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时期:1977-1984年的改革与发展

重建时期:1977-1984年的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被取消,全体教职工到河北白洋淀农村劳动。又经过了“中央五七艺术学校”、北京电影制片厂“厂办校”,导演、表演专业转到中央戏剧学院等历史波折,1977年2月,学院又恢复了建制,于1978年招收了停滞10年后的第一批新生。最大年龄27岁,最小年龄16岁。——吴子牛,78导演班,导演了《鸽子树》、《晚钟》等。——李少红,78导演班,导演了《血色清晨》、《红粉》等。

重建时期:1977-1984年的改革与发展

文革”开始后,1966年学院招生中断。1970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被取消,全体教职工到河北白洋淀农村劳动。又经过了“中央五七艺术学校”、北京电影制片厂“厂办校”,导演、表演专业转到中央戏剧学院历史波折,1977年2月,学院又恢复了建制,于1978年招收了停滞10年后的第一批新生。

中国电影“第五代”电影人的横空出世,乃是北京电影学院重建期的主要特点与成果。

10年停滞,积累了大量考生。6000多报名者中电影学院最后录取了159名,录取比例为38∶1。导演系78班的28名新生中,除了2名应届高中生外,有农民、工人、警察护士、教师、售货员等工作经验的达到92.9%。最大年龄27岁,最小年龄16岁。虽然他们其中60% 的学员只有初中文化学历,但是却有着历届学生所没有的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家庭命运坎坷的复杂阅历,体验过非凡的政治变迁中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虽然当时处于恢复期的学校,只能为他们提供较少的专业课程;在十分简陋的设备与资金条件下,尽力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表演、录像拍摄、黑白短片和毕业短片拍摄,以及到制片厂、摄制组实习等实践学习

苏联专家伊万诺夫在指导导演专修班学生谢添等拍摄《关不住的春光》

那是一个物质贫瘠和精神贫瘠的时代。这些刚刚从山区、农村、工矿来到北京电影学院的年轻人,遇到了中国普通人群从未有过的大好时机,就是观看古今中外经典电影。那时还没有录像带、DVD,一切还要用胶片拷贝在学院里观看。“78班”在学院的四年中,除每周两次在大食堂改装的放映厅看4部影片外,根据课程安排,还不时到电影资料馆、电影洗印厂看片;周末、课余更是有无数的“内部参考片”在电影家协会、各大学和单位观摩。在那个“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159名学子废寝忘食地痴迷于看片、议片、学片。他们常常带着一个馒头咸菜,进入放映厅直至深夜;为了混进“内参片”的礼堂,美术系学生“画”的足以乱真的假票,多次被识破。

谢飞在《本命年》现场

仅从这514部影片的构成分析,20—50年代经典电影155部,占30%;中国大陆电影234部,占45.5% ;美国电影76部,占14.7% ;苏联电影69部,占13.4% ;其他18个国家(地区)电影共135部,占26.2%。古今兼容,多元搭配。

多年以后,一些成才的毕业生回顾在学校看的印象最深的电影时说:

“阿仑·雷乃的《 广岛之恋 》和《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影片的哲学思辨色彩使人思索,视觉的美感非常奇特。《公民凯恩》对人的复杂性的丰富展示,《伊万的童年》的俄国式悲怆。”——陈凯歌,78导演班,毕业后导演了《黄土地》(1984),获洛伽诺电影节银豹奖;《霸王别姬》(1992),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www.xing528.com)

“我喜欢法国导演特吕弗的《四百下》,是真正的电影,印象太深了。费穆的《小城之春》非常重要,是中国电影史上少见的杰作。”——张艺谋,78摄影班,导演了《红高粱》(1987),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活着》(1994),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秋菊打官司》(1992),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

“马丁·斯科西斯,特别重要的一位导演。《出租汽车司机》我看了11遍。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人生的深味和无言的含蓄,本质上是东方的。”——田壮壮,78导演班,毕业后导演了《盗马贼》《蓝风筝》,获东京、夏威夷电影节大奖等。

“塔尔柯夫斯基直接进入了我的灵魂,他有一种宿命的悲剧感紧紧攫住了我。安东尼奥尼的《放大》让我体味到一种生命和存在的隐秘。”——吴子牛,78导演班,导演了《鸽子树》(1985)、《晚钟》(1987)等。

“我喜欢《天堂的日子》(1978,美国)、《恋人曲》(1974,苏联),恢弘、灵气的光线处理,追求丰富、微妙的复杂变化。”——顾长卫,78摄影班,摄制了《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等,后成为导演。

“当时极端厌恶艺术中的虚假,厌恶到不共戴天的地步。《罗生门》着实地使我思考了好久。《茱莉亚》(1977,美国)这部电影我写过一篇很细致的读片笔记。我研究了它的剪辑和心理表现的关系。”——李少红,78导演班,导演了《血色清晨》(1990)、《红粉》(1994)等。

黑泽明的《德尔苏·乌扎拉》(1975)对我非常重要,时间在镜头里的流逝成为一种真正的积累。20世纪30年代吴永刚的《神女》(1934)无与伦比,阮玲玉的表演使我震惊。”——侯咏,78摄影班,摄制了《盗马贼》(1986)、《晚钟》等,后成为导演。

……

78级导演班学生的成才率很高,高达85.7%。他们既享受了计划经济最后十年的“大锅饭”,又遇到了走向世界、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成为恢复、重建中国电影事业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走出校门一两年,作品频出,各地获奖,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电影节、知识界的“中国电影热潮”的主力军。“第五代”导演的创作期远远超过他们的师兄师姐。除了电影以外,在中国巨大的电视剧市场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雍正王朝》(1999,胡玫)、《长征》(2001,金韬)、《大明宫词》(2000,李少红)等。他们的成功给北京电影学院带来了荣誉,也激励了学院度过恢复期,走入新的历史阶段。

表2 78届学习四年中学院礼堂放映的电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