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与趋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与趋势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三角区域自我国实行城市群发展机制以来,便在持续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程中,金融数据等共享平台相应成立。从基础设施来看,长三角一体化使得三省一市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间距离压缩。从服务来看,长三角地区在一体化发展中,服务得到了提升,服务均等化与就医养老优势凸显。从生态环境来看,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与趋势

长三角区域自我国实行城市群发展机制以来,便在持续发展。该区域内的各省市、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越发密切,相应的合作发展机制也不断进入新的领域。现今该一体化进程在持续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也同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一起,并称为“全球六大城市群”,在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一体化特色。

经济优势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惊人,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该地区各产业的高速发展。如图1-11所示,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为23.7万亿元[24],约占全国的23.9%,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增速0.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层面,长三角地区以工业投资引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经济支撑作用加强,长三角地区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25]。与此同时,金融的支撑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所在。2019年,长三角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坚持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2019年底,长三角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7.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4.0%,同比增长9.9%,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为38.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4.1%,同比增长13.5%,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社会融资增量累计6.2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26]。充足的资金、优化的经济结构及良好的金融信贷环境等优势,为长三角地区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基础与经济环境

图1-11 长三角2017—2019年GDP及增速[27]

从信息优势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该区域内各地区间的信息分享有极大的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程中,金融数据等共享平台相应成立。2019年,我国构建了长三角金融数据共享信息平台。该平台的打造使长三角能高效开展关键要素的共享,有利于形成该区域经济合力。(www.xing528.com)

从基础设施来看,长三角一体化使得三省一市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间距离压缩。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根基建成,省际公路通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世界机场群体系在前两者的协助下也基本形成。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将达到507千米/万平方千米,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千米/百平方千米,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一系列的重大项目,比如沪杭磁悬浮、南通新机场、沪舟甬跨海通道等,使长三角的立体化交通体系逐步实现。这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缩短了长三角区域内各地区的时空距离。距离的压缩对产业发展来说是较大的优势,产业间的物流等环节的效率都会提高,这对区域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分有利。

从服务来看,长三角地区在一体化发展中,服务得到了提升,服务均等化与就医养老优势凸显。相比我国其他省市,长三角区域率先完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异地之间服务的便捷度也随之得到了增强。比如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强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长三角跨区域的养老模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普遍欢迎。长三角内的大城市与县级市等小区域的需求不对等,大城市是养老服务跟不上实际需求,而小区域(县级市和城镇)却存在养老资源闲置的情况。伴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该区域的养老资源逐步与养老需求匹配,无障碍、跨区域式养老成为“焦点”。

从产业的密集度来看,长三角的一体化有助于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丰富且合适的岗位。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十大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浙江与该区域其他省份共同打造长三角数据中心,借此合力构建世界级别的产业集群。上海进行定位与分工,创造自己在细分功能、产业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些产业集群与独特优势的发展,使得在长三角地区有更多“高精尖”岗位可供选择。

生态环境来看,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建立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整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等级为优良的天数比率达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0%。

对长三角生态环境的共同保护与联合治理具体反映在施家堰。施家堰南北走向,东岸连接上海,西岸连接浙江,充当着“浙沪界河” 的身份。该区域内的各省、市政府通过签订施家堰界河保洁合作协议,明确及细化了各区域的环境管理范围与职责。基于此,各区域负责人及民众对生态的多样化保护行动也在扩展。如今,从南京到杭州的宁杭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着太湖流域最美的风景,涉及的两省也正在共同申报宁杭生态经济带,将“生态共治”进行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