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事电视剧类型的划分与特点

军事电视剧类型的划分与特点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军事题材电视剧之“称谓”之说,其类型区分的意见反倒相对统一,随着军事题材电视剧艺术实践的丰富,差异也只是表现在区分度的细致和粗疏上。也就是说,军事题材电视剧类型是随着电视剧艺术实践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的。在长达30 余年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发展史上,革命历史题材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在

军事电视剧类型的划分与特点

相比军事题材电视剧之“称谓”之说,其类型区分的意见反倒相对统一,随着军事题材电视剧艺术实践的丰富,差异也只是表现在区分度的细致和粗疏上。也就是说,军事题材电视剧类型是随着电视剧艺术实践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的。经过近40年的发展,作为一种广义上的电视剧类型概念范畴,范围早已超越早期“战争题材”,发展出包括“军旅题材”在内的各种亚类型。

在表达本书的分类之前,先简要陈述一下近年来理论界对军事题材电视剧分类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从“种属”的意义上看,军事题材电视剧与伦理剧、偶像剧、谍战剧、武侠剧等,是一种“广义”的电视剧类型划分,主要从接受学角度出发,归纳叙述元素、突出叙事细节、强调经技术搭配后故事所发挥的最大效能,以求得最大限度的接受效果。这种“一般意义”的电视剧类型划分,源于好莱坞意义上的电影类型标准,也就是在形式层面总结不同种类故事的有效讲述模式。但就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属”概念之下的亚类型而言,遍观近年来军内外影视专家学者对其所做的划分,无论“二分、三分”还是“四分”说,主要标准以内容表现为划分依据,这与好莱坞类型层面上的划分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军队系统电视剧制作管理者、策划人和评论家的意见,其中有些人是军事电视剧30 多年发展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无疑,他们的意见极有参考价值。

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影视业务负责人李洋是其中之一,他有若干文章论及军事题材电视剧类型,虽然表述略有出入,但前后分类还是一致的:“综观军旅电视剧的创作,基本可划分出两大类型:一是革命历史战争题材,二是当代现实题材,如果说中间有过渡地带类型,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年代剧’和‘传奇剧’。革命战争历史题材一直是军旅题材的‘镇山之宝’,部队现实题材是军旅电视剧的‘精锐之师’,年代传奇剧是军旅电视剧的‘人气偶像’。三类电视剧互为依托,彼此照应,共同支撑起军旅电视剧的文化江山,在当下中国文化中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实现着精神传承、气韵传达和引导消遣的价值和作用。三种类型,彼此依托,共呈奇观,谁也离不开谁。缺失了一种,整体气象就不完整。近来,红色经典剧目的翻拍,无疑拓宽了‘军事题材’的边界,使军事题材的天地更开阔,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类型能够像军事题材这样,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现实的广度;既有主打的核心品牌,也有边缘性的作品。”[27]如果说这段话还是一个初步的分类意见,李洋随后的若干文章已有成熟看法:“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四大类型渐成模样。十余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军事题材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样式都在发生变化。当下,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种类型:一是重大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如《长征》《八路军》《新四军》《雄关漫道》《井冈山》《彭雪枫》等;二是现实军旅题材,如《突出重围》《DA 师》《沙场点兵》《波涛汹涌》《垂直打击》《炊事班的故事》《士兵突击》等;三是年代传奇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等;四是红色经典翻拍剧,如《霓虹灯下的哨兵》《英雄虎胆》《闪闪的红星》等。军事题材作品基本可以纳入以上四种类型。”[28]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马维干曾长期在总政艺术局分管军队电视剧工作,不仅是军队电视剧策划、制作、管理的最早参与人之一,更是军队电视剧最高奖项“金星奖”20年评选的亲历者。[29]他大致将军事题材电视剧分为“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类。[30]虽没有李洋区分得细致,但在“多样化追求与勇敢探索”的议题下,马维干强调了军事题材电视剧不太为人注视的一些类型,如军事少儿剧《少年特工》《妈妈今晚去远航》《伊木河的小老兵》《小兵舞曲》《绿色昆仑》等;再如军营青春剧《红十字方队》《预备军官》《我们的连队》《红领章》《幸福像花儿一样》等;还有军事灾难片《风雪大突击》《大沙暴》等。另外,马维干在几百部军事题材电视剧中还“牵”出了一条“军中喜剧”的创作之线:20世纪90年代的《士兵今年十八九》《有这么一群兵》《上尉的假日》《爱情急行军》以及《女中尉历险记》等,这些“电视剧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足,但在军事喜剧的创作上还是值得一提的。”[31]进入21世纪后,《二丫来队》《炊事班的故事》《水兵俱乐部》及《卫生队的故事》等,无论单集还是系列剧“都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士兵、特定的场景、一两集一个小故事,既有误会、语言形成的笑料,也有不同性格产生的喜剧情节,独树一帜,使得军事题材电视剧更加多姿多样,色彩斑斓,百花盛开。”[32]

此外,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边国立教授对军事题材电视剧分类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各种变化着的观赏群体,军旅电视剧审美形态变化的一个显著面貌是形成着几个大的类型:如军旅史诗剧、军旅情感剧、军事演习剧、军事动作剧,重大军事历史剧,军事科技剧等,并开始形成各自的类型规律。”[33]他在这些类型中重点分析了“军旅史诗剧”的三种美学样式,强调“情感化书写与历史叙事融合后产生的历史沧桑感”是它们的总体美学特征,此外还提出了红色改编剧、军营青春剧类型。在另一篇文章,除以上类型外,边国立还提及了革命战争剧、历史年代剧、英雄传奇剧、军旅喜剧甚至军转题材剧等类型。[34]他的划分虽然比较细腻,但略显繁琐且有标准不太科学之虞。

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政委高明将军事题材电视剧划为四类:第一类是革命历史题材如《长征》《井冈山》《陈赓大将》等,主要塑造伟人形象;英雄传奇题材是第二类,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光荣岁月》等,塑造一般(虚构)英雄形象;第三类是当代军队题材《突出重围》《士兵突击》《炊事班的故事》等;“红色经典”或“红色浪漫题材”是最后一类,如《霓虹灯下的哨兵》《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高明认为,前三类都可圈可点,唯独红色经典类“由于观众的审美取向与创作者的初衷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导致较之前三种类型,此类型的电视剧是观众反响最差的”。[35]

除军队系统专家们的意见外,其他著名的电视剧研究学者对军事题材电视剧分类也发表过重要见解。

在长达30 余年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发展史上,革命历史题材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在军队作为主创力量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的分量更是绝对的,即使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大量反映现实的军旅题材以“新秀”身份分流了军事电视剧的财力与编创力量,革命历史题材不仅未曾失色,且在表现内容与对象上跃进了一步。正如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所说:“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创作发端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电视剧创作迎来了一个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高峰”而“随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深入,历史精神和美学精神深入人心,在对革命历史的艺术表现方面,一些剧作家的艺术视野越来越开阔,审美想象越来越丰富。而对那些做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者群体形象,尤其是那些在革命斗争中的无名英雄应该如何表现,成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美学开拓的新领域。这便是一般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36]

尹鸿对军事题材电视剧类型采取二分法,然后每一类下再进行细致划分:“我想大致有两大类型,一是历史题材的,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献故事片,或者历史文献电视剧,像《雄关漫道》《八路军》《长征》等。二是军事领袖传记片,这些年也有一定的反响,不管是《上将许世友》还是《陈赓大将》,也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三是军人命运的传奇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这类作品最核心的成就就是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形象。现实题材的许多作品,我一直把它叫做现代军事训练剧或军事演习剧,这种军训演习剧如《突出重围》《DA师》到《沙场点兵》等,这种剧也为军事题材电视剧在全国电视观众中带来积极影响,功不可没。……这类作品尽管我们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在创作上遇到的是一个瓶颈。”[37]尹鸿分类的特点是以时间为界限,简洁地将军事剧分为“历史/现实”两大部分。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李治安采用四分法:第一类是反映军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电视剧,代表作品有《和平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热带风暴》等。第二类是反映现代军队的作战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电视剧,其代表作品有《DA 师》《突出重围》《国家使命》《沙场点兵》等。第三类是“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翻拍电视剧,代表剧目有《林海雪原》和《小兵张嘎》等。第四类是反映军队历史上著名战役、战斗和事件的电视剧,如《长征》《八路军》《延安颂》等。[38]可以看出,除分类标准的表述略有出入外,李治安的划分与军队系统评论家们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本书首先认为,“历史/现实”的“二分法”是军事题材电视剧分类的基本出发点,从以上各位评论家的观点也可看出,即使未明确冠以“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之说,近40年军事题材电视剧艺术实践也证明,“时间”因素是追诉过往辉煌历史和表现严峻现实的潜在划分标准。因此,本书划分军事题材电视剧第一层面的标准是“历时性”标尺。

在划分“称谓”上,“革命历史题材”表现“战火纷飞岁月”的权威历史地位由来已久且深入人心,继续采用不仅是尊重概念的连续性,而且与军事电视剧创作实践也高度契合的。与“革命历史”平行的是“当代题材”,鉴于“军旅”这一命名的广泛影响及其背后所隐含“和平时期军人生活、军队建设”的内容,可以“现实军旅剧”或径直以“军旅剧”概括“当代题材”。因此,本书大致以1949年为界,将缅怀历史的“革命历史题材剧”与反映当下现实的“现实军旅剧”作为军事题材电视剧第一层面上的划分(如下图)。

其次,在革命历史题材下,本书作了三个层面的划分。

第一层面,表现中共党史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该类型发源最早,名称公认,不存在任何争议。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党史文献剧从2001年的《长征》开始,一直到2017年的《秋收起义》,几乎每个年份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另一层面是人物传记剧,从党的领袖到开国将领,几十位功勋卓著的人物被此类剧目囊括一空。

随着剧作家艺术创作视野的开阔,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为代表,军事电视剧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表现革命历史年代“无名”英雄的剧作。对于这些世纪之初新出现的革命历史题材下的“亚类型”,一开始评论界的称呼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在“英雄传奇剧”“革命年代剧”“革命怀旧剧”等几个比较常见的名称之间,评论文章大多莫衷一是,难以相互说服。随着此类电视剧创作阵容的日益扩大,一个概括性更强的名称也变得相当必要和紧迫。我觉得,仲呈祥先生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具有高度的涵盖性和抽象性。与“侧重历史事实再现”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相比,此类剧作有着“较强虚构色彩、主体性投入较多的”一般性特征,因此,“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可以对应“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成为革命历史剧之下的第二个层面的分类。先前的“传奇/年代/怀旧”只是说出了这种电视剧风格特征的某一个侧面,随着21世纪20年来繁茂的创作实践,它们逐渐演变成为“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之下表现共产党人的“英雄传奇剧”和“国军”抗战剧等三种亚类型,与重大题材下的“党/军史文献剧”“领袖/将领传记剧”一起成为同一层次的亚类型。

第三,21世纪后,发源于十七年战争文学的改编剧异军突起,此类剧在时间上不仅绵延数年,而且在数量上几乎囊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战争文学作品。遗憾的是,由于时代精神的缺失、改编意图的偏差、敬畏心理的虚无加之制作资金庞杂、审查监管疏忽,造成此类改编剧资源浪费、佳作寥寥、众声指责的尴尬处境。但改编剧却由于商家投机钻营的炒作和评论界半推半就的认可,居然成就“红色经典”这一响亮的名头。借助极易辨认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表达,这个庞大改编剧群落得以被一致认同和命名。以其来源而言,改编自“原创小说”或“原创电影”,成为“红色经典改编剧”下的亚类别。

再次,表现当下现实题材的军旅电视剧在进入21世纪后有突出表现。此类题材以当代军队建设、军事演练、军人日常生活为创作内容,其中渗透着当代军人在和平环境下深深的“忧患意识”“科技意识”及现代军队建设所需要的“职业精神”。从21世纪之初的《突出重围》《DA 师》到《沙场点兵》《垂直打击》,军事演习与家国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模式亟待突破,但如果从“现代化强军之路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视野观察,“强军题材”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家族。2007年《天啸》、2012年《蓝军出击》、2017年《深海利剑》、2018年《突击再突击》,都是此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青春”是军营的一道风景,“成长、励志、偶像”自然成为军事题材剧的“天然”元素。从20世纪90年代《预备军官》《红十字方阵》开始,2007年《士兵突围》火爆为社会各阶层关照自我的“万能镜像”,几乎成了军旅青春成长剧不可逾越的高峰,直到2012年新锐导演刘猛借助特种兵元素,衍生出“特种兵”系列剧,军旅青春成长主题向前又跨出一大步。

除了“血与火”的战争和“泪与汗”的训练,“咱当兵的人没啥不一样”。《幸福像花儿一样》(2005)、《海天之恋》(2008)、《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战地浪漫曲》(2009),到《一路格桑花》(2010)、《父母爱情》(2012),军人家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成为军旅剧专注的对象。“军旅喜剧”的中坚创作者是尚敬,他的《炊事班的故事》《大学生士兵故事》系列支撑起该剧种的大半壁“江山”,但国情与现实因素,军事题材的喜剧表现有一定客观局限。

为更清楚表达本书的分类,军事题材电视剧第二层面、第三层面划分如下图:

附:军事题材电视剧之下两大类别(革命历史/现实军旅)代表作品:

1.革命历史题材剧:

1.1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代表作。

1.11 党/军史文献剧:《中国命运的决战》(1999)、《日出东方》(2000)、《长征》(2001)、《延安颂》《新四军》(2003)、《八路军》(2005)、《雄关漫道》(2006)、《西安事变》《井冈山》(2007)、《解放》《东方红1949》(2009)、《中国1945 之重庆风云》(2011)、《国家命运》(2012)、《寻路》《东北抗日联军(李文歧版)》《解放大西南》(2013)、《长征大会师》《太行山上》(2015)、《东方战场》《绝命后卫师》《淬火成钢》(2016)、《热血军旗》《秋收起义》(2017)、《换了人间》(2018)等。

1.12 领袖人物传记剧:《刘少奇在东北》(1985)、《哦,王稼祥》(1992)、《青年毛泽东》《任弼时》(1993)、《周恩来在大连》(1994)、《毛泽东在陕北》(1996)、《周恩来在上海》(1997)、《少奇同志》(1998)、《邓小平在1950》《开国领袖毛泽东》(1999)、《我们的法兰西岁月》(2012)、《毛泽东》(201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2014)、《毛泽东三兄弟》《海棠依旧》(2016)等。

1.13 将帅传记剧:《青年聂荣臻》(1995)、《叶剑英》《贺龙》(1996)、《黄克诚》(1998)、《李克农》《徐海东大将》(1999)、《向前,向前》《朱德元帅》《罗荣桓元帅》(2001)、《肖劲光大将》(2002)、《陈赓大将》《上将许世友》(2006)、《彭雪枫》《公安部长罗瑞卿的故事》(2007)、《叶挺将军》(2008)、《刘伯承元帅》《陈云》《聂荣臻》(2013)、《开国元勋朱德》(2014)、《彭德怀元帅》(2016)、《上将洪学智》《红星照耀中国》(2019)等。

1.14 革命先烈/爱国将领传记剧:《张学良将军》(1993)、《马本斋》(1994)、《邓宝珊将军》(1996)、《张学良》(2002)、《张治中》(2005)、《铁肩担道义》《邓子恢》《毛岸英》(2010)、《铁血将军》《决战江桥》(2017)、《叶挺将军》《澎湃》(2018)等。

1.2 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代表作。

1.21 英雄传奇剧:《东北抗日联军》(2001)、《历史的天空》(2004)、《亮剑》(2005)、《狼毒花》《血色湘西》(2007)、《中国兄弟连》《十三省》(2008)、《我的兄弟叫顺溜》《杀虎口》《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队伍向太阳》(2009)、《桥隆飙》《夺粮剿匪记》《松花江上》(2010)、《水上游击队》《遍地狼烟》《我的青春在延安》《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国地》(2011)、《孤军英雄》《先遣连》《少共国际师》《民兵葛二蛋》(2012)、《江湖正道》《铁血兄弟》《我的故乡晋察冀》《狼烟姐妹》《金玉谣》《火线三兄弟》《一个鬼子都不留》(2013)、《十送红军》《兵出潼关》《马上天下》《小宝和老财》《云水怒》《铁血红安》(2014)、《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永远铭记》《鄂尔多斯风暴》《黄河在咆哮》《马上天下》《炮神》《秀才遇到兵》《左手劈刀》《巨浪》(2015)、《我是红军》《红旗漫卷西风》《千里雷声万里闪》《三八线》《骡子和金子》《浴血天涯》《锻刀》《好家伙》《东风破》(2016)、《浴血十四年》《军歌》(2017)、《一马三司令》(2019)等。

1.22 军事年代剧:《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激情燃烧的岁月Ⅱ》(2003)、《红领章》(2004)、《军人机密》(2005)、《激情燃烧的岁月Ⅲ——国脉》(2006)、《光荣岁月》《我是太阳》(2008)、《高地》《战地浪漫曲》(2009)、《高粱红了》《五湖四海》《南下》《南下,南下!》(2010)、《沙海老兵》《大牧歌》(2018)等。

1.23“国军”抗战剧:《忻口战役》(1988)、《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006)、《我的团长我的团》《狙击手》(2009)、《血战长空》《特战先锋》《雪豹》《滇西1944》(2010)、《中国远征军》《川军团血战到底》《远去的飞鹰》(2011)、《正者无敌》(2012)、《我的特一营》《长沙保卫战》《战长沙》《第一伞兵队》《壮士出川》(2014)、《二十四道拐》(2015)《宜昌保卫战》《远征,远征!》(2017)、《台湾往事》(2018)等。

1.3 红色经典改编剧:

1.31 原创小说改编:《夜幕下的哈尔滨》(王刚版1984)、《铁道游击队》(冯笑版1985)、《敌后武工队》(马树超版1995)、《野火春风斗古城》(李晓龙、安战军版1995)、《烈火金刚》《林海雪原》(李文歧版)《苦菜花》(2003)、《小兵张嘎》(2004)、《吕梁英雄传》《红色娘子军》《铁道游击队》(王新民版)《敌后武工队》(陈剑飞版)《野火春风斗古城》(连奕名版)(2005)、《沙家浜》(2006)、《闪闪的红星》(2007)、《红日》(2008)、《夜幕下的哈尔滨》(陆毅版2008)、《铁道游击队2》(王新民版2011)、《林海雪原》(金姝慧版2016)等。

1.32 原创电影改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00)、《平原游击队》(200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05)、《51 号兵站》(2006)、《红灯记》《新英雄虎胆》《闪闪的红星》《霓虹灯下的哨兵》(2007)、《地道战》(2009)、《洪湖赤卫队》《为了新中国前进》《永不消逝的电波》《江姐》(2010)、《地雷战》(2015)等。

2.军旅题材剧:

2.1 军旅演习及现代强军剧:

《波涛汹涌》《突出重围》《壮志凌云》《惊涛》《光荣之旅》(2000)、《鹰击长空》《中国轨道》(2001)、《导弹旅长》《军港之夜》《西线兵车行》(2002)、《DA 师》《归途如虹》《我们的连队》(2003)、《国家使命》《长空铸剑》《最后的骑兵》(2004)、《沙场点兵》《我心飞翔》《神舟》《砺剑》(2005)、《垂直打击》《石破天惊》(2006)、《天啸》《陆军特战队》《特战DR 师》(2007)、《旗舰》《战争目光》(2008)、《和平使命》《狼烟》《鹰隼大队》《沧海》《侦察兵的荣誉》(2009)、《最后的骑兵》《兵锋》(2010)、《蓝军出击》《走进马兰》(2012)、《白云飘飘的年代》(2013)、《舰在亚丁湾》(2014)、《陆军一号》(2016)、《绝密543》《深海利剑》《特勤精英》《维和步兵营》(2017)、《突击再突击》(2018)、《空降利刃》(2019)等。

2.2 军旅喜剧:《炊事班的故事Ⅰ》(2003)、《炊事班的故事Ⅱ》《水兵俱乐部》(2005)、《炊事班的故事Ⅲ》(2007)、《大学生士兵的故事Ⅰ》(2011)、《大学生士兵的故事Ⅱ》(2013)、《新兵二班》(2014)《青春集结号》(2015)等。

2.3 军旅青春剧:《预备军官》(1996)、《红十字方队》(1997)、《仰望昆仑》(2001)、《我心飞翔》《军港之夜》(2002)、《我们的连队》(2003)、《军校奏鸣曲》(2004)、《我是一个兵》《军中红舞鞋》(2005)、《红十字星座》《士兵突击》(2006)、《国防生》(2009)、《女兵报到》(2010)、《零号国境线》《无名高地》(2011)、《麻辣女兵》(2012)、《国防生》(2013)、《火线英雄》(2014)、《天生要完美》(《心战101》)(2015)、《飞行少年》(2019)等。

2.4 特种兵题材剧:《迷彩天兵》(1995)《女子特警队》(2000)、《世纪突击》(2003)、《霹雳彩虹》(2004)、《陆军特战队》(2007)、《绝密押运》(2008)、《狙击生死线》(2009)、《第五空间》(2010)、《我是特种兵Ⅰ之子弹上膛》(2011)、《火蓝刀锋》《我是特种兵Ⅱ之利刃出鞘》(2012)、《战雷》《我是特种兵Ⅲ之火凤凰》(2013)、《神犬奇兵》《特警力量》(2014)、《雪域雄鹰》《反恐特战队》(2015)、《我是特种兵Ⅳ之霹雳火》(2016)、《热血尖兵》(2017)、《反恐特战队之猎影》(2017)、《武警特战》(《利刃出击》)(2018)等。(www.xing528.com)

2.5 军旅情感剧:《幸福像花儿一样》(2005)、《红梅花开》《中国近卫军》(2006)、《大校的女儿》(2007)、《天下兄弟》《海天之恋》(2008)、《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那遥远的地方》(2009)、《当兵的人》《一路格桑花》《战地黄花分外香》(2010)、《青海花儿》《成长》《父母爱情》《十五的月亮》《走进马兰》(2012)、《马兰谣》(2014)、《亲爱的你是兵》(2016)。

从这个附表中可以看出,革命历史题材借助小说、电影等历史资源,类型丰富、风格多样,发展潜力巨大。重大革命历史剧发展平稳,几乎每年都会诞生优秀作品。一般革命历史剧数量尤为丰富,且时有“现象级”作品出现。值得一提的,在“抗战题材”方面,衍生出一系列“国军”抗战剧,显示出军事剧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同气连枝的历史情怀和严谨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军旅题材电视剧虽是后起之秀,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出现的“亚类型”也有长足发展。以前较为薄弱的喜剧、青春剧得到加强,特别是从青春剧“裂变”出的“特种兵题材”形成近十年来令人关注的类型,而重点关注军人情感的剧作,经过21世纪20年的积累,从数量到表现手法,都有探索和进展。总之,经过近40年的发展,军事题材电视剧已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家族群落,随着国家“富国强军”军事国策的确立和加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军事题材剧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现。

【注释】

[1]“在对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社会背景、文艺政策、文艺思潮、电视剧创作及文本特征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大致可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初创时期的中国电视剧(1958年至1966年5月);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电视剧(1966年5月至1976年);3.复苏时期的中国电视剧(1976年10月至1981年);4.发展时期的中国电视剧(1982年至1989年);5.走向成熟的中国电视剧(1990年至今)。”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 页。

[2]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0 页。

[3]“谍战剧”自出现,一直归属于军事题材剧,2008年的《潜伏》是分水岭,之后随着《黎明之前》(2010)、《悬崖》(2012)、《北平无战事》(2014)等优秀剧作出现,其已成为成熟的类型剧之一。本书的“军事剧”视野不包括“谍战剧”。

[4]相对中国“军事文学”,世界文学通用“战争文学”称谓。“在回顾军旅文学50年之际,不可不对‘军旅文学’的称谓作一辩证。一般看来,这只是个题材范畴,它指的是以战争(和军旅生活)为主要反映对象的一类文学,世界上较通行的说法叫‘战争文学’。但是,在当代中国,‘战争文学’的说法反倒较少采用。”参见朱向前:《“军事文学”“军旅文学”辩——兼论当代军旅文学的三个阶段》,《光明日报》1999年8月5日第6 版。“事实上,对于‘军事文学’或‘军旅文学’的研究,以国际通用的‘战争文学’概念为起点,在80年代即应运而生。”参见李迎丰:《历史·个性·传统——读〈中国军旅文学50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历史在20世纪已经过半了的文学史中首次选择了军旅作家,因为此前军旅文学甚至连概念或命名还没有形成。”参见朱向前、傅逸尘:《国家/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弘扬——军旅文学60年的叙事伦理》,《艺术广角》2010年第3期。

[6]“上述长篇小说(指《红日》《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作品——引者注)都程度不同地产生过广泛影响,有的甚至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成为了十七年中的经典之作。但是,换一角度看,正因为这些作品成为了十七年的‘主流文学’,或者说在某一方面代表了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所以人们并不把它从当代文学中划分出来,来作为军旅文学或军旅小说予以特别的研究与观照,也就是说,在十七年的文学研究中,并无‘军事文学’与‘军旅小说’诸如此类的提法。‘军事文学’或‘军旅小说’的提出并逐渐盛行,乃是和新时期逐渐展开并终于自成格局的军旅文学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参见朱向前:《新时期中国军旅小说的基本格局》,《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2期。

[7]“您有一个特点,比较植长‘命名’。如果我没有记错,21世纪军旅文学中有不少提法是您的首创,比如‘军门子弟与农家子弟的划分’‘两代作家和三条战线’‘新军旅作家三剑客’‘农家军歌’和‘乡土中国与农民军人’,等等。”参见朱向前、唐韵:《军旅文学三十年(1978-2008)——军旅文学理论批评家朱向前访谈录》,《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8]关于朱向前理论原创性的评判,见《中国军旅文学50年》之“附录三”中雷达、黄国柱等人的“专家鉴定意见”,另有如杨仲达的文章《我看朱向前文学批评——读〈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中国文化报》2004年4月10日。参见李迎丰:《历史·个性·传统——读〈中国军旅文学50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9]本段未注之处均出自朱向前:《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6期。

[10]福建师大陈颖在其博士论文中也曾详尽论述过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军事小说与军旅小说、战争小说之间有着概念和范围上的细微差别,它们的关系是种和属的关系。军事小说是一个种概念,它既包括具体战争行动的描写,也包括军事训练、军事动员、国防建设等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小说作品;军旅小说主要指反映军人日常生活的小说作品,其既包括军人在战争中的行为的展示,也包括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而战争小说则专指那些以描写战争行动为主的作品……军事小说可以囊括军旅小说和战争小说,军旅小说覆盖部分战争小说,只有战争小说所指专一。”与朱向前教授不同,陈颖只是指出这三个概念内涵外延及种属范围,并未对它们之间孰优孰劣做出判断,但其认为“军事”大于“军旅”的立论态度十分明确。参见陈颖:《中国战争小说史》,2004年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3 页。

[11]以上段落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朱向前:《“军事文学”“军旅文学”辩——兼论当代军旅文学的三个阶段》,《光明日报》1999年8月5日第6 版。

[12]其实,系统论述建国甚至建军以来军事文学成就的“军旅题材”论文并不多,有代表性的是李美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军旅文学八十年回顾》,《神剑》2007年第5期。2007年朱向前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军旅文学50年》,在历经7年数易其稿后,顺利结项并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朱向前以“军旅题材”取代“军事题材”的学术主张。

[13]饶曙光:《军事题材电影与主流大片》,《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其他如边国立、李洋、吕益都等,在论及电影时,绝少使用“军旅题材”。

[14]边国立:《立足当代,追求永恒——新时期军事题材电视剧综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5]马维干:《军队电视剧创作的回顾与思考》,《当代电视》1999年第8期。

[16]皇甫宜川:《价值新发现——新世纪军事题材影视剧的突破与创新》,《当代电影》2007年第4期。其他类似文章有:曾祥书《军事题材电视剧何以屡创佳绩》,《文艺报》2006年1月7日第1 版;谭晓明《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民族主义》,《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李洋《军事题材电视剧回顾》,《中国文化报》2008年3月15日第3 版理论评论等。

[17]李洋:《2007年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回顾与感想》,《当代电视》2008年第4期;李洋《军事题材电视剧回顾》,《中国文化报》2008年3月15日第3 版《理论评论》。

[18]韩骏伟:《军旅影视艺术的现状与思考》,《电视研究》2003年第1期。

[19]刘晔原曾详细阐释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军旅剧”两个类别的概念,她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指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凡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实践以及在其领导下所进行的为建立人民政权的艰苦抗争的内容都属于这一题材。由于其中涉及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涉及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因此被界定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这是最具有严肃意义的类型、也是最受广大观众关注和喜爱的剧种。军旅剧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军队、军校、军人家庭以及战争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电视剧。在电影的传统称谓中有一类是战斗故事片,以战争中的军人为主要表现对象。军旅剧则比战斗故事片的概念要宽泛得多,它包括军人的战斗生活和军队在和平时期的建设故事。军旅剧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高峰,陆海空三军乃至武装警察都有了表现他们的优秀作品,其中大部分反映军队的建设历史与在和平时期的建树、贡献。参见刘晔原《电视剧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 页、第241 页。

[20]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187 页,第190 页。

[21]聂珏石、杨旦修:《中国军旅题材剧发展历程分析》,《文艺评论》2010年第3期。

[22]如前文所述,尽管专文探讨过“军事/军旅”的朱向前、韩骏伟推崇以“军旅”代替“军事”,但他们在尊重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都认可“军事题材”范围大于“军旅题材”(包括陈颖),在论证“军旅”优先时并未搞随心所欲的词语“扩大解释”,否则,随意解释词语会使理论探讨陷于“自言自语”的危险境地,使相互驳难无法在相同的逻辑层面进行。

[23]3 部9集革命史诗巨片分别为:“《大决战》三部曲”:《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0)、《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991)、《大决战之平津战役》(1992);“《大转折》两部曲”:《鏖战鲁西南》(1996)、《挺进大别山》(1997);“《大进军》四部曲”:《大进军之解放大西北》(1996)、《大进军之席卷大西南》(1997)、《大进军之南线大追歼》(1997)、《大进军之大战宁沪杭》(1999)。

[24]朱向前:《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6期。

[25]朱向前:《“军事文学”“军旅文学”辩—兼论当代军旅文学的三个阶段》,《光明日报》1999年8月5日第6 版。

[26]引文先后参见朱向前:《“军事文学”“军旅文学”辩——兼论当代军旅文学的三个阶段》,《光明日报》1999年8月5日第6 版;《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6期。

[27]李洋:《以军人的名义——改革开放三十年军旅电视剧线性扫描》,《军营文化天地》2008年第1期。

[28]李洋:《军事题材电视剧回顾》,《中国文化报》2008年3月15日第3 版《理论评论》;李洋:《军事题材电视剧要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文艺报》2008年3月6日第4 版《影视》。《2007年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回顾与感想》,《当代电视》2008年第4期。

[29]马维干:《金星闪烁 硕果累累——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二十年亲历感言》,《当代电视》2008年第5期。

[30]马维干:《积极反映部队生活 热情讴歌时代精神》,《中国艺术报》2007年8月3日第29 版。“二分法”的还有总政话剧团著名导演汪尊熹,他的意见,一类是纯粹军事方面的作品,另一类是军队大院生活题材的影视作品。前者较为纯粹、专业且较成熟的是《突出重围》和《沙场点兵》,但《沙场点兵》的军演题材已有颓势;后者的代表作是《幸福像花儿一样》。参见李焕引:《中国文化报》2006年4月12日第4版《艺苑茶坊》。

[31]马维干:《军队电视剧创作的回顾与思考》,《当代电视》1999年第8期。

[32]马维干:《金星璀璨营荧屏》,《文艺报》2008年4月24日第B02 版。

[33]边国立:《军旅题材电视剧审美形态描述——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而作》,《当代电视》,2007年第8期。

[34]边国立:《军旅电视剧创作样式更趋多彩》,《解放军报》2009年3月29日第8 版《军旅文化》。

[35]高明:《浅析新世纪军旅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36]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7 页、第206 页。

[37]尹鸿:《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文艺报》2007年5月24日第6 版《专题》。

[38]李治安:《当前军旅题材的四大类别》,《当代电视》2006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