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翻译的核心: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交融

影视翻译的核心: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交融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译者是影视翻译的主体,从传播学的角度,译者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目前国内影视翻译的主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专业影视译者和业余爱好者。[30]31958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了外国电视节目。同时字幕组的版权问题也受到了关注,2014年10月,人人影视被美国电影协会列入一份全球范围内的音像盗版调查报告中。2014年11月,国内较有影响的人人影视和射手网先后宣布关停。

影视翻译的核心: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交融

译者是影视翻译的主体,从传播学的角度,译者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译者首先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对原作信息进行接受,之后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对原作信息进行解码和再编码。

目前国内影视翻译的主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专业影视译者和业余爱好者。专业影视译者伴随着我国影视译制的历史而出现。我国电视译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30]31958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了外国电视节目。播放的内容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和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开始试验广播所寄来的祝贺词和电视新闻。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译制节目出现在20世界70年代末[31]58。当时《世界各地》《外国文艺》《动物世界》《电视译制片》等是代表性的节目。1979年,中央电视台成立译制组,专门负责译制外国电视剧和电视影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影视译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拥有一批专业的影视翻译力量。

影视翻译业余爱好者主要是网络字幕组和配音组。字幕组的英文名称为“Fansub group”,翻译成中文则为“爱好者字幕制作组”。字幕组对中国受众来说是一个舶来品,它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些动漫迷为观看日本动漫而进行的民间字幕翻译活动。日本动画凭借《阿童木》等的巨大商业成功在西方社会获得了巨大关注,美国出现了一大批日本动画的粉丝,随着需求的扩大,粉丝们开始自发进行字幕翻译活动,形成了粉丝俱乐部,彼此之间交换资源。字幕组是出于爱好和分享的团体,他们奉献时间,付出劳力,为国外的影视文化作品制作本国文字的字幕,并通过互联网使其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我国字幕组诞生于21世纪初,凭借其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共享精神的感召下,使国内受众跨越了语言、文化、国界等诸多障碍而直接欣赏到优秀的海外影视文化作品。中国字幕组一直是小众文化的代表,按照坊间的说法,国内最早的字幕组“行星”专注翻译动漫字幕,2000年解散后分流的人组成了漫游字幕组,此后,由于国外影视剧的涌入和国内影视剧审批制度的影响,大量针对国外影视剧、动漫作品而进行翻译的字幕组开始活跃于网络之上。[32]62-79字幕组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且引发了国内受众收看海外影视剧的热潮。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逐渐开放,海外影视授权引进数量急剧增多,不论是从法律还是政策环境上来考虑,国内字幕组的生存环境都要远比几年前严峻得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2009年《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要求,未取得相应许可证的境内外电影片、电视剧、动画片和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时字幕组的版权问题也受到了关注,2014年10月,人人影视被美国电影协会列入一份全球范围内的音像盗版调查报告中。2014年11月,国内较有影响的人人影视和射手网先后宣布关停。

类似于字幕组,网络配音组是以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配音等为主要活动的网络配音团体。组内成员来自不同地方,因对配音的热爱和执着而聚在一起,属于影视翻译业余爱好者配音团体。

不管是专业影视作品译者,还是业余爱好者,他们都是影视作品翻译的主体。作为传播主体,译者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

流行语为例,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作为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因为其用词简洁、表意高效和幽默调侃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泛娱乐化,流行语的创造和流行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报纸、电视和电影等各大媒体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影视翻译中的流行语也越来越常见。《加菲猫2》(2006年)的字幕中,译者添加了“粉丝”“顶”“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怪物大战外星人》(2009年)中使用过“不差钱”“躲猫猫”“辣妹”和“宅女”;《博物馆奇妙夜2》(2009年)用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素质!注意素质”;《怪物史瑞克4》(2010年)用了“按揭买房”;《功夫熊猫2》(2011年)使用了“神马都是浮云”“你好萌”“不走寻常路”“一切皆有可能”等网络流行语;《黑衣人3》中有“地沟油”“瘦肉精”;《马达加斯加3》中有“不限号、不堵车”“世界这么乱,装萌给谁看”等网络流行语。

译者发挥其自主性,用流行语改写原文中幽默的或者常规的表达,给中文字幕增添了不少调侃和娱乐化的味道,达到了娱乐观众的目的。以下试举几例:

(1)Bors:It’s cold back there.And everyone I know is dead.Besides,I have I think,a dozen children.

Gawain:Eleven.(《亚瑟王》)

鲍斯:我的家冷冷清清,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我想……就是,我那群孩子。

高文:11个。

源语的幽默在于鲍斯居然连自己有多少孩子都记不清楚,“11个”说成了“12个”,这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这再现了西方英雄人物的风流倜傥。然而译者却没有将这种幽默直截了当地传递给译入语观众,相反,却改成了“那群”孩子,并在话语中间添加了停顿号“……”,是译者主体意识之下的产物。(www.xing528.com)

(2)That is one tough birdie.(《生活大爆炸》)

人人影视:真是鸟坚强。

伊甸园:这鸟真坚强。

(3)Attention is what birds want.(《生活大爆炸》)

人人影视:这鸟无非求关注。

伊甸园:这鸟需要被关注。

(4)Sheldon,relax.(《生活大爆炸》)

人人影视:谢尔顿,淡定嘛。

伊甸园:谢尔顿,淡定。

“猪(鸟)坚强”“求关注”和“淡定”都是当时的流行语,人人影视在这里做出此种处理颇具幽默效果,且能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又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采取流行语既忠实于原文,又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喜剧的意思。伊甸园字幕组的处理就稍显平庸,虽然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但是在幽默效果传达上稍逊一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