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琴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及实践

钢琴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及实践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钢琴教学能否全面贯彻钢琴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钢琴教师来说,教育培养学生的这两“性”,既是教学成功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钢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学生创造展示其进步的场合和机会。钢琴技能是一种非常复杂又特别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音乐技能,如果不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钢琴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及实践

钢琴教学原则是钢琴教学规律在钢琴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钢琴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指导钢琴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钢琴教学能否全面贯彻钢琴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主体主导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钢琴教学成功的前提。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对钢琴技艺的领会和掌握,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实现的,教师无法越俎代庖,所以,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是教育者,在钢琴技艺的领会和掌握上,是学生的先行者和领路人,是学生钢琴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钢琴教学过程的方向、进程、速率,甚至是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因此,钢琴教学又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主体主导原则,必须贯彻如下要求:

1.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活动要适当控制。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方面,即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三“性”之中,独立性是前提,没有独立性,就谈不上主体性。现在,有的钢琴教学,特别是那些实行集体授课的教学,教师活动太多,学生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发挥。

2.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钢琴技艺,仅有独立性还远远不够,还得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独立性就会形存实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两种良好的个性心理倾向,它们不会自发地产生,而是教育培养的结果。对于钢琴教师来说,教育培养学生的这两“性”,既是教学成功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质,不等于说教师可以对学生撒手不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要靠教师来激发的。学生对钢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得越好,就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

3.要做好长善救失的工作

钢琴是较复杂的大型乐器,钢琴弹奏也是比较复杂的音乐技术,学生要想学好钢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教师随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不外乎四个字:长善救失。“长善”是发扬长处,“救失”是纠正错误。教师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保证学生独立、主动、积极地学习钢琴。

(二)精讲多练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要讲得精练,学生要练得充分。这是钢琴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钢琴技术中,不论是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踏板技术,还是音阶、琶音、双音、和弦、连奏、非连奏、跳音和多种力度控制的技术,都是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以提高的。所以,必须把学生的实际上琴弹奏提到最重要的位置,要让学生在弹奏中学弹奏,在音乐中学音乐,在艺术中学艺术,切忌纸上谈兵。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是重要的,但要用最少的时间来讲最重要的内容。实施精讲多练原则,必须贯彻如下要求:

1.教师要精讲

学生的“练”是在教师“讲”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练”服务的,教师的讲要“精”。首先是精确,就是准确无误,能抓住关键、击中要害,使学生容易明白其要领;其次是精练,就是要言不烦,不说废话,不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再次是精当,不离题。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的内容当然应当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所有正确的内容都应当要讲。

2.学生要多练

所谓“多练”,一是指“练”的次数要多,要经常练习;二是指“练”的时间要充分,每次练习不能蜻蜓点水,要能起到建立或强化钢琴技能的作用;三是方式要多样化。如快速练习与慢速练习、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单手练习与双手练习、分声部练习与合声部练习、分散练习与集中练习、100%的练习与强化练习等。在强调学生“多练”时,有两件事应特别注意:一是计划性,要制订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练习计划,让学生拾级而上;二是教师的及时指导,要“禁于未发”,避免错误的弹奏方式因“多练”而定型。

3.为学生提供展示练习进步的场合和机会

学生经过练习取得的进步,在教师看来,也许还是简单的、粗糙的和不完善的,但它是学生辛苦劳动的结晶。高度珍视学生的这些进步,就是对他们辛苦劳动的肯定,就会激发他们继续练习的兴趣和精益求精的决心;若对学生的进步不闻不问、冷落淡漠,他们练习的动力也许就会因得不到及时激励而消减。因此,钢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学生创造展示其进步的场合和机会。“公开回琴”“班组比赛”“钢琴练习汇报会”等都是可以采用的形式。

(三)因材施教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规定不同的钢琴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这是钢琴教学成功的客观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不同,对钢琴、音乐的接受能力和反应速度不同,钢琴学习基础和学习起始水平不同等。教师若不顾及这些“不同”,简单地为学生规定相同的学习目标,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其结果不是“削足适履”,就是“拔苗助长”,必然就会导致教学的失败。钢琴技能是一种非常复杂又特别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音乐技能,如果不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必须贯彻以下要求:

1.了解学生起始水平,确定教学目标

由于校外钢琴教育的大发展,全国学习钢琴的孩子已然数以百万计。因此,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音乐系学习的学生,虽然文化课分数大体接近,但钢琴学习的基础却大相径庭,有的钢琴水平已达八级、十级,有的才只经过基础练习,更有的连钢琴都没摸过。学生的钢琴基础如此悬殊,教师应该准确地了解他们的起始水平,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

2.优化教学方式,实行分层教学

钢琴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有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集体课适用于讲授共同性的基础知识;个别课适用于精细钢琴技能的指导;小组课适用于解决共同性技能问题,是在集体课和个别课教学的基础上组织的。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只做好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因为学生之间如果水平差别太悬殊,就必须实行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建立班组,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和目标。

3.接受学生差别,实行动态化管理

传统的教学管理是静态化的,要求学生的学习“齐步走”“一刀切”,毕业“一船拖”。动态化管理则意味着承认学生的差别,接受学生的差别。在经过考评确认的情况下,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学科可以免修,已经会弹的练习曲目可以免练,成绩优异者可以跳级或提前毕业。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进度可以放慢,确实跟不上者可以留级。

(四)循序渐进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学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是钢琴教学规律的体现。钢琴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感受到抽象的思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钢琴教学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这就是实施循序渐进原则意义之所在。实施循序渐进原则,必须贯彻以下要求。

1.要循序:先简后繁

“序”就是先后。对于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先后的安排必须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钢琴技能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安排的根据应该是先简后繁,例如,练琴时先练音阶,再练琶音,再练和弦,再练它们的综合运用。顺序不能颠倒,这就叫“循序”。钢琴教学必须循序而行,否则就难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2.要渐进:先易后难

钢琴技术的掌握对学琴者是有吸引力的,容易使得他们内心浮躁和好高骛远。教师应当告诉他们,必须“渐进”,即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向前行走,因为掌握钢琴技术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教学要先易后难,所以,要想学快速弹奏,得先学慢速弹奏;要想掌握双手四个八度的弹奏技术,必须先练单手两个八度和双手两个八度的弹奏技术等。

3.要登堂入室:由浅入深(www.xing528.com)

“循序”是为了“渐进”,“循序渐进”是为了最后能够进入钢琴艺术的殿堂,其落脚点还是在一个“进”字上。人们把钢琴教学分为启蒙、初级、中级、高级四个阶段,按“练习曲”“复调”“乐曲”三种形式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安排教学内容。仅从“练习曲”的内容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初级阶段弹奏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时,着重训练的是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学生中级阶段弹奏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299)时,着重训练的是手指的快速、均匀、有力,学习不同的触键,弹奏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等;而当学生进入高级阶段,弹奏起莫什科夫斯基的《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作品72)时,训练的已不是纯粹的技术了,这些乐曲是融音乐和技术于一体的典范,是艺术精品。让学生弹奏这些练习曲,目的就是要增强他们的音乐感觉,学习作品的风格、触键、音色、层次等方面的许多内容,使他们既能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又能完美地表达音乐。

(五)成功激励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帮助学生在钢琴学习上实现目标、体验成功,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钢琴学习的动机、兴趣和信心,并主动地不断地去争取新的成功。这是钢琴教学成功的动力因素。每一个学习钢琴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作为目标,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是追求新的成功的动力。学生的这种“成功需要”是一种“生长性需要”,它不会因一时一事的满足而减弱、消失;相反,它越满足就越需要,登高不止,永无止境。学生学习钢琴的不断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坚定他们学琴的意志;而学习的不断失败,则可能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觉得自己“不是学钢琴的料”,以至于心灰意冷、积极性消退。可见,成功激励对于钢琴教学的开展和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实施成功激励原则,必须贯彻如下要求:

1.要相信学生能够成功,对学生要抱有积极的期待

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除了有某种缺陷的学生,一般学生都能取得成功。当然这种成功是多层次的,是与学生的自身条件、所处环境个人努力的程度相一致的。教师应该相信他们能够成功,应该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待。期待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式。教师如果对学生有积极的期待,相信学生能够成功,就会不自觉地有积极的表现,而学生就会十分敏感地从教师的这些表现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形成自己的积极心态;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期望是消极的,那么,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忽视、厌弃、轻蔑或不耐烦,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自卑、消极乃至自暴自弃。所以,贯彻成功激励原则,必须从教师相信学生能够成功开始。

2.要帮助学生成功,引导他们追求卓越

学生学琴是由不会到会、由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他们每一步的成功都是在教师的热情、正确的指导下实现的。不过,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还有思想方面的,那就是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动机是行为的动因,没有学琴的动机就不会有学琴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学琴动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学琴行为。动机有成就动机和怕失败动机之分。成就动机是一种追求性动机,它指向于卓越,追求好上加好;怕失败动机是一种回避性动机,它指向于不失败,追求得过且过。受成就动机支配的学生由于有较高的价值追求,在学习中会奋发进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受怕失败动机支配的学生由于没有较高的价值追求,在学习过程中会畏难退缩,满足于低标准、低要求。学习钢琴技术需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没有成就动机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学生,就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促进学生成就动机形成和发展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成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二是对其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有献身钢琴艺术的精神与品质。

3.要利用学生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琴自信

对学生学琴过程中取得的每一个成功,不论大小,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珍惜。要用适当的方式(如公开展示、积极评价等)加以表扬,以加深学生的成功体验。反复的成功体验会提高学生的学琴自信。学琴自信是学生学琴态度的核心,同时又对学生的学琴态度产生广泛影响。例如,有学琴自信的学生,在选择任务时,会倾向于选择难度大的曲目;在学琴的努力程度和持久性方面,会坚持长时间的努力;在思维方向上,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弹奏任务的要求和所遇障碍的解决上;在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上,这类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努力程度。失败了,趋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从而促使自己通过继续努力取得最后的成功,不会怨天尤人。学琴有了自信,弹奏时才能放得开;弹奏时放得开,才能充分展示出钢琴音乐的魅力和钢琴艺术的价值。

(六)民主愉悦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这是钢琴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钢琴是表现音乐和艺术的工具。音乐和艺术都是充满创造性的观念形态,其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民主的氛围。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借助演奏技术,进入音乐和艺术的佳境。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唯教师的观点是从,无论是钢琴音乐还是钢琴艺术,都会令人觉得窒息。实施民主愉悦原则,必须贯彻如下要求:

1.要尊重学生人格,视学生为朋友

要平等对待学生,态度和蔼可亲,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钢琴教学往往失之于对教师的过“尊”。我国古代教育论著《学记》,主张教师对学生应该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前进,而不是牵着学生前进;要激励学生前进,而不是硬推着学生前进。为什么呢?因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1]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前进,师生间才会和顺;激励学生而不是硬推着学生前进,学生才会感觉轻松。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方式是保持学生心情愉悦的关键。

2.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分量要适当

难度适当,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无法学习;分量适当,不至于给学生造成过重负担。难度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内容不能没有难度。没有难度就无法完成进一步的教学任务,没有难度也不足以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是劳动,劳动总会有艰难困苦的地方。但是,教学内容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否则,就会使学生放弃进取,意志消沉。因此,教师应该设法分散难点或者“降低”难度——化难为易。例如,在复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再合起来练习等。教学内容也不能过于繁重,那样,会造成学生精神压力大。有一种观点认为,钢琴教学要想质量高,就得负担重,其实并不尽然。负担重与不重,除了掌握钢琴技能需要一定练习的“量”之外,还有个“质”的问题,而对“质”的保证完全取决于钢琴教师的水平。教师的水平高,重点抓得准,难点突出,指导得法,就能使学生学得快且负担并不重;相反,教师水平低,指导不得法,重点抓不住,不能帮学生突破难点,语言啰唆且不得要领,作业虽多却缺乏针对性,结果会使学生学得苦、负担重,从而学习效果不佳。显而易见,教学内容过多、过重对学生的学习并不一定能起到促进作用。

3.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源泉。学生有了钢琴学习的兴趣,弹奏起来就不会感到劳累,甚至会乐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学琴兴趣,首先,要求教学方式要富于变化,不能一讲半天,一练半天,要讲一讲、练一练,讲练结合。其次,教学内容要“适当新颖”。教学不能全新,全新会使学生感到“消化不良”;也不能全旧,全旧会使学生感觉味同嚼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与原有的知识经验保持一定联系,又能给学生某种新鲜感。再次,把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是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有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欢乐。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三种办法所激发的学琴兴趣都是外部的,因而也都是不能持久的。内部的、持久的学琴兴趣是对钢琴弹奏本身的兴趣。这种兴趣便是学生喜欢弹琴,不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他一弹就入迷、陶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欲罢不能”。这是一种最深刻、最持久的学琴兴趣,教师应该致力于对学生这种兴趣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兴趣,就得从教师自己对弹琴的入迷和陶醉做起。在介绍作品背景时,在对作品进行音乐分析以及在对学生作演奏提示时,教师都要满怀激情、津津乐道,甚至如痴如醉。

(七)技艺双兴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钢琴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弹奏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并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钢琴教学的目标要求。钢琴弹奏技能是表现钢琴艺术的手段,钢琴艺术是钢琴技能的表现方式。没有技能,艺术就失去了载体;没有艺术,技能就失去了灵魂。钢琴教学应该做到技艺双兴,使学生在面对乐曲时,能够做到心中有艺术感悟,手上有表现功夫。“技能,技能,还是技能”的观点和“艺术,艺术,还是艺术”的观点,都不能准确反映钢琴教学的本质。虽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进行教学时,有时会有所侧重,但这不等于说钢琴教学可以重技术而轻艺术,或者重艺术而轻技术。实施技艺双兴原则,必须贯彻以下要求:

1.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内涵,探讨表现艺术的弹奏方法

对乐曲、乐章或乐段的艺术内涵,只有做到心中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在技能上有所发。感悟得越准、越深、越多,技能越高、越精,就越有可能把钢琴艺术表现得深刻感人。所以,钢琴教学应该坚持从艺术理解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着手。弹奏时应该让学生知道,理解曲谱上的各种音乐术语和符号是领悟作品艺术内涵的一条捷径。因为那些术语或符号一方面会点明作品的音乐性质,另一方面,也会提示演奏的方法。在钢琴学习的初、中级阶段,乐谱上出现的音乐术语大致可分为三类,即速度术语、力度术语和表情术语。速度是音乐的生命,同一首音乐作品若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力度的不同构成了音乐进行中的抑扬顿挫、强弱起伏。表情术语是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创作思想意图的有效途径,它对力度具有制约作用。例如,在标有dolce(柔和地)的乐段与标有agitato(激动地、不安地)的乐段中,力度术语P或F显然应当有所区别。

认真研究各种音乐符号的真正含义是领悟作品艺术内涵的又一要求。例如,连线不能被简单地看作奏法的要求,有时它会与音乐语言中的句法、语气有关,而句法、语气是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一环。又如,延长号“八”,一般要求该音符或休止符延长原时值的一倍或者根据音乐需要作自由延长,但有时还起着情绪转折或高潮准备的作用。其他的音乐符号如半连音、保持音、重音、顿音等,都不能仅仅看作某种奏法、时值或力度的标记,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音乐去研究它们的深层含义。

2.要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理解音乐内涵和作曲家所用的表现手法

在初步了解乐曲的全貌后,需要对作品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分析曲式结构的目的是要了解音乐作品中每一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程度较高、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加以分析,还应让他们对作品的织体框架、旋律走势、节奏动力、调式、调性、和声结构等都加以把握;对于程度较低的学生,至少也要求他们将作品的分段、分句、声部进行等问题弄清楚。只有了解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和谐之处,才可能对作品演奏进行艺术处理。以肖邦的《a小调圆舞曲》为例,演奏者必须通过分析把握以下几点:

(1)乐曲结构为A+B+A(属于单三部曲式)。

(2)A段由四句构成,四小节形成一句,结构很规整。a小调第四句落在e(属音)上,旋律单纯优美,句式整齐,伴奏为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

(3)B段的核心材料来源于A段,但调性发生了变化。从25小节开始,旋律呈递进式进行,变化音的连续使用,尤其是三连音和五连音节奏的出现,使乐曲原本安静略带伤感的风格变得略微活跃、生动起来。

(4)进入A段再现,音乐又回到抒情的圆舞曲风格。

(5)此乐曲是典型的圆舞曲,演奏时旋律与伴奏的层次把握,尤其是节奏的处理是需要下功夫研究和反复练习的。对于大型作品,如奏鸣曲、协奏曲等,必须做总体的曲式结构分析,如奏鸣曲乐章,要在分清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几大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主部、副部、连接部、结束部的结构特点,调式调性的转换,展开部素材的来源等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艺术进行整体把握,弹好作品的开头、结尾和高潮

对作品开头的艺术处理手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办法是直接按原速平稳进入,此外,还有缓慢柔和地进入、弱起渐强地进入或强烈而快速地进入以及自由节奏——散板进入等。对开头的处理直接关乎演奏的艺术效果,如肖邦的《夜曲》(作品9之1),这是由ABA三个段落构成的抒情经典作品,如果开头按原速进入,就会给人以粗鲁、唐突之感;如以适度地放慢、弱起,渐渐进入,则让人觉得自然、高雅。对每个作品结尾的艺术处理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渐弱渐慢地结束,有渐强渐慢地结束,有拉宽后回原速强结束、加快后回原速强结束或完全按原速结束等。具体选用哪种方法开头和结尾,要根据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曲式等因素的分析来确定。作品的高潮往往离不开对比性布局,或者以动衬静——用前面的紧张来突出后面的恬静;或者以静衬动——用前面的平静突出后面的激越。愈是富有戏剧性冲突的作品,愈会通过旋律、调性、织体、音区、主题、副题的风格和强弱对比来达到突出的效果。演奏时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恰如其分地做到了应用对比,才会有较好的音乐表现;反之,没有任何对比的弹奏,必然会缺乏音乐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