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台湾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台湾岛内钢铁业未来的发展主要依靠扩大岛内钢铁的需求量和出口量,还要增加产品附加值,而电炉钢是未来钢铁业高附加值的重点。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业的优势依然明显。而且台湾岛内钢铁业本身基础雄厚,钢铁品质优良,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台湾岛内钢铁业未来的发展需由创新和节能环保中找到新的成长动能,台湾岛内钢铁业应从原料、产品、制造过程、设备和上下游应用五个方面去实施“高值化”策略。

台湾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台湾岛内未来发展的基础

台湾岛内的钢铁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金属方面的冶炼、加工等;二是具体产品如建筑模具、螺丝螺母的生产加工等。在2010年时台湾岛内的钢铁产业产值已经达到23544亿元新台币,作为台湾岛内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只可以自身快速发展,同样可以对相关联的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从20世纪末开始,台湾岛内的粗钢的消费量始终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台湾岛内的钢铁业已经进入了增长比较缓慢的成熟期,每年仍在持续增长,在2011年台湾岛内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了2276万吨,出现了一定的产能过剩的表现。而台湾岛内钢铁业未来的发展主要依靠扩大岛内钢铁的需求量和出口量,还要增加产品附加值,而电炉钢是未来钢铁业高附加值的重点。低值方面的不锈钢产能已经趋于过剩,而高附加值的板材类特钢仍产能不足。高值钢铁产品只占钢铁生产总量的20%,未来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业的优势依然明显。首先,台湾岛地处太平洋海运发达,同时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系紧密。而且台湾岛内钢铁业本身基础雄厚,钢铁品质优良,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虽然台湾岛内自身有诸多优势存在,但随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克服这些弊端,必然要在未来走出新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台湾岛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地区较近,而东南亚地区本地的钢铁产业明显产能不足,在2010年东南亚地区的钢铁进口量为4196万吨,这就给台湾岛内的钢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该地区将成为台湾岛内企业新的需求量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还应大力发展绿色钢材产业,而绿色钢铁发展的本质就是在钢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绿色环保,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生产钢材要能耗小、寿命更长;绿色钢铁更应应用于绿色环保产业,如节能汽车的制造、风力发电机的应用等各个领域。

(二)未来发展聚焦“高值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台湾岛内钢铁行业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且还相继面临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挑战和节能减排生产的要求,台湾岛内未来的发展已经不能靠单纯的扩大产量来寻求增长,而是应该从单位钢铁的价值方面获得更多的利益。

台湾岛内钢铁业未来的发展需由创新和节能环保中找到新的成长动能,台湾岛内钢铁业应从原料、产品、制造过程、设备和上下游应用五个方面去实施“高值化”策略。

在原料方面,要加大低价劣品位原料的应用,创新研发次级原料等低价劣质原材料的使用技术,开拓低价劣品原料的稳定供给源,以应对原材料矿商的垄断局面,并降低原料成本。(www.xing528.com)

在产品方面,要研发具备外部减排效益的节能钢铁产品,如:先进高强度钢产品,增强强度并降低重量,可提升汽车性能和降低油耗;高性能硅钢,降低磁损并提高磁通密度,可提升电动马达等电机产品的电能效率

在制造流程方面,导入高弹性和高能力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制造流程技术,整合、集中、简化和改善产业。如研发无中断轧制新流程,可大幅度提升产能、降低能耗与生产成本,达到精益生产和节能减排、符合环境需求的绿色生产的目标。

在设备方面,要利用台湾岛内先进ICT高科技产业优势,开发先进智能技术,以研发可确保设备稳定、提升制造流程效率、优化产品品质的智能系统,建构出高科技智慧化工厂,具体包括先进设备状况监测及监控技术、异质检测系统整合技术,实现由先进智能技术到智慧化工厂的转变。

在上下游应用方面,要以技术服务为手段,将售后服务扩大至售前服务,通过EVI(先期介入)的先期参与研发活动,成为彼此紧密联结的战略伙伴[17]

(三)两岸的战略互动前景广阔

近年来,两岸钢铁产业互动频繁。早在20世纪末,我国台湾岛内的钢铁下游加工业就几乎全部移到我国大陆各省进行投资,增加了我国大陆对我国台湾岛内钢材的需求。基于长期发展的考虑,以及受到我国大陆较低的投资成本和市场潜力的吸引,我国台湾岛内各主要钢铁企业,如台湾“中钢”、烨辉等都前往我国大陆设厂布局,由南到北散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口到渤海湾附近,形成一股钢铁业向我国大陆投资热潮。同时,我国台湾岛内努力开拓我国大陆市场,通过与我国大陆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扩大产品外销比例。2010年台湾“中钢集团公司”与上海百营钢铁集团就家电、汽车等所用钢铁产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月进口钢材5000吨,总金额超过4亿元。另外,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企业积极协助我国大陆企业推行生产与管理电子化,如由台湾“中钢集团公司”投资的中冠信息将其信息化产销系统调整为汉化的ERP解决方案,为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设置成功。

由于两岸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两岸的钢铁产业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我国台湾岛内与我国大陆各省区之间的钢铁贸易和投资逐年增加,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地理和技术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大陆钢铁市场的重要供应中心。在进一步加大我国对大陆钢铁产业的投资和技术合作的同时,可建立两岸钢铁产业的对话机制,通过对话的直接窗口减少贸易摩擦并约束成员行为,形成良性互动。两岸可以通过完善彼此间形成的钢铁联盟,进而实现全球化布局,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