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研实验的日常管理与方法优化

科研实验的日常管理与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研实验计划管理是科研实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般采用合同的形式。科研经费管理一般使用“科研项目用款卡”来进行管理。科研成果价值评定材料,均应列入档案保管。科研管理的宗旨是服务科研,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科研实验的日常管理与方法优化

1.科研实验日常管理

(1)科研实验计划管理。科研实验计划管理是科研实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般采用合同的形式。由于科研项目的来源不同,要求也各有差异,但合同的主要内容是不变的,有科研项目建议,预期效果和水平、项目进展要求、经费使用预算等。所以说科研实验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科研计划为主要依据,检查科研进度情况,正常是每半年检查一次并输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出问题及时解决。

(2)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一般使用“科研项目用款卡”来进行管理。实验室费用支出情况,必须在“科研项目用款卡”上反映出来,以便于科研项目课题组掌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也要将经费支出情况输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3)科研成果管理。①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实验室科研成果均应建立科研成果档案登记制度。②科研成果审定与鉴定。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一般用审定、评阅成果方式加以评价。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项目,则采用鉴定方式或验收方式评定成果价值。科研成果价值评定材料,均应列入档案保管。⑧科研成果推广。实验室及有关部门应主动协助把科研成果推广出去。

2.科研实验管理方法

科研管理要强调管理者对管理对象表现出的主动状态,体现管理者明确的目的性、导向性、策划性并与管理对象之间保持良好互动,要体现科研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前瞻性。要主动捕捉最新的科研信息,把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并保持与研究人员之间的良好互动。科研管理工作者在科研管理上既要掌握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全局性,又要具有对上级职能部门科技方针及当前科技发展形势预测的前瞻性,以此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成果推广应用,提高整个学校的科研效率和效益,达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和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整合实验室科研团队。科研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将个体的、分散的科研力量协调、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团队,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一项科研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课题的学术价值、创新意义、实践意义以及能否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当前许多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往往片面强调自身的研究兴趣,研究往往会出现范围过广、研究内容过泛、缺乏创新性等问题。而科研团队的组建可以有效地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集体论证、资源共享和反复推敲等方式,利用团队的智慧去整合一批高质量的研究项目。在实验室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效力,既重视团队中每一名成员的特点和能力发挥,又强调团队中所有成员之间的协作。例如,在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时,可以采取由团队中一人负责组织讨论申报项目的整体思路及项目的切入点和创新点,团队中其他成员根据各自的学术特长负责子项目的组织;项目获批之后,团队成员之间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围绕申报课题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达成共识,这样对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下一轮的项目申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组织开放基金课题。科研活动是研究人员在其学术领域中自由、自发、自主的活动,需要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科研管理要做到既充分尊重每一位研究人员的研究特长,同时又要加以合理地组织。例如,发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指南时,科研管理人员要根据研究人员的建议,整理相关课题并提交学术委员会讨论。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课题是否属于比较前沿、新颖的研究领域,这样才能对申请者申报的课题内容进行初步的筛选,为实验室的开放课题成果把好第一关。对于申请人能结题成果,科研管理人员也应严格把关,审查结题成果是否与申报书的相关内容一致。(www.xing528.com)

(3)组织项目申报。项目申报是科研人员自主的行为。能动性管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能动性管理是在大家自主申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进行协调,从而有效地保证申报项目的中标率。因此,实验室管理者要全面熟知本单位的仪器设备、功能、价值以及与此相关能开展的科研项目,熟知当前体育科研发展动态,同时熟知每一位科研人员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点,从而能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引导实验室科研人员积极申报项目。

(4)组织与企业的联合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注重应用开发,是体育院所实验室增强实力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对应用技术开发、技术推广进行积极的组织与协调,坚持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根据实验室的自身特点,锁定实验室技术条件与项目相适应的企业范围,制定转化或合作方案,为项目做好必要的“市场包装”,变过去的等成果转化为主动寻求与企业的主动合作、源头合作。

(5)实验室科研管理的创新性。科研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科研活动才具有生机与活力。随着研究队伍的日益庞大,研究水平的提升及科研项目的增多,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创新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实验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时刻关注科技发展前沿,认真学习科研管理理论,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指导科研工作,更好地做到管理创新。科研管理的宗旨是服务科研,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实验室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创新的主体,应具备对各学科发展相关信息的收集能力,对课题申请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应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营造一个有利于科研成果产生和成长的环境。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性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成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科研效益。

其次,要创新科技成果市场化模式。应加大应用开发研究的力度,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积极鼓励和组织研究人员与企业对接,为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找市场,努力组织“室企联姻”;组织研究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商谈,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寻找技术依托,在相关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还应具备社会需要与实验室研究目标的能力,社会需要什么技术攻关,实验室就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开展什么样的技术研究。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及研究成果应该是社会及市场需求的,否则实验室的研究就失去了生命力。

总之,科研管理创新并不是固有的某种形式,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如果有了能动的策划、精心的组织,利用各种方法和渠道为研究人员从事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并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气氛,对课题申报过程积极服务,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有效沟通,同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科研评价体系,使科研力量凝聚成团队力量,这样才能攻克难点,产生科研精品,形成强有力的学术优势,带动和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科研实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