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心网络狂徒:警惕网络安全风险

小心网络狂徒:警惕网络安全风险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解决某些困扰,许多商家和网站增加了“网购先行赔付”的服务。接到举报后,网安民警展开侦查工作,通过对一系列相关证据的分析和查证,一个以在校大学生范某为首的3人诈骗犯罪团伙进入了民警视线。6月10日,在朝阳警方的配合下,网安总队侦察员赴吉林省长春市将涉嫌诈骗的范某、林某和黄某抓获,缴获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范某在该网站发布

小心网络狂徒:警惕网络安全风险

听听他们的故事

“是赵女士吗?您好,上个月您在我们公司开通了网上借贷账户……”

“啊,不会吧!”小丽接到这通电话,简直是莫名其妙。

“是的,就是您上个月在我们这儿登记了您的信息,本次是想要通知您,您的账户异常,需要您配合我一下,我们这儿检查账号是否由本人操作,以免被人套用了。”电话那边依然不疾不徐地说话,仿佛这样的话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怎么会!我从来不搞网上借贷的!你们怎么弄到我的信息的?”小丽想破了脑袋也记不起自己曾经开通过网上借贷账户。

“我们这里也不知道。也许是您的同学登记了您的身份证号。”

“你们就这么随便的吗?你家的钱是大水冲来的呀?你是骗子吧?”小丽觉得事情越来越不对劲,下决心不按对方的要求做事。

“呃……这个不知道呢。但是请您将收到的验证码告诉我一声,授权给我就可以查看您的账户了。”对方并不打算就此放弃,绕过小丽的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目的。

小丽挂断电话。这已经不是她接到的第一通索要验证码的电话了,但每一次的方式都不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对方的陷阱。

不一会儿,小丽的手机又响起来了。“喂,您好……”

原来如此

在众多网络诈骗中,人们都发现,掌握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犯罪行为实施的前提条件,更是此类犯罪公司化、组织化实施的基本起点。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早已不限于简单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基本信息,还包括个人的行踪、行为以及独有的生理特征等信息。个人信息的外泄,导致网络诈骗者等能够根据受害人的综合信息编造难以被识破的“故事”,进而达到犯罪目的。

进入大数据时代,个人的基础身份信息加上其行踪和行为轨迹等特点,即使不用“算法”的帮助,只凭一般的生活常识,也可大致“透视”一个人的行为偏好甚至性格品性。个人隐私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不仅给个人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也增加了整个社会运行的风险和成本。

我们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以免被骚扰信息打扰、被不法分子盗用身份,给我们的人生留下风险,甚至断送我们的未来和生命。

知识传送门

为什么骗子能准确知道小丽的信息呢?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容易。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会不经意“出卖”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保护好个人信息: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些打印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机硬件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www.xing528.com)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甚至还有学校证明人),甚至身份证号。

5.不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透露个人信息。通过微博、QQ空间、朋友圈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6.免费无线网络易泄露隐私。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无线网络。但是,无线网络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无线网络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误入歧途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学生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思想灵活,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由于尚处于发育、成长期,心智及心理仍不够成熟,缺乏自我约束力,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容易被网上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诱惑,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诈骗者或不良卖家最易下手的对象。

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时下热门的购物方式,尤其是每年的“双十一”活动,更是直接冲击着我国的网络商业经济。每年的网络购物交易总额都在刷新。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舒适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解决某些困扰,许多商家和网站增加了“网购先行赔付”的服务。什么是“网购先行赔付”呢?比如说,你在网上买了一套漫画,但是当你收到这套漫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图画内容有损坏,你要求商家处理,而商家或者服务者故意拖延,甚至毫无理由地拒绝赔付你的损失,此时,你会收到你购买商品的交易平台先行赔付给你的补偿金。这一服务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但同时也给一部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名大学生半年内利用“网购先行赔付”自编自导10余起网购欺诈案,骗走网站10多万元赔付款被刑拘的故事。

2015年,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驻区三大队接到某网站举报,称在日常工作中发现10余起先行赔付申请存在异常。赔付申请均为买家通过该网站购买iPhone6手机,收到的却是手机模型,申请赔付金额高达10余万,该网站怀疑有人恶意骗取赔付款。接到举报后,网安民警展开侦查工作,通过对一系列相关证据的分析和查证,一个以在校大学生范某为首的3人诈骗犯罪团伙进入了民警视线。

调查发现,3人相互熟悉,在案件中分工明确。6月10日,在朝阳警方的配合下,网安总队侦察员赴吉林省长春市将涉嫌诈骗的范某、林某和黄某抓获,缴获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

据嫌疑人范某交代,为了骗取钱款,今年1月以来,他伙同女友林某、高中同学黄某在网上购买了他人的身份证信息,注册了多个账号。范某在该网站发布出售iPhone6手机的信息,林某、黄某使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的账号进行购买,并由范某向林、黄二人发去手机模型,随后,林、黄二人以此为由向网站申请赔付。半年时间,3人就自导自演了10余起“网购被骗案”,骗取赔付金10多万元。经讯问,3人对诈骗网站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范某等3人已被朝阳警方刑事拘留。

网络诈骗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事实真相用虚拟的情况隐瞒,对个人财务进行骗取。网络诈骗具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信用卡诈骗、网络传销诈骗、中奖诈骗、旅游休假诈骗、话费诈骗等。同时,网络诈骗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较快的传播速度,加上成本低,收益高,使得诈骗事件频繁发生,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范某、林某和黄某用非法手段骗取了10多万元,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自食恶果。我们学生要抵制诱惑,不能通过非法的手段钻规则的空子,否则最终会葬送自己的前途,辜负青春。

照进现实

2016年,山东临沂的徐某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8月1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某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18日,女儿接到了教育部门的电话,让她办理了助学金的相关手续,说钱过几天就能发下来。”徐某的母亲告诉记者,由于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门电话是真的,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怀疑这个电话的真伪。按照对方要求,徐某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了骗子提供的账号……发现被骗后,徐某万分难过,当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报了案。在回家的路上,徐某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18岁的生命。

2016年,临沭县大学生宋某接到一个来自济南的陌生电话,对方在电话里称自己是公安局的,并说宋某的银行卡号被人购买珠宝透支了6万多元。“具体过程,我们也不了解,孩子去世了,现在已经没办法去核实。孩子后来去了银行,给对方转了2000元钱。对方还让孩子把小票撕掉,但孩子没撕。”在回家的路上,宋某遇到了亲戚,聊天时说起了这件事。亲戚说他被骗了,宋某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我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被骗了。”宋某有点懊恼,他和亲戚去派出所报警,具体的报警情况也只有宋某知道。8月22号,那个陌生电话再次联系宋某让其“还款”。据宋某的老师及同学介绍,当天,宋某不知道为什么把自己的生活费以及家中的现金存入了银行卡,下午宋某发现银行卡的钱(具体数额暂不清楚)都不见了。惶恐悔恨的他在晚饭时跟父母说了自己被骗的事,怕父母责怪说是被骗了2000多,他的父亲安慰他说:“没事,钱没了咱可以再赚,别太难过了。”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宋某第二天也要回去上学,孝顺的他还在网上给他的妈妈买了新鞋,也给他爸爸买了新衣服。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8月23日,天还没亮,宋某家人看到他睡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走近查看时发现宋某已经停止了呼吸。

以上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网络诈骗的实际状况,其中网络电信诈骗更是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网络诈骗案的复杂性非常强,诈骗犯不会使用真的手机号和地址,而且很多都是团伙作案,也导致这些案件在调查时经费的支出大大增加。

网络不良行为多种多样,带来的危害都很严重,不仅直接损害个体心理和生理,还会给他人带来生命危险,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对个人来说,不仅荒废学业,还损害身心。沉迷于电脑之中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相应减少,也就减少了与人交流和交往的机会,慢慢离群,形成独来独往的习惯,不与人接触,不与人分享,养成孤僻的性格,甚至对现实中的正常人际交往产生排斥心理,无形中使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对身边人来讲,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加重了父母负担。不断增加的网络购物活动,助长了学生的过度消费。近年来出现在高校中的各种“校园网络贷”,就是应一部分过度消费的大学生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消费方式加重了家庭负担,使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不仅如此,部分学生自控力低,抵制不了诱惑,为了金钱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更是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虽然人们经常谈论诈骗的案例和相关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对受骗的群众并没有真正的关心,更多的是看受骗人的笑话。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不敢接陌生电话,甚至也不信任医院拨打的急救电话。网络诈骗不但引发人们的财务危机,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引发信任危机,从而对社会的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