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浸没式光刻技术推动半导体行业前进

浸没式光刻技术推动半导体行业前进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积电光刻关键制程的微影技术授权自IBM,所以林本坚是台积电的老熟人。在光学光刻技术之外,人们还对电子束光刻和X射线光刻寄予厚望。张忠谋和蒋尚义给了林本坚的浸没式光刻方案很大的支持。在阿斯麦尔推出浸没式光刻机差不多的时间,尼康也宣布自己的157纳米干式光刻样机完成。浸没式光刻技术很快获得国际半导体大厂的普遍认同。浸没式微影解决方案为光刻精度的提高开辟了康庄大道,摩尔定律再次克服障碍,继续前行。

浸没式光刻技术推动半导体行业前进

13岁生日的那一天,侨居越南的林本坚收到了母亲送给他的礼物:一台老式相机。林本坚对这台相机着了迷,“我把父亲的照片放上去,又弄一个玻璃片,画了胡子,两张叠在一起,就合成爸爸长胡子的照片。”从此以后,林本坚就与光有了不解之缘。高三那一年,林本坚独自以侨生的身份到中国台湾新竹中学念书,隔年考上台湾大学电机系。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论文研究的都是与光有关的技术。因为对于光与拍照的热爱,林本坚最想进入柯达工作,但投去的简历都没有回音,最后误打误撞去了IBM,就此进入了半导体领域继续研究光的技术。

林本坚在IBM一干就是二十二年。在IBM工作期间,林本坚参与了1微米、0.75微米、0.5微米光刻微影技术的研发。“我们在IBM做研究,一定要比世界早几步。IBM就是有这种‘坏习惯’——凡事要领先。我自己也是这种个性,才会在IBM待这么久。”

1992年,林本坚从IBM辞职,成立了一家专门发展与光刻相关的软件以及其他技术的公司。八年之后,最大的竞争对手被大公司收购,他无力与之竞争。恰在这时,台积电的研发副总裁蒋尚义打来电话,邀请他加盟。台积电光刻关键制程的微影技术授权自IBM,所以林本坚是台积电的老熟人。

林本坚回到台湾,负责台积电微影技术的研发。林本坚遇到了一个全行业的难题:准分子激光的波长被卡死在193纳米摩尔定律遇到了大麻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摩尔定律要求芯片上的晶体管密度呈指数级地增长,就必须将晶圆“雕刻”得越来越精细,“刀尖”也就得越来越锋利。为了满足摩尔定律的要求,光刻技术需要每两年把曝光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降低30%~50%。根据莱利公式(Rayleigh Criterion):CD=k1×(λ/NA),我们能做的就是降低曝光光源的波长λ,提高镜头的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和降低综合因素k1。在现实的技术工艺中,k1值和NA值的改进空间有限,降低光源波长λ成为持续推动光刻技术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把光刻机的光源波长缩减到ArF准分子激光的193纳米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技术瓶颈。如果按照原有的技术路线再往前推进,也只能再缩减到F2准分子激光的157纳米,缩减比例很小,达不到摩尔定律的要求。如果将光波再“磨”细的问题解决不了,全球芯片产业都将陷入停滞状态。

光学光刻技术之外,人们还对电子束光刻和X射线光刻寄予厚望。电子束是代表亚微米[4]光刻的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成本高昂,生产效率低,除非那些有特殊要求的硅片加工,一般情况下人们不愿意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X射线光刻虽然显示出可以不断提高分辨率及降低成本的潜在趋势,但它距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在光源、掩膜、抗蚀剂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贝尔实验室、IBM和日本企业都在做这两门光刻技术的研究,不过,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都无法替代光学光刻。

尼康和美国硅谷集团主张在前代技术的基础上,采用157纳米的激光,走稳健路线。157纳米的激光会被现有193纳米机器用的镜片吸收,光刻胶也要重新研制,改造难度很大,但技术路线清晰,没有什么风险。而林本坚一拍脑袋,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方案:利用水来降低光的波长!

有一点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光线照到水中会发生折射。那么,在光刻机的透镜和晶圆之间加一层薄薄的一毫米厚的水,水对193纳米激光的折射率是1.44,那么不就可以得到波长约为134(193/1.44)纳米的光线了吗?这不仅用一种低成本的方法直接越过了157纳米的天堑,还给微影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指明了长远的方向。

2002年,在比利时举行的一场国际光电学会技术研讨会上,林本坚抛出了他的观点。本来,林本坚受邀参会,只是想介绍一下浸没原理。在林本坚演讲完后,“不得了,我找到了134纳米波长的光波,大家听到134,全都睁大眼睛。之后,大家把原本讨论的157纳米丢去一边了,全部围绕在134浸没式的话题上。”

不过,研讨会后,林本坚的思路却遭到众多半导体大厂的普遍反对,甚至引来敌意。一方面,大家都觉得,这么高、尖、难的一个问题,全球半导体产业精英花了这么多年都没解决,今天你告诉我加点水就能把它解决掉,你是来收“智商税”的吗?在如此精密的机器中加水,且不说性能可否达标,万一出现污染怎么办?水遇热膨胀改变折射率的问题怎么解决?水中的气泡会不会对光波产生影响?这些大厂没说出口的反对理由是:它们普遍都已经在研发157纳米光刻机上投入巨资,金额高达10亿美元之多,如果技术大转弯,不就等于是宣告这些研发费用都血本无归了吗?可以想象林本坚承受的压力之重。林本坚一边带领团队完成一篇篇论文并发表到国际期刊上,一一解答外界的疑虑,一边拿着这个“浸没式微影”的方案,跑遍美国、德国、日本等半导体产业大国,游说各家半导体巨头。林本坚走到哪里都吃了闭门羹,甚至有尼康高层给蒋尚义捎了句狠话,要蒋尚义管好自己的部下,让林本坚“不要搅局”。

“虽千万人,吾往矣!”林本坚如此形容他那一段改写光刻历史的经历。

张忠谋和蒋尚义给了林本坚的浸没式光刻方案很大的支持。经过林本坚不懈的努力,当时尚是小角色的阿斯麦尔决定赌一把:相比之前在传统干式微影上的投入,押注浸没式技术更有可能以小博大、换道超车。而且,台积电已经成为阿斯麦尔最大的客户之一,阿斯麦尔也必须将自己与台积电进行深度捆绑。于是,阿斯麦尔与林本坚一拍即合,拼尽全力,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发出首台浸没式光刻设备。2004年,阿斯麦尔的浸没式光刻机改进成熟并顺利投入使用。

在阿斯麦尔推出浸没式光刻机差不多的时间,尼康也宣布自己的157纳米干式光刻样机完成。可是,浸没式属于小改进大效果,应用成本更低,缩短光波的效果更佳,所以几乎没有人去订尼康的新品。浸没式光刻技术很快获得国际半导体大厂的普遍认同。浸没式微影解决方案为光刻精度的提高开辟了康庄大道,摩尔定律再次克服障碍,继续前行。阿斯麦尔首席执行官彼得·韦尼克曾说:“iPhone能出现,是因为浸没式微影技术。”

尼康被迫也宣布去做浸没式光刻机,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对浸没式技术的追赶。然而,芯片行业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因为芯片只要18个月的时间就会差上一代,阿斯麦尔已经抢先夺下IBM和英特尔等许多大客户的订单。加上阿斯麦尔拥有优秀的工件台对准技术,相比之下尼康已无任何优势可言。曾创下光刻机年销量900台的辉煌纪录的尼康,从此开始走下坡路。(www.xing528.com)

至于佳能,在光刻领域一直都有点不思进取的意思。当年它的数码相机称霸世界,利润很好,对年销量只有百来台的光刻机重视不够。佳能的思路是一款产品要卖很久,他们一看193纳米及以下的光刻机的研发难度太大就直接撤了,集中精力在低端市场上。直到现在,佳能还在卖350纳米和248纳米的光刻机,主要给液晶面板以及模拟器件厂商供货。只是,当数码相机面临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手机带来的竞争压力时,佳能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在光刻机领域多花一点心思?

林本坚带领团队乘胜追击,将光刻精度从130纳米做到90纳米、65纳米、40纳米、28纳米、20纳米、16纳米直到10纳米。在林本坚于2015年底从台积电退休后,浸没式光刻机通过不断改进,继续往前做到了7纳米的制程,苹果A12和华为麒麟980都还在用这一技术,再往前的5纳米制程才由极紫外(EUV)光刻来接班。林本坚让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路径跟着他一个人转向,他的创新不但让全球芯片工艺制程得以往前一口气推进了9代,台积电也因此跻身一线大厂,主导业界发展。张忠谋曾称,假如没有林本坚及其团队,“台积电的光刻技术不会有今天这规模”。

美国和韩国的芯片产业也因为用阿斯麦尔光刻机替代日系产品,提高了对日本芯片产业的优势。毫不夸张地说,林本坚和阿斯麦尔的合作改写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阿斯麦尔也大大受益于芯片产业的繁荣。2007年,阿斯麦尔成功击败尼康,成为全球光刻机市场的新霸主。到了2009年,阿斯麦尔已经占据全球光刻机70%的市场份额。

在另一场以铜替代铝的芯片制程技术竞争上,台积电也取得了关键性的重大胜利。

摩尔很喜欢讲一个关于芯片的寓言:我们需要为芯片找寻一种基础材料,因此我们考察了地球的基础材料。它主要是沙粒,所以我们使用了沙粒。我们需要为芯片上的线路和开关找寻一种金属导体。我们考察了地球上的所有金属,发现铝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们使用了铝。

到了21世纪初,摩尔的这个寓言讲不下去了。因为铝虽然在价格和重量上比铜有优势,但导电率只有铜的60%,在导电材料上一般都得用大一个规格的铝线才能替代铜线。到0.13微米制程的时候,铝的导电率不够用了,芯片制造业开始研究用铜来替代铝。

在此之前,台积电的芯片制造技术都源自IBM的授权。1997年,IBM宣布研制成功以铜代铝制作晶体管的新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可以使电子线路体积更小,从而使微处理器的速度提高15%。IBM在实验室研制出0.13微米铜互连的工艺,想要卖给台积电。但蒋尚义觉得IBM的方法不成熟,婉拒了与IBM的合作,决定自己进行研发。而且,新材料制程的上马意味着这是一个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台积电有机会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蒋尚义集合了一支包括余振华、杨光磊、孙元成、梁孟松、林本坚等人在内的精兵强将,于2004年将0.13微米铜互连技术研发成功,而IBM的铜互连技术此时还没走出实验室。0.13微米铜制程成为台积电在芯片制造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转折点,联华电子和特许半导体就是因为继续依赖IBM的技术授权而从此与台积电拉开技术差距,后者很快就被格罗方德兼并。黄仁勋就此评论说:“0.13微米改造了台积电。”

到如今,台积电开创的晶圆代工业务模式已经完胜IDM模式。曾经的IDM大厂仅剩英特尔还在参与芯片最先进制程的竞争,连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都成立了单独发展晶圆代工业务的子公司。让英特尔尴尬的是,最先进的芯片制程仅用在手机处理器上,英特尔自己的手机处理器业务却连遭失败。为了给自己的产能找出路,它就不得不去做代工。但IDM厂很难拿到外部订单,比如英特尔与高通有很强的竞争关系,两个公司都要争取苹果的订单,高通就不可能把自己手机处理器的代工订单下给英特尔。台积电就是因为一直坚持“不与客户竞争”的铁律,才将竞争对手全都远远抛在了身后。

2006年,已经领导台积电十九年、年已75岁的张忠谋志得意满,决定退休。让他没想到的是,离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不到十年,一场规模更大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即将来临。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全球内半导体产业都将面临更加严酷的洗礼,而他本人也将被迫回归台积电,再次为这家公司掌舵。

【注释】

[1]姚心璐,《张汝京:告别中芯国际这10年》,全天候科技,https://tech.sina.com.cn/it/2019-07-16/doc-ihytcitm2471640.shtml,2019-07-16。

[2]指AMD,即超威。

[3]瑞尼·雷吉梅克,《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版,第425页。

[4]亚微米(sub-micron):半导体行业通常把0.8微米~0.35微米称为亚微米,0.25微米及其以下称为深亚微米,0.05微米及其以下称为纳米级。亚微米也作“次微米”,深亚微米也作“深次微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