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播视角:探讨主体到受众的转变

传播视角:探讨主体到受众的转变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际传播中,往往会因为语言的差异和翻译的影响导致沟通的障碍,为了跨越语言的障碍,中国将话语体系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播中国价值观念,是对东西方传受方式差异的认知。今天,世界日益开放,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联系日益紧密,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与日俱增。

传播视角:探讨主体到受众的转变

1.在内容方面,从“政经利益”向“个体生活”转变

日常生活是人类共同感兴趣和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对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了解,就能感知到这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在过去的对外报道中,我们更注重对政府之间的政治活动、经济往来等重要外事活动的报道,而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鲜有报道。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对中国人具体的生活更加感兴趣,对富有人情味的故事更加感兴趣,他们更多希望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了解中国。比如,漫画家李昆武的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中国人从出生到五十多岁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这本书被法国漫画爱好者欧厉行翻译介绍到国外出版后,吸引了大批外国读者,并且还入围了法国昂古莱姆漫画节大奖(2013年),同时荣膺法国圣马洛图书展“最受读者欢迎奖”和“历史会晤”文化节最佳历史类漫画大奖,版权最终输出到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42]现代都市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被译为斯瓦西里语后,在坦桑尼亚热播并受到了热烈追捧。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阿根廷时,又把《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失恋33天》三部影视作品作为国礼带了过去。2017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前夕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哈萨克斯坦歌手迪马希在中国家喻户晓,《舌尖上的中国》《温州一家人》等中国优秀影视剧走进万千哈萨克斯坦民众家庭。”影视作品成为了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状态和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活面貌,推动这些影视文化“走出去”,有助于外国人民对中国现代社会及现代生活的深入了解。这种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产品,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像春风化雨一样,更有利于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

2.在语言方面,从“中国语言”向“受众语言”转变

语言是沟通的载体,是传播信息、增进理解、加深友谊的重要工具。在国际传播中,往往会因为语言的差异和翻译的影响导致沟通的障碍,为了跨越语言的障碍,中国将话语体系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比如,做好对外翻译工作。中央编译局作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重要职能部门,拥有英文、俄文、法文、西文、日文、德文、阿文等多个语种的翻译队伍,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工作,促进已有翻译成果的应用和传播,提高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在《光明日报》的大力支持下,对于中央文献中的重要术语发布了英文、俄文、法文、西文、日文、德文、阿文等语种的译文,供国内相关机构和人士以及国外关注我国改革发展的人士参考使用。所翻译的重要术语,是中央文献中出现的、具有重要意义并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表述,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广受国际社会关注,亟须通过规范的翻译提升其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力,以更好地为国际社会所了解和接受。在选择术语时,遵循了四个基本标准:一是新提法、新表述,比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是富有传播效力的表述,比如“有权不可任性”;三是专业性概念,比如“普惠金融”;四是中国特色的表述,比如“硬骨头”。[43](www.xing528.com)

中央文献重要术语的翻译,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翻译和表达是增进国际理解、提高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构建对外话语中,注重寻找能引起人们共情的语言。比如,“中国梦”的国际表达。“梦”是一个共通的概念,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用“中国梦”一词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发展诉求和奋斗目标,这个亲切的词语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联系起来,实现梦梦相通。此外,对于同种意思的表达,也注重内外有别,在这方面,习近平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比如,谈到合作共赢,他说:“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44]引用的这些比喻,以不同地域文化的相同感受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极易产生共鸣。

3.在方式方面,从“讲明道理”向“讲好故事”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从来就不缺好故事,关键问题是如何讲好。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播中国价值观念,是对东西方传受方式差异的认知。相比于中国人喜欢从归纳推理中总结出宏观理论,西方人更偏爱具体可感的形象和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讲好中国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故事。本立而道生,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45]近年来,中国的国际传播注重“用镜头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中国事实。《中国面临的挑战》通过很多普通人的故事,将中国形象地呈现在外国观众面前;《舌尖上的中国》通过食物和饮食文化来描绘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媳妇的美好时代》展现了中国人民今天的社会生活,与其他国家年轻人的都市生活拥有很多可以引起共鸣的地方。另一方面,注重讲好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之间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讲故事的高手,《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就刊发过习近平席在出访国外发表的演说和讲话中春风化雨般讲的诸多小故事,通过中国一个村庄的变迁和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讲中国的发展;通过柳林海的远航和八百多封慰问信讲中外交流;通过莎士比亚汤显祖讲文化共鸣;通过也门撤侨讲世界友谊;通过郑和西洋讲与新加坡的历史渊源。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中国宽厚仁爱、爱好和平的精神和文化传统,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历史友好的见证。今天,世界日益开放,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联系日益紧密,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与日俱增。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共建国家的交往合作更加密切,也发生了很多值得言说的故事,这些都是对外传播的好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