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浓厚的民族音乐教育生态环境

打造浓厚的民族音乐教育生态环境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国家、民族、城市还是家庭的民族音乐环境,都会对以中华文化为母语民族音乐教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促进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小组,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中国有三百多戏曲剧种,许多剧目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艺术的渗透。

打造浓厚的民族音乐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生态环境。所谓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无论是国家、民族、城市还是家庭的民族音乐环境,都会对以中华文化为母语民族音乐教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致可概括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境。

(一)学校环境

1.更新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要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认真领会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弘扬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把这种新的理念用于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接触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正确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这样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就会形成一个在校内人人都热爱民族音乐的氛围。

2.开设民族音乐课程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也增添了不少的民族音乐内容,但实际上学校讲授的不多,有的音乐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缺乏民族音乐教学的能力,随意删减民族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完全违背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开设民族音乐课程来突出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单独把民族音乐列出来,这样就会促使音乐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民族音乐知识,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课堂上接触了解我国很多的民族音乐文化,包括地方的戏曲音乐文化。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调动师生们探讨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组织课外民族音乐兴趣小组

加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需要课堂的培养,更需要课外业余活动的有力配合。课外活动和课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为促进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小组,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1)民乐队

民乐队由笛子二胡古筝唢呐、琵琶、扬琴、笙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组成。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各种民族乐器的结构,教给学生掌握各种乐器演奏的技能技巧,使其认识不同民族乐器表达乐曲的风格,体会各民族乐器的优美音色。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亲手摸,亲自演奏民族乐器,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再加上教师那富有激情的演奏会吸引很多不愿学音乐的学生,他们也开始对民族乐器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主动学习民族音乐的愿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民歌队

我国的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训练中,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中选择主题鲜明,富有代表性,风格性强,旋律优美的作品,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吐鲁番葡萄熟了》《茉莉花》《三十里铺》《沂蒙山小调》等具有审美意义的歌曲。此外,还要给学生搜集当地的民歌素材加以练习,如德州民歌《王大娘喂鸡》《绣花曲》《四季花开》等。民歌来自人民群众,来自火热的生活,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是经过实践考验的艺术精品。精心的选材结合教师生动细致的讲解,无论是草原牧歌的悠长、黄土高原山歌的高亢,还是江南小调的轻慢、劳动号子的雄浑,都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到民歌之美,激发起他们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舞蹈

舞蹈艺术对发展学生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辅德、启智、怡情、健体的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舞蹈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学生接受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熏陶不仅可以使学生领略不同民族的特殊情感表达方式,还可以增强民族间的交流和团结。这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组织课外舞蹈兴趣小组,以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在舞蹈队训练时,我们要选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舞,如新疆舞《美丽的新疆》,傣族舞《船歌》《傣女》,蒙古族舞《牧歌》《奔腾》,彝族舞《欢乐的彝寨》,汉族民间舞《雪儿》《东方红》《鼓子秧歌》等。通过对各民族舞蹈的动作艺术特点的掌握,让学生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民族精神的真谛。

(4)戏曲小组

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代表绚丽多姿。中国有三百多戏曲剧种,许多剧目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艺术的渗透。为了振兴传统戏曲,传承民族戏曲文化,发挥戏曲艺术的教育功能,我们要大力普及戏曲艺术教育,其中我们开展戏曲艺术兴趣小组就是一个重要途径。组织小组活动时,我们采用欣赏表演的形式,通过欣赏优秀的名剧名段,不仅能使他们获得艺术享受,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歌颂民族英雄的剧目如《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红灯照》等。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表演,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中,如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京剧《唱花脸》《苏三起解》吕剧《小姑贤》等著名选段。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表演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戏曲兴趣小组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知道戏曲艺术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会大大激发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小组,给学生创造学习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表演创造着民族音乐,同时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4.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开设民族音乐专题专栏

校广播站、宣传栏是宣传学习知识的重要窗口。我们可利用这两个窗口设置民族音乐专题专栏。广播站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是民族音乐专题知识讲解;二是民族音乐展播。可以每天播放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民族乐曲、戏曲,通过听觉使学生体验到民族音乐的美;宣传栏可以设置民族音乐专栏,搜集有关民族音乐的素材,通过知识小问答,著名表演艺术家的舞台剧照以及民族乐器的图画展示,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风貌。

5.举办民族音乐学习沙龙(www.xing528.com)

经常举办一些比赛、文艺汇演,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比赛的内容包括民歌演唱比赛、民族乐器比赛、戏曲演唱、民族舞比赛及才艺展示比赛等。比赛的范围可以班内同学们之间比、年级内班与班之间比、校内年级之间比。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比赛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每周的团日活动也是学生展示才艺的好机会。另外,还可以举办民族音乐知识竞赛,促使学生主动搜集民族音乐的有关资料和材料,便于让学生掌握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6.邀请表演艺术家来校做专题报告或表演

为了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学校可邀请专家来学校做专题报告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通过专家的讲演,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社会环境

民族音乐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还要延伸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积极开展校外民族音乐教育活动,进行广泛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很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纳入音乐课教学中。校外民族音乐教育比校内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应该不断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积极参加社会上的一些艺术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参加社会上组织的文艺汇演或比赛。

第二,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各类民族音乐会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戏曲京剧音乐会。

第三,带领学生到各艺术团体进行民族音乐艺术交流。通过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获得一种直接的感知信息。让学生直接接触艺术表演的实际情境,会大大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四,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采风,搜集地方民族音乐素材。笔者所在市有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民歌、地方戏曲、曲艺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参观采访,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了解地方音乐形成历史、发展概况以及地方音乐的传承情况。笔者曾经带几个学生到临邑兴隆去采集关于“一勾勾”戏曲的素材。从几位老人的表演中,笔者和学生领略到了“一勾勾”戏曲的独特风采,但从老人的闲谈话语中也感觉到他们对“一勾勾”戏曲面临灭绝的危机而流露出来的惆怅和惋惜。采访回来,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为了尽一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笔者把搜集的材料整理出来,并在教学中进行讲授。根据记录的谱例,笔者把现有的剧目拿出来让学生传唱。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参加了采风的学生。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来保护我们的地方民族音乐,那么我们的地方民族音乐就会逐步发展壮大,就能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增添一分色彩。

第五,有关政府应积极开展地方戏曲的展播。2006年春节期间,德州市夏津县政府及县文体局组织了一场地方戏曲文艺汇演。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传统的剧目,也有创新改编的剧目。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就好像是压抑很久,刚被解放的感觉。以前地方民间音乐不受观众的欢迎,而今天夏津县政府组织地方戏曲展播这一举措不但体现了政府领导的民族音乐教育思想观念,还为传承地方民间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六,当地有关文化教育机构还可以组织戏曲学习班。邀请一些有名的民间艺术家给学生传授地方戏曲的唱腔和有关的地方戏曲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就产生对民族地方戏曲的热爱之情。李岚清讲过:“做好民族音乐的普及工作,是发展民族音乐中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大事。普及民族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让青少年通过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家庭环境

发展民族音乐教育,除了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外,还有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小社会,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家庭中的父母作为儿童重要的抚养者,对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家庭这所“终生不能毕业的学校”里,人人进行着灵魂的塑造、性格的陶冶和行为的养成。因此,通过家庭环境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首先,引导孩子参加民乐学习班,如二胡学习班、古筝学习班、葫芦笙学习班等。从小让他们接触我国的民族乐器,培养他们对民乐的兴趣。

其次,经常和孩子进行民族音乐的语言交流,如通过电视,有时能看到陕北信天游擂台赛,还能听到阿宝原生态唱法,以及他那朴素的陕北人的装束还看到各个民族的歌舞音乐等,这些都可以和孩子交流,给他们讲解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无形中孩子就受到了民族音乐的熏陶。

再次,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一些民族音乐的光盘磁带。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很大,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家后放松放松,就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的光盘、磁带,让他们聆听、学唱。在聆听学唱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还享受到了民族音乐的艺术美

最后,家长要注意自己多掌握、搜集一些民歌、民乐、戏曲的资料,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去接受民族音乐。

总之,民族音乐教育要发展必须创造良好而浓郁的民族音乐教育的生态环境。通过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种氛围的影响,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真正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