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文化智力的创新方法与发展趋势

研究文化智力的创新方法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理论界对跨文化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倾向于把文化能力看作个体的一种普遍能力,试图把过去的研究进行整合,文化智力概念便应运而生。文化智力作为个体普遍能力,反映的是人们在陌生文化背景下,收集处理信息、作出判断并采取措施适应新文化的能力。迄今为止,文化智力的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了一些重大成果,但总的来看,其应用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

研究文化智力的创新方法与发展趋势

(一)从文化智力视角丰富跨文化能力研究

有关跨文化研究中,Hall,Hofstede,Shwarts,Trompenaars对文化维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过去的研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不同的跨文化研究模型似乎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理论界对跨文化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倾向于把文化能力看作个体的一种普遍能力,试图把过去的研究进行整合,文化智力概念便应运而生。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伦敦商学院的P.Christopher Early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Soon Ang(2003)等学者提出了“文化智力”概念来描述人们的跨文化能力。文化智力由元认知、认知、动机与行为要素构成。认知要素是指智力的认知加工,个体运用自身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来认识、领悟不同文化的能力;动机要素是指个体融入其他文化的愿望和自我效能感;行为要素是指个体采取与特定文化相适应的、有效的行为能力。文化智力作为个体普遍能力,反映的是人们在陌生文化背景下,收集处理信息、作出判断并采取措施适应新文化的能力。文化智力的意义在于它不同于此前的情感智力、社会智力和实践智力,这三种智力都是研究相同或类似的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效率,文化智力则是对这些智力研究的补充,帮助解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效率。而情感智力是识别、调整自身对他人的情感能力;社会智力是理解和管理他人的能力,是了解如何在社会互动中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实践智力是相对于学术智力而言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迄今为止,文化智力的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了一些重大成果,但总的来看,其应用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本书试图基于文化智力的结构、内容、方法等视角,研究国际商务人员的能力差异,进一步解释和探讨国际商务人员跨文化能力测度问题,以丰富国际商务的研究。

(二)从个体差异视角丰富国际商务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多从宏观、中观、企业层面探讨国际化企业战略的动因或影响因素。多数把企业作为国际商务活动的行为主体进行研究,但从事国际商务的个体在现有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研究隐含了一个共同的假设:即从事国际商务的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认知能力,他们熟谙国际经营环境,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及制度文化,并且能有效地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合作。事实上,员工彼此之间也是有差异的,他们特点不同,能力迥异。国际商务人士的能力直接决定国际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商务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获取必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又是如何影响国际商务的,目前尚无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框架

(三)构建国际商务人员跨文化能力指标体系

国际商务的工作环境、性质或内容不同,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跨文化能力来胜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国际商务是跨文化商务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产品进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许可、管理合同、特许经营等。影响国际商务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尤其是那些走出去的企业,必须面对与本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以及这种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价值取向等。跨文化研究虽有30多年的历史,但以往的研究大都针对某两个国家或民族进行特定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多是基于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敏感、跨文化胜任力等视角而进行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敏感、跨文化胜任力,大多以职业技能为研究重点,少有研究关注个体的跨文化综合能力是如何构成的。因此构建的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胜任力指标体系不具备跨文化普适性,没有针对国际商务的特定环境和工作范围,因而不适合用来测评国际商务的跨文化能力,也限制了国际商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针对特定的国际商务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国际商务人员跨文化能力特征并构建能力指标,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商务需求。近年的有关文献出现了一些理论和实验假设,对跨文化能力进行多层次的探讨和分析,但是有关跨文化能力的综合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广泛的跨文化能力指标体系。为此,本书以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指标构建与量表开发为核心内容,通过研究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来解决跨文化能力评价和培养问题,为国际化企业人才招聘、选拔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国际商务研究。(www.xing528.com)

(四)对国际商务人员跨文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在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优势外生理论到优势内生理论、由产业组织理论到新制度经济学、由内部化理论到资源基础论等不同视角找出影响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或多个变量,探索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研究以国际商务绩效作为跨文化能力的评价指标,探讨跨文化胜任力与国际商务的财务绩效和任务绩效、角色绩效等之间的关联度。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化企业行为及其经营绩效,但从事国际商务的核心主体——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应该如何进行客观评价?目前尚无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框架。国际商务人员跨文化能力指标多为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而定性指标可以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利用专家经验和评价人员的智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本书尝试对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运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得出不同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值,确保跨文化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尝试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跨文化能力研究

在现有涉及跨文化能力与国际商务的研究中,研究方法存在单一化倾向。因此,该领域研究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本书结合文献研究、理论论证、实地调查、关键事件访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检验等手段,研究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特征及结构,并力求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