食盐水或涂抹蓝油烃等烫伤软膏,重症者及时送医院救治。③安全防护:注意安全操作和自我表现保护。

2.3.2 制革传染病例

(1)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制革业所用的动物原料皮,未经消毒检疫,不能排除是炭疽病的载体和传染源。①易发场所:原料皮仓库储运、保管员和制革准备工序操作工等疫皮接触者因肢体、创口接触或不慎入口而感染所致。②发病症状:一般潜伏期约一周左右,皮肤感染部位出现小红点,很快发展为丘疹,数日后局部水肿、组织坏死;呼吸系统感染者将引发肺炎或肠胃病变;重者均会因导致败血症而死亡。③对症治疗:患者即送医院隔离救治,注射抗炭疽血清,口服抗菌素药物或医嘱治疗。④安全防护:疫皮严格消毒,用环氧乙烷气相熏蒸,可能接触人员定期注射炭疽疫苗预防,穿戴防疫口罩、工作衣帽、手套、高统靴,饭前便后勤洗手消毒。

(2)口蹄疫。口蹄疫是兽疫性(如口腔、趾甲)炎症,属病毒性传染病。①易发场所:一般在动物(多发于牛群)间交叉感染传播,人员之间传播罕见,原皮仓库的疫皮为传染源。②对症治疗:患者出现头痛、伴有咽炎或指掌水疱,发现后即送医院救治。③安全防护:疫皮严格消毒,可能接触人员种痘预防,加强劳动保护和防疫措施。

(3)波状热。波状热是牲畜感染病菌(如布氏杆菌或布鲁氏菌)性传染病。①易发场所:原皮仓库的疫皮为传染源。②对症治疗:患者出现发烧,急性波状热等症状,发现后即送医院救治。③安全防护:疫皮严格消毒杀菌,有关接触人员加强劳动保护和防疫措施。

2.4 员工保健

员工的保健是防治职业病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定期检查,为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职业病提供实际依据。职业病的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就制革企业而言,首先,建厂时在源头上进行三同时的预防;其次,在投产后对生产全过程要遵循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来加以控制与治理,做到即防即治。再次,一旦发现早期为患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往职业病防治所治疗。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防”与“治”的关系,既不能轻“防”重“治”,也不能不“防”只“治”,更不允许采取临时工、轮换工、季节工等用工形式或者其他手段,逃避不“防”不“治”的法律责任。当然,也不能只“防”不“治”,或者有轻视或忽视对职业病危害实行防治的任何变相的借口或推诿行为;不能把“防”与“治”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分离,要切实做好对劳动者职业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康复工作。

在体系中我们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督与监测管理程序,这个程序应包括体格检查、接种疫苗、保健医务、职业病理等方面的落实与监管。其中必须将员工的体格检查(入职体检、定期体检、离岗体检)、接种疫苗(炭疽病疫苗接种、流行病疫苗接种)纳入预防机制。在日常的运作过程中建立保健室医疗救助与急救护理。做到作业现场设置医药箱、每工序培训一名急救员。

3.1 人员培训

事故往往是人为所致,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预防的。我们在倡导和营造企业文化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安全文化,要注重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理念,要切实做到人人理解,时刻重视,防患于未然。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因此,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培训是首当其冲的。安全文化、规范行为和提升技能是安康培训三位一体的核心模块。

3.1.1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主要内涵大致包括:一是观念文化:它包含人的生命权、安全权、知情权、健康权等,属于基本人权;“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并非一句政治口号;二是行为文化:自然人处在自然与人为环境所构成客观危险中,但危险并不意味着事故,严格规范人身行为和作业行为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前提;三是制度文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法规纪律。安康管理者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法规和企业的安康制度,用以规范和制约员工的作业行为;四是物态文化:充分利用高效的防护物质是实现职业安康的重要保证。总之,通过企业文化渲染和系统安康培训,逐步使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的基本素养与自觉行为。

3.1.2 规范行为

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仍是个普遍现象的话,那么安康管理者应该而且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法规和企业的安康制度,用以规范和制约员工的作业行为,这是赖以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要保证。职业安全健康,要求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真正做到预防为先,遵规守纪,严格自律,身体力行。在长期从事安康管理和对许多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中,经验和教训同在,兹列举表3供对照参考。

表3 规范行为与不规范(或违规)行为举例对照表

3.1.3 提升技能

笔者从事制革操作工技能培训与专业安康管理有年,从实践中提炼出如下培训案例,可供参考。

制革工人操作技能与安全健康培训案例

培训对象:从事制革生产一线工序(转鼓、机台及生产流水线)操作的技术工人。

培训目的:(1)全面了解所在工序的“应知”知识(包括安全文化、安康须知和保健要领);

(2)熟练掌握所在工序的“应会”技能(包括安全防护、安全行为和排险技能);

(3)对全体制革操作工实行技能等级考核、安全行为考核和状态跟踪管理。

培训依据:(1)企业制定的制革工艺规程、品质标准和职业安康体系及其管理运行规范;(www.xing528.com)

(2)企业制定的制革生产各工序的标准操作程序、安全防护条例与实施细则;

(3)参考国家颁布的《制革技术工人等级标准》。

培训方式:“应知”部分培训,通过相对集中的课堂讲演、提问释疑、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完成;

“应会”部分培训,通过个别分散的现场操练、动作讲评、示范表演等方式来完成。

培训教材:自编制革操作工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材;

选取厂内外、业内外相关的典型案例予以剖析,举一反三。

培训模块与课时分配:见附表。

附表 培训模块与课时分配

续表

注:结业考核的口试内容与技能测评标准另订。

3.2 安全防护

工业企业的安全防护,主要讨论管理防护、技术防护和个人防护三个方面。

3.2.1 管理防护

3.2.1.1 源头追溯

管理防护的源头应该追溯到建设工程项目的“三同时”规定,即生产性的建设工程项目(新、改、扩)的劳动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三同时”是生产前提,没有“三同时”的保障,势必会留下某些潜在危害和安全隐患。比如,厂房设计、通道宽度的规定,散发有害健康的蒸汽、气体和粉尘的设备规定等,对此,国家有关法规都作了相应规定。

3.2.1.2日常管理

如前所述,日常管理基于企业内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网络及其正常运行。

制革企业管理层可根据自身规模和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简称:安康委)。“安康委”并非决策执行机构,而是策划咨询机构,定期的“安康委”会议针对职业安康体系运行、日常管理、检查督导中的“疑难杂症”,予以“会诊-处方”,任何策划或提案须经企业最高管理层批准,方能由职能机构付诸实施或生效。

履行职业安康日常管理的职能机构是企业内的安全生产(或劳动保护)部门和职工保健室。安康主管和保健主任责无旁贷地成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通常是向企业行政经理(必要时可直接向总经理或厂长)汇报工作,依靠车间(或分厂)安康主管和分布于生产一线的兼职安全员实施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的实施由安康主管牵头,机构成员分工协作,根据安康管理的方针目标,遵照安康管理程序和规章,重在生产一线现场巡回办公。

3.2.1.3 检查督导

检查督导是一项最直接的防护方法。鉴于人的习惯、惰性和素养,现场的例行检查和行为督导显得非常必要。管理者应制订例行检查的内容、方法和纠正违规的方法;同时还应制定行为督导的重点和程序,二者均应具有可操作性,并列入企业的安康管理体系,见表4。例行检查的关键是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供方案;行为督导的重点在于纠正违规、落实整改。

—确认存在的潜在危险危害,找出其原因;

—评估该危险危害的情况并将其放在优先处理的位置;

—制订行动计划以处理该危险危害;

—实施行动计划;

—在实施后跟踪检查监督。

表4 职业安康工场检查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危险等级:A级可能造成死亡或终身伤残;B级可能造成伤害;C级可能造成轻伤。

3.2.1.4 团队合作

有位外资制革厂的首席执行官曾将其所经营的企业比作一支足球队,自身定位为该球队的总教练。在赛事中,他负责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而比赛的成败,则取决于分布在赛场各个位置上的队员,靠他们临场发挥,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组织起一次又一次的有效进攻,直至取得胜利。完成这一使命的秘诀,就是团队合作。

职业安康体系的有效运行,主要也是依靠团队合作。企业内各分厂、各车间、各工段、各班组,可视为许多大小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之间和团队内成员之间都有个分工协作的问题,依靠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共同使命。为使团队合作取得预期实效,协调显得极为重要。协调的作用犹如润滑剂,又像凝聚剂,前者作用于团队之间,后者着力于团队内部,前呼后应,彰显一个企业的先进文化和蓬勃生命力。对协调的要求,应该是建立在一个组织结构非常明确、行事非常有效的团队间的合作。

3.2.2 技术防护

安全工程技术是劳动保护学科的组成部分之一。安全工程技术除涉及数、理、化、生物、天文和地理等基础科学及电工学、材料力学、劳动卫生等应用科学外,还涉及轻纺、化工、冶金、机械、电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工程技术领域,因此,它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内容极为丰富的综合性学科。

制革企业安全隐患所存在与安全事故所发生的概率大小,从狭义上说,取决于技术防护的成败得失。安全技术应该视为生产技术的组成部分,它寓于生产技术之中。

3.2.2.1 场所环境

场所环境的潜在危害已如前所述,要消除这些隐患,应区分轻重缓急,各个击破,逐一整治。兹采用归纳法列举如下:

厂房、库房等建筑首要考虑的是防火结构、防火等级、防火措施和消防器材;其次是室内外的温差。湿工段的厂房主要考虑防冻保温;干工段厂房利于高温季节的散热降温。

车间里的作业平台要确保上下扶梯及栏杆的完好性,平台的安全围栏和装、卸料口的栏杆高度和性能,栏杆横挡离地的高度,平台地面的情况以及上方的加料管道等,应注重安全性和有效性。

室内的采光,尤其是平台下的采光,一般阳光和灯光不能刺眼,照明适中而能见度不可太差。

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不容忽视,其次是废气废水处理和废弃物的处置,再者,车间地面保持清洁,足以防滑;卫生间的数量与用品配置等。

一般制革作业车间适宜的气候条件可参考表5和表6。

表5 制革作业车间适宜的气候条件参考表

调控参数:当散热量小于23W/(m3·h)的车间,室内温度不得超过室外温度3℃;当散热量23~116W/(m3·h)的车间,室内温度不得超过室外温度5℃;当散热量大于116W/(m3·h)的车间,室内温度不得超过室外温度7℃。

表6 制革作业车间内相对湿度与温度之相应值

3.2.2.2 化工材料

化工材料的安全管理重点在于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危险品的储运和使用,管理者应通过对化料的伤害及风险评估,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使其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化料生产商或供货商所提供的“材料安全资料单”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一般会阐述该化料可能造成的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并明示保护、应急和急救措施。

(1)危险化学品。有关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点大致如下:①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健全危险品管理制度;②建立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严格执行收发领用、储运管理制度,并设专人管理;③储存易燃、易爆品的仓库,严禁烟火,使用电器设施要有防爆措施;④盛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品的容器应严加检查和掌控,确保消除隐患;⑤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和个人,应严守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使用防护用具。

(2)一般化学品。一般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也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尤其要注意:①区分化料的使用、储存的区域、库内应有排风换气的功能;②化料储存不能混放,包装物的标示要醒目清楚,一目了然;③化料包装开启和不用时的处置,要确保密闭性;④使用化料应了解其安全性,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⑤相关场所应备有明白、易懂的化学品的材料安全资料单MSDS。

3.2.2.3 专用机器

机械防护装置(如防护罩具、安全栅栏、危险警链等)必须到位,相同的机器要确保防护部件和装置的设立位置基本相同,同机上有配合岗位但操作人员不能相见传声的,要设置连锁安全装置。机械换气的气管要符合环保要求等。

制革专用机器上操作所常见的事故伤害因机而异,相关提示与防护措施可参考表7。

表7 制革专用机器上操作所常见的事故伤害及其防护

续表

3.2.2.4 装备设施

(1)管道。制革厂的管道、管线很多,其布局、敷设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规定,切实做到合理、规范。不论地下深埋的,还是地上空架的,应尽可能采取直线少弯、避免交叉,沿道路中心线和建筑物的平行走向为宜。水管、汽管的主干线应尽量靠近主要使用车间和场所,且主干与支线连接处应按需设置阀门,便于控制。

各种管道、管线所用材质如性能、功效、牢度等应绝对符合规定要求和相应标准,尤其,其防火、防爆、耐压、耐腐蚀等特殊性能极为重要,严防留下人为的潜在隐患。

(2)电器。制革作业车间大都处于湿热环境和酸碱化学蒸汽腐蚀状态,这对电气装置侵蚀影响极大,电线、电闸、开关、绝缘、护罩会很快被锈蚀而断裂、损坏。从去肉机、挤水机出来的水会溅在开关箱或启动器箱上并且引起短路。而保养和维护不当,不仅会引起电力使用的浪费而且会危及员工的人身安全。电器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①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以隔离带电体或不同电位的导体。由于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击穿和老化,因此必须定期对设备做绝缘性能的实验。

②屏护:对带电体不便于包覆绝缘物或不足以保证安全时,采用屏护,用于遮挡、护罩、护盖和箱盒等屏护装置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绝。

③安全间距:为防止人、车辆、房屋或其他物体接触和过分接触带电体,由此而引起事故,均需在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④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触电的重要安全措施。

⑤电器安全用具与装置:是在电气线路或设备中起安全防护作用的装置,主要分为漏电保护装置、电器安全连锁装置、信号与报警装置。

⑥用电设备安全:分为工业用电设备和单相设备。工业用电设备主要有电动机、保护电器和开关电器等。在这里由于这三个方面的设备种类和规格繁多。关键是安装与维修;使用与检查。单相设备主要有照明、日用电器和电动工具等,关键是定期检查性能,专人保管。

⑦电器防火、防爆:引起电器事故的有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发热、通风不良等原因。常用的防护办法一般有六个方面,一是选用合适的电气设备;二是保持防火间距;三是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四是良好的通风和环境;五是设备的接地接零;六是合理选用保护装置。

3.2.2.5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顾名思义是指特殊种类的设备,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从安全角度来理解,应是指容易造成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伤害的危险性生产设备。一般的特种设备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手持式动工具、防爆电气设备等危险性较大设备。

压力容器按用途分有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和储运容器。按工作压力分类有低、中、高、超高压四类。按管理要求分为三类容器。在制革企业中常用的压力容器都比较低。比如锅炉、储存器、气瓶等。但压力容器的专业性比较强,根据国家的规定,必须由专人管理、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和安装、维修单位须有国家认可的资质认可;使用单位必须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使用证;操作人员须经具备资质并获授权的机构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安全操作证上岗;设备的技术状况按规定限期由法定认可的单位进行检验,确保使用安全。

3.2.3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泛指自身防护意识和劳防用具使用。

自身防护意识包括劳动者的自我安全素养、行为自律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等自我保护本领。

劳防用品使用是个人防护的最后一道安全闸,在制革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危险和危害的因素,主要分为三类。

(1)化学因素: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性粉尘、腐蚀性气体和液体等。

(2)物理因素: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电离辐射、噪声、振动、高温等。

(3)生物因素:炭疽杆菌、其他传染病等。

首先要清楚各种劳防用品的性能、保护方法、劳防用品的使用期限等;其次要对制革各工序进行实地考量,列出应该使用的品种;再次合理配备个人使用的数量及使用更新周期。

根据国家的规定,个人防护用品划分出十大防护项目,其防护使用可参考表8。

表8 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使用规定

续表

3.3 应急救助

3.3.1 急救

急救可分为医疗救助和现场自救两种,急救是一种预防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必须通过强制性安康培训与制度性督导管理,让员工领会掌握,成为自觉安全行为。制定急救程序和急救方法应当尽可能简单、易行、有实效。

(1)建立急救预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急救医疗器材存放的地点及其作用;

—对事故受害者的抢救及照料看护;

—对救生圈、氧气面罩、安全吊带等器具的正确使用;

—当地救护电话和外送救治的注意点。

(2)组建急救员队伍,确保每个工段有一名急救员。提供急救员的专业培训,将自救培训纳入安全三级培训之中。

(3)建立档案,分析减少伤害几率。

(4)定期举行急救员会议和现场的检查;定期举行急救的训练。

3.3.2 排险

排险也是一项预防性工作。它包含了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职业伤害、防暑降温等。在制定程序时要考虑到多方因素。考虑得周全,操作时简便,排险更有效。

3.3.2.1 建立应急疏散预案

—如何发出警报并撤退人员;

—怎样保护事故现场;

—如何抢救事故受害者并进行医疗急救;

—在紧急情况中及以后采取哪些措施以应付局面。

3.3.2.2 简要程序

急救排险的简要程序,可参见图7。

图7 急救排险的简要程序

3.3.3 消防与疏散

3.3.3.1 消防措施

(1)建立消防员队员,确保每个班有业余消防员,定期进行培训。

(2)定期举行演练,明确消防专员来负责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的检查(如:灭火器、消防栓、紧急照明、警报器、通道、紧急出口、指示牌和地图、集中点指示牌等)。

(3)制定区域内部的吸烟点。

(4)明确区域内的重点控制区域。

(5)制定区域内动火等级和建立审批制度。

3.3.3.2 疏散程序

疏散主要的目的是控制事故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伤害。疏散一般程序如下:

(1)报警。紧急情况一旦发生,即打紧急服务电话,并讲清公司名称、地址、事故性质、报警者姓名等要素。

企业内应在主要场所常备明确的报警电话一览表,如:公安、火警、医疗救护大队、最近的医院和专科的(如外科、烧伤、五官、伤骨科等)医院电话应急。

企业的消防与疏散指挥主管机构或急救人员必须确认、保证已打过紧急服务电话。

(2)疏散。企业的消防与疏散指挥主管机构应在规定场所设立疏散集中点指示牌,并明确员工紧急疏散安全通道、安全出口和最佳疏散路径。

3.3.3.3 明确职责

(1)明确员工职责。①启动最近的警报器;②确保已用紧急电话通知救火队。也可用邻近设施的电话或者如果安全,也可由接待在撤离之前完成这一步骤;③具潜在危险性的工段或机器必须停下。不要碰照明开关,如果安全应立即关机;④沿最近的疏散路线立即离开。动作要迅速但切忌奔跑;⑤不得使用电梯或升降机;⑥向指定的集合区域报到;⑦在消防队宣布安全以前,不要回到原来的建筑物。

(2)明确救援指挥主管的职责。

(3)明确消防人员的职责。

(4)明确叉车驾驶员职责。

(5)明确接待员的责任。

(6)明确厂医及早、中、夜班急救员的职责。

4.1 法律法规

我国有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不下千种,应用到制革企业的也不下几百种。但是,如何使这些法律、法规贯穿于职业安康的实际工作中,关键在于全员的认识、掌握、和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而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职能管理者,理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我国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常用的法律、法规择要列举,详细内容可上网检索查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4)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6)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7)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0)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露天仓库监督规定。

(12)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缴纳及待遇。

(13)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学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4.2 标准参照

4.2.1 国外标准

(1)ISO18000和ISO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实施指南,1999年)。

(2)SA8000(职业社会道德规范)。

(3)CCPS(化学过程安全技术管理指南,美国,1989年)。

(4)OHSA(过程安全管理,美国,1994年)。

(5)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英国,1996年)。

(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HS 2001(国际劳工局 日内瓦)。

4.2.2 国内标准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2001.12.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2001年第30号)。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2001年12月24日 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印发)。

4.3 警示标识

建立安全健康警示标识很重要,员工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可以通过颜色视觉,感知场所中的安全颜色和安全标志。它能够提醒员工注意某种危险危害因素的存在,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4.3.1 国家对安全色有统一的规定

黄色代表警告,红色代表禁止,蓝色代表指令,绿色代表提示。

4.3.2 国际公约对化学品有统一的标识

防火标记,有毒标记,腐蚀标记,刺激标记,环保污染标记,爆炸标记。

有关化学品的主要警示标识,可参见图8。

图8 化学品的警示标识

就目前的科学技术、经济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制革业的产业形态与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源,同时制革业加工所采用的化学品、有害物、机器设备与工艺技术,会对周边环境和操作人员带来职业上的不安全因素与健康的伤害。虽然各国制革业都在努力加大防护力度和采取了恰当的防护措施,但事故伤害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职业安全健康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另一方面,作为制革企业的管理者(或雇主),有责任保护厂区生态环境和员工安全健康,也有义务将潜在危害和职业病理告知员工,使其明白知情、懂得安全操作和自我防护,这是无法回避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也是制革企业的管理者(或雇主)所必须面对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原载《中国皮革》2006年第15、17、19、21、23期)

[1]杨伟福,温祖谋.制革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与实践.中国皮革,2000,29(21):31.

[2]王晨,孙友昌.制革厂的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方法.中国皮革,2002,31(19):31.

[3]Alois Puntener.制革厂中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中国皮革,2003,32(7):27.

[4]尹波,刘应宗.皮革行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探讨.中国皮革,2004,33(23):44.

[5]白坚主.制革分册(《皮革工业手册》之一).第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UNIDO援助的东南亚区域性职业安全健康(OSH)子项目资料(英文本,未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