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教学原则:有序性的重要性及应用

物理教学原则:有序性的重要性及应用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贯彻有序性原则,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有序性原则还要体现在拟定教学进度计划、安排阶段总结、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过程中,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秩序。

物理教学原则:有序性的重要性及应用

(一)主动性原则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贯彻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其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它是在各种动机的影响下进行的,经常受学生的认识、愿望、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诱因。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意义和学习目的认识越明确,学习兴趣就越高,注意力就越集中,学习效果就越好。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责任感。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本身的情感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果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6]

第二,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的问题开始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为此,教师要根据教科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提出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仅表现在对物理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和具有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和需求上,而且还表现在能开展独立思考,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谈话、讨论等方法来启发学生把握方向、认真钻研,获取结论,逐步减少对教师指导作用的依赖性。

(二)趣味性原则

物理教科书中有许多成比例、有组织、呈对称、简单、和谐与多样统一的内容,它们被表现在理论体系科学概念、数学方程的结构和系统中;表现在逻辑结构的合理匀称和丰富多彩的相互联系里;表现在若干观察与实验的新鲜奇妙上。物理学所蕴含的趣味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恰当地呈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物理学中蕴含一种“科学的美”,正确地引导、合适材料的选择都有助于学生悟出这种“科学美”,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要求做到教学过程中美感的互通、敬业的互通。教师要怀美而教,学生要求美而学,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挖掘中学物理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各种充满趣味性的内容,适时地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

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期待的美意表现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巧妙构思的设问或演示,以及规范的操作、工整的板书与和善的态度等,从而激励和感动学生。学生学习时对祖国、人民和老师的责任感、信任和爱戴的美意表现在对物理学科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上,在学习中既专注又主动,通过积极认真的钻研,进一步感悟学物理的乐趣,从而支持和感动教师。

(三)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有序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具体内容上。它要求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内容必须保持最合理的体系和结构,要依据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顺序特点编写。教科书的每一部分都要有逻辑联系,后面内容应建立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

教师在把书本内容具体化为适合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时,应把学科结构改造成适合某一学习阶段学生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使其范围、深度、进度能同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在教学中,贯彻有序性原则,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有序性原则还要体现在拟定教学进度计划、安排阶段总结、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过程中,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秩序。一般说来,课堂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秩序,但教师又不能把课堂教学基本阶段的某种顺序绝对化,而是要根据教科书的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程度和教学的物质基础条件来安排讲课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教科书的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坚持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顺利地掌握。

第二,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师必须掌握好教学内容体系,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并把它很好地反映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使新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切联系起来,逐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就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理解难点,就可以突破学习障碍。所以,教师应在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上多下功夫。

第三,学生学习的有序性。有序性原则,既要体现在教师的活动上,还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日积月累,系统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通过系统传授知识和必要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系统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地规划学习活动。对所学知识的漏洞或缺陷应及时弥补。坚持在掌握前一段知识后,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才能顺利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指由物理学科特点和中学生认知规律所决定的教学实践,以及由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所决定的教学实践。

通常,物理学家总是先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物理对象特征,再凭借理性思维提出假说,建立理想模型,运用数学对假说进行定量描述,最后还要用观察与实验对定量描述的内容加以检验和修正,使假说成为科学结论,即完成第一层次循环。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出现一些理论解释不了的新问题,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研究手段,从而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循环,以达到认识的深入和理论的更趋合理和完善。可见,物理学是以科学观察与实验等实践活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物理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物理学的概念、规律都植根于观察与实验。(www.xing528.com)

中学生学习物理要先获得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再现生动、鲜明的物理事实,使教师要教、学生要学的物理知识被活化和物化,这对智力发展水平处于“过渡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不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物理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重视引导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重视观察与实验的学生是难以学好物理的学生。

实践性原则还要求我们,要坚持物理与技术、社会联系的教学实践。物理科学提供知识、解决理论问题;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物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真正造福于社会。众所周知,技术的设备、工艺和相应工程都运用到物理学知识。然而,物理与技术的结合,并不全是造福于社会的。比如,核武器是物理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它至今仍在威胁着地球的生存与人类社会的安宁。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用得不好,它不仅不能造福于社会,反而会祸害社会。虽然物理科学理论本身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物理知识的应用要面向社会,应用物理知识的人要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我们的物理教育、教学必须坚持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把学习与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起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全面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全面性原则是指师生在认识和做法上要考虑周全。

1.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物理知识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乃至大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但它不是唯一的,学生各种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发展要渗透于其中。学生通过演示和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培养自身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自身的各种思维能力;通过物理教材内容中客观存在的辩证唯物的思想、各种科学美的因素、各种严谨求实的事例,陶冶自身的高尚情操与品德……而相当数量的渗透就足以使人能够感知方法并获得各种能力,进而通过不同学科所培养的同一能力的内聚,进一步提高对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另外,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影响的理解,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而且可能在物理教学中统一起来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把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三者统一起来。[7]

2.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打好物理知识的基础,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物理。另外,要承认差异,并根据具体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物理学习。就大学物理教育而言,理工医农类的大学专业均开设有物理课程,而一些人文学科专业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搞课程改革的试验中,也有把大学物理中的一些内容选进该专业的教材中,或列入选修课程。但在大学里,更提倡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告诉学生,如何去发现自己在物理学科知识方面的不足,然后主动去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继承且全面发展

学生们学习的是前人总结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这是继承。学生们离开学校后,很难记住也不会用到很深的物理知识和专业性很强的物理研究方法,他们能够长期记住和受益的是物理学使用的、物理教学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物理教学所培养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既看到物理学为其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奠基作用,又要看到物理学科的文化教育功能,让接受物理教育的每位成员的视角更新、更全面。另外。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了,其智力水平才算真正提高了。也只有达到这一目标,物理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教学。

【注释】

[1]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98-128.

[2]邬云文.中学物理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128-129

[3]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65.

[4]张成国.新课程理念下的情境驱动与物理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夏晓东.基于有效教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4):20-21.

[6]陈鲁闽.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亚太教育,2016(8):146-147.

[7]李亚东.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12-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