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渝地区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成渝地区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遵照高质量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针对成渝地区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上述提出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还要积极开发并擦亮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巴蜀文化品牌,努力创作生产一批既体现巴蜀文化精华、又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的品质和水平。

成渝地区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总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为标志。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进程,都是在一定时代条件下的文化选择与文化进步的过程。文化的命运就是成渝地区的命运。成渝要担当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那么,理应当好西部的排头兵,也必须争当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抓文化就是抓未来。成渝地区必须探索一条富有成效的提升文化软实力之路,尽快形成与排头兵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未来。为此,需完成文化建设的三项任务: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创新。遵照高质量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针对成渝地区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上述提出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坚持价值引领战略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是否具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精神风貌、意志品格和社会凝聚力等。而后者又取决于是否形成对一定价值观的认同。注重价值引领作用,始终把贯通、体现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追求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性维度,是各国各地在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文化发展中坚持价值引领战略,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成渝地区人文精神,引导人们增进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模式的价值取向的深刻认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的的正确领悟,将抽象的原则转化成为广大群众高度认可、自觉追求的目标体系。当前,要弘扬和进一步强化成渝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一时代文化精神,推动巴蜀文化的自我创新和与时俱进,使之渗透各行各业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形成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人民素质提高战略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文化竞争力在更深层次上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要发扬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价值精神,在全社会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团结互助、理性平和、富有人文关怀的良好环境。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打造全国性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开展“国民艺术教育普及活动”,开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培养干部群众的科学思维方式、高尚情趣情怀和文化素质修养。

(三)发扬传统文化战略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数千年从未中断过的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大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价值母体和精神家园。开现代文化之新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之本为前提。我们要对民族传统有一个清醒明确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具体来说,要全面了解巴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充分把握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深入发掘蕴藏其中的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要素和资源,大力传播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护性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开发培育具有民族特色、成渝风格的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在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中熠熠生辉、永葆生机。

(四)品质提升战略

强调传承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相反,要使传统文化持续传承,还有赖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存精和“转型”的品质提升。事实上,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一个浩大的社会转变过程,必然引起和包含着文化的转型和提升。为此,要树立高度自觉的历史情怀和批判意识,重新审视和评估自身,通过反思自我而达到超越自我,扬优弃劣,扩大和提升巴蜀文化的优势。具体来说,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文化转型:使自满、保守的情绪转变为不断进取的超越精神,使投机取巧心志转变为经济理性精神,使注重功利心理转变为社会责任感意识,使贪图享乐意识转变为追求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高尚精神。把巴蜀文化塑造成既有务实意识、又有创新精神,既有从容个性,又有宏大追求,既有机敏风格、又有理性自觉的新文化。同时,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取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各种养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将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成果有机融入文化建设之中。还要积极开发并擦亮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巴蜀文化品牌,努力创作生产一批既体现巴蜀文化精华、又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的品质和水平。

(五)推动自主创新战略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的兴衰取决于创新与否。促进文化自主创新,一是要大力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创新,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两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着重提升文化原创力,鼓励人们勇于超越既定思维,拓宽新的视野,发展自己的元思想和元话语。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的体制机制,优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效益性文化产业的双效益。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打造龙头、建设基地、形成品牌上下功夫,推进成渝地区与发达地区创意产业合作发展,充分激活一切文化生产要素,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是大力推进文化载体与手段的创新,加强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转化运用,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四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重视自主创新的培养,形成鼓励求新、尊重创造、宽容失败、善待人才的氛围,让各种创新欲、信息流和人才流充分涌动,使文化创新成为自由意志不断展示、丰富、提高和扩充的过程。(www.xing528.com)

(六)实行形象制胜战略

随着成渝地区的发展,让世人更好地了解巴蜀文化和成渝地区,让“人文成渝”的形象放射出巨大的魅力和辐射力,已是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要科学设计巴蜀文化的形象识别,对巴蜀文化进行符合实际、突出特色、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形象定位。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大力宣传成渝人现代精神风貌。着力发展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传统戏剧、影视作品、文物精品、图书及音像制品、绘画、民间艺术领域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优秀项目,培育、引进文化名家和文艺大师,形成有全国影响的文化。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和产业生产基地,制定扶持文化出口优惠政策,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深化与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使成渝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华人华侨文化交流中心。创新对外文化宣传,巩固和扩大外宣阵地,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及互联网,向世界展示成渝开放、文明、和谐的时代风貌。充分发掘、利用成渝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巴蜀历史文化品牌,丰富成渝文化形象。

(七)推进文化一体化战略

区域一体化问题,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一个国家内,都是大势所趋。它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广空间里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其中包括:制定一体化规划,建立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的多层次合作机制,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产业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等等。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安排,它有利于改变在密集城镇区内出现的画地为牢、互设藩篱、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等现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从而大幅增强成渝城市群的竞争实力。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一体化的课题。没有文化上的互相融合,经济一体化很可能就会流于由上而下的强制与表象的融合。文化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深层凝聚机制与核心战斗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才能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更大增长空间。

实施“成渝地区文化一体化”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共同塑造成渝地区的人文精神及形象,让成渝区域的民众有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资源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提高文化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效益,实现文化共建共享。共同规划发展文化产业,合理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共同打造成渝城市景观,注意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让每个城市达到“各美其美”,同时也要“美美与共”,使成渝城市群的整体景观都能体现出有别于其他经济区的巴蜀文化特色风貌。共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文明城市“点变成线、线变成片”,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文明城市群。共同治理成渝生态环境,推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一体化治理,实行成渝地区各市联动共治,以取得实际成效惠及百姓。

【注释】

[1]阿尔温·托夫勒:《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学习》,2010年,第28期。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