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的适应与协作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适应与协作能力的发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将对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孩子稍微大一点以后,适应能力就不仅仅停留在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上,更多的是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当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不能被足够发展时,孩子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的发展也会随之受到阻碍,幼儿阶段多出现适应能力差、易哭、情绪易激动、孤僻等现象,成年后易形成冷漠、自私、孤僻等怪异性格。

孩子的适应与协作能力的发展

孩子从离开妈妈子宫的那一刻起,就踏上了社会化的旅程。每一个环境对于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因为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不能永远停留在父母的身边,做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必然要进入学校、进入社会,通过不断学习、锻炼、适应,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且全面发展的个体去生活幼儿园就是孩子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的第一站。在幼儿期,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性格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适应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幼儿园入园初期,家长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本章将对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孩子的适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二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第一,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近几年,总是能够看到或听到因为环境安全问题而造成的孩子发生意外事件的新闻。每每看到此类新闻,看到父母痛苦的神情,我们都会感到非常心痛和惋惜。但在惋惜之余,我们是否也应该认真反思: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我们是否做到位了?我们是否教会了孩子如何去识别危险、远离危险?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家长要教会孩子:什么地方是危险的,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安全出口有几个且在哪里,厕所在哪里,水房在哪里,吃饭的地方在哪里,等等。了解清楚当下的环境,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说,如果在商场,要教会孩子不可以乱跑、大声喧哗,不可以独自一人搭乘自动扶梯,更不可以在自动扶梯上奔跑甚至逆行。如果在火车站、机场等人潮拥挤、环境复杂的场所,要教会孩子不可以脱离家长的视线;不可以随意奔跑;不可以不经家长的允许和陌生人搭话、接受陌生人的馈赠,或是为陌生人引路等。如果在户外游玩,要教会孩子不要太靠近水边,以免跌入水中;走过草丛前,要先用长树枝打一打,以防突然有蛇出现;碰到流浪的猫狗时,不要靠太近等。农村有农村的生活方式,城市有城市的生活方式,商场有商场的生活方式,游乐场有游乐场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对环境最基本的适应,家长要把这些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并教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第二,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接触的人群较为熟悉。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的社会化程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接触到的人群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当孩子接触到陌生人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连接,即人际关系的破冰。如“哥哥(姐姐),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如果对方同意,那么孩子和陌生人的连接就建立了,可以再引导孩子询问游戏的规则是什么,他将扮演什么角色,等等;当别人拒绝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以一个观众的角色参与他们的活动,如“那我可不可以在旁边看”;如果连当观众都被拒绝,那就下次再来。“发出邀请→游戏规则+扮演角色→加入”的过程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破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开口、敢于开口是孩子人际关系破冰的关键,也是对人际关系适应的第一步。

对人际关系适应的第二步是回应。比如家长可以设置一个情景:当孩子A正在玩玩具的时候,孩子B突然把玩具抢走了,这个时候孩子A该怎么办?是冲过去把孩子B打一顿,还是坐在地上哭?可能这两种做法都不合适。家长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A了解:不是孩子B不好,他可能也是无意的,他不知道这样做不好,让孩子A不要发那么大的脾气,也不要坐在地上哭,可以让孩子A和孩子B说:“你这样做我很难过,我不跟你玩了!”另一方面,也可以去告诉孩子B,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告诉孩子B应该和对方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们可不可以还做朋友?/我们可不可以一起玩?”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去模拟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冲突,例如:

A:你的玩具可不可以借我玩?

B:我不想跟你一起玩。

A:你把我的玩具还给我!(你为什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我的玩具?你这样做我很生气!)

B:对不起,请你原谅我。(等你玩好了,可不可以给我玩?)

这个情景模拟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适应人际关系的过程。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够快速地融入,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快速地解决冲突、适应冲突,这个就是对孩子适应能力的要求,也是幼儿阶段需要发展的适应能力。家长可以自行设定各种情景,帮助孩子完成适应能力的发展。孩子稍微大一点以后,适应能力就不仅仅停留在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上,更多的是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团队协作呢?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做这个,有人做那个,大家为了一个目标,发挥各自的特长,各司其职。比如说搭积木时,有人递积木,有人搭积木,有人指挥。家长要教会孩子,在团队中,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很多家长会有疑问:团队协作能力为什么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锻炼?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孩子的个性逐渐形成,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中,孩子开始慢慢培养对周围人身份、性别、性格等的认识,了解各种社会化规范,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体验自己和周围人的合作与冲突,逐渐学会采用理性的、符合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模式,让自己融入社会群体中,从而获得周围群体的认同感。在获得认同感的过程中,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促使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孩子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

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其实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然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孩子作为家庭关注的焦点,备受家人的关爱与照顾,亲社会行为也明显减少,再加之自我中心化的因素存在,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更加容易被家长忽视。当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不能被足够发展时,孩子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的发展也会随之受到阻碍,幼儿阶段多出现适应能力差、易哭、情绪易激动、孤僻等现象,成年后易形成冷漠、自私、孤僻等怪异性格。因此,在幼儿阶段,家长应十分注意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这不仅能够加快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也是帮助孩子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习得并强化而来的,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习得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移情训练、观察并模仿榜样、对正确行为及时给予奖励。

1.移情训练。主要是通过一些亲社会行为,引导孩子体验在某些情景下他人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利用移情训练来教育孩子,使其逐渐形成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内在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孩子适应能力与协作能力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孩子A正在玩某件玩具,孩子B也想玩,此时孩子A不愿意分享,家长可引导孩子A回想上次自己想玩,而孩子C不愿意分享的事情,让孩子A回忆当时自己的感受,引导他将此感受迁移到当下,从而尽量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做出分享、互助等的积极行为。

2.观察并模仿榜样。家长跟孩子的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模式容易培养出严格、冷漠的孩子,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模式容易培养出较为民主、宽和的孩子。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孩子观察模仿的榜样,孩子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习得了同样的互动模式去对待他人。因此,家长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乐于助人,成为孩子观察和模仿的良好榜样。

3.对正确行为及时给予奖励。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确立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孩子一旦出现了亲社会行为,家长应及时采用表扬、奖励等形式进行强化,使孩子获得积极的反馈,以达到逐渐巩固亲社会行为的目的。一旦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被确立,孩子的消极行为会相应减少,社会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也会随之发展。

训练手册

难度系数1:《我的事情我做主》

具体做法:让孩子学会自己盛饭,自己吃饭,自己洗碗,自己穿衣服,自己脱衣服,自己上厕所……

备注: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是适应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在孩子读幼儿园之前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很重要,孩子可以不做,但是必须会。(www.xing528.com)

难度系数2:《发现之旅》

具体做法: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家长要引导孩子快速找到楼梯、厕所、保安亭……

备注:这个游戏旨在教会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后要快速找到各种特殊功能的场所,比如楼梯、逃生口……这样一旦遇到危险,孩子就可以马上做出最安全的反应。

难度系数2:《发现危险》

具体做法:家长准备一些照片,让孩子讲讲照片里面的环境都有哪些危险存在,该如何应对。用照片训练完以后,可以带孩子到现场去训练,比如在扶梯口询问孩子哪些地方危险,应该怎么做。

备注:记住发现危险不是目的,躲避危险才是目的,因此如何应对才是关键。这是安全训练,看起来虽然很简单,关键的时刻是可以救命的。

难度系数2:《发现朋友》

具体做法:如果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集体,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这个集体中哪些人比较喜欢欺负人,都欺负哪些人,不欺负哪些人;哪些人喜欢帮助人,都帮助哪些人……这些人里面你想和谁做朋友,怎么做等。

备注:帮助孩子去认识周边的小朋友,这是教孩子如何组建团队的好方法。

难度系数2:《你剪我粘》

具体做法:这个游戏是练习团队配合。先确定好要做的目标,然后爸爸负责剪纸,孩子负责粘贴。

备注:团队配合其实就是一个人完成不了,需要几个人一起完成,因此家长需要选择一些一个人做不了的活动,让孩子与其配合完成。在训练的过程中,孩子不得不等待他人的进度,不得不变成观众参与到里面,再从观众变成主角。在这样的角色转换中,让孩子逐渐适应团队配合。

难度系数3:《故事接龙》

具体做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编故事,孩子先讲,然后家长接着讲,再让孩子讲,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慢慢适应彼此配合。

备注:这个训练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完成的。

难度系数3:《警察抓小偷》

具体做法:这是家长很熟悉的游戏,有孩子追,有孩子逃跑,先说规则再来玩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享受团队互动带来的快乐,让孩子喜欢上团队。

备注: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务必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做警察也都要做小偷,轮流来,这样防止有些孩子不愿意当小偷。当然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加开心,家长可以把名字换掉。

难度系数3:《我的世界

具体做法:让大家一起完成一个大的积木图形,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一起完成。这个游戏会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因为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就会有矛盾。化解矛盾,一起完成这个游戏很重要。

备注: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参与其中,指挥所有孩子一起完成游戏。之后再指派某个孩子来指挥大家完成游戏,指挥者可由孩子轮流来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