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大陆钢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大陆钢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对国际钢铁产量的增长贡献较大,占64国合计的45.9%,成为产量增长的主力军,在规模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既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钢铁消费大国,尽管中国钢材产量规模世界第一,但出口到国际市场当中参与国际竞争的份额相对较小。从我国大陆钢材产品的自给率可以进一步分析出我国大陆钢材主要产品的贸易结构特征。如表9.9,总体而言,我国大陆钢材产品的自给率较高,并处于稳步提高的态势。

我国大陆钢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一)我国大陆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011年,全球64个产钢国的粗钢产量是14.90亿吨,同比增长7%。欧洲国家的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亚洲、南美国家的产量增长迅速。中国对国际钢铁产量的增长贡献较大,占64国合计的45.9%,成为产量增长的主力军,在规模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表9.5 2011年全球粗钢生产统计 单位:万吨,%

注:2010年64国粗钢产量约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强。
数据来源:国际钢铁协会。

从钢材产量来看,2011年中国热轧钢材产量达到8.8亿吨,占全世界钢材产量的60.6%,位居世界第一,增长率为10%(如表9.6),规模优势十分明显。中国既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钢铁消费大国,尽管中国钢材产量规模世界第一,但出口到国际市场当中参与国际竞争的份额相对较小。表9.7反映了2011年世界前十名钢材出口国家和地区的钢材出口量情况。2010年中国钢材出口量约为1400万吨,占全世界的38.8%,低于日本的42.4%;2011年出口量就达到1600万吨,占全世界的44.4%,超过日本的40.3%,位居世界第一。

表9.6 2010年至2011年中国及世界热轧钢材产量统计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统计2012》。

表9.7 全世界2011年10大钢材出口国家和地区统计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12》。

(二)我国大陆钢铁产品的贸易结构(www.xing528.com)

从各钢材品种的出口结构来看,如表9.8所示,我国大陆钢材出口的产品类型较为广泛,各产品所占的比例并不集中,其中镀层板、彩涂板、中厚宽钢带、无缝管、中板等板材或卷材相对占比较高,五大品种占全部钢材比重约为53.76%。各类出口产品的变动幅度较大,在2011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包括中小型型钢、彩涂板(带)、冷轧薄宽带电工钢板(带);中厚宽钢带尽管所占比重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

表9.8 2011年我国大陆钢材分品种出口数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钢铁统计2012》及中国海关数据整理。

从我国大陆钢材产品的自给率可以进一步分析出我国大陆钢材主要产品的贸易结构特征。如表9.9,总体而言,我国大陆钢材产品的自给率较高,并处于稳步提高的态势。2006年我国大陆钢材的自给率为95.8%,到2011年增长到98.16%,我国大陆钢材的生产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我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需要。但在部分“高精尖”的细分产品领域,还不能满足需求,自给率相对较低的主要为冷轧薄板卷、镀层板(带)、涂层板和电工钢板(带),这些都是高附加值的典型产品。除表中所列的大类以外,还有一些量少价高的其他品种,如热轧高速合金钢条杆、合金钢冷拔地质钻套无缝管、不锈钢冷拔无缝管、高速合金钢丝等,虽然进口量只有几千吨甚至几百吨,但是价格却高达上万美元,在这些产品领域也是大量依赖进口。

表9.9 我国大陆主要钢材品种自给率水平

注:涂层板(带)由于大部分私营企业的生产没有纳入统计范围,故其自给率结果偏低,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世经未来。

概括来说,我国大陆钢铁产品的贸易结构呈现“高进低出”的格局,结构性和技术性弱势比较明显,出口钢材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显著低于进口钢材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出口均价大大低于进口均价。2007年我国大陆进口钢材的平均CIF价格每吨高达1218美元,但出口钢材的FOB价格每吨只有704美元,差价高达514美元,这主要是由于进出口产品的品种差异造成的。进口钢材以不锈钢薄板、镀锌板、冷轧硅钢等附加值高的薄板材为主,而出口钢材却主要以线材和钢筋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必要性。但在近5年的变化趋势上体现了我国大陆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的生产水平上有稳步的提升。

(三)影响我国大陆钢铁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因素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国际背景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政策制度环境十分严峻

从国际环境来看,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在本国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的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钢铁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世界各国都把钢铁业的发展水平视为本国工业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受到本国政府保护的程度相较于其他产业更为突出。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钢铁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程度更深。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出和出口大国,贸易壁垒和限制政策严重影响中国钢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导致出口贸易环境恶化。仅2013年1~2月中国钢材产品就受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发起的5起反倾销调查或终裁,涉及无缝钢管、热轧钢产品等多种产品类型。频繁的调查诉讼不断压缩钢铁行业的出口渠道。

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家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环保政策都对钢铁行业影响较大。①钢铁产业受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影响显著,在国家出台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钢铁需求曾经历大幅度增长,由于随之而来的急剧通货膨胀影响,国家收紧了信贷规模,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增大,很多钢铁企业都面临非常高的财务费用。②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颁布了多项与钢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旨在推进钢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2011年10月,工信部正式出台《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提高质量,扩大高性能钢材品种,实现减量化用钢,推进节能降耗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提高资本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随着规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规模化发展,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③在贸易政策方面,为了防止钢铁企业盲目扩大钢铁初级产品的出口,国家在税收监管上不断进行政策的调整。自2004年开始,生铁钢坯等钢材半成品,板材、线棒材等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逐步降低或取消,而从2007年开始,钢材出口需要额外征收5%~10%的出口关税,并在2008年上调到5%~15%。出口关税政策的不断加压将对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出口实现获利的空间不断缩小。④在环保政策方面,钢铁产业无疑是对社会资源和能源消耗规模最大的部门之一,同时生产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渣也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尤其是近年来各地对于雾霾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环保成为钢铁企业的硬约束,近年来河北、山东等地关停了大量钢铁生产企业,现有企业也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都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