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美电影的魅力:完美与不完美

拉美电影的魅力:完美与不完美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拉丁美洲的电影,继文学与音乐之后,成为这片大陆另一面风格鲜明、表达强烈的旗帜。拉美电影市场被美国电影占去了大半。拉丁美洲电影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是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其次还有古巴、智利和哥伦比亚等。从我第一次看索拉那斯的电影《旅行》《云》开始,我就爱上了拉丁美洲的电影。“第三类电影”提倡一种一体感,首先电影创作人员、观众和被拍

拉美电影的魅力:完美与不完美

拉丁美洲,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其次才是一个地理范畴。从地理上讲,拉丁美洲的范围是从分割美国与墨西哥的格兰德河一直向南,到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总面积207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土地上,有30多个国家,5亿多人口。如同一只伤痕累累的乳房,悬挂在地球的南端,它的孤独、分裂与北邻美国的富有、统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拉美19世纪的革命者玻利瓦尔所说:“我们既不是印第安人,又不是欧洲人”,拉丁美洲人是全新的族类,他们是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的后裔。经历了土著人创造的本土文明、殖民地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欧洲文明,独立后的拉美诸国创造出独特而绚烂的混血文化。而拉丁美洲的电影,继文学音乐之后,成为这片大陆另一面风格鲜明、表达强烈的旗帜。

一切要从五百多年前的那次航海说起。15世纪的欧洲,黄金(货币、金钱)成为这片大陆新的教主。人人谈金则喜,见金则狂。哥伦布在给西班牙王后的信里这样写道:“金子最好,金子构成财富。而拥有金子的人可以在世上为所欲为,死后甚至可以上天堂。”出身于农民之家的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1533年征服秘鲁后说:“我来此是为了黄金,而不是像小农那样耕耘土地。”所以,这次载入史册的航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黄金。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大西洋上航行了70天的哥伦布和他的船队,终于发现了陆地。他带领87名船员在一个岛上登陆,这个岛被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这个岛现在属于巴哈马王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成为美洲的第一批殖民者并不是因为强大,恰恰是因为两国的经济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比较落后,不仅活在邻国的欺凌下,而且数世纪活在伊斯兰世界的统治下,根本不可能在欧洲扩张领土。西班牙西部在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流动的牧羊人,以及西班牙南部在安达卢西西亚地区的牧牛人为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征服者”提供了许多最能吃苦耐劳的军人和殖民者。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年后,欧洲的卢米埃尔兄弟和美国的爱迪生几乎同时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影。其后,一直到现在,美国都是世界电影的制作与输出中心。拉美电影市场被美国电影占去了大半。拉丁美洲电影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是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其次还有古巴、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墨西哥早在1897年就开始了电影拍摄,工程师萨尔瓦多·托斯卡诺·巴拉甘买下了一架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记录下了其后20年间墨西哥发生的历史事件和革命运动,他拍摄的胶片长达五万米,1954年制作成一部影片《一个墨西哥人的回忆》。墨西哥电影业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得到了长足发展,1940年的产量是27部,1951年就达到了121部,电影院由1938年的830家发展到1953年的2459家,观众人次由1938年的6600万增加到1954年的1.62亿,平均每人每年购票7张,接近当时欧洲的平均数。[1]20世纪60年代在巴西、智利、古巴和墨西哥等国家又相继出现了新电影运动,以反映现实、关注本土历史而著称,将神秘主义、幻想、神话、革命与现实结合起来,富于强烈的拉美气质。随后,巴西、阿根廷、智利相继发生军事政变,大批电影人和艺术家被迫流亡海外,这些国家的电影进入沉寂期,只有墨西哥电影和195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古巴的电影还保持着活力。在中美洲的一些国家,20世纪50年代才拍摄出第一部电影。在一些居民主要是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人种的国家,如多米尼加、海地、玻利维亚和危地马拉等国家,65%~80%的人口是文盲,电影还停留在几乎空白的阶段。尽管如此,拉丁美洲电影普遍表现出这样一种情怀:“我是美洲之子,我对她负有责任。”[2]为了推动拉丁美洲电影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成立了一个名叫拉丁美洲电影工作者委员会的组织,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担任拉丁美洲新电影基金会的主席,致力于拉丁美洲文化的传播,拉丁美洲的一体化,以及拉丁美洲的独立和自治。

拉丁美洲电影如同拉丁美洲一样,对于我——一个亚洲影迷和学者来说依然是神秘而遥远的。我决心来一次探险,我既是国王又是船长,我的50寸的大电视就是船,我的影碟是帆,一个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我独自扬帆起航,满载能量与快乐而归。从我第一次看索拉那斯的电影《旅行》《云》开始,我就爱上了拉丁美洲的电影。那种发现,那种兴奋,丝毫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些电影,和那些拉丁美洲的作家们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静静流淌在我的血管中,和那些莫名所以无处发泄的激情与愤怒一起慢慢发酵。这是我的私人殖民地,我决心把它们熔铸成我的永久土地——精神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无归还之日。今天,我渐至中年,我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故乡,哪里是异乡,哪里是不由分说被我占领的土地。我的船与帆也在跟着我一起变老。我又重拾这些电影和记忆,如同重拾在梦与醒交界处的沙滩上留下的无名贝壳

今天,拉丁美洲电影在世界影坛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拉美影片在国际影展上获奖,越来越多的拉美影展在世界各地开办,伦敦拉丁美洲电影展举办了26届(http://www.latinamericanfilmfestival.com),加拿大电影学院已经举办了21届拉美电影展(http://www.cfi-icf.ca),澳大利亚悉尼也已经举办了11届拉美电影展(http://www.sydneylatinofilmfestival.org),中国与拉美诸国的电影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1976年,古巴导演胡利奥·加西亚·埃斯皮诺萨写了一篇名为《不完美的电影》的文章,反对所谓的“电影艺术”和“艺术电影”之分,认为这是一种障碍。1969年,阿根廷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和奥克塔维奥·赫蒂诺在一篇名为《提倡第三类电影》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第三类电影”这一概念。所谓第三类电影,既非商业电影,也非作者电影,而是由集体创作、手工制作、反映现实、揭示真理、激发思考、解放人类的电影。这样的电影与美国的实用主义成功学大相径庭,也与反省媒介、表达思想与风格、以导演为中心的作者电影不同。“第三类电影”提倡一种一体感,首先电影创作人员、观众和被拍摄对象是一体的;其次,电影并非娱乐和消费、也不是个人才华与价值的体现,而是一种呐喊,当饥饿还是常态,安全没有保障,自由是奢侈的时候,电影是呼喊,呼喊食物,呼喊生的权利,呼喊自由。电影与赚钱和个人价值实现无关,它是拉美绵延不绝的争取自由和解放事业的一部分。如乌拉圭思想家何塞·恩里克·罗多1900年在《爱丽尔》为题的散文所说,“最伟大的事业是那些不急切追求近期成功的事业,最光荣的努力是那些将希望寄托在视野彼岸的努力”[3],如同沙漠里的一声呼喊,也许永远消失在夜空中,也许在一个世纪之后才被世人听到,但呼喊对于呼喊者本身更为重要。生命短促如闪电划过,而我们总是渴望在历史的胶片上留下一丝痕迹,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也许正是这试图证明的努力造就了历史上无数的悲剧。拉美电影是“不完美的电影”,我们看到,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胶片上显影的是人类共同的鲜血、孤独、恐惧和苦痛,它和着心脏跳动的节奏,在尘世寻爱,如同沙漠中寻水,在灰烬中寻找钻石

20世纪末叶,叙事学研究从时间转向了空间,同时,世界电影的创作和研究也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使得电影创作和电影研究从时间的语言牢房里解脱出来。本书将借鉴和使用空间叙事学、人文地理学、后现代地理学、景观学、现象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和方法论,尝试对拉丁美洲电影的空间进行研究。(www.xing528.com)

本书分“地理空间”“内在空间”“魔幻空间”“空间的诗学美学”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聚集一种类别的拉美电影,研究拉美电影的孤独气质和迷宫叙事。“地理空间”一章,主要研究电影中的自然、荒园、家园和花园,与人的孤独、信仰和革命之间的关系,以及拉美电影的“恋地情结”;“内在空间”一章,研究拉美电影对内在空间的挖掘、呈现、思考和创造,包括想象、回忆、爱、艺术和梦想等空间;“魔幻空间”一章,将时间纳入到对空间的研究,对拉美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迷宫叙事和叙事迷宫的角度研究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孤独迷宫”;“空间的诗学与美学”,从景观学、空间诗学和暴力美学等方面展开,研究拉美电影中的拉丁美洲景观、饥饿美学、死亡文化、血浆美学与贫民窟美学等。在影片选择方面,本书主要研究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电影,但在探讨一些电影导演的作品时,会涉及一些1960~1980年的电影作品。

拉美的孤独,不是康德式的“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的孤独,也不是叔本华式的精神孤独:“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也并非尼采式的主动离群索居,以便获得“自由和智慧”。拉美的孤独首先是身体上的贫穷与饥饿;其次是大多数拉美人在强权之下、暴政之中被欺骗、被剥削、被控制的精神状况;是面对阴魂不散的政变与独裁和改头换面的殖民与新殖民的孤立无援;是大地被出卖、天空被分割后,无家可归、无枝可依的孤独;如果孤独是人类的本性,那也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精神的自由,而不是被孤立、被掏空后的被迫沉默。

[1] 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521-522.

[2] 这原本是古巴导演圣地亚哥·阿尔瓦雷斯(1919-)于1972年拍摄的一部电影的名字,反映的是当时古巴与智利两国首脑卡斯特罗和阿连德会晤的影片。

[3] 索飒.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