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开发区管理创新的典型案例

江苏开发区管理创新的典型案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州全市开发区围绕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进一步推进了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管理体制高效化。苏州工业园区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基本建立“部门强化职能、功能区聚焦功能、基层压实管理”的运行新机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公开征集各部门意见、建议并经过数轮修改,最终形成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严格监管试点的实施方案》。

江苏开发区管理创新的典型案例

(一) 突出开发区在地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中的主阵地作用

在复制推广经验做法方面,苏州充分展现了“试验田”功能。一是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有11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荣获2018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二是深入学习对接上海等地自贸试验区,强化了对自贸区经验的复制借鉴和功能落实,国务院、相关部委要求复制推广的三批计59条自贸区改革经验在苏州开发区全部落地。苏州全市开发区围绕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进一步推进了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管理体制高效化。

简化审批、促进投资便利化,是江苏多地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重点之一。发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地缘优势,南通在重点领域、重大载体、重要功能、行政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快与自贸区对接。南通综合保税区在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拓展金融新型业务等方面先行试水,2017年5月试行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4) 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5) 。南通市还与上海县区联手打造9个跨江合作园区,搭建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平台。

南京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监管模式,探索多项审批简化、投资便利化管理举措,出台综保区发展35项新政。便捷外资审批,赋予综保区设立及变更事项的市级审批权限;简化工商登记,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度报告告示制度,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智能化”卡口验放,是上海自贸区一大特色。南京海关主动复制,减少人工干预。目前关区所有特殊监管区域、空运及海运卡口都实现了智能化验放,其中特殊监管区和空运卡口自动验放率已达到95%以上。

自2014年9月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实施自贸区“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制度”“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制度”,综保区全面实施“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等制度。园区报关公司每天有700多票货物进出,“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制度”使企业手续由4-5项减为1项。

作为江苏省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整合功能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连云港出口加工区、海关、检验检疫等协同创新,已有“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智能化卡口验放”“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区内自行运输”“统一备案清单”“集中汇总纳税”等上海自贸区的6项海关监管举措落地。

(二) 加快推进开发区落实“放管服”改革试点工作

江苏的开发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改革纵深推进,以“精简统一高效”为原则,形成“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络管服务”的“五个一”治理架构,着力形成简约版地方政府管理新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外资企业“一口办理”、电力报装“网上确认、串改并”等模式推行实施。苏州工业园区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基本建立“部门强化职能、功能区聚焦功能、基层压实管理”的运行新机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行“先照后证”,实施“一照三证”并联审批,减少150余项前置审批事项。率先实施大部门机构改革,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设置职能机构27个,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职能得到归并和简化,不仅加强了党群组织建设,更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构建了大经济发展、大规划建设、大文化管理、大行政执法、大市场监管等大部门制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了“集中高效审批—分类监管与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政府治理架构。

南通试点“承诺制不再审批改革”,大力推行“容缺预审”制度。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公开征集各部门意见、建议并经过数轮修改,最终形成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严格监管试点的实施方案》。通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信用承诺制的基础上,以政策性条件为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新模式,推动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为不再审批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总评审查、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关键环节,对50多个重点项目实行“容缺预审”(6) ,项目提速率超过60%。

(三) 积极推进园区各环节全链审批制度改革(www.xing528.com)

优化营商环境的另一有效做法是多措并举着力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积极推进“全链条”审批服务模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力争实现“一件事情一链办理”。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省政府要求,加快简政放权。开展全链条审批改革。一是完善权力清单。梳理确定区级行政权力事项目录清单874项,确保全链条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法有据。二是推进“三集中四到位”(即部门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人员选派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重点围绕工业项目报建涉及的规划建设部、经济发展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实现“一个窗口对外”,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三是加强审批联动。切实做好与上级平台资源对接,通过市、区两级联动确保实现全链条审批。依托连云港市施工图数字化联审云服务平台——E审通,实现了审图“网上联办”。四是编制审批流程图。围绕项目报建重点领域,调研梳理全链条审批运行流程图,逐个环节细化明确实施主体、办理条件、申报材料等,形成全闭环全链条审批体系。同时,开展优链强链,科学再造全链审批流程。出台《开发区重点工业项目“容缺预审”实施方案》,建立项目立项、环评文件审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等环节容缺执行标准8项,对全区重点工业项目在基本审批条件具备、申报主件材料齐全、其他条件和申报资料欠缺情况下,提前启动预审工作。五是开展并联审批。依托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施工合同备案、监理合同备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备案、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备案、施工许可证办理等5个环节并联审批。同时启动“多评合一”。出台《“多评合一”实施意见》,对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地灾评估等相关前置评估环节,实行提前指导、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评审、同步审批、统一反馈。按照能减则减、应简尽简的原则,大力精简审批环节、去除冗余材料、压缩承诺时限,全面优化全链条审批流程。

南通的开发区深入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全链赋权清单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南通的开发区141项直接审批事项和40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落实到位,工业项目建设领域建立了“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机制。海门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推进国家级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人事制度、财政体制、审批制度等六个方面推进改革,被省审改办评为“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先进地区”。如皋经济开发区基本实现工业项目全链条审批。崇川经济开发区区域能评、环评改革试点通过省督查组验收;南通市北高新区积极复制崇川开发区“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覆盖项目能评、环评改革试点经验,完成了区域能评、环评报告和有关简化审批方案编制工作。

(1) 参阅雷霞:《关于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类型及其改革的思考》,《齐鲁学刊》,2007(06):154-157。

(2) 引自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中国产业园区:使命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 参见《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取得79项成果》,《苏州日报》2017年12月11日。

(4) “先照后证”指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

(5) “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凡是与外资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6) “容缺预审”是指只要主件材料齐全,就先行受理预审办理,允许申办人在以后的环节中补齐容缺材料再核发许可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