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应急组织应具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收集、获取事故信息,评估、调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场危险性,以及危险品泄漏等有关情况的能力;具备根据所获信息,判断事故影响范围,以及对居民和环境的中长期危害的能力;具备确定进一步调查所需资源的能力;具备及时通知国家、省及其他应急组织的能力。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一)应急演练目的

应急演练是我国各类事故及灾害应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急演练目的是通过培训、评估、改进等手段提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综合应急能力,说明应急预案的各部分或整体是否能有效地付诸实施,验证应急预案应急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的适应性,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可能需要改善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渠道及应急人员的协同性,确保所有应急组织都熟悉并能够履行他们的职责,找出需要改善的潜在问题。

(二)应急演练的任务

开展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应急演练是由多个组织共同参与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按照应急演练的三个阶段,可将演练前后应予完成的内容和活动分解并整理成20项单独的基本任务。

(1)确定演练日期。

(2)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示范围。

(3)编写演练方案。

(4)确定演练现场规则。

(5)指定评价人员。

(6)安排后勤工作。

(7)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

(8)培训评价人员。

(9)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

(10)记录应急组织演练表现。

(11)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

(12)汇报与协商。

(13)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14)演练人员自我评价。

(15)举行公开会议

(16)通报不足项。

(17)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18)评价和报告不足项补救措施。

(19)追踪整改项的纠正。

(20)追踪演练目标演示情况。

(三)应急演练的目标及分类

1.应急演练目标

应急演练目标是指检查演练效果,评价应急组织、人员应急准备状态和能力的指标。下述十八项演练目标基本涵盖重大事故应急准备过程中,应急机构、组织和人员应展示出的各种能力。在设计演练方案时,应围绕这些演练目标展开。

1)应急动员

展示通知应急组织,动员应急响应人员的能力。本目标要求责任方应具备在各种情况下警告、通知和动员应急响应人员的能力,以及启动应急设施和为应急设施调配人员的能力。责任方既要采取系列举措,向应急响应人员发出警报,通知或动员有关应急响应人员各就各位,还要及时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和其他应急支持设施,使相关应急设施从正常运转状态进入紧急运转状态。

2)指挥和控制

展示指挥、协调和控制应急响应活动的能力。本目标要求责任方应具备应急过程中控制所有响应行动的能力。事故现场指挥人员、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和应急组织、行动小组负责人员都应按应急预案要求,建立事故指挥系统,展示指挥和控制应急响应行动的能力。

3)事态评估

展示获取事故信息,识别事故原因和致害物,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及其潜在危险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主动评估事故危险性的能力。即应急组织应具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收集、获取事故信息,评估、调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场危险性,以及危险品泄漏等有关情况的能力;具备根据所获信息,判断事故影响范围,以及对居民和环境的中长期危害的能力;具备确定进一步调查所需资源的能力;具备及时通知国家、省及其他应急组织的能力。

4)资源管理

展示动员和管理应急响应行动所需资源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根据事态评估结果识别应急资源需求的能力,以及动员和整合内外部应急资源的能力。

5)通信

展示与所有应急响应地点、应急组织和应急响应人员有效通信交流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建立可靠的主通信系统和备用通信系统,以便与有关岗位关键人员保持联系。应急组织的通信能力应与应急预案中的要求相一致。通信能力的展示主要体现在通信系统及其执行程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方面。

6)应急设施/装备和信息显示

展示应急设施、装备、地图、显示器材及其他应急支持资料的准备情况。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足够应急设施,且应急设施内装备、地图、显示器材和应急支持资料的准备与管理状况能满足支持应急响应活动的需要。

7)警报与紧急公告

展示向公众发出警报和宣传保护措施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按照应急预案中的规定,迅速完成向一定区域内公众发布应急防护措施命令和信息的能力。

8)公共信息

展示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准确信息的能力。本目标要求责任方具备向公众发布确切信息和行动命令的能力。即责任方应具备协调其他应急组织,确定信息发布内容的能力;具备及时通过媒体发布准确信息,确保公众能及时了解准确、完整和通俗易懂信息的能力;具备谣言控制、澄清不实传言的能力。

9)公众保护措施

展示根据危险性质制定并采取公众保护措施的能力。本目标要求责任方具备根据事态发展和危险性质选择并实施恰当公众保护措施的能力,包括选择并实施学生、残障人员等特殊人群保护措施的能力。

10)应急响应人员安全

展示监测、控制应急响应人员面临的危险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保护应急响应人员安全和健康的能力,主要强调应急区域划分、个体保护装备配备、事态评估机制与通信活动的管理。

11)交通管制

展示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疏散区和安置区交通出入口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本目标要求责任方具备管制疏散区域交通道口的能力,主要强调交通控制点设置、执法人员配备和路障清除等活动的管理。

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

通过人员登记、隔离与消毒过程,展示监控与控制紧急情况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在适当地点(如接待中心)对疏散人员进行污染监测、去污和登记的能力,主要强调与污染监测、去污和登记活动相关的执行程序、设施、设备和人员情况。

13)人员安置

展示收容被疏散人员的程序、安置设施和装备,以及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在适当地点建立人员安置中心的能力,人员安置中心一般设在学校、公园、体育场馆及其他建筑设施中,要求可提供生活必备条件,如避难所、食品、厕所医疗与健康服务等。

14)紧急医疗服务

展示有关转运伤员的工作程序、交通工具、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以及展示医护人员、医疗设施的准备情况。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将伤病人员运往医疗机构的能力和为伤病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转运伤病人员既要求应急组织具备相应的交通运输能力,也要求具备确定伤病人员运往何处的决策能力。医疗服务主要是指医疗人员接收伤病人员的所有响应行动。

15)24h不间断应急

展示保持24h不间断的应急响应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应急过程中具备保持24h不间断运行的能力。重大事故应急过程可能需坚持1d以上的时间,一些关键应急职能需维持24h的不间断运行,因而责任方应能安排两班人员轮班工作,并周密安排接班过程,确保应急过程的持续性。

16)增援(国家、省及其他地区)

展示识别外部增援需求的能力和向国家、省及其他地区的应急组织提出外部增援要求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向国家、省及其他地区请求增援,并向外部增援机构提供资源支持的能力。主要强调责任方应及时识别增援需求、提出增援请求和向增援机构提供支持等活动。

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复

展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和恢复现场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事故发展和清理、恢复现场的能力。事故控制是指应急组织应及时扑灭火源或遏制危险品溢漏等不安全因素,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现场恢复是指应急组织为保护居民安全健康,在应急响应后期采取的清理现场污染物、恢复主要生活服务设施、制定并实施人员重入、返回与避迁措施等一系列活动。

18)文件化与调查

展示为事故及其应急响应过程提供文件资料的能力。本目标要求应急组织具备根据事故及其应急响应过程中的记录、日志等文件资料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应急不足改进建议的能力。从事故发生到应急响应过程基本结束,参与应急的各类应急组织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中的规定,执行记录保存、报告编写等工作程序和制度,保存与事故相关的记录、日志及报告等文件资料,供事故调查及应急响应分析使用。

2.应急演练分类

每一次演练并不要求全部展示上述所有目标的符合情况,也不要求所有应急组织全面参与演练的各类活动,但为检验和评价事故应急能力,应在一段时间内对上述的十八项应急演练目标进行全面的演练。

(1)根据应急演练的规模,可将演练分为以下三类:

①单项演练。这是为了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技能而进行的演练。此类演练如通信联络程序演练、人员集中清点、应急装备物(物质)到位演练、医疗救护行动演练等。

②组合演练。这是为了检查或提高应急组织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而进行的演练。

③综合演练。这是应急预案内规定的所有任务单位或其中绝大多数单位参加的为全面检查预案可执行性而进行的演练。此类演练较前两类演练更为复杂,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

(2)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一种圆桌讨论式演练活动;演练人员针对演练情景中的相关问题,以无时间压力的口头讨论方式说明应对办法;目的是使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在较轻松的环境下,明确和熟悉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协同配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桌面演练的情景和问题通常以口头或书面叙述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使用地图、沙盘、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有时被分别称为图上演练、沙盘演练、计算机模拟演练、视频会议演练等。

②功能演练。功能演练是一种行动模拟式演练活动;演练人员针对演练情景中的控制消息,按照所承担的应急响应职责,在真实事件应急响应的时间压力下,完成应急决策、指挥、协调及信息处理等任务;但一般不真实调用应急队伍和物资,而是由模拟人员完成相关指令的接收和信息的反馈;目的是在一定时间压力条件下,检验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完成应急响应任务的能力,锻炼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决策、指挥与协调等能力。

③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一种实战性演练活动;演练人员针对演练情景中的控制消息,按照所承担的应急响应职责,在真实事件应急响应的时间和环境压力下,完成各项应急响应任务;调用应急队伍和物资以展示现场操作能力;目的是在贴近实际状况和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全面检验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完成应急响应任务的能力,锻炼和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

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综合演练的特点见表4-5。

表4-5 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综合演练特点比较_

(续表)

(四)应急演练程序

1.应急演练的准备

1)演练策划小组

应急演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为确保演练成功,演练组织单位应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策划小组应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来自消防公安、医疗急救、应急管理、市政、学校、气象部门的人员,以及新闻媒体、企业、交通运输单位的代表等组成。必要时,军队、核事故应急组织或机构也可派出人员参与策划小组。

2)选择演练目标与演示范围

演练策划小组应事先确定本次应急演练的一组目标,并确定相应的演示范围或演示水平。

(1)选择演练目标。策划小组应在演练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演练目标。演练需求分析是指在评价以往重大事故和演练案例的基础上,分析本次演练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需检验的应急响应功能和演练的地理范围。

(2)确定演练目标的责任方。策划小组应依据城市重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程序,确定对负责各项演练目标的应急组织,即责任方。由于在应急预案或其执行程序中可能将多项应急响应功能分配给多个应急组织负责,因此,策划小组确认各演练目标的责任方时,应不仅分析演练目标,同时还应针对具体的应急响应功能进行分析。

(3)签订演示协议。演示范围(或演示水平)是指对演练事件承担某项职责的应急组织响应演练事件的行动与响应实际紧急事件的行动之间的一致程度。演练时,应急响应行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表现:一种是参与演练的应急组织按照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应采取的行动而行动;另一种是通过模拟行动表现出来。与此相对应,应急组织参与演练可分为两类:全面参与和部分参与。全面参与指应急组织必须展示应急预案或执行程序中规定的所有应急响应能力,包括该组织应急设施内部的演练活动和现场(外部)的演练活动。部分参与是指应急组织仅在该组织应急设施内部实施各项演练活动,而现场演练活动则通过模拟行动表现。

在开展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面应急演练时,并不一定要求与演练目标相关的应急组织全部参与,也不要求参与演练的应急组织全面参与。应急组织是选择全面参与还是部分参与主要取决于该组织是否是该次演练的培训对象和评价对象。如果不是,则该组织可以采取部分参与方式,其现场演练活动由控制人员或模拟人员以模拟方式完成。为确保演练成功进行,策划小组应与所有希望通过模拟行动展示演练目标的应急组织签订书面演示协议,规范演示范围,说明允许该组织展示应急演练目标时可采取的模拟行动。(www.xing528.com)

3)编写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应以演练情景设计为基础。演练情景是指对假想事故按其发生过程进行叙述性的说明,情景设计就是针对假想事故的发展过程,设计出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包括重大事件和次级事件,目的是通过引入这些需要应急组织做出相应响应行动的事件,刺激演练不断进行,从而全面检验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中必须说明何时、何地、发生何种事故、被影响区域、气象条件等事项,即必须说明事故情景。演练人员在演练中的一切对策活动及应急行动,主要针对假想事故及其变化而产生的,事故情景的作用在于为演练人员的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并说明初始事件的有关情况。事故情景可通过情景说明书加以描述,并以控制消息形式通过电话、无线通信、传真、手工传递或口头传达等传递方式通知演练人员。

演练方案主要包括情景说明书、演练计划、评价计划、情景事件总清单、演练控制指南、演练人员手册和通讯录等演练文件。

(1)情景说明书。情景说明书的主要作用是描述事故情景,为演练人员的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和初始事件。情景说明书主要以口头、书面、广播、视频或其他音频方式向演练人员说明。

(2)演练计划。演练的目的在于检验和提高应急组织的总体应急响应能力,使应急响应人员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应急实际相结合。为确保演练成功,策划小组应事先制定演练计划。

(3)评价计划。评价计划是对演练计划中演练目标、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扩展。内容主要是对演练目标、评价准则、评价工具及资料、评价程序、评价策略、评价组组成,以及评价人员在演练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的职责和任务的详细说明。

(4)情景事件总清单。情景事件总清单是指演练过程中需引入情景事件(包括重大事件或次级事件)按时间顺序的列表,其内容主要包括情景事件及其控制消息和期望行动,以及传递控制消息时间或时机。情景事件总清单主要供控制人员管理演练过程使用,其目的是确保控制人员了解情景事件应何时发生、应何时输入控制消息等信息。

设计演练情景事件清单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①设计演练事件。演练事件是演练情景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在演练中采取行动给予解决。演练事件可以分为两类:主要事件和次级事件。主要事件是根据案例分析和应急预案规定,在假想事件发生后有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主要事件一般与演练目标相对应,以推动演练不断进行。次级事件是指主要事件中所包含的小事件,次级事件内容较为具体,主要用途是刺激演练人员采取期望行动。

②列出期望行动。期望行动是在特定的事件条件下,期望演练人员为展示其应急能力而采取的行动。行动包括确认信息、研究对策、调配资源、延迟处理等方式。行动与目标紧密相关,期望行动一般是目标的分解,是一个机构或个人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③准备控制消息。功能演练和综合演练都是通过控制消息将演练事件传递给演练人员。控制消息主要包括消息来源、传递方式、接收方、内容、传递时间等内容。消息的传递可以通过电话、无线通信、传真、网络、纸条或口头等方式。控制消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指演练前就已准备好的消息,每条消息一般都与一个或几个期望行动相对应;另一类指演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消息,由控制人员、模拟人员根据需要创建,以诱导演练人员做出正确的回应,避免演练过程偏离方向。

④合成演练事件清单。演练情景事件清单中的每一项事件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A.事件发生时间。

B.对事件的概要说明。

C.控制人员应发布的控制消息。

D.期望行动,即演练人员在收到控制消息后应该采取的行动。

(5)演练控制指南。演练控制指南是指有关演练控制、模拟和保障等活动的工作程序和职责的说明。该指南主要供控制人员和模拟人员使用,其用途是向控制人员和模拟人员解释与他们相关的演练思想,制定演练控制和模拟活动的基本原则,建立或说明支持演练控制和模拟活动顺利进行的通信联系、后勤保障和行政管理机构等事项。

(6)演练人员手册。演练人员手册是指向演练人员提供的有关演练具体信息、程序的说明文件。演练人员手册中所包含的信息均是演练人员应当了解的信息,但不包括应对其保密的信息,如情景事件等。

(7)通讯录。通讯录是指记录关键演练人员通信联络方式及其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文件。

4)制定演练现场规则

演练现场规则是指为确保演练安全而制定的对有关演练和演练控制、参与人员职责、实际紧急事件、法规符合性、演练结束程序等事项的规定或要求。演练安全既包括演练参与人员的安全,也包括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确保演练安全是演练策划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策划小组应制定演练现场规则。

5)培训评价人员

策划小组应确定演练所需评价人员数量和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指定评价人员,分配各自所负责评价的应急组织和演练目标。评价人员应来自城市重大事故应急管理部门或相关组织及单位,对应急演练和演练评价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必要的组织和分析能力,以及处理敏感事务的行政管理能力。此外,评价人员还应具备团队意识、客观、坚韧、思维敏捷、诚实等个人品质。评价人员数量根据应急演练规模和类型而定,对于参演应急组织、演练地点和演练目标较少的演练,评价人员数量需求也较少;反之对于参演应急组织、演练地点和演练目标较多的演练,评价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加。

评价人员必须十分熟悉演练目标、评价准则、演示范围,以及演练评价程序与评价方法。因此,演练前策划小组应专门为评价人员提供培训机会。

2.应急演练过程

应急演练实施阶段是指从宣布初始事件起到演练结束的整个过程。虽然应急演练的类型、规模、持续时间、演练情景、演练目标等有所不同,但演练过程中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演练控制

演练过程中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应尽可能按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响应要求进行演示,即“自由演示”,由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根据自己关于最佳解决办法的理解,对情景事件做出响应行动。策划小组或演练活动负责人的作用主要是宣布演练开始和结束,以及解决演练过程中的矛盾。控制人员的作用主要是向演练人员传递控制消息,提醒演练人员终止对情景演练具有负面影响或超出演示范围的行动,提醒演练人员采取必要行动以正确展示所有演练目标,终止演练人员不安全的行为,延迟或终止情景事件的演练。

演练过程中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应遵守当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演练现场规则,确保演练安全进行,如果演练偏离正确方向,控制人员可以采取“刺激行动”以纠正错误。“刺激行动”包括终止演练过程,使用“刺激行动”时应尽可能平缓,以诱导方法纠偏,只有对背离演练目标的“自由演示”,才使用强刺激的方法使其中断反应。

2)演练执行

为充分发挥演练在检验和评价应急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演练策划人员、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针对不同应急功能的演练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执行要点。演练开始后,原则上应严格按照演练方案执行演练的各项活动。演练实施的重点在于对演练过程的控制。演练过程的控制责任,主要由指挥和控制人员负责:

①总指挥要对演练全过程进行控制,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应与副总指挥及其他指挥人员临时会商,集思广益,迅速做出决策。必要时可调整演练方案,尽量保证演练的继续进行。

②现场指挥除按演练方案的规定完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常态控制外,还应密切关注参演人员的表现,在不过多干扰的前提下,允许演练人员适度、机动“自由演示”,但保证现场演练不偏离方案设计的整体轨道

③控制人员主要是向演练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引导演练进行,控制演练进程;向现场指挥或总指挥报告演练进展情况和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演练按照总指挥和现场指挥的指令顺利进行。

④演练过程中出现演练活动时间过于提前、延迟、控制信息堆积、偏离演练方向等现象时,现场指挥及演练控制人员应通过临时生成、取消控制消息,必要时采取强行干预等手段,以保证演练的顺利完成。

(2)演练解说。在示范性演练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安排专人进行解说。解说内容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等。在解说过程中,对演练中的某些内容可灵活地重复或交叉。对于有演练脚本的重大示范性演示活动,一般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3)演练记录。对演练实施过程要有必要的记录,以便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演练记录可分为文字、图片和声像记录。文字记录一般由评估人员完成,图片和声像记录可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拍摄。文字记录内容一般应包括:

①演练实际开始和结束时间。

②演练指挥组、主现场、分现场执行的实际情况。

③演练人员的表现。

④出现的特殊或意外情况及其处置。

⑤其他相关内容。

图片和声像记录应在不同现场、不同角度进行拍摄,以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4)演练的宣传报道。演练计划组要做好演练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准备新闻通稿,必要时可邀请相关媒体到现场观摩。对不宜或不便公开的演练内容,演练组织单位要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做好保密工作

3.演练终止

1)正常终止

演练实施完毕,由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并进行现场讲评。

2)非正常终止

除正常终止外,出现下列情况,总指挥也可以决定并宣布演练终止:

(1)突发事件。演练过程中出现真实突发事件时,如果参演人员必须参与应急处置,要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

(2)特殊或意外情况。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

4.应急演练评估、总结

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要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

1)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是指观察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并提出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

演练评估目的是确定演练是否已经达到演练目标的要求,检验各应急组织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

要全面、正确地评估演练效果,在演练准备过程中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必须在演练区域的关键地点和各参演应急组织的关键岗位上,派驻训练有素的评估人员;演练结束后组织评估会议等。

评估人员的作用主要是观察演练的进程,记录演练人员采取的每一项关键行动及其实施时间,对演练人员进行访谈,要求参演单位提供文字材料,评估参演单位和演练人员的表现等,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的设备、装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应急物资、通信、交通、安全等保障是否充分,演练的成本效益等。

2)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可分为现场总结和事后总结。

(1)现场总结。即现场讲评,一般在演练的一个阶段结束后,由指挥员当场有针对性地做出。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演练的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表现,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克服问题的办法等。

(2)事后总结。是在演练结束后,由演练工作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对演练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参与演练的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演练总结报告中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本次演练的背景信息,包括演练目标、地点、时间、气象条件等。

②参与演练的部门、组织和人员。

③演练情景与演练方案。

④演练情况的全面评估。

⑤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纠正措施建议。

⑥对应急预案和有关执行程序的改进建议。

⑦对应急物资、装备维护与更新方面的建议。

⑧对应急组织、应急响应人员能力与培训方面的建议。

⑨对应急演练组织工作的建议。

⑩其他受演练启发得到的经验与教训。

3)后续行动

(1)文件归档与备案。演练工作组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对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将相关资料报相关部门备案。

(2)奖惩。对在演练中表现突出的参演队伍及个人,可视情况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参加演练或影响演练正常开展的,要给予相应批评或处分。

(3)预案修订。演练评估或总结报告认定演练与预案不相衔接,甚至产生冲突,或预案不具有可操作性,生产经营单位应把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由预案编制单位按程序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4)注意事项

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演练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应让熟悉危险设施的现场人员、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

(2)一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以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向所有职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

(3)与危险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

(4)每一次演练后,生产经营单位应核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在事故期间通信系统是否能运作。

②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③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④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