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门镇的发展与创新

石门镇的发展与创新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年镇本级转移支付农业、社保、惠农资金达1980余万元。曹家沟村、谌家院社区被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石门初中、中心校被命名为县级“平安校园”,石门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镇。创新开展“石门镇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年组织中心组开展专项学习12次,组织专题研讨会4次、镇干部集体培训学习14次、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2次。根据“八个一百”远教工程,评选石门镇木瓜村黄万珍为学用典型,引领

石门镇的发展与创新

党委书记 向 明

人大主席 胡永春

镇   长 张晓明

党委副书记 包本安

纪委书记 袁治斌

副 镇 长 郑自安 张昌东

武装部长 邓云锋

组织委员 胡 敏

脱贫攻坚专职副主任 储召军

【机构设置】行政机构设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大主席团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加挂司法所牌子)、市场监管所、财政审计所;事业机构设农业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公用事业服务站。(www.xing528.com)

【经济工作成就】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备案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67万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4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21万元。培育限上企业1个,个体转企业1个,招商引资13500万元。新建木器加工厂、茶叶加工厂、魔芋初加工厂、黄花烘烤厂各1个。发展个体工商户80户,集镇成立物业公司。

【产业建设】2019年发展烟草2100亩,实现税收120.29万元;发展稻田养鱼6万余尾,销售产值90余万元;新建茶园300亩,老茶园改造300亩,管护茶园3000亩;建生猪万头养殖场1个,千头场2个;发展林下养牛1户,林下养鸡2户。生猪存栏2738头,出栏12350头,牛存栏2219头,出栏220头,山羊存栏7508只,出栏8750只,鸡存栏30500只,出栏31600只。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曹家沟等6个非贫困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20千米(含分散供水),解决2561户6197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10条39.4千米水泥路硬化项目,曹家沟等5村21千米“油返砂”项目、白庙至薛家庄村6.2千米“油返砂”提升工程全部竣工,彻底解决3273户6891人出行难问题;完成王家坪电力提升工程5杆/千米、各安置点低压改造工程6杆/千米;新建王家坪村五组“三合一”基站1座和石门村基站建设;新建卫生室4座,提升改造9座,12个村标准化卫生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实现“四室”分离要求。

【脱贫攻坚】2019年脱贫356户721人,累计脱贫1356户435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9%,2个深度贫困村和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通过验收,4个村通过省专项评估和市成效考核。全镇移民搬迁621户1978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危房改造7户,“安全住房提升工程”194户,全镇不安全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坚持“四位一体”指挥、“三级帮扶”作战和村“总队长”制,全员出战,一线实干。11名科级领导担任各分战区指挥长和“一办九组”组长,靠前指挥,一线督战,现场解难;2名党委委员到村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长,19名镇干部和13名市县干部分别到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225名干部对全镇80个村民小组1474户全覆盖包抓。年度内,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最高村达到4.2万元,全面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互助协会发放借款257余万元支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放贷率达到60%以上,2019年借款回收率90%以上,逾期回收率80%以上,年底贴息全部到位。加强劳务公司派遣力度,全年劳务输出45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8000余万元。全年镇本级转移支付农业、社保、惠农资金达1980余万元。

【社会事业】(一)文卫事业。农村文化不断繁荣,扎实推进新民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卫生医疗条件改进,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得以有效解决。(二)社会保障。突出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救助,妥善解决好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稳步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全年共清退低保49户110人,降标39户25人,新增50户87人,提标65户82人,增加集中供养五保户53人。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三)社会治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8次,三力联调化解疑难杂症14件(次),镇村两级调委会共调处矛盾纠纷35件,及时调解率为100%,化解率为97%,共处置刑事案件2起、治安案件24起,全年无进京赴访、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开展“公众号+普法”“微信群+法律援助”工作,共开设法治专栏6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件(次)涉及资金3万余元。曹家沟村、谌家院社区被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石门初中、中心校被命名为县级“平安校园”,石门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镇。(四)扫黑除恶。共处置涉黑涉恶排线索8起,镇境内刷写固定标语40幅、宣传墙3面、印制扫黑除恶宣传单2000份、张贴“两个公告”200份、制作举报箱13个,为全镇经济社会营造公平和谐的发展氛围。

【党的建设】(一)抓思想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全覆盖。创新开展“石门镇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年组织中心组开展专项学习12次,组织专题研讨会4次、镇干部集体培训学习14次、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2次。(二)抓纪律规矩。认真开展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处理相关责任人3人次,清退长期“吃空饷”工作人员1人。召开12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门研究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印发学习资料87份,组织58名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三)抓集体经济。2019年镇财政整合资金30万,向6个贫困村注入集体经济运行资金5万元,获得收益1.8万元;苏陕项目对口帮扶资金投入290万元到全镇8个项目经营主体,发展经营烟草、魔芋、茶叶、黄花、中药材、稻田养鱼、蜂蜜养殖等产业,实现收益23.53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5.4万元,贫困户分红收益18.13万元,1089户贫困户获得收益分红;6个贫困村和1个非贫困村(楼房河村)互助资金协会运行规范效益明显。每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注入专项资金50万元,共发展协会会员968户,其中贫困户641户,贫困户入会率74%,共发放互助资金贷款307.3万元,放贷率达80%;木瓜、薛家庄村建成两座230kW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40万度,收入达25万元,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社员每年获得红利200元以上。(四)抓学用典型。根据“八个一百”远教工程,评选石门镇木瓜村黄万珍为学用典型,引领贫困户利用远程教育工程学技术,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五)抓廉政建设。年初与每个班子成员、各村以及镇属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建立党委书记定期约谈制度,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的党员干部诫勉谈话,加大信访案件查办力度,同时在全镇推行干部作风“十不准”要求,使党员领导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其他工作】打赢四大保卫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次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压实责任,交办问题,聚力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中、省环保督察暨“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巩固和拓展专项整治成果。深入推进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和“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狠刹违建歪风。全面彻底整治乱搭乱建、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突出扬尘治理、秸秆焚烧等重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河长(湖长)+警长+×”责任体系全覆盖。聚焦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开展综合执法行动,治理顽疾痼瘴,消除河湖乱象,长期保持水域环境干净整洁,2019年开展24次“四位一体”巡查检查。全年无一例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河长制工作受到市县河长办的肯定和表彰。

(刘忠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