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见证周恩来的重要时刻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见证周恩来的重要时刻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红区里,斯诺见到了“第一位重要的共产党领袖周恩来”,对此,他在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中做了真实的记载:这一天,斯诺与马海德由一个红军战士带领,来到了红军东线指挥部所在地百家坪。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见证周恩来的重要时刻

一、作者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二、作品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三、作品简析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的由来。这一章是对毛泽东的专访,讲述了他长征前的个人经历,这些经历在当时的白区和红区都是一个谜。斯诺记述的毛泽东个人经历,让我们看到一个共产党人的成长过程、一代伟人成长的经历。

第五章 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举国大迁移、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艰难英勇的红军壮举。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的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这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还讲述了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他们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讲述了红军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丰富多彩的生活,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四、主要人物解读

1.彭德怀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谈到了对彭德怀的印象:“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虽然蒋介石的飞机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10万缉拿彭德怀,但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上街也从来不带警卫。”

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在当时并不为世人尤其是西方民众所知。对这些读者来讲,中国共产党人很神秘甚至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斯诺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来到中国陕北的延安,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可以说其新闻性是非常显著的。

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可以说是个性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为人忠诚、直率,生活朴实、节俭,工作勤勉、热情,待人平易、和气,还具有极强的幽默感。作者围绕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通过各种事例,一一做了展示。如彭德怀有一件“个人衣服”,那是长征途中击落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这是他唯一私有的不是公家配发的东西。作者描写他为了这件战利品“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天真、爽直的性格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他常常和几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和他们交流;看演出时脱下自己的棉衣,披在身边的小战士身上,充分表现了他平等、民主的精神和关心、热爱下属的优良品质。再如他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大鼻子的玩笑,表现了他风趣幽默的一面。

2.周恩来

本文记述了斯诺与周恩来的初次见面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第一个访问陕北红区的外国记者,同行的还有他的美国同乡马海德医生。

1936年6月3日晚上,斯诺开始了向往已久的“红色中国”之旅。

他在中共地下人员接洽下由北平出发,在郑州与马海德会合后,经西安北上,到达白区边缘城市肤施(今延安),由向导带着通过红白区交界的无人地带,进入了中共的陕北根据地。在红区里,斯诺见到了“第一位重要的共产党领袖周恩来”,对此,他在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中做了真实的记载:

这一天,斯诺与马海德由一个红军战士带领,来到了红军东线指挥部所在地百家坪。

一位略显清瘦的红军青年军官出现在了面前,双眼炯炯有神,以温和文雅的口气用英语招呼:“哈罗,你们想找什么人吗?”说着行了个礼,伸过手来,“我叫周恩来。”

“我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早闻周恩来大名,又惊又喜,紧握着周恩来的手,把马海德介绍给周恩来。

周恩来的手又伸向马海德:“早已知道你们要来了,我代表中共中央欢迎你们。”随之把身后的李克农介绍给客人,然后说,“今晚两位就在这里过夜,由李克农先生安排你们的膳宿,明天我在住处欢迎你们,商谈你们访问红区的计划。”

第二天上午,斯诺到了周恩来的住处。哨兵报告后,周恩来忙走出来将客人迎进屋去。

斯诺内外打量,有了惊奇的发现:蒋介石悬赏8万元要周恩来的脑袋,可是在周恩来的住所门前,只有一个脸带稚气的哨兵!

听斯诺道明来意和采访设想后,周恩来热情地说:“我们接到报告,知道你是一个可靠的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相信你会如实报道在红区的所见所闻。”(www.xing528.com)

“我准备去红色中国各处走一走,你们有什么规定吗?”斯诺把到嘴边的“限制”两字咽了下去,改作好听了些的“规定”。

“我们欢迎你到任何地方采访,采访什么人都可以,没有任何规定。”周恩来的话十分干脆,“你虽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搞新闻封锁,不许中外记者到红区采访的不是我们,而是国民党。”

给予如此自由的采访,是斯诺始料不及的。他本来以为,访问对象、谈话内容、拍照等,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限制。

周恩来画了一张红区的草图,为斯诺起草了为期92天的采访旅程和项目,递给斯诺说:“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你有是否遵守的权利,还可随时增加你感兴趣的采访内容、地区、人物,相信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很有趣的,而且收获莫大。”

斯诺由衷赞叹:“共产党领袖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气量,在国民党统治区采访时做梦也不敢想。”随即要求采访周恩来,周恩来爽快答应,回答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斯诺深感兴趣地观察着周恩来,因为在中国,周恩来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因此把初见周恩来的观感写进了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的保安尚有三天的路程,周恩来给了斯诺、马海德以马代步的特殊照顾。刚巧有一支红军通信兵运送物资去保安,遂安排与他俩同行,并郑重交代队长李长林,务必确保外国客人的安全。

与“第一位重要的共产党领袖周恩来”的初识,就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二十多年后他访问新中国,对和周恩来的初次见面仍记忆犹新,他写道:我在1936年进入红区后,遇到的第一位重要的共产党领袖,就是周恩来,当时他在延安以北一个小窑洞村落里指挥东线的红军。我刚走进营地,就有一个穿着旧布制服、瘦削的人出来迎接我,他举手碰了一下褪了色的红军军帽,潇洒地敬了个礼。他那浓眉下又大又黑的眼睛仔细地端详着我,他长着中国人少有的浓密的大胡子,笑时胡子分开,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这就是周恩来,蒋介石当时悬赏8万银圆要他首级的那个“赤匪”……

3.毛泽东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额骨突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旧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非常健康,他从来没有得过肺病或任何其他“不治之症”。

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常常饿着肚子,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里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锻炼他们。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巨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时,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在那次暴动中,他的省里有几个饥饿的农民因到衙门要粮而被砍了头。

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毛泽东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他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哲学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

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且也读过一些古希腊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等人的著作。同时,他熟读世界历史,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他的个人自尊心极强,有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或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的信念

4.朱德

朱德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在南方,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敌人五次大围剿。但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而且无疑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的不可轻侮的战斗力。

从纯粹军事战略和战术上处理一支大军撤退来说,中国没有见到过任何可以与朱德统率长征的杰出领导相比的情况,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但仍能保持万众一心。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他完全自发地寻找共产党,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从朱德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日后成为三次革命的领袖所具备的自发精神。

“我在四川离开刘湘以后,就搭长江轮顺流而下,到上海寻找共产党。我在四川当军官的最后一年,即1920年,我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但在1920年底回到云南时,我买了一些戒烟的药品。1921年我向西康作第一次‘长征’时,实行戒烟。再到上海的船上,继续戒烟。到上海时,差不多已经戒脱了这个恶习,在上海广慈医院住了一星期,我完全戒绝了烟瘾。”

五、推荐理由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