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网络与价值共创:打造共享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价值网络与价值共创:打造共享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网络具有客户驱动性,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客户是价值网络的起点与终点。终端消费者不仅是价值的接受者,也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将基于网络成员的价值贡献分配网络利益,调整成员布局,实现价值共创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网络中的成员可分为企业与客户两大类,通过各成员的协作,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分别得以创造。

价值网络与价值共创:打造共享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资源及价值通过企业之间的“两两关系”沿着“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产品供应商—顾客”的流向传递。而现实中,企业之间并非“两两关系”这般简单,应该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企业生态环境(Brandenburger,Nalebuff,1997;Stabell,Fjeldstad,1998;Allee,2000;Dyer,2000;Badinelli,Barile,Ng,2012;Biege,Lay,Buschak,2012;安筱鹏,2015)。这就是价值网络,其定义总体可分为基于顾客导向的定义(Kathandaraman,Wilson,2001;周煊,2005)、基于价值交换的定义(Verna,2008)及基于模块化的定义(余东华,芮明杰,2005)。其中,基于模块化的定义指出,随着科技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开始以价值模块为基础进行解构、整合和重建,价值链断开为价值模块,价值模块整合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价值系统,即价值网络(Verna,2008)。

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利用网络的外部效应,通过价值网络中各成员之间核心能力的互补来共同创造和传递价值(Wang,Lai,Hsiao,2015)。因此,对价值创造更“全观”的理解应突破企业层面的资源基础观视角,走向网络层面的资源依赖视角(Basole,Rouse,2008);从基于竞争思维来分配价值的价值链视角,走向基于竞合思维来创造价值的价值网络视角(王琴,2011)。

价值网络本质上是一个价值交换系统,网络价值的创造和传递过程即一个或多个企业、客户、供应商及战略伙伴之间复杂的动态交易过程(Stabell,Fjeldstad,1998)。价值网络具有客户驱动性,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安筱鹏,2015)。客户是价值网络的起点与终点。终端消费者不仅是价值的接受者,也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者。没有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就没有创造价值的根基。因此,价值由终端消费者驱动及决定,并通过价值网络成员之间交织而成的复杂的直接与间接关系逐层递增并传递(Basole,Rouse,2008)。可见,在价值网络中,客户资源对企业极其重要,企业可通过外包实现业务归核化(张蔚虹,陈英武,史会斌,2015)。除了客户资源之外的所有资源和能力都可通过外包获得,只有客户资源需要企业自身获取并维系。为赢得竞争,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相较竞争者更具性价比的、以产品及服务包为载体的组合价值(如整体解决方案),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价值网络情境下的重要管理手段。焦点企业基于自身拥有的资源、能力及已确定的网络需求,选择网络成员,并制订网络战略和网络规范,建立网络沟通协调机制。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将基于网络成员的价值贡献分配网络利益,调整成员布局,实现价值共创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价值网络研究包括价值网络特征(如网络大小、网络密度等)(Anderson,Hakansson,Johanson,1994)、价值网络模型构建(Basole,Rouse,2008)、价值网络视角下商业模式研究(Amit,Zott,2001;王琴,2011)等。具体而言,价值网络并不是一种按顺序连接的固定链,而是一种包含客户、供应商合作、信息交流活动的强有力的高业绩网络(吴晓波,姚明明,吴朝晖等,2014)。价值网络不但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式(王琴,2011),而且是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有效技术创新的途径(程立茹,2013)。同时,价值网络改变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行为机制(陈小勇,2015)。此外,价值网络已应用至服务领域(王美洲,张忠,刘晨男等,2014;张蔚虹,陈英武,史会斌,2015;郝新军,姚树俊,同世隆,2015),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服务价值网络的价值共创(Wang,Lai,Hsiao,2015)。

网络内组织的价值创造与获取并非对等,具体体现为客户价值实现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分离(客户价值的实现并非是企业价值实现的保障)(王琴,2011)及价值滑移(value slippage)(价值并不一定被创造价值的一方全部获取,可能会被其他个体或组织及社会共享)(Lepak,Smith,Taylor,2007)。此外,网络内部错综的组织间关系加剧了价值网络的复杂性,限制了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使价值传递更便捷(Kathandaraman,Wilson,2001;Basole,Rouse,2008)。

价值网络中的成员可分为企业与客户两大类,通过各成员的协作,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分别得以创造。其中,企业价值指企业的长期获利,而客户价值指“客户感知得利”超出“所付成本”的部分,即消费者剩余(王琴,2011)。价值共创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主要散见于服务经济学研究文献中。价值共创网络就是服务型制造企业、目标供应商和客户网络组成的利益共同体(郝新军,姚树俊,同世隆,2015)。(www.xing528.com)

卡片9-1:价值共创的提出者——普拉哈拉

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1941—2010),马德拉斯大学物理学学士,印度艾哈迈德巴德管理学院硕士,哈佛商学院管理学博士。自1977年以来,普拉哈拉德在密歇根商学院担任企业管理教授,并于2005年获得了该大学的最高荣誉——杰出大学教授。《华尔街日报》在高阶经理人教育专题报道中将其选为全球前十名最佳教授。另外,美国竞争力协会也于1995年表彰了其对竞争力研究的伟大贡献。普拉哈拉德教授的研究重心是大型多元化跨国企业最高管理层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同时他也向世界各地大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1994年,普拉哈拉德教授首次出版了其与哈默尔合著的《竞争大未来》一书。该书被翻译成14种文字,并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1994年商业类书籍第一名。他也撰写了多篇影响深远的文章,如获得1989年与1990年“麦肯锡奖”的《战略意图》和《企业核心竞争力》。2004年,普拉哈拉德与拉马斯瓦米共同出版了《消费者王朝:与顾客共创价值》一书。该书提出了“共创”的概念,并设想了一个企业与消费者合作设计产品和服务的世界,其特点是比过去更具定制性。

资料来源: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官网,https://michiganross.umich.edu/faculty-research/institutes-centers-initiatives/india-initiatives/ckprahalad-initiative/bio.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