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磁带磁带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其他信号的载有磁层的带状材料,是产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一种磁记录材料。数据库存储的是文字、图像、音频等只要能数字化的所有信息文献。现实世界的事物个体,在信息世界中称之为实体,实体与个体之间有不同的联系类型,根据实体管理方式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层次型数据库、网络型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

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一)磁带

磁带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其他信号的载有磁层的带状材料,是产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一种磁记录材料。通常是在塑料薄膜带基(支持体)上涂覆一层颗粒状磁性材料或蒸发沉积上一层磁性氧化物或合金薄膜而成。最早曾使用纸和赛璐珞等作为带基,现在主要用强度高、稳定性好和不易变形的聚酯薄膜。

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成了全球首盘盒式磁带,大小仅为早期的菲德里派克(Fidelipac)循环卡式录音机的1/4,磁带双面都由塑料外壳包裹,可最大程度保护其中的数据,每一面可容纳30~45分钟的立体声音乐。1970年,第一盘120分钟磁带诞生,即每一面可容纳60分钟的音频数据。20世纪80年代,以索尼Walkman系列为代表的便携式随身听出现,造就了磁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风靡。然而好景不长,在很多西方国家,磁带市场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销售高峰后,就开始急速萎缩。到了90年代初期,CD的销售就超过了预录制卡带。

磁带,作为承载一个时代记忆的载体,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数据存储到主流的音乐存储介质。如今,磁带变为一种收藏,依旧在市场上活跃。据业内行家称,老磁带的大部分品种发行量小,外加受潮、绞带等自然损耗和人为损耗,其收藏价值会越来越高。

(二)光盘

光盘是以光信息作为存储的载体并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品。分不可擦写光盘,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写光盘,如CD-RW、DVDRAM等。

光盘是利用激光原理进行读、写的设备,是迅速发展的一种辅助存储器,可以存放各种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多媒体数字信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激光束可在光盘上读写数据信息,由于激光束极细,因此,光盘上的信息密度可以被制作得很高。光盘在存放数据方面比磁性媒体,如软盘和硬盘等要多出许多,其存放数据最多者可达1000MB以上。光在读取信息时并没有与盘片接触,因而在光盘上读写数据具有永不磨损的特点,这就使得光盘成为现代信息网中最庞大的信息资源,它可用来作为图片、动画、文件和资料的存储载体。光盘经接口设备和计算机可与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联网,从而充分扩展了信息处理领域,使处理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U盘

U盘,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须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U盘的资料可与电脑交换,实现即插即用。

U盘最大的优点是:小巧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速度快、价格便宜和性能可靠。U盘体积很小,仅大拇指般大小,重量极轻,一般在15克左右,特别适合随身携带,我们可以把它吊在钥匙串上,甚至放进钱包里。一般的U盘容量有8G、16G、32G、64G,除此之外还有128G、256G、512G、1T(相当于240余张DVD光盘的容量)等。价格上以最常见的8GB为例,20~40元左右就能买到,16G的50元左右。此外,U盘中无任何机械式装置,抗震性能极强,而且U盘还具有防潮、防磁、耐高低温等特性。

(四)SD卡

SD存储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由于它体积小、数据传输速度快、可热插拔等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SD卡是1999年8月由松下电器、东芝和San Disk联合推出的。它的数据传送和物理规范由MMC发展而来,长宽和MMC卡一样,只是比MMC卡厚了0.7mm,以容纳更大容量的存储单元。SD卡与MMC卡保持着向上的兼容,MMC卡可以被新的SD设备存取,兼容性则取决于应用软件,但SD卡却不可以被MMC设备存取(SD卡外形采用了与MMC卡厚度一样的导轨式设计,以使SD设备可以适合MMC卡)。在SD卡3.0规范中,SD卡的理论最大容量可达2TB,理论最大读写速度可达104MB/s,在最新的4.10规范中,理论最大读写速度已提高到312MB/s。

(五)文献数据库

文献数据库是发展最早、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电子资源,至今仍是一种主要的信息查询对象。文献数据库分为参考数据库和源数据库。

1.数据库(Data Base,DB)

数据库是指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而建立的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仓库,可以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集合。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承担存储电子文件的处理任务。使用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存储的文件进行新增、截取、更新和删除等操作。数据库存储的是文字、图像、音频等只要能数字化的所有信息文献。为了便于使用和查找,在组织数据时,不仅要反映信息数据的本身内容,而且要反映出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现实世界的事物个体,在信息世界中称之为实体,实体与个体之间有不同的联系类型,根据实体管理方式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层次型数据库、网络型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的数据是以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在一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的特点,并以最优方式提供给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可以是人工建立、维护和使用,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维护和使用。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ManagementSystem,DBMS)

能够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组计算机程序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一个通用的软件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通常由语言处理、运行控制和系统维护三大部分组成,给用户提供一个软件环境,允许用户快速方便地建立、维护、搜索、存取和处理数据库中的信息。(www.xing528.com)

3.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具有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即用数据方式来管理数据的系统。这个系统由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以及用户等组成,形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数据库的修改、录入、检索等均由数据库管理员监控和维护。数据库系统的个体含义是指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是一类的集合,也可以是单个的、由管理系统软件和管理系统软件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学科含义是指研究、开发、建立、维护和应用数据库系统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所构成的学科。

在此含义下,数据库系统是软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柱。在短短的30多年里,它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因此,数据库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进展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层次、网状数据库系统。其代表是:(1)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2)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基于网状结构的方法,它是数据库网状模型的典型代表。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室的研究员E.F.Codd发表了“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论文,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典型代表是:(1)IBM San Jose实验室开发的System R;(2)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制的INGRES。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但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应用的需求。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机器的语法数据模型。传统数据库中采用的数据模型强调数据的高度结构化,只能存储离散的数据和有限的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语义表示能力差。它无法表示客观世界中结构复杂、相互联系且语义十分复杂的对象,限制了数据库处理、超文本、图形、图像、CAD图件、声音等多种复杂对象的能力,更难于处理工程、地理测绘等领域中的非格式化、非经典数据。

(2)数据类型简单、固定。

(3)结构与行为完全分离。传统数据库主要关心数据的独立性及存取数据的效率,但是语法数据库语义表达能力差,难以抽象化地去模拟行为。对象的结构表示可映射到数据库模式,对象的行为特征最多只能由应用程序来表示。

(4)阻抗失配。它主要是指关系系统中,数据操纵语言和通用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失配。

(5)被动响应。仅能响应和重做用户要求它们做的事情。

(6)存储、管理的对象有限。仅能存储和管理数据,缺乏知识管理和对象管理的能力。

(7)事务处理能力较差。仅能支持非嵌套事务,对事务的响应较慢,且在事务发生故障时恢复比较困难。

有鉴于此,数据库研究人员积极投入到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研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达成共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为: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其开放性表现在:支持数据库语言标准,支持标准网络协议;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连接性、可扩展性和可互操作性);数据库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分布式数据库与分布处理技术相结合;并行数据库与并行处理相结合;多媒体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

数据库系统是为建立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储器提供了自动化管理的条件。数据库系统研究跨越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数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实际应用促进新系统的研究开发,而新系统又带来新的理论研究。

4.文献数据库

文献数据库是指计算机可读的、有组织的相关信息文献的集合。在文献数据库中,信息文献不是以传统的文字而是将文字用数码方式来表示,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有组织地存储在计算机中,从而使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如全文数据库,就是集文献检索与全文提供于一体的文献数据库。通过检索,即可得到所需书目,还可以检索下载原始文献。文献数据库通过通信网络就可进行联机信息文献检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