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优化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群

建设优化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群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进行蓝墨云班课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优化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群

(1)课程建设优化目标

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设,它涉及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课程内容衔接,不同课程的侧重点,首先,要保证课程群整体教学内容覆盖学生获得各类能力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次,要保证课程群内各门课程内容各有侧重且可以有效衔接,不同课程侧重于各类细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掌握各类专业能力间的关联和影响;最后,要确保课程群可以提供足够的训练,提高学生运营与管理综合能力,可以灵活、务实地处理各种贸易经营活动。

因此,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的过程中,首先,以建设课程群有机结合体为目标,强化课程群内各门课程间的联系,突出课程为共同的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这一培养目标服务的特征,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强调课程建设的系统特性和规模效应,对各个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有机优化和整合,理顺群内课程与课程群的关系,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整体,打造崭新的课程体系。其次,以OBE教育为理念,以学生能力获取为核心,多层次、多维度打造课程群。通过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通过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改革考核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多维度检测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最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实力较强、教学效果好的课程群教学和建设团队。

(2)课程群检测方案的优化

第一轮检测采用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外贸单证员考试的试卷,但由于技术问题,该试卷实际操作部分题量过少,无法覆盖“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的所有检测点。因此,在第二轮检测中仍采用第三方检测的方式,但改为运用北京南北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外贸单证考试系统进行检测,以保证试题符合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

(3)课程群建设具体优化内容

①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传统的分散教学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考虑了自身课程的完整性,忽视了与其他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存在不同课程间内容交叠,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拟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第一,合理衔接课程群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群建设紧密围绕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基本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明确各门课程地位与分工,通过教学团队内部的协商,围绕课程群的能力培养目标强调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衔接知识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四门课程的学习全面掌握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和能力构架。

从课程前后衔接的角度讲,“国际贸易实务”是最基础的课程,要为其他三门课程的讲授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贸易操作流程框架,讲解贸易操作流程中各步骤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规则和各步骤的关联性,掌握贸易合同磋商过程和法律意义,了解国际市场开发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余的几门课程则要在国际结算、国际运输、国际保险和报关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和论述,更加关注细节和较为复杂的操作和运行,如保理、福费廷等新型贸易融资方式、全球主要航线的运营、报关单的填写和产品的分类归属方法等。不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重复讲授上。

第二,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贸易实践相比,教科书的内容严重滞后。因此,教师要不断跟踪贸易实践的最新发展,并将这些最新发展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课程教学中,如“一带一路”专列的发展、贸易金融风险和合规性评估,进出口报关中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和经认证经营者制度(AEO)等,可以通过教师的专题讲座,专业进课堂,小组作业等方式融入教学中。

第三,针对“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稍为逊色,强化各门课程在“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的能力”方面的讲授和练习。学生对贸易操作实践没有任何感性实践,运营与管理能力较差亦在情理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将能力培养过程细化在课程教授、案例分析和书面练习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不再是简单的规则的重复,而是要求学生利用规则分析特定的案例,以保证学生最基本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得到足够的训练。

针对教学反馈中,部分学生对“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基本知识”和“国际货物通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适当增加这两部分的学习学时;其次,将知识点进一步细化,将知识划分为“基础性知识”“必须掌握的难点”“可以忽视的难点”三部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掌握“必须掌握的难点”,鼓励学生理解“可以忽视的难点”。最后,将较为枯燥的知识和规则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案例和单据,学生通过“边学边练”“干中学”的方式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②课程资源建设

第一,网络学堂资源建设。按照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信息与课件、课外学习资料、练习与测试、网络链接、答疑讨论等内容,借助行业专家提供的教学案例和专题视频资源以及单证员考试学习资源,建设案例库、教学视频等板块,不断丰富学生课外学习资源。

网站方面,将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海关网站等网址链接上传至网络学堂及蓝墨云班课;新媒体方面,推荐学生添加对外贸易联盟、天九湾贸易金融、汇天国际结算网等微信公众号,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网站及公众号中相关文章、报告与案例分析,通过线上丰富的行业前沿热点问题解析、案例点评和规则惯例品读进行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进出口业务实践能力。

第二,搭建新媒体教学资源平台。a.进行蓝墨云班课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手机App(应用程序),建设蓝墨云班课的教学资源,将网络学堂中的教学资源即时上传至云班课;同时,在教学中灵活应用云班课中作业/小组任务、投票、头脑风暴、测试等功能,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b.利用国际商会、WTO等国家组织的免费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原版英文案例、规则与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自学能力。c.利用网上慕课资源,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自学和复习,开阔学生视野。d.建立课程团队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分享电子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规则与惯例解读、学术文章推送、单据样本等),进行即时课程内容的讨论和答疑。充分发挥各类教学平台资源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第三,案例库建设。和企业专家合作,借助真实案例,编撰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网络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线上线下学习优势互补,使学生更具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OBE理念下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教学初期就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课前有预习,课上有互动,课后有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www.xing528.com)

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活动中小组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等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上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成效,通过设计多种检测方式,保证学习效果。

第二,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亦不是所有课程内容必须要用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完成自学任务,而是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确定教学方法。理解较为困难的部分,以教师讲解为主;较为简单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易混淆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解决课程中的关键问题,而不是浪费时间解决皮毛问题。对于上次检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基本知识”和“国际货物通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就意味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加强这两部分知识的讲授和训练,将较为枯燥的知识变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和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讲授过程中不断通过小测验、头脑风暴、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反馈,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讲授内容和讲授方式,以保证教学效果。

第三,开展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式。

利用线上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堂、云班课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自学资料,包括实际业务操作指导、视频资料、案例等,依据课程进度合理安排线上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下进行阅读或观看。课上可利用云班课随时测试学生通过自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利用网络学堂的讨论板和测试功能及云班课的活动板块,安排课下研讨项目、微测验等,要求学生课前利用身边的工具(电脑平板、手机等)进行自主学习、对关键点进行查询、通过网络和其他同学讨论,完成研讨或练习,同时教师进行点评。不断引导学生课前、课后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协作型拓展学习。

第四,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

教学课程中合理使用多种形式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其一,引导案例。每一章课程内容讲授之前,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并运用之后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自己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其二,课堂案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针对较为抽象的基本概念、理论、重点内容等适时引入恰当的案例,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其三,讨论案例。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综合性的案例研讨和陈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分析、讨论,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碰撞、交流,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判断。其四,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有效结合,以案例为背景,引入需要解决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通过采取这种“用中学”“边学边练”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④考核方式改革

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质量、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

首先,根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主要通过网络测试、云班课上的随堂测试,以填空、选择、判断、基础案例分析等方式实现,保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专业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室模拟软件、课上单证操作训练等方式进行;针对专业综合应用分析能力,通过小组案例讨论、分析汇报、模拟谈判、真实案例模拟流程、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测试;针对专业综合方案解决能力,可通过采取调研及撰写调研报告、综合性实训等方式进行测试。

其次,各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需要,不断创新优化“3+X”考核方式的形式和效果。测试内容不再是仅对本课程的专业知识考核,至少要有一次考核内容和形式要依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群核心能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设计运行。

最后,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测试,引入第三方检测,保证测试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⑤教学团队建设

以专业教师为核心,形成课程群教学梯队,逐步建立起一支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第一,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首先,选拔或培养一批有企业实践经验、对实务操作运行感兴趣的老师组成教学团队,教师对所讲授课程有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和操作经验,而不只是书本知识;其次,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国际贸易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课本知识,为学生提供最新贸易实践内容;最后,鼓励教师不断考取国际贸易实践方面的相关证书,至少要有企业实践经验或企业挂职经历,获得双师资格,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

第二,聘请企业专家进入教学团队。首先,加强教师与企业的沟通交流,采用多种方式吸引企业专家进入教学和课堂,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其次,鼓励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联合授课,各有侧重,既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与企业专家的互动,提升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第三,开展教学研究。首先,鼓励教师开拓教师视野,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提高团队执教能力。其次,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通过调研、参观等方式,获得其他高校在贸易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课程群内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就课程内容的衔接、学生特点、对某些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⑥教学质量保障

建立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检测目标达成情况—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闭环,以保障最终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除了日常的教学规范外,还要根据各门课程在课程群中承担的角色,建立特殊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第一学期完成,其他课程在第二学期同步开始学习。在第一学期末,就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承担的检测目标进行测试,保证课程教学中已经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检测学生对国际结算能力、国际运输和保险运营能力和通关能力的掌握程度,以便下学期各门课程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第二学期伊始,每门课为学生提供清楚的教学目标图,告之学生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能力。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沟通,保证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协调和相互促进。发现存在问题后及时调整,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