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通信线路发展历程

我国通信线路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以前,长途线路绝大部分为架空明线,开通单路或3路载波;市内线路有少数进口的铅包纸绝缘电缆。1962年,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开通了我国设计制造的60路载波长途高频长途对称电缆。1976年,我国开通了自己设计制造的1800路京沪中同轴电缆线路。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成功了性能完全符合G.623建议中60MHz规定的同轴电缆。1993年,我国成功开通了首条国际海底光缆——中日海底光缆。

我国通信线路发展历程

19世纪70年代,电信传入我国。

1949年以前,长途线路绝大部分为架空明线,开通单路或3路载波;市内线路有少数进口的铅包纸绝缘电缆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能生产最大对数1200对的纸绝缘室内通信电缆和低频长途星绞对称电缆。

1962年,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开通了我国设计制造的60路载波长途高频长途对称电缆。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设京津四管中同轴铝护套电缆1800路试验段。

1976年,我国开通了自己设计制造的1800路京沪中同轴电缆线路。

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成功了性能完全符合G.623建议中60MHz(10800路)规定的同轴电缆。

1983年,在1800路京沪杭干线的湖州杭州段上,将增音段从原来的6km改为3km,传输24MHz(4380路)载波。

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成功了聚乙烯垫片聚苯乙烯绝缘铝护套小同轴电缆,可开通300/390路载波系统,很快在全国省内干线上推广使用。

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进全塑市话电缆生产线、关键原料、测量设备和相关技术,试制出了合格的铜芯全塑市内通信电缆。(www.xing528.com)

1978年,我国开始研制光纤(多模)光缆,研制成功后首先应用于上海、武汉和北京三条市内局间中继线路上。

1983年拉制出第一批单模光纤(G.652光纤),但质量与国外品牌光纤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与荷兰飞利浦合资建立武汉长飞光纤公司,运用PCVD法生产光纤,质量接近国外品牌光纤。

“九五”计划期间,全国建成了八纵八横的光缆长途干线,在干线上采用了带有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波分复用技术,大大增加了干线的带宽容量。

20世纪90年代初,光缆开始应用于本地网。

1993年,我国成功开通了首条国际海底光缆——中日海底光缆。

20世纪90年代末,光缆开始进入接入网(既用户线网)。

1997年开始,我国开始大量生产5类以上级别的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电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