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成果

江苏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成果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开发区的数个“全国第一”,都折射出江苏开发区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品质。截至2019年2月,江苏共有国家级创新型园区1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2017年底,江苏开发区设有高新技术孵化器、众创空间531家,孵化器、众创空间内共有26107家企业。近年来,江苏开发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不仅人力投入增长,技术创新经费投入规模也跃上新台阶,呈阶梯式增长。

江苏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成果

江苏开发区的数个“全国第一”,都折射出江苏开发区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品质。以变应变,创新转型,成为江苏开发区的“活力基因”和动力源泉。

江苏开发区坚持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积极对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要求,围绕创新链布局招商链、产业链、资金链,全力打造全球高端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吸引和承接全球前沿性、战略性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落实“双招双引”(6) ,加快高端人才聚集,推动创新产业优质化、高端化、国际化。创新资源加快汇聚,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新生态日益优化,创新动能持续培育。开发区内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一) 创新型园区实力全国领先

江苏省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极大地推动了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截至2019年2月,江苏共有国家级创新型园区1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从表2-1可以看出,江苏部分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1.39%,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远远超出江苏省全省的平均数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省指标的近一半。创新型园区已经成为江苏新兴产业聚集和培育的重要载体,创新体系已经从原来的跟随、模仿逐渐向自主创新演进。

表2-12017年江苏主要国家级创新型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各区201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月报

此外,江苏国家级创新型园区的专利申请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多项科技指标居全国前列。2017年江苏主要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均超过全省2.7%的比重(见表2-2)。创新型园区已经成为江苏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2-22017年江苏主要国家级创新型园区相关科技指标

数据来源: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月报

(二) 创新载体强劲动能逐步显现

江苏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统筹协调、高端优先、政策倾斜、优化服务”的原则,加快推进开发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开发区完善和推广“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建设,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和引进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创业中心、孵化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开发区内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7年底,江苏开发区设有高新技术孵化器、众创空间531家,孵化器、众创空间内共有26107家企业。

在打造孵化链条的同时,江苏重点推进孵化器运营机制创新。一方面引导和扶持各类社会资本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搭建,促进孵化器建设由政府投资为主向在政府引导下社会出资建设转变;另一方面推动孵化器开展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采用持股孵化等市场化运营手段,联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孵化器,探索孵化器自我发展、持续发展模式。

(三) 产学研融合度不断深化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金”多方参与,共同推进。

江苏开发区利用江苏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丰富的优势,致力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相关成果获得国家高度认可。2008年,江苏省江阴经济开发区被评为首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之一,打造了中国江阴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信息服务平台和江阴科技信息资源查询系统两个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并建立十多个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强大保障。近十年,常州科教城、高邮经济开发区、扬州高新区等几十个开发区相继获授牌。

江苏开发区积极对接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已与剑桥大学、伯克利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跨国公司联合孵化平台等各类特色平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立足区域、辐射周边,支撑创新创业和高端产业发展的科技孵化器项目。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项目、人才、载体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打造完备产学研链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采取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组织创新企业与进区高校科研成果对接等方式,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与产业化步伐。(www.xing528.com)

(四) 企业成为开发区创新主体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创新体系中最有生命力的要素,更是江苏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先进区域体系的重要引擎。江苏开发区重视创新主体发展,以打造江苏领先、江苏争先创新创业中心为引领,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领开发区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聚集高端人才资源,打造开发区创新的主体。

江苏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的扶持奖励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行动计划》《科技产业综合体招商管理考核办法》等配套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江苏开发区牢固树立“创业重在创新”理念,大力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7) 、“小巨人”培育计划(8) ,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资源要素不断向创新企业聚集,向企业覆盖,引导入驻企业购置先进装备、引进高端人才、加快成果转化。

近年来,江苏开发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不仅人力投入增长,技术创新经费投入规模也跃上新台阶,呈阶梯式增长。

(五) 产才融合新高地地位凸显

江苏开发区聚焦产业走势布局人才链,做优平台载体、做强人才金融,同时,在人才的评价、管理、激励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把开发区打造成“产才融合新高地”。

在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江苏各开发区早已有意识地从投资驱动、项目驱动,转到创新驱动、人才驱动的轨道上来,在人才的引进、使用、评价、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

江苏开发区对标世界顶级开发区,集聚开发区特色资源,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和使用机制,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开发区创新创业。一部分地区支持外国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区创业,对特定产业高端人才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对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行“一事一议”(9) 扶持政策,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支持海外优秀留学生来区就业创业,根据开发区的具体发展需要,引进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或专业排名前20强的海外留学生,经认定可按标准提供补贴。支持外国专家与园区企业开展短期合作,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的,经认定,按补贴标准给予相应配套补贴。支持人才和项目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已入园区的高端人才继续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和进步平台,鼓励和支持开发区各类创新主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等与国(境)外机构开展人才、技术和项目合作交流,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研修津贴和资助。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培养一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支持企业柔性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到企业挂职,共同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各开发区邀请国内知名大学、研发机构、科技镇长团成员等帮助企业对接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项目,收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以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为目标,各地开发区利用当地英才培育政策以及邀请项目评审专家到开发区开展创业大赛,进行知识产权、创新券(10) 、科技人才等政策宣讲等,加快培育优秀中青年管理人才、技术专家、优秀企业家和本土人才。

在政策保障方面,开发区落实“双招双引”政策,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谋划、同开展、同考核;“双创计划”“333”工程“外专百人计划”(11) 等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向开发区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对于开发区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按程序给予资助;围绕特色产业集聚人才,打造一批“产业+人才”特色小镇;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通过跟奖跟补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由开发区给予一定奖补。

江苏开发区人才高地逐步形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截至2017年底,园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143人,省双创人才179人,是江苏开发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落实最有成效的开发区之一。其他开发区也均有突破,截至2018年底,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43人,省双创人才38人,姑苏领军人才55人,昆山双创人才154人,全区人才保有量超过10万。江苏各开发区凭借其独特优势、成熟的产业基础、优渥的政策配套,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务,成为各地人才集聚的高地。

(六) 知识产权建设构筑创新基石

加强知识产权建设,提升园区创新资源应用水平,是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的先导,也是江苏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江苏开发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在已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基础上,紧紧围绕相关建设要求,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以支撑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切实加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项工作,知识产权对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一是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开发区遵循优势企业培育、示范企业培育路径,大力培养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优势。通过开发区重点企业打头阵,带领全体企业营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争取知识产权权益的意识和氛围。

二是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鼓励创新,维护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发区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通过张贴海报、入企宣讲、组织企业参加知识产权保护宣讲活动,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运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渠道开展权利保护,从产品专利、包装、新产品研发等多个渠道筛查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根据新品性能及应用特点,依法开展产权登记或进行专利申报等,掌握创新产品的所用权;提高企业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人才引进,对企业所需的新技术、新产品依法开展知识产权受让,促进成为科技创新发源地、产权转让新市场、尊重知识新高地,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成为引领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搭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资金奖励申报平台,为开发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动态、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维权以及知识产权培训信息查看窗口,提升园区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扩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对开发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展开专题培训。

四是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江苏开发区深入开展专利权质押、担保融资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贷款;推进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转化,专利数稳步增长;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鼓励企业实施专利许可转让,线上技术交易额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底,江苏知识产权园区共获批国家级示范园区7个,省级示范园区52家;国家级试点园区19个,省级试点园区90家,有力提升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