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辅助展品创作说明和文字编写依据

辅助展品创作说明和文字编写依据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展览文本设计中,必须对辅助展品和信息装置的创作提出要求,并提供创作说明和创作依据。它们包括如下内容:该辅助展品的传播目的、基本内容、要表现的主要视觉元素等;有关创作的依据或参考性文字,例如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基本概况、情节故事、有关的历史记载、后人的研究成果等。

辅助展品创作说明和文字编写依据

博物馆展览中,尤其是在叙事型主题展览(区别于文物艺术品展览)中,由于文物标本的缺乏,或是为了强化展览信息传播的需要,或是为了增强展览的观赏性和感染力的需要,博物馆展览往往会采用大量辅助艺术品和信息装置,例如壁画油画、半景画、全景画、模型、沙盘、景箱、场景、蜡像、雕塑多媒体动画、互动装置、影视等。这些辅助展品和信息装置因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阐释能力和现场感而深受观众欢迎。

但另一方面,博物馆展览中这些辅助展品的创作和信息装置研发不同于一般的纯艺术创作和娱乐媒体,它们更是一种知识信息交流的媒介。所以,它们的创作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原则,必须是有依据(科学依据和学术支撑)的再现、还原和重构

因此,在展览文本设计中,必须对辅助展品和信息装置的创作提出要求,并提供创作说明和创作依据。它们包括如下内容:该辅助展品的传播目的、基本内容、要表现的主要视觉元素等;有关创作的依据或参考性文字,例如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基本概况、情节故事、有关的历史记载、后人的研究成果等。

例如诸暨中国香榧博物馆“榧香会稽山浮雕创作说明:

传播目的:香榧采摘和集市贸易景象

表现形式:青石板浮雕雕刻

创作要求:采用山水画风格,浮雕分“近、中、远”三段层次绘画效果。近景着重体现香榧果交易集市,表现林农从上山挑着香榧果,沿着古道下来,重点表现香榧果交易集市热闹场面。中景着重表现千年古香榧群和古道,点缀农舍、采摘的老百姓、林间古道、溪水、山石、林下作物等。远景着重表现会稽山的崇山峻岭和深林密布。

背景说明:会稽山主脉在绍兴市的诸暨市、嵊州市、柯桥区、越城区以及金华市的东阳市,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适合榧树生长,是浙江香榧的主产区。会稽山古香榧群面积约402平方千米,现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2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现存最古老的香榧树栽植于公元445年。绍兴先民从野生榧树中经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形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优良品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的复合经营体系,构成了独特的水土保持和高效产出的陡坡山地利用系统。古香榧树与古村落、小溪、山岚等构成了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图,并成为文学作品与民间文化的重要源泉。每年9月上、中旬是香榧采摘的时节。到了香榧采摘季节,男女老幼齐上阵。老的小的站在地上,采摘垂下来的榧果,或捡拾落在地上的果子。青壮年则爬梯上树采摘。采回来的香榧经过复杂的后熟与炒制工艺,使香榧成为香沁天下的果中珍品。再通过集市和水陆通道远销各地。

例如“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第一部分展项“开放前港深比较”创作说明:

传播目的:通过“开放前港深比较”这一重点的表现,旨在反映两个传播目的:(1)经过“文革”动乱后,中国社会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和呼唤改革开放。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共产党在思考中国往何处走?最后,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正是适应了中国社会民意,而深圳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和代表;(2)历史上香港和宝安同属一地(宝安县),但改革开放前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天壤之别。宝安是一个贫瘠落后的边陲小镇,而香港是经济繁荣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过短短23年的发展,深圳经济赶上来了,表明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传播内容:宝安是一个贫瘠落后的3万人的边陲小镇,城镇面貌破旧,经济落后,民不聊生;而一河之隔的香港高楼大厦林立,经济繁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展项要求表现出深圳与香港在城市面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精神面貌方面的极大反差!

形式:场景

创作依据:参考文献、图片(略)

再如“绍兴市博物馆”辅助展品4D影片《梦回大越》文字剧本编写(部分):

“梦回大越”文字脚本

时间:15分钟

方案说明:

绍兴,是宁静而悠然的,但在这背后,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千年史诗,无论是于越先民的治水抗战,天下霸主的大国宏愿,传奇英雄的建功立业,还是文人墨客的挥洒才情,都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彰显,是于越民族团结与不屈的展现。我们揭开绍兴今日平静如水的帷幕,让这座历尽兴衰的现代新城,吐纳昔日辉煌,讲述千载史篇,将过去的惊世浩瀚,重现人间。

影片在演绎上参照“discovery”的纪实形式,由今鉴古,追根溯源,给受众一种真实、可信、宏大、震撼、神秘、庄重的观后感。

影片在场景设计上,会充分展现4D特效,每一个场景都会令欣赏者如在其中,惊心动魄。

运镜方式:主要以“前行”“穿越”镜头为主,形成一种立体影片独有的穿梭感、纵深感、未知感、探索感,营造视觉冲击。

切入点:绍兴城市三大映像——“水道”、“乌篷船”、“桥”。水,延续了这座古老城市的经久不息,以“船”为索引,经“桥”逐渐倒推历史,最终进入绍兴的源头,由绍兴宁静祥和的今日景象,瞬间进入令人惊心的壮阔浩瀚,进入绍兴的起源年代。

影片解说:

第一章 于越大地(1分50秒)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

绍兴,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

船,渲染了这处江南水乡的悠然韵味;

桥,筑就了这方人文古城的登峰造极

水,延续了这座绍兴城市的经久不息。

逐流而上,追溯源起,

平静无澜的帷幕,尘封了怎样的浩瀚与雄奇?

从此刻起,让我们“梦回大越”。

茫茫远古,这里曾是海洋与陆地交锋的前沿。

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甬江日夜不息地输送着来自山地的泥沙,造就了六百里宁绍平原。

十万年以来,宁绍平原数度沧海桑田。

4 000多年前,海水渐渐向北退去。(www.xing528.com)

海水虽然退去,这里依然一片沼泽

寒潮梅雨台风、干旱主宰着大地的面貌,

就在这样的境域,于越先民开始了艰难的繁衍生息。

公元前2100年前后,大禹来到这里,

就在今日绍兴的剡溪,写就了“大禹治水”的传奇,

就在今日绍兴的会稽山上,开启了华夏帝王朝代的先河。

…………

再如“蓬莱古港古船博物馆”“繁华的登州港”展项创作说明和依据(部分):

形式:登州府城沙盘+大型登州港动态场景

传播目的:唐代中国北方第一大港繁荣景象

传播内容:登州府城,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舟船飞梭、商使交属、商贾云集、丝竹笙歌

创作背景知识:

1.登州府城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登州都督府城:东(西)一里,南北一里。城西南界有开元寺,城东北有法照寺,东南有龙兴寺,更无别寺。城外侧近有人家。城下有蓬莱县。……城北是大海,去城一里半。海岸有明王庙,临海孤标准。城正东是市。……城南街东有新罗馆、渤海馆。从(文)登界赤山到登州行路,人家希,总是山野。”

2.繁华的登州港

宽松的政治环境、畅通的黄金海道,使登州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跃成为唐代中国北方的第一大港。新罗、日本等国派出的大批遣唐使团在登州上岸,这其中还有商人、僧侣、留学生等,难以数计。频繁开展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成为拉动古登州港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马车头。而国内海运和商贸活动的兴旺则是古登州港发展的重要基础。“新罗使必由海道以达登州,又为往来必经之程”,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舟船飞梭,商使交属,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登州因港而兴的繁华景象。

3.舟船飞梭

作为中国南北海运和贸易活动的枢纽,隋唐时期的古登州港担负着大量军粮和军用物资调运的重任。在高丽战争期间运兵、运粮多靠古登州港吞吐。即使在和平时期,唐朝长期在平州、蓟州、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天津一带)和营州(今辽宁朝阳)等地驻扎重兵备御契丹,军粮和军用物资调运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昔游》诗中写道:“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诗中提到的“幽燕”,是指现在的京津地区;“吴门”则泛指现在的浙江地区。杜甫在这首诗中描述了唐代南北海运航船从江浙一带港口出发,经古登州港中转,向京津地区运送粮食和丝织物品的繁忙景象。

…………

正是展览文本提供了“繁华的登州港”展项的上述创作说明和依据材料,展览形式设计师才能进行该展项的创作。

不过,有些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只是提示了展览的表现形式,例如沙盘、模型、场景等,而对这些表现方式的创作要求既没有进行说明,也没有提供这些表现方式的依据材料。例如某博物馆关于钱学森展览文本辅助展品的编写:

1.绘画:章兰娟教育孩童时期的钱学森的情景。

2.油画或多媒体模拟:钱学森参加上海交通大学铜管乐队的演奏现场以及钱学森在执信西斋吹奏小号的场景模拟。

3.场景模拟:钱学森曾就读的学校的情景模拟。

4.多媒体场景模拟:钱学森与检察官的对话。

5.场景:钱学森带着《工程控制论》向冯卡门告别场景(创作)。

6.油画或蜡像:钱学森与毛主席交谈(创作)。

7.场景模拟:“关键时刻,钱学森一锤定音”。

8.多媒体或灵镜技术演示:通过关于“音障”、“激波”、“马赫数”等。

9.多媒体演示:钱学森设想的远程喷气飞机在空气稀薄的高空的飞行方案。

10.多媒体:马赫数等科普知识

11.多媒体:用计算机模拟相似律及尖头细长飞行体周围的流场。

12.多媒体:系统思维在航天产品研发体制中的体现。

面对这种情况,展览形式设计师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去创作这些多媒体、场景、油画、蜡像和模型。显然,指望形式设计师去重新搜集这些表现方式的依据材料和研究其传播目的和内容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形式设计师创作出来的多媒体、场景、油画、蜡像和模型往往只有花哨的形象,而没有明确的传播目的和科学的传播内涵。

展览辅助展品创作说明和创作依据缺乏或不充分正是目前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文字编写方面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为了做好展览辅助展品和信息装置的创作,在展览内容文本设计中,必须给形式设计师提供明确、充分的展览辅助展品创作说明和创作依据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