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权投融资制度设计与实践

股权投融资制度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业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股权投融资制度设计与实践

产业生态化转型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投融资的主体及方式必然是多元化的。但由于产业生态化转型前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创新做支撑,再加上其投资大、风险大、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在投融资方面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产业生态化转型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收益,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而生态效应的公共属性使得投资收益与投资有不对等情况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生态化的投融资产生一定的阻碍。基于产业生态化的投融资制度应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改变资金渠道狭窄状况,扩宽投融资渠道,为产业生态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利益机制导向激励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

1.财政政策。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因此政府在产业生态化转型过程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不能继续充当主导者,其作用以提供生态化转型所需软硬件基础设施为主。在财政政策上,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为产业生态化转型提供服务。第一,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直接投资。事实上,政府财政资金一直都是生态环保和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对公共区域生态保护及修复,建设生态经济互动良好的生态环境,很多都是政府财政政策的结果。第二,政府实行购买性支出政策。一方面通过政府投入的增加,促进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绿色购买行为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和企业的生产行为向更加生态的方向发展,促使市场生态化发展。第三,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对生产行为中污染排放量明显低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或污染物排放减少程度大的企业直接进行财政补贴,或者通过企业生产产品价格补贴,如对生产清洁产品价格进行财政补贴,以多种手段引导产业生态化转型。

2.税收政策。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税收政策中,通过向造成生态破坏的行为人征税,矫正生态环境配置中的市场失灵。一方面,以税收的形式间接地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进行收费,纠正传统物质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使用成本的忽略。不仅要对经济系统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物质征税,同时要对物质生产活动中那些对资源消耗量大的产品、生态破坏严重的企业及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征税,适当加大对生态环境征税范围及税率,提高生态环境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环保税收优惠鼓励生态产业发展,如对环保设施减税、免征生态化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投资、专利技术等方面调节税。加大对资源再利用产品及生态化生产的企业和行为的税收优惠力度,减少污染程度低的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赋税,激励企业进行生态化转型改造。(www.xing528.com)

3.绿色金融手段。在市场行为下,产业生态化转型的主体应是企业,因此财政与税收政策只起引导与辅助的作用,真正能够调动主体企业的积极能动性,还是市场机制下的市场行为,因此绿色金融就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及产业生态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投融资手段。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业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目前绿色金融主要以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产业生态化发展,各种投融资方式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哪种都将生态观念引入金融行为中,通过金融和资本市场行为,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金融发展模式,未来产业生态化发展都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强大支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