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教育,从其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执行新课程计划和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通过自身的观念更新和教育创新去进行创新教育。要着眼于创新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创新教育,从其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创新意识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实践中具有主动发现问题、追求创新的意识自觉性,它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性条件。创新精神主要指具有创新的理想和抱负,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坚定信念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它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是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条件。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先导,创新实践是创造性思维的实现,它们是创新活动过程中最实在的因素。创新活动是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者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它们是构成创新活动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进行创新教育,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眼。

为了实施创新教育,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已将“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程,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大举措。新大纲也规定了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新课程计划和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通过自身的观念更新和教育创新去进行创新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彻底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激励机制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着眼于创新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其次,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联想、想象、推想、猜想,发散思维和符合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各种练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像作文本来就是一项很富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好的锻炼,但是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思想内容成人化,思维方式凝固化,篇章结构格式化,很难看出一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破教条、刻板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多一点智慧,多一点灵气。再次,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开放式的环境,使语文的课堂教学与学校的、社会的语文学习相沟通。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网络等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强独立的思考、鉴别和研究的能力;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让学生自己创办文学报刊,在文学创作中激发自己的灵感,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让学生在演讲、辩论中使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可以走访各界人物,开展调查研究,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学会自己选择对象,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发表见解,增强创新实践的能力。(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