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理论研究的探索与发展

产业理论研究的探索与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产业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产业是由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技术、物质、资金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社会生产组织结构体系。“三次产业”的概念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十七世纪末威廉·配第就阐述了有关三次产业的思想[8]。

产业理论研究的探索与发展

关于产业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产业是由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技术、物质、资金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社会生产组织结构体系。“三次产业”的概念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十七世纪末(1690年)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就阐述了有关三次产业的思想[8]。此后,萨伊(Say)、西斯蒙第(Sismondi)、李斯特(List)、西尼尔(Senior)以及马克思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三次产业进行过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三次产业经济范畴所涉及的经济规律。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雪(Fisher又译费歇尔)最先提出完整的“三次产业”概念,1957年,克拉克(Colin Clark)把“三次产业总结为克拉克定理,又称“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至此,西方三次产业的理论初具体系[9]。在费雪和克拉克的理论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Kuznets)将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划分”类似地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简称AIS划分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1977年,马克·尤里·波拉特提出了产业划分的四分法,即把数字业从服务业中独立出来,整个国民经济由工业、农业、服务业和数字业组成,数字业即人们所说的第四产业[10]。(www.xing528.com)

上世纪末,美、日等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继第四产业概念之后,开始提出第五产业的概念,但尚无定说。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指出,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想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主要转移到精神需要。第五次产业一般是指以精神享受、娱乐消遣、心理刺激为中心的服务业,其范畴大致包括娱乐业、趣味业、时装业、美容业、旅游业等[11]。在此基础上,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产业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应运而生,并为世人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曾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