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战攻守的创新与局限

水战攻守的创新与局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战攻守的基本方法,一是进行舰队与舰队之间的对攻;二是利用风势,设法火烧进攻之敌的战船;三是设法打破进攻之敌的火攻;四是在战船必经之水道中设置各种障碍物,阻遏敌船的前进,如在水底设立木栅、尖桩,在水中设铁链拦江等,但它通常是消极的、被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奏效,前述孙吴长江防线的溃败即为明证。

水战攻守的创新与局限

三国两晋北朝时期,随着战略作战轴线由东西方向逐渐转变为南北方向,水军战争中的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兵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作战轴线转移的背景下,主战场大多是在江淮、江汉之间的广大地域,实施纵向作战。这一带多江河湖泊、丘陵盆地,地形条件不适合于擅长野外驰骋的骑兵作战,水军成为战场的主力。因此,南北统一战争的发动者普遍把建造战船,建设水军,提高江河作战能力作为军事准备的首要任务。如曹魏的北方军队就是因为不习水战,舍长用短,“舍鞍马而就舟楫”,才大败于赤壁,使统一战争半途而废。西晋王朝为了进行渡江作战,在灭蜀后由王濬训练水军,经过多年努力,组建了强大的水师,其在灭吴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日后南朝得到大力发展,成为重要兵种,即所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作战样式的变化,无疑大大提高了水军在整个军队中的地位,在实施横渡江河的战略作战时,水军的强弱已经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之一。

水军在这一时期的空前发展始于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吴国凭依强大的水军,北防曹魏,西拒蜀汉,牢牢占据了富饶的江南地区。当时吴国在侯官(今福建福州)设立造船厂,在濡须口(今安徽巢湖)和西陵(今湖北宜昌)设置水军基地,驻重兵防守。水军的大型战船称“五楼船”,为上下五层结构,可载乘士卒3000人。孙吴后期,吴国水军已经具有海上作战能力,黄龙二年(230),水军万人抵达夷洲(今台湾);嘉禾二年(233),其水军沿海路北上辽东;赤乌五年(242),其水军3万人征讨珠崖、儋耳(在今海南境内),均显示了很强的运载力与战斗力。

西晋王朝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拥众七八万的庞大水军,其大型战船,方120步,载士卒2000人,船上筑木楼,开四道门,甲板上可以驰马往来。东晋水军比西晋更为强盛,当时东晋军队出征,经常以水军为其主力。如平定桓玄之乱,就是以水军在长江峥嵘洲(今湖北黄冈西北长江中)进行水战,一举奠定胜利的基础的。

南北朝时期,水军是南朝军队的主力兵种,南朝历次出兵,多以水军为主。如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北魏大军南进,宋军水师沿长江列阵迎击,从采石直到暨阳,江面上船舰集结连营,绵延六七百里,旗帜鲜明,军容整肃。在强大的南朝水军面前,北朝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一筹莫展,只得铩羽而归。

这一时期水军与步兵之间的区分并不十分严格,所谓“上岸击贼,洗足入船”[68],根据作战的需要,水军随时可以投入陆战,是名副其实的两栖部队。这一特点是由当时水军武器装备相对简单,水军战场局限于水面不宽的内陆江河水域造成的。战船在当时更多的功用是作为一种横渡江河的搭载工具,而水面作战又必须以陆战为依托,这也就是所谓的“沿江而下”“水陆齐发”的作战模式。(www.xing528.com)

水军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编成:一是水手,主要任务是操棹、把舵、张帆等战船驾驶勤务;一是作战人员,主要装备是弓弩、戟矛与甲胄,并备有拍竿、引火燃料等水战器材,职责是手执武器,投入战斗。

水战的进攻首先要注意的是水流和风向。进攻者抢占上游和顺风位置,所谓“据上流以借水力”,这样便可借水力和风力而加快战船速度,以压制、冲击敌船,同时这也便于向敌船施放烟尘、实施火攻和发射箭矢。其次是要善于破除敌方布设的木栅、铁锁、铁锥等水中障碍物,以保证船舰顺利驶行;同时,还要采取防护措施来对付敌方的矢石与火攻。如在西晋灭吴之役中,吴军为抵御西晋水师的挺进,“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晋将王濬针对这一情况,“乃作大筏数十……遇铁锥,锥辄着筏去。又作火炬……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69],烧断铁锁,保证战船行驶畅通,遂为晋军一举灭吴奠定基础。

攻击的实施程序,首先是远距离的弓弩齐射,接近敌人时则使用拍竿打压击撞,接舷格斗时使用矛戟等长兵器击刺,攻入敌船后则以刀、剑等短兵器肉搏。特定条件下也常实施火攻。当敌人弃船逃跑时,则实施登陆作战,追歼敌军。

水战攻守的基本方法,一是进行舰队与舰队之间的对攻;二是利用风势,设法火烧进攻之敌的战船;三是设法打破进攻之敌的火攻;四是在战船必经之水道中设置各种障碍物,阻遏敌船的前进,如在水底设立木栅、尖桩,在水中设铁链拦江等,但它通常是消极的、被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奏效,前述孙吴长江防线的溃败即为明证。

为了夺取水战的胜利,水军的武器除矛戟弓箭外,还配置有钩拒、犁头镖、拍竿等水战专门装备。钩拒在先秦时即用于水战,这时形制更有改进,已普遍带有利刃了。至于拍竿尤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水战武器。当时的拍竿尚多为早期的T形,它具有强大的攻击力,战时靠近敌船,松动辘轳,使竿首坠石拍打下来,将敌船击碎,从而在水战中大显神威。[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