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文学中罕见的分手祝福:敦煌离婚文书的有趣部分

古代文学中罕见的分手祝福:敦煌离婚文书的有趣部分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離婚文書最有趣的部分是分手祝福。對前妻再婚如此熱情祝福的熊度,在古代文學文獻中極爲罕見。這些祝辭遵循性别角色,男性身份與社會經濟地位有關,女性與婚姻有關。與其他離婚書的美好祝福一樣,這段祝辭文字華麗、用詞誇張。同樣是祝福夫妻雙方,樣文S.6537v祝願丈夫成爲高官,妻子再婚幸福,祝辭符合性别角色。放妻書和放良書中的美好祝福具有法律、宗教雙重功能。

古代文学中罕见的分手祝福:敦煌离婚文书的有趣部分

敦煌離婚文書最有趣的部分是分手祝福。一般説來,丈夫祝願妻子很快找到如意郎君:“重官雙職之夫”(P.3220、S.343v、P.3730v、S.6537va);也祝願妻子再婚幸福:“鴛鴦爲伴”、“琴瑟合韻”(P.3220、P.3730v、S.6537va、дx.11038)。有幾件離婚書還特别祝前妻以迷人姿色選到出色夫婿,如S.343v:

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别兩寬,各生歡喜。

對前妻再婚如此熱情祝福的熊度,在古代文學文獻中極爲罕見。雖説唐代普遍接受女性再婚,但也并没有把再婚當作值得驕傲的事情。[64]明清的離婚文書經常包括允許女性再婚的内容,但也没有熱情洋溢地祝福前妻再婚幸福。[65]現代讀者往往驚訝於敦煌離婚書中表現出的善意和慷慨,認爲女性再嫁得到尊重説明唐代女性有較高社會地位。其實這種美好祝福很可能與佛家因果思想有關。敦煌離婚書將婚姻失和視爲前世冤家在今世續寫孽緣,認爲離婚是積累善緣、重新開始的機會,而美好祝願就標志這個轉變。在幾件離婚書中,丈夫爲前妻送上美好祝福後,表示希望他們的離異可以使雙方化解怨恨,各自重新開始,如S.343v所説:“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别兩寬,各生歡喜。”有意思的是,敦煌放良書也以美好祝福結束。很多放良書開篇用前世善緣不夠解釋成爲奴婢的原因,接著便稱只要恭謹勤懇、累世積業,就可以改變命運。放良書描寫被放良奴婢“如魚在水”、“如鳥出籠”,從此獲得自由新生,祝願男奴功成名就,女奴覓到佳偶。[66]一件放良書樣文以主人的口吻説,他的放良之舉是“爲後來之善”,也就是爲了積業行善,以求果報。[67]置身於這個信仰世界,丈夫爲前妻送上美好祝福,應該也有因果的考慮。

大多數離婚文書是丈夫祝福妻子,但S.6537v、P.4525則祝福夫妻雙方。S.6537vb祝願丈夫加官進爵、子孫昌盛,妻子再婚幸福:“夫覓上封[68],千世同歡;婦騁亳宋[69],鴛鴦爲伴。”這些祝辭遵循性别角色,男性身份與社會經濟地位有關,女性與婚姻有關。與其他離婚書的美好祝福一樣,這段祝辭文字華麗、用詞誇張。祝福者當然知道,平民丈夫不可能成爲向帝王上疏的高官,平民妻子也不可能身著權貴才負擔得起的上好絲綢。這段祝辭所表達的是人們想象中的理想人生:男子在官場上獲得財富地位,家族繁榮昌盛;女子在婚姻中獲得財富地位和感情。

爲妻子遣離丈夫而寫的實際文書P.4525也祝福夫妻雙方。離婚書以丈夫留盈的口吻寫成,他祝福妻子阿孟和自己再婚幸福:

自後夫則任娶[70]賢失[71],同牢延不死之龍。妻則再嫁良媒,合巹契長生之奉。

這裹,留盈對自己的祝福與衆不同。同樣是祝福夫妻雙方,樣文S.6537v祝願丈夫成爲高官,妻子再婚幸福,祝辭符合性别角色。但是,當留盈被妻子阿孟遣出家門,夫妻的性别權力關係發生了置换,遣夫的阿孟扮演的是男性角色,而被遣的留盈則扮演女性角色。因此,和離婚中的女性一樣,留盈的未來系於再婚(“同牢”)和性生殖能力(“延不死之龍”),而不是在公共領域成就功名。(www.xing528.com)

有意思的是,敦煌放妻書和放良書中對妻子和奴婢的美好祝福非常相似。下面這兩段祝辭摘自兩件放良書,一件是主人祝願其婢女憑藉美貌覓得如意夫君,一件是主人祝願其家童做上高官:

娥眉秀柳,美騁窈窕之能(態),枎(拔)鬢抽綜(絲),巧逞芙蓉之好。徐行南北,慢步東西,擇選高門,娉(聘)爲貴室。[72]

從今已往,任意寬閑。選擇高官,充爲公子。[73]

和離婚文書一樣,這些祝辭的語言也具有華麗、誇張的特點。放妻書和放良書中的美好祝福具有法律宗教雙重功能。一方面,它們確立了被放者的法律地位:妻子脱離婚姻關係,可以再嫁,而奴婢脱離賤民的身份。另一方面,丈夫或主人又因放棄了他們對妻子或奴婢的權利而積累了善業。

佛教信仰也可以解釋爲什麽敦煌文書把離婚稱作“放妻”,而不是休妻或去妻。P.3212v將離婚比作佛家“放生”,把脱離婚姻關係的妻子比作獲得自由的魚和馬:“如魚德(得)水,壬(任)自波游,馬如捋綱壬(任)山丘。”[74]這類表述同樣也見於敦煌放良書,後者將放良的奴婢比作鳥出籠、馬脱韁、魚得水。但其實,被放良的奴婢和被遣出家門的妻子,在得失處境上極爲不同。對奴婢來説,放良意味著脱離賤民身份,標志社會地位的提升。可對妻子來説,被遣出夫家則意味著失去穩定的社會地位與經濟來源,她需要另謀生路,比如回娘家或再嫁。因此,用描寫被放良奴婢的語言形容被遣出夫門的妻子,包括用“放妻”指稱遣離妻子,將離婚後的妻子比作重獲自由新生的魚鳥,是有意淡化離婚給妻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敦煌離婚文書用“放”字將離婚描述爲一種善舉,目的是給丈夫積攢善業。因爲如果離婚和放生、放良奴婢一樣,是賦予妻子自由新生的善行,那麽“放妻”之舉也可以爲丈夫帶來好的因緣果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