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委的水利前期工作:加速流域水利建设的基础

长江委的水利前期工作:加速流域水利建设的基础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0多年来,长江委开展了大量的水利前期工作,为加快流域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峡工程前期工作科学严谨。长江河道整治与堤防建设前期工作成效显著。流域有关省完成了湖区及部分重要支流的河道整治前期工作。支流水库的前期工作和病险水库加固初步设计复核工作有序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

长江委的水利前期工作:加速流域水利建设的基础

60多年来,长江委开展了大量的水利前期工作,为加快流域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峡工程前期工作科学严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长江委主持规划设计汉江丹江口、陆水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的同时,对三峡工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59年提出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编制完成了正常蓄水位150m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随后,配合三峡工程论证14个专题专家组提出了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环境、施工、投资估算、综合规划与水位、综合经济评价14个专题的论证报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兴建三峡工程。按照审批意见,长江委于1992年12月编制完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随后完成了8个单项技术设计。与此同时,开展了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以及生态环境、泥沙等专项研究工作。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成功实施了大江截流,2002年11月导流明渠截流,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m,进入围堰发电期,2006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156m,正式进入了初期运行期运用,2008年汛末开始175m试验性蓄水。

表2-1 三峡2003—2012年来水特征表

续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有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长江委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设计与科研工作,并陆续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研究报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专题研究报告。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审查并批复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3年12月,京石段的永定河倒虹吸、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规划研究今日实施阶段。2005年,长江委又完成了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南水北调按计划开工建设。

江河道整治与堤防建设前期工作成效显著。河道整治方面,长办于1960年就编制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要点报告》,先后实施了下荆州江中洲子、上车湾裁弯工程,以及南京、镇扬等河段整治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开展了上荆江、下荆江、岳阳、武汉、九江、安庆、铜陵等重点河段的治理研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规划报告》。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后,组织完成了石首河湾整治工程、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安庆河段等重点河段整治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建立了覆盖长江干流宜昌至城陵矶洞庭湖的长江防洪大模型,为加强研究、有效实施荆江河段治理创造了条件。流域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湖区及部分重要支流的河道整治前期工作。堤防建设前期工作成果显著。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长江防洪建设力度。为保障堤防加高加固设计、建设质量的进度,长江委及时组织实施了《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勘测实施方案》。随后提出《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投资核查报告》,组织完成了18项长江干流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和湖北省、安徽省长江干堤非隐蔽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工作。还组织完成了豫鄂省际河流唐白河防洪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苏皖省际河流青弋江、水阳江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苏皖省际河流滁河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洞庭湖区治理近期实施方案》。

支流水库的前期工作和病险水库加固初步设计复核工作有序开展。长江委完成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构皮滩、彭水等一批支流水库的前期工作和50余座新建中型水库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审核工作;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或组织完成了二滩、紫坪铺等支流水库的前期工作;云南完成了“润滇工程”、重庆完成了“泽渝工程”、四川完成了“兴蜀工程”、贵州完成了“滋黔工程”等一大批新建中型水库的前期工作。长江委组织完成了近13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复核工作,为加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先后组织对流域内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开展多次考察,编制水土流失防治规划,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近几年来长江委组织编制了《云贵鄂渝四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推动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2007年启动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专项治理工程,近期计划通过3—5年建设,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堤区的690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良水质,对流域有关省完成的97个项目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

长江源头考察成果丰硕。1976年和1978年,在林一山主任亲自领导和兰州军区的支持下,长江委组织了两次长江源头考察。1976年首次考察到达海拔5800m,证实长江上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的姜根迪如冰川,经河床量算,长江由5800km更正为6300km,成为世界第三大河。1978年再次考察江源水系诸河,并补充调查了当曲源头,后确定长江“三源”,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当曲为南源,楚玛尔河为北源。2009年8、9月中国地理学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教授推荐评选,确定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长江源头考察成果是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之一(刊载《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期)。

首部《长江志》编纂出版。《长江志》是第一部以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为重点进行论述的江河专志。自1984年成立以林一山为名誉主任、黄友若为主编的编纂委员会,开始组织人员进行资料整理和志稿编写。1990年起进入总纂,直至本世纪初出版,历时20载,投入数百人,终于编纂完成7卷25篇近千万字规模的巨著,成为当代治江工作的科学总结和资料总汇,也是一部长江水利从古至今的历史著述。

此外,长江委还组织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疫区7个省水利厅编制完成了《全国血吸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国家发改委批复,随后对已完成的96个水利血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32个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流域各省还开展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配套建设、人畜引水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的大量前期工作。

经过60多年艰苦的治江历程,古老的大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