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悟常识的重要性

领悟常识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好地加以说明,芒格举了一个企业的例子,这家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价格,却使该产品的销量更好。——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2003年没有人可以通晓一切,但你可以设法从基本层面上了解每门学科中那些重大且重要的模型,这样它们就可以共同为你的决策过程增加价值。

领悟常识的重要性

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你需要接受通识教育

查理·芒格

何谓基本的普世智慧?嗯,第一条法则是:如果你只是记住一些孤立的事实,并试着一字不差地复述,你就不可能完全了解它们。如果这些事实不能以某种理论框架为依托,形成完整的概念,你就无法利用它们。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你必须了解重要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使用,而不是少数几个。多数人只接受过一种模型的训练,比如经济学,并试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知道那句老话:在手握锤子的人眼里,万事万物都像是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笨办法。

——查理·芒格,韦斯科金融公司年会,2000年

不可能在一个小的学科体系中发现世上所有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在普通人眼里,教诗歌学的教授整体而言没有那么的聪明。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足够的模型。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模型是什么?噢,第一原则是你必须要有多个模型,因为如果只有一到两个在用,你就会扭曲现实,以迁就你的模型,这是人类心理的本性使然。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商业生活中,芒格都在采用一种被他称为“普世智慧”的方法。芒格认为,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模型,比如心理学历史数学物理哲学、生物学,等等,借助不同学科的一系列模型,经过综合及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综合模型,这要比几个部分拼凑在一起更有价值。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所写的《查理·芒格的智慧》是一本精彩的阐述普世智慧的书,他在书中写道:“每个学科相互交织,并在此过程中彼此强化。善于思考的人会从各个学科中汲取重要的心智模式,这些核心理念结合起来就会形成综合性的理解。那些培养出此类宽阔视野的人也因此走上了获得普世智慧的坦途。”

很显然,芒格喜爱学习。实际上,他乐在其中,这使普世智慧投资过程也变得令人愉快。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并不觉得投资有什么乐趣,与赌博相比尤其如此。科学研究表明,赌博可以借由化学物质(如多巴胺)产生快感,即便它是一项净现值为负数的活动。芒格所做的是创建一个体系,即普世智慧,使得他能在净现值为正数的活动中获得同样的化学奖励。当你在学习新知识时,你的大脑会给自己以化学奖励,从而激励你去做一名成功投资者需要做的事情。芒格认为,如果你坚持学习新事物,并且采用普世智慧的理念体系,你就会在投资方面获得胜过其他投资者的优势。

在发展其普世智慧方法时,芒格使用的是他所谓的“心智模式格栅”。何谓心智模式?赫伯特·西蒙对此概念深有体会:

在这种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决策者和新手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东西,比如“推断”或“直觉”。打个比方,如果有人打开经验丰富决策者的头盖骨,查看他的大脑内部,就会发现他有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供他使用;还有核查清单可以让他三思而后行;还会发现他有自己的思维机制,一旦出现需要做出决策的情况,他就会唤醒并有意识地关注到这些机制。

——赫伯特·西蒙,《麦肯锡季刊》(Mckinsey Quaterly),1986年

格栅的比喻是芒格精心选择的,它要传达的意思是:获得普世智慧所需的多种模型必须相互连接在一起。

你的脑子里要有模型,还要把你的经验分门别类地排布到这个模型格栅中,不管这些经验是间接获得的,还是直接获得的。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如果能看到普世智慧是如何应用的案例,你就更容易理解这种方法了。为了更好地加以说明,芒格举了一个企业的例子,这家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价格,却使该产品的销量更好。这似乎有违经济学中所教授的供求规律。不过,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就会得出这是吉芬商品(Giffen good)的结论,即在这类商品涨价之后,人们想要的反而更多。或者得出结论:购买者认为低价意味着质量差,而涨价意味着质量提升,从而导致销量的增加。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是激励导致的偏差,而本案例的实际情况是,卖方收买了买家的采购代理。

芒格描述了这种例子确实会发生的一种情况:

假设你是一位共同基金经理,你想要达成更高的业绩。人们通常会总结出以下答案:你提高佣金,当然,这减少了卖给最终客户的实际投资数量,所以,这等于你是提高了卖给最终客户的实际投资的单位价格。你再使用额外的佣金去贿赂客户的采购代理。结果就是你贿赂经纪人,使之背叛其客户,将客户的钱投入到更高佣金的产品中。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2003年

没有人可以通晓一切,但你可以设法从基本层面上了解每门学科中那些重大且重要的模型,这样它们就可以共同为你的决策过程增加价值。简单地说,芒格认为,那些思路宽广并能理解不同学科中许多不同模型的人,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能够成为更优秀的投资者。这个观点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由许多不断互相影响的复杂体系组成的:

你获得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喷涌出一大堆美妙的数字,使得你能够用以衡量某些因素。但也存在其他极为重要的因素,然而你却无法赋予这些因素以准确的数字。你知道它们重要,但你给不出数字。所以,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过度重视那些可量化的东西,因为它们适用于他们所学的统计方法,并且不会与那些可能更重要却难以测量的东西混为一谈。这是一个我一生都在尽力避免的错误,而且我对这样做毫不后悔。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2003年

在芒格看来,洞明世事比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一个错误的单一模型要好得多。

在处理涉及人或社会体系的事务时,即便只是近似正确的多模型方法也能产生更好的结果。在解释心智模式方法的格栅时,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指出,芒格为那些倡导宽泛的人文学科教育的人提供了支持。芒格令人信服地指出,阅读名著之类的活动有助于一个人成为更优秀的投资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你需要接受通识教育。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在成为一名出色的选股者之前,你同样需要一些通识知识。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沃顿商学院教授菲利普·泰特洛克的话来说,芒格是一只“狐狸”(对很多的事情略知一二),而不是“刺猬”(对极少的事情所知甚多)。在我们可能会遇到的“狐狸”之中,芒格算是很特别的一只。他对很多的事都知之甚多,同时还对几乎所有的事都有所了解。当比尔·盖茨说“查理·芒格确实是我遇到的最博学的思想家”时,他指的就是这一点。巴菲特补充道,芒格有“世界上最厉害的30秒思维。他一下子就能从A蹦到Z。甚至你的话还没有讲完,他就看清了所有的本质”。

芒格认为,由于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基于多学科的宽泛思维会让你成为更出色的思考者。

你必须认识到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想法的真实性,“生活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该死的关联”。所以,你必须有模型,必须看到关联性以及这种关联性的影响。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2005年

理解生物学、心理学、化学、物理、历史、哲学或工程学,会让你成为更出色的投资者。芒格相信:

人们计算得太多,思考得太少。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2002年

芒格渊博的知识自然是他性格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有意培养的结果。在他看来,对一个重要议题一无所知是会招来麻烦的。芒格和巴菲特每天都会留出大量的时间专门用于思考。阅读新闻的人会被不断地提醒不思考的后果。思考是一项被人严重低估了的活动。2014年,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约有1/4的女性和2/3的男性宁可选择自我电击,也不愿意花时间独处思考。[1]芒格可能会说:不能独自面对自己思想的人最不可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芒格的演讲和文章充满了古往今来很多不同领域的伟人的思想。在安排工作日程时,芒格也很细心地留出很多时间用于阅读。说他爱书是有点儿言轻了。巴菲特说芒格读过几百本传记,而这只不过是他举的一个例子。在追求普世智慧方面,他有着坚定的目标,不喜欢自己的日程表被工作预约和会议填满。“你几乎找不到跟我们一样的两个合作伙伴,每天都会拿山好几个小时用于读书。”巴菲特补充道,“瞧,我的工作其实就是搜罗越来越多的事实和信息,并时不时地看看哪些会引发某些行动。”

在阐述普世智慧的概念时,芒格指出:很多专业人士往往只思考自己的学科知识,认为不管干什么,它们都能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比如,营养学家可能觉得他们似乎可以治愈任何疾病。脊椎按摩师可能认为他们可以治愈癌症。但是按照芒格的说法,向其他学科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他人已经充分理解的事物的精华。我相信这样的训练方法、只是坐在那里自己空想,我觉得行不通。谁也没有那么聪明。

——查理·芒格,斯坦福大学法学院,1998年

对于渴望变得明智的人来说,拓宽思路并且向他人学习十分关键。芒格说过很多次,有些人确实很聪明,却倾注全部时间成为一个狭窄领域的专家,这对他们自己和他人都可能是很危险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却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上损失惨重。有些营销专家则认为,大多数的企业问题都可以通过营销解决。金融学家在看待自己的专业时往往也抱有类似的想法。太多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难,而别人做的事却很容易。(www.xing528.com)

芒格认为,处理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采用多学科的方法:

你可能会说:“我的上帝,这也太难了。”但幸运的是,这也没有那么难,因为你若想要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只要80或90个重要模型就能承担起这一重担的90%左右。并且,其中至关重要的模型屈指可数。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因为听芒格提到了“80或90个重要模型”,于是人们要求他列出这些重要模型的完整清单。在其著名的“人类误判心理学”演讲中,芒格定义了许多心理学模型,也临时提到了其他的模型,却始终没有拟出一个涵盖所有学科的完整清单。

芒格认为,通过学习辨识某些无效的决策方法,投资者就可以学会少犯错误。他还认为,无论人们在工作、学习上有多努力,错误仍旧在所难免,不可能被完全消除。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就是:降低它们的发生频率,并且努力降低它们的损害程度。芒格详细解释道:

人的大脑并不完美,能力也有限,轻易就会转移到对它来说容易做的事情上去。大脑没有记住的东西,它就无法利用,或者有时因为一种或多种心理倾向对其施加了强烈的影响,它的认知能力也会被抑制……人类大脑深层结构要求做到:获得全面能力的办法就是学习它们直至娴熟掌握,不管你喜欢与否。

——查理·芒格,哈佛大学,1995年

我不断看到这种情况,生活中那些发迹之人并非是最聪明的人,有时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人,但他们都是学习机器。每天晚上睡觉时,他们会变得比当天早晨起床时更聪明一点儿,但这确实有帮助,特别是当你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所以,如果说文明只可凭借一种先进的方法不断进步,那就一定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我漫长的人生中,没有什么比不断学习对我更有帮助的事情了。我终其一生不断地实践多学科的方法(因为如果不实践,就会失去它)。我不知该如何向你们形容它让我的生活变得多么美好。它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它让我更富有建设性,它让我有更好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并且让我极为富有。凡是你能想到的,这种态度都会对其有所帮助。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法学院,2007年

在考虑一项决策时,芒格认为明智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从心理学借来的直观判断决策试探法(decision-making heuristics)如果失常会导致错误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发现这些错误?芒格喜欢使用代数模型将问题反转,从而找到解决办法。寻找能够揭示和解释错误的模型,如此就能积累普世智慧,这确实有很大的乐趣。这就好像一个有待解决的谜题。

实际上,格栅法是对投资流程的重复检查。但不是只有两次检查,而是对结果的一次又一次的检查。芒格认为,通过仔细检查决策流程,并慎重利用多个学科的技巧、概念和模型,有助于你做到始终不犯傻。即使很小心,你还是会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此流程的设立旨在降低这些错误发生的概率。

为了确保尽可能更多地利用模型,芒格喜欢利用核查清单:

针对不同的公司,你需要不同的核查清单和不同的心智模式。我向来无法轻轻松松地说:“此处有三个要点。”你必须自行推导,并终其一生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2002年

作为普世智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芒格比较关注从错误中学习:

你可以学着比其他人少犯错,以及在犯错后如何更快地弥补过失。

——查理·芒格,哈佛大学,1995年

绝顶聪明的人会犯疯狂到极点的错误。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们在学习或做人做事上有什么方法能在学到之后保证再不犯错。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芒格会尽最大可能去了解企业,他往往通过直接参与其中,获得第一手的材料,有时也通过犯错或成功获得经验。在现实世界中经历了犯错、成功或失败的过程后(即从市场获取反馈),你就能学会并培养出良好的商业推断能力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很多投资都极具价值,这种价值就在于它们教会了巴菲特和芒格什么投资不可以做。在巴菲特看来,在20世纪60年代购买一家新英格兰纺织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错误。那是一家绩效很差的企业,不值得注入新的资金,因为相比巴菲特其他的投资选项,对它的投资永远不会产生更多的回报。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康菲石油公司(Conoco Phillips)支付了过多的钱,或在购买美国航空公司时,他们犯下了错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购买德克斯特鞋业公司(Dexter Shoes)时也犯了错,代价高达数十亿美元。在对德克斯特鞋业做尽职调查分析时,巴菲特和芒格都犯了错,他们没有证实这家企业还有一条起保护作用的“护城河”,而是过于看重他们认为很有吸引力的收购价格。巴菲特曾讲到过德克斯特鞋业:“我评估认为它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可几年之内那就消失殆尽了。”本质上,资本主义意味着其他人总是试图复制任何有利可图的企业。你永远处于一场维护所得的保卫战中。德克斯特鞋业很快就输掉了那场战斗。如果你犯了错,资本主义“竞争性毁灭”的力量就会迅速露出狰狞的,有时甚至是残酷无情的面目。

我认为没有必要像我们之前那么笨。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2011年

我喜欢人们承认他们是彻头彻尾的蠢驴。我知道,如果我自揭疮疤,我将会表现得更好。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妙招。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2011年

芒格曾多次表示,早年他犯的错误要比现在多。他犯的早期错误之一就是拥有了一家生产变压器的公司。他还说过,曾经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家只有受虐狂才喜欢的房地产企业。相比其他商业领域,似乎他对房地产行业的失误容忍度更高。与炒股相比,建屋盖楼对芒格特别有吸引力。

芒格认为,避免失误的极好方式是,根据自己受到的教育和经验,去拥有一家简单易懂的企业。他指出:“如果事情错综复杂,自然你就有机会遇到欺诈和错误。”这种方法与巴菲特的观点不谋而合,巴菲特喜欢的挑战是那些相当于在水桶里钓鱼的企业。

巴菲特曾说,如果在犯错之后,你无法解释为何失败,那么,这家企业对你来说就太复杂了。换句话说,芒格和巴菲特喜欢去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这样他们就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如果你无法了解这家企业,也就不能确定自己做错了什么。如果不能确定自己做错了什么,你就无法学习。如果无法学习,你就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这才是产生风险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那么忘记自己的错误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错误。现实不会提醒你。为什么不庆祝一下这两个愚蠢的错误呢?

——查理·芒格,韦斯科金融公司年会,2006年

芒格承认,即使做了几十年的商人和投资者,他依然会犯错。在芒格犯过的错误中,最严重的反而是他没有去做的那些事。

有史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犯过的最极端的错误是疏漏。我们看到了,却没有采取行动。那些巨大的错误让我们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我们还是在继续这样做。在这方面我们有所改善,但永远没法克服它。错误有两类:一是什么都不做,沃伦称之为“吮拇指”,二是本来应该大量买进的,我们却缩手缩脚,买的很少。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2001年

我们最大的错误是我们没有做的那些事,也就是我们没有买的那些公司。

——查理·芒格,《财富》杂志,1998年

芒格和巴菲特决定不投资沃尔玛(Wal-Mart)只是其疏漏过失的其中一例。巴菲特说,仅沃尔玛这一个失误就让他们损失了100亿美元。同样,1973年,汤姆·墨菲表示愿意将下辖的几家电视台出售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价3500万美元,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拒绝了。巴菲特承认:“(未能购买那些电视台)是一个巨大的疏漏式错误。”

芒格是有意选择“智慧”这个词的,因为他认为,单纯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来自同一个领域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要做到睿智,必须还要有经验、常识和良好的推断力。只有懂得如何将这些所得实际应用于生活之中,一个人才能真正变得睿智。

【注释】

[1]研究表明,被迫独处思考几分钟,在很多人看来是令人不舒服的体验。在测试“做不舒服的事,还是什么也不做”的实验中,实验者允许受试者选择按下电钮,给自己轻微的电击。在实验之前,受试者已经被实验性地电击过一次,很多人表示不愿意再次体验那种感觉。然而,实验中,在独处时,仍有1/4的女性和2/3的男性选择了电击。——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