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森林脑炎的病因与症状

森林脑炎的病因与症状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性森林脑炎是指劳动者在森林地区的职业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森林脑炎病毒为RNA病毒,属于虫媒病毒组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是蜱传脑炎病毒中的一种类型。2.中度森林脑炎 前述表现加重,并出现颈项强直及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森林脑炎的病因与症状

职业性森林脑炎是指劳动者在森林地区的职业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

森林脑炎病毒为RNA病毒,属于虫媒病毒组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是蜱传脑炎病毒中的一种类型。本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及一般消毒剂均较敏感,经甲醛灭活的病毒仍保留抗原性。本病毒能在多种组织培养中生长,但对细胞的致病作用不稳定,只对猪肾细胞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

一、流行病学

主要高发区为原苏联远东地区,其亚型(中欧型脑炎)则主要见于欧洲。我国黑龙江和吉林等省林区,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地亦有报告,主要发生于春季,5月下旬至6月为流行高峰。

1.传染源 主要是疫区内的野生啮齿类动物。鸟类及牛、山羊、鹿等亦为易感动物。患者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硬蜱吸血传播。病毒进入蜱体内后可在体内繁殖达1000倍,其中以唾液腺中浓度最大,再吸血时即可感染动物或人。卵巢及卵中病毒的浓度也相当高,故可越冬经卵传代,因此硬蜱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病毒亦可在羊体内繁殖后从奶汁排出,人饮用后亦可受染。

3.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本病因借蜱叮咬传播,故感染主要见于与林区有关的人群,如林业工人、勘探人员、猎户等。患病后可获得稳固持久的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10~15天,最短2天,长者可达35天。

2.前驱期 一般数小时至3天,部分患者和重型患者前驱期不明显。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低热、头昏、乏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大多数患者为急性发病,呈急性型经过。

3.急性期 病程一般为2~3周。

(1) 发热:一般起病2 ~3 天发热达高峰(39.5~41℃),大多数患者持续5~10天,然后阶梯状下降,经2~3天下降至正常,热型多为弛张热,部分患者可出现稽留热或不规则热。

(2)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的损害,患者还可出现面部、颈部潮红,结膜充血,脉搏缓慢;部分重症患者有心肌炎表现,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心电图检查有T波改变,严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

(3)意识障碍和精神损害: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可出现谵妄和精神错乱。

(4)脑膜受累的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以颞部及后枕部持续钝痛多见,有时为爆炸性和搏动性,呈撕裂样全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持续5~10天。可和昏迷同时存在,当意识清醒后,还可持续存在1周左右。

(5)肌肉瘫痪:以颈肌及肩胛肌与上肢联合瘫痪最多见,下肢肌肉和颜面肌瘫痪较少,瘫痪多呈弛缓型,此与乙型脑炎不同,一般出现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数患者经2~3周后逐渐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而出现肌肉萎缩,造成残疾。由于颈肌和肩胛肌瘫痪而出现本病特有的头部下垂表现;肩胛肌瘫痪时,手臂摇摆无依状态。

(6)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统受损表现,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偶尔可见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或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轻瘫。

4.恢复期 平均10~14天,体温下降,肢体瘫痪逐步恢复,神志转清,各种症状消失。

森林脑炎一般病程14~28天,但有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如失语、痴呆、吞咽困难、不自主运动,还有少数病情迁延可达数月或1~2年之久,患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癫痫及精神障碍。

三、诊断(www.xing528.com)

从事接触森林脑炎病毒的相关职业,并有蜱叮咬史,突然发热、典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特异性血清学检查阳性,参考现场森林脑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职业性森林脑炎的诊断要明确分度,如职业性森林脑炎( ×××度)。

诊断及分度标准:

1.轻度脑炎 突然起病,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多在1周内恢复正常;血清特异性抗体Ig M或Ig G阳性。

2.中度森林脑炎 前述表现加重,并出现颈项强直及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3.重度森林脑炎 上述表现加重,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颈肩部部或肢体肌肉迟缓性瘫痪。

(2)吞咽困难。

(3)语言障碍。

(4)意识障碍或惊厥。

(5)呼吸衰竭

四、治疗

1.轻度患者 采用一般的对症支持治疗,如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中度和重度患者 应积极防治脑水肿,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可使用抗病毒药、抗生素等治疗。

3.其他治疗 早期使用高效价丙种球蛋白可获得较好疗效,必要时可配伍干扰素等使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一般按温病治则进行辨证论治,常用方剂为白虎汤、银翘散加减。有瘫痪等后遗症者,可采用针刺、按摩、理疗、体疗等措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康复。

五、预防

1.接种疫苗。凡去林区工作者均应接种。由于接种后1.5~2个月方能产生抗体,故进入林区者预防接种应在3月份前完成;有效期约为1年,故林区工作者每年均需重复注射疫苗。

2.加强个人防护。应穿五紧服、高筒靴、防虫帽。建立互检自检站,随时清除附着的蜱。改造环境,防蜱灭蜱。

3.对未接种疫苗已被蜱叮咬者,可注射恢复期血清30m L或高价免疫马血清10~15m 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