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教融合现状及挑战:面对未来的发展

产教融合现状及挑战:面对未来的发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产教融合中“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普遍存在。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对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对企业增效帮助不明显,校企间信息不对称、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过程中责权利分配不合理,合作中企业主导权不高,缺乏国家财税政策支持等。

产教融合现状及挑战:面对未来的发展

1.宏观层面: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尽合理、投入总体不足、有限资源配置效率还不够高,总体实力较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不仅学校响应地方产业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的能力不强,而且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尚未从根本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当前产教融合中“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企业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提供先进甚至闲置的设备、不愿意派遣高技能工人指导以供学校培训之用;学生到一些企业实习只能做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较难学到真正的技术;还有一些企业宁可高薪到外面聘请技术人员,也不愿意花钱培训职工。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对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对企业增效帮助不明显,校企间信息不对称、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过程中责权利分配不合理,合作中企业主导权不高,缺乏国家财税政策支持等。

2.微观层面: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不少职业院校、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尽管专业设置数量和范围显得“大而全”,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不够匹配。部分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专业学识和实践能力还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技工、高技能人才就业率却不高。与之对应的是,一些专业领域毕业生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例如有从事智能制造的企业反映,智能化最需要的是操作机器的操作员以及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改造编程等人员,但目前职业教育供给的有关这类专业的学生数量还比较少,远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www.xing528.com)

部分湖南省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型企业反映,湖南本省高校毕业生中高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比重较低,以致企业每年不得不花费高昂代价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等高等教育发达的外省市地区招聘毕业生。此外,一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反映,由于缺乏企业深度参与,不少院校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主要抓手落在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又造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的现象。

3.政策层面:保障政策零碎化

产教融合政策在实施中涉及政府多个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目前,产教融合推进机制尚未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存在激励保障服务不到位、管理分散、协同不足等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有校企合作缺乏畅通的信息对接渠道、权责清晰的合作途径以及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教师队伍的引进录用、职称评聘和薪酬发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省属高校与设区市校地共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例如: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渠道,虽然意愿甚高但“求路无门”;由于缺乏产教融合具体实施的相关细则,一些学校出于担责问责的顾虑而不能积极响应企业发出的合作倡议;大多院校未将教师参与产教合作、服务企业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导致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积极性不高;一些中职院校打算引进境外工艺大师、工匠性人才却由于相关规定而“卡壳”;一些省属高校未能充分享受到所在设区市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一些产教融合项目未能充分落实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以致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成本较高;学生实习保险机制不完善,在安全生产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出于安全风险考虑,不愿接纳学生实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