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越南高栏人的迁徙历史及文化习俗

越南高栏人的迁徙历史及文化习俗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越南的少数民族历史调查得悉,越南的高栏人是从我国广西廉州、钦州、上思县十万大山迁移到越南的。据这个大队的老人说,1949年前这里有120多户高栏人,为了讨生活,有50多户迁到越南。迁到越南的高栏人与我国细坑大队的高栏人有亲戚朋友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高栏人尊崇盘瓠,忌吃狗肉。大概法国人就是以此来把高栏人划入瑶族的范围,称其为瑶族。

越南高栏人的迁徙历史及文化习俗

在中国,高栏人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市沿中越边界线的滩散、板八、峒中等乡,约2万人,讲壮话。他们由于居住在高栏房,即史书所载的干栏而得名高栏人。清人李调元所著的《南越笔记》卷7说:“獞惟粤西多有之,自荔浦至平南,獞与民杂居不可辨,大抵屋居者民,栏居者獞。栏架木为之,上以栖人,下以栖群畜,名栏房,亦曰高栏,曰麻栏子。”越南民族委员会民族研究室著《越南少数民族》[20] 中没有高栏族。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所著《越南北方少数民族》[21] 一书中,有高栏-山子族。1979年3月,越南政府正式公布的《越南民族成分名称》中有山斋(高栏-山子)族。越南民族学研究所著《越南民族手册》[22] 一书有山斋族的介绍,其中包括高栏人。其约有5万人(1981年),分布在广宁、谅山、永福、北太、宣光、老街。高栏人讲岱语,而山子人讲广东方言的土话。由于高栏人、山子人在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近,故而两个支系合成一个民族。

从越南的少数民族历史调查得悉,越南的高栏人是从我国广西廉州、钦州、上思县十万大山迁移到越南的。安沛省安平县新香乡赵文珍的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原来是在“大明国广东省北海道钦州府帖浪都笔符白村那邪”。明朝末年,世道混乱,村舍被劫,他们的祖先流浪他乡讨生活,进入越南居住。富寿省端雄的高栏人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广东钦州、廉州白云山山脉的人(现钦州、廉州改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明末清初,因战乱而移居越南,迁移路线是:越南广安省横湖—谅山—太原—富寿省端雄。高栏人到横湖时,与山子人同行,并由山子人的首领宁文炳带引,移居谅山后,宁文炳去世,才由高栏人黄文亲继任首领,带领一部分人到太原,然后又带一部分人转至端雄。他们唱的《兴歌》里有他们祖先籍贯的记述,如:“入山斩竹条条落,无庇登王十万山;广东买藕广西栽,返藕经成何处去。天星浪浪到天游,花开月亮到雷州;行过双关关双雪,雪水油油过去山。”[23]

高栏人的家谱和山歌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高栏人的《兴歌·第一夜》约长2100行,男女对唱,歌词有的段落追忆他们的祖先从前走过的地方,有白雪皑皑的山和河。还讲到经过kuat lam地方,这是广西玉林市土话,玉林过去写为郁林,kuat lam即玉林。又说从前经过乌蛮地,即今横州县,该县现仍存乌蛮驿、乌蛮滩。还途经龙母湾。有30多行唱到刘三姐,称她是歌仙,到过交州府。[24] 刘三姐又被称为刘三妹。广东省阳春县有块石碑,是五代十国后梁乾化乙亥年(915年)刻的,上书刘仙三姐歌台。到了明代,刘三姐的故事盛传岭南各地,并说她是唐代人。此外,歌词中还唱到梁山伯祝英台鲁班彭祖

1977年1月,笔者到东兴各族自治县(现改为防城港市)板八公社(现为乡)细坑大队(现为村)进行民族调查。这个大队就在边境线上,只要再走两三里路就可进入越南。这个大队有高栏人、偏人(均为壮族)、大板瑶人。据这个大队的老人说,1949年前这里有120多户高栏人,为了讨生活,有50多户迁到越南。1949年后,生活好了,另外那70多户就没有向越南搬迁。迁到越南的高栏人与我国细坑大队的高栏人有亲戚朋友关系。高栏人的语言与偏人、岱人、侬人的语言相似,可以互相交谈,只是在发音上有些微差别,但有对应规律可循。

值得注意的是,高栏人尊崇盘瓠,忌吃狗肉。他们的传说讲,从前,盘瓠生两男两女,一个跟猿人结婚,成为大板瑶的始祖;另一个女儿跟一只猎犬结婚,成为高栏人的始祖。[25] 这个传说与盘瑶、山子瑶的盘瓠传说大同小异。盘瑶也忌吃狗肉。大概法国人就是以此来把高栏人划入瑶族的范围,称其为瑶族。

综上所述,高栏人的迁徙路线是中国广西玉林—横州—廉州—钦州—上思—越南广安—太原。在玉林之前他们住何处,有待今后考证,但可以肯定是下雪的地方。

【注释】

[1]《汉书》卷28下《地理志》。

[2]《新唐书》卷43下《地理志》。

[3]张声震主编:《广西壮语地名选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

[4][越]潘继燧:《关于民族工作的政府补充报告》,河内真理出版社,1957年,第7页。

[5]《宋会要辑稿》第199册《蕃夷五》。

[6]《广西日报》,1958年3月9日。

[7][越]黄南(侬族):《关于岱、侬族的一些思考》,载《关于确定越南北方少数民族的成分问题》,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第248页;越南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越南岱侬族》,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48页。

[8][越]吕文卢、邓严万:《越南岱侬泰族简介》,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68年,第31页。

[9][越]吴德盛:《确定老街勐康县白衣人的民族成分的一些意见》,载《关于确定越南北方少数民族的成分问题》,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第292页。(www.xing528.com)

[10]越南民族学研究所:《越南岱侬族》,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2—35页。以下侬族数字同此。

[11]越南《大团结》周报,1991年8月21—27日,第34期第3版。

[12]越南《人民军队报》,1994年9月27日第3版。

[13]《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七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272页。

[14]《古今图书集成》卷1448。

[15]《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卷70。

[16]越南民族委员会民族研究室:《越南少数民族》,河内文化出版社,1959年,第62页。

[17]《宋史》卷310《李肃之传》。

[18]《宋史》卷349《杨燧传》。

[19]《宋史》卷332《陆诜传》。

[20]越南民族委员会民族研究室:《越南少数民族》,河内文化出版社,1959年。

[21]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所:《越南北方少数民族》,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

[22]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所:《越南民族手册》,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23][越]吕文卢:《关于高栏人历史起源的研究》,载越南《历史研究》,1963年第10期。

[24][越]方朋搜集、翻译:《高栏民歌》,河内文化出版社,1981年。

[25][越]吕文卢:《关于高栏人历史起源的研究》,载越南《历史研究》,1963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