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分配问题及反馈实践探讨

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分配问题及反馈实践探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先行学习卡图2合作探究卡图3练习反馈卡根据所设计的“三卡”,笔者确定了本堂课的各项教学环节并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二)第一次教学设计的问题通过第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整堂课虽然能勉强完成预定的教学环节,但是各个环节时间分配不是非常合理,“先行学习”环节耗时较长,“合作探究”环节处于“赶进度”状态,“练习反馈”环节匆匆收场,尤其是反馈形同虚设。

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分配问题及反馈实践探讨

笔者执教的内容是牛津英语(上海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3 The natural elements第十一单元Electricity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教学内容为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ity,是一节写作课。

我校地处长江路地区,学生多为随迁子女,本地生生源情况也不理想。执教的班级为我校七年级(3) 班,该班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班中个别同学表现欲强,也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但也有个别学生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学习非常吃力,因此该班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层层铺垫的课堂活动,掌握电器名称,能根据使用地点将电器正确归类,能正确说明电器的功用,能正确评价电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终能运用已学词汇和句型,完成关于“电的重要性”的写作任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已学词汇和句型,完成写作任务。可能存在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否正确说明电器的功用和能正确评价电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为了立足学生自学、发挥同伴作用、教师引导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与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方式,我尝试在我的写作课中借助于“三三制教学”模式,以先行学习卡、合作探究卡、练习反馈卡为载体,由先行自学、合作探究、练习反馈三大环节组成,通过教、学、做合一,达到信息沟通、组织沟通和心灵沟通的教学模型。

笔者在对学情和教材作了分析之后,进行了“三卡”设计,如图1~3。

图1 先行学习卡

图2 合作探究卡

图3 练习反馈卡

根据所设计的“三卡”,笔者确定了本堂课的各项教学环节并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见图4。

图4 教学设计流程图

(一)第一次教学设计的亮点

1 先行学习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在先行学习卡中,教师罗列出本课时将会涉及的所有电器图片,要求学生先行自学,标注出电器的英文名称,为最终能顺利完成本课时的任务做好单词储备。此设计旨在识别词义、检测读音,落实“掌握电器名称”这一目标,也检测学生先行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也不仅局限于课本,留出两个空让学生们自行填空,搜集他们所知道的或者查阅到的更多不同的电器名称,以丰富学生们的词汇量,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精神。(www.xing528.com)

2 练习反馈卡能将本课所学语言点落到实处

练习反馈卡实际上是进一步检测本课时所学的3个语言点:

(1) We/people use... at home/at school/in an office;

(2) We/people use... to... at home/at school/in an office;

(3) make us feel comfortable, make our lives more enjoyable/convenient, help us work more efficiently

通过之前的学习环节,学生在练习反馈环节将独立完成一篇小作文,教师已为学生搭建好了框架,学生能将本课所学自如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二)第一次教学设计的问题

通过第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整堂课虽然能勉强完成预定的教学环节,但是各个环节时间分配不是非常合理,“先行学习”环节耗时较长,“合作探究”环节处于“赶进度”状态,“练习反馈”环节匆匆收场,尤其是反馈形同虚设。整堂课也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学生思维没有被很好地激发。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学生的先行学习没有达到预想效果

由于个别学生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关于电器名称的单词没有过关,导致本堂课“先行学习”环节推进有些吃力,耗时比预计要长很多,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先行学习”的初衷应该是为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然,本堂课的先行学习并不成功,没有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因此今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先行学习工作。给予学生先行学习的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先行学习情况,从而把握上课的节奏和难易程度,把“先行学习”环节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没有被充分激发

“合作探究卡”的设置旨在训练学生本堂课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即use... to do...,同时也巩固电器的名称及拼写,并让学生能说出各种电器及其用途和使用地点。活动的设计初衷是想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词组,为后面学生的写作提供一定的语言输入,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正确说出其对应的电器名称并拼写出来都会感到困难,因此我考虑让学生合作完成句子的填写,并通过对话形式来操练,比如:

Student A: What do we use irons to do at home?

Student B: We use irons to iron clothes at home.

课后,有听课老师认为我设计的这个环节更着重于基础训练,而“三三制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双手,应该要为学生提供开放、多元、民主、生动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发展机会。

3 学生的练习反馈时间不够充分

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平均花了5~8分钟就完成了写作,写作成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之后,由于时间关系,我只选取了一位同学的作文通过投影仪进行了展示,并由我自己作了点评,主要是指出语法错误。这一过程大概只用了2~3分钟,显然,对于学生的作文反馈比较草率,除了被选中展示作文的同学,其余同学基本没有参与到反馈环节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