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化学习现状综合分析及优化方法

个性化学习现状综合分析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对个性化学习的认识将近一半的学生非常认可同学之间的学习方式存在差异性,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同学之间学习方式差异性的认识持认可态度。这说明对于个性化学习这一情况的存在,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的,但是究竟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异于他人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主体地位的获得,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动力和来源。

个性化学习现状综合分析及优化方法

(一)对个性化学习的认识

将近一半的学生非常认可同学之间的学习方式存在差异性,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同学之间学习方式差异性的认识持认可态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学生都认可个体之间的学习方式存在差异这一论点,即在学生中存在个性化学习的情况。

调查显示,在面对自己的数学思维与他人是否存在不同这一问题时,有大约一半的学生保持了中立,但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思维与他人存在不同点。这说明对于个性化学习这一情况的存在,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的,但是究竟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异于他人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这一点也说明,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特别是数学思维方式而言,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

能够经常独自解决数学问题的学生数占了三分之二,而不能独自解决数学问题的学生也只占很少一部分,这说明大部分同学都能独自解决数学问题。一方面说明大家的数学知识掌握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同学们善于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求助他人。

每学期伊始,能够根据教学目录指定学习计划的学生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有几乎一半的学生认为根据教学目录指定学习计划对自己学习的帮助不大。这说明还是存在部分同学并没有在学期伊始对数学章节学习进行学习计划制定的习惯。“学习计划”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学生提前了解知识以方便教师以后的教学,它更大的价值则体现在可以让学生牵着知识走,而不是让书本牵着学生走,即学生能够不自觉地占据在主体地位中。主体地位的获得,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动力和来源。

对于每节课的知识学习,不能够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任务的学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只占了总体的少数。这说明大部分同学都会结合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即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特别是数学知识,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就应搜索更多的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

(二)学习内容个性化

态度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也就表明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调查显示,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还是占多数的。虽然选择保持中立的学生有三分之一左右,但不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也只占了不到总体的十分之一。

要想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习内容,就要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有目的的学习,有计划的学习。调查显示,非常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占了约五分之一,此外有近五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也能够清晰的阐述出自己的学习目标,但存在近五分之二的学生对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一事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寻找学习内容的途径有多种,如教科书、辅导资料、互联网等,但是否能找到自己真正所需的、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则是另外一件事了。调查显示,很容易找到所需资料和能够找到资料的学生数各占总学生数的不到三分之一和超过三分之一,但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资料搜索存在问题和障碍。这说明学生应当逐渐培养起自己寻求学习资料的能力,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又能够知道怎么寻找自己所需。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实用、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

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决定学生个性化学习是否能够满足的关键条件之一。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能够满足学习需求,只有少数人认为不能满足。但也存在超过五分之二总学生数的学生认为不太清楚此事,说明这部分学生无论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还是对学习需求都不太了解,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生是否能从茫茫的知识海洋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资料其实也是对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检验。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在诸多内容中选择自己所需的,但存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对此事不甚了解,说明学生对章节内容的重点把握不够、学习没有针对性。

(三)学习方式个性化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显示,“非常喜欢数学”和“喜欢数学”的学生人数各占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和三分之一左右,二者总数占了大约一半的比例,但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因此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根据数学原理独自解决数学问题,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根据数学原理独自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存在困难,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地运用数学原理相关知识,并用来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关注细节就是比别人领先一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会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或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提笔做上标记,以便回头再仔细研究。(www.xing528.com)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对数学公式或原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说明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善于打破传统、发现新知,不畏惧权威,勇于创新。

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一个人独立学习,觉得这样效率更高。对于究竟是自主学习较好,还是合作学习较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根据调查结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但是也有超过五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独立学习。究其原因,可能是小学生处在成长阶段,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四)学习资源个性化

根据学习资源个性化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是否合理,即难易程度是否在小学生临近发展区可触及的高度。如果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就要判断是任务的难易程度问题还是学习资源丰富、合理程度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表示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说明学生的数学习题等完成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个别学生数学学习不顺利的情况,以及有部分学生表示有时候能够完成,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没有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相对于其他知识呈现方式,他们更加喜欢动画和视频类资源。当然,在诸多的资源类型中,纸质资源也是不可忽略的。

对于数学习题而言,相比电子文本,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表示更喜欢纸质书本。这说明虽然电子产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基础知识的练习、识记还是离不开纸质书本。

对于目前教师提供的数学学习资源的丰富度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教师提供的数学学习资源有些匮乏。我们知道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原理、公式及其应用上,对公式的理解和对原理的应用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数字资源与纸质书本都各有千秋,除此之外,面对面交流学习是否是大家喜爱的学习形式呢?调查显示,对于这一问题,大家的答案还是毫无疑问的,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更加喜欢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五)学习评价个性化

二次思考往往能发现之前不能发现的问题,而且独立思考也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学生对难懂问题的二次解决情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再次研究,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只是简单地完成了全部习题。

将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完章节内容后,能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此项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关注自己的薄弱点,但也存在个别学生对自己的擅长领域和薄弱知识没有关注。

对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能够对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划分,但也存在少部分同学没有或很少进行此项工作。对知识的梳理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识记知识,另一方面对数学相关知识的关联、联系会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在学生对新颖或便捷解题思路的接受情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新颖或便捷的解题思路,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新的解题思路和新颖的数学思维方式,这对于打破自己墨守成规的数学固定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有意或无意的对其加以培养能够养成更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思维方式的调整,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