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文化习俗及东南亚历史文化

新加坡文化习俗及东南亚历史文化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加坡人的宗教信仰与其所属民族关系密切。(三)伊斯兰教新加坡的穆斯林主要是马来人和印度人。伊斯兰教理事会是新加坡伊斯兰教的最高权力机构。1855年,第一个卫理公会传教士从印度到新加坡传教。新加坡各民族仍保留着各自的民族服饰习俗。

新加坡文化习俗及东南亚历史文化

第三节 新加坡文化习俗

一、宗教文化习俗

新加坡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因民族众多,且来自世界各地,各大宗教在这里都有信奉者。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外,耆那教、锡克教犹太教拜火教在新加坡都有自己的组织。

新加坡多数人信奉宗教,其中佛教徒占42.5%,伊斯兰教徒占总人口的14.9%,天主教和基督教徒占14.6%,印度教徒占4%。新加坡人的宗教信仰与其所属民族关系密切。马来人99%信仰伊斯兰教;华人主要信仰佛教,也有一部分华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或锡克教。

新加坡不设国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加坡人认为,宗教具有融洽社会生活的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归属感。宗教强调家庭团结、不欺诈、不说谎、不偷盗等观念,是维系现代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

新加坡严格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宗教社团不能干涉和介入政治,不允许因宗教原因导致不同宗教团体之间的冲突、社会结构的破坏甚至国家的分裂。政府规定,宗教团体只能从事宗教、教育、科学、文化和慈善事业,尤其鼓励各宗教团体从事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许多宗教团体不遗余力从事教育、社区和社会工作,如办学校、帮助老人和残疾人、开办托儿所等,为新加坡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佛教

佛教的主要信徒是华人。大乘佛教是最有势力的佛教派别。佛教组织有“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佛教僧伽罗联合会”、“世界佛学社”等。新加坡现有100多个佛教寺院、庵堂和团体。著名的佛寺有双林寺、千灯寺、普觉禅寺等。佛教社团定期集会和举办佛学讲座,此外还办菩提学校、弥陀学校和文殊学校。

(二)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随着华人的到来,道教很早就传入新加坡。道教是多主神崇拜,而且崇拜对象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海南的居民及其对外移民崇拜“妈祖”,不少道观中佛、道、儒诸神同堂供奉。新加坡的道教组织有新加坡道教总会、新加坡三清道教会、新加坡茅山德学道教会等,新加坡道教总会与中国大陆的道教界交流较多。

(三)伊斯兰教

新加坡的穆斯林主要是马来人和印度人。现有80多个清真寺,比较著名的有苏丹清真寺、阿布拉清真寺、纳宫清真寺等。伊斯兰教理事会是新加坡伊斯兰教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主要协助政府处理有关穆斯林的事物,修建和管理清真寺,负责各界对伊斯兰教的捐赠、援助以及朝觐等事务,向穆斯林机构和清真寺发放“常年宗教与社会服务资助金”。2001年将该项资助金扩大到个人和其他有兴趣的非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教理事会拥有6所全职的宗教学校。各个清真寺则设兼职的宗教学校。

(四)印度教

印度教信徒主要来自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印度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新加坡现有印度教寺庙31座,其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是马里安曼兴都庙,它始建于1843年。另外有建于1859年的丹达尤答巴尼庙(俗称齐智庙)以及罗阁普勒姆塔。印度教组织有罗摩克里希纳教会新加坡活动中心、印度教咨询会和印度教布施基金会等。

(五)天主教

天主教是随着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对马六甲的入侵而传入东南亚的。1841年,新加坡和马来亚成为一个独立的代理人管理地区。1953年,两地成为大主教直接管区。1972年,新加坡成为独立的大主教管区。70%的天主教徒是华人。新加坡的“散居华人使徒访问者”是新加坡大主教区的一个重要组织。

(六)基督教

基督教是1819年新加坡开埠时传入的。1855年,第一个卫理公会传教士从印度到新加坡传教。1968年,新加坡卫理公会成为本籍主教管辖下的自治教区。基督教重视教育,已开办了7所教育学院,有学生1.8万人。主要基督教组织有实得力华人教会、中华基督教会、基督教青年会和女青年会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新加坡传播很快,尤其是在受过较高的教育、经济收入较好的年轻人中。圣安德烈教堂和亚美尼亚大教堂是新加坡著名的基督教教堂。

二、服饰文化习俗

新加坡作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长期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不论哪个民族,一般都喜欢穿西服。但穿西服过于严肃,因而近几十年来,穿夹克衫和牛仔装也很普遍。妇女喜欢穿裙子,尤其是年轻姑娘所穿裙子的颜色特别鲜艳,洁白的上衣罩在薄薄的裙子上,显得轻盈飘逸,落落大方。老年妇女穿的裙子一般素淡庄重。学生上学穿校服,男学生穿白衬衫黑裤子,女学生则是白衬衫红裙子。

新加坡各民族仍保留着各自的民族服饰习俗。马来人的民族服装“纱笼”最有特色。纱笼宽大松长,穿在身上遮手盖脚。它分为便服和传统礼服,其中礼服讲究做工,尤其是传统女装都是用专门的丝绸或布料制成的,图案优美,工艺精细。穿上传统女装,头披一条单色薄纱巾,显得光彩夺目,婀娜多姿。男士穿上纱笼,头戴“宋谷”帽,则显得衣冠楚楚,飘逸大方。由于穿着纱笼上班不方便,马来人一般在探亲访友、上清真寺或传统节日时才穿纱笼。印度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袍,腰间扎一条白带;女人则穿裙子,披纱丽。

此外,新加坡还有很多行业服装,如商店有店服,工厂有厂服。男律师出庭时穿长袖衫和黑长裤,女律师穿白长衫和黑裙子。

三、饮食文化习俗

许多新加坡华人是中国东南沿海移民及其后裔,因而在饮食上比较喜欢甜食,尤其是广东菜。高层知识家庭早点喜欢吃西餐主食爱吃米饭包子,不吃馒头,下午一般要吃些点心。橘子蛋糕是华人喜爱的甜食。华人爱吃的菜有鲨鱼片、油炸鱼、炒虾仁、咖喱牛肉、鱼香茄子等。新加坡乡土菜“娘惹菜”是用猪肉和晒干的蕈加上椰子果乳、辣椒等调制而成。

马来人遵从伊斯兰教习俗,禁酒,不吃红肉,不吃宰杀前已死的动物的肉和血,爱喝咖啡红茶,爱嚼槟榔。他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带辣椒的菜,尤其爱吃咖喱牛肉,还爱吃一种发酵过的臭豆。马来菜常用椰奶和辣椒作配料。有一种“三巴”辣椒糊,是用番茄、蒜、胡椒、盐等制成,味道刺激。著名的小吃有沙嗲烤肉串,它是将一串串腌好的牛肉、羊肉或鸡肉在火炭上烤熟后,再蘸上用花生及椰浆调制而成的沙嗲酱,吃起来非常美味

马来人招待客人只用冰水或茶水作饮料,而不用酒。就餐时,男子两脚交叉在前,盘腿而坐,妇女则屈腿而坐。用餐时,马来人习惯用右手取物,不用左手。在马来人的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因此,用手取食,一是不能用错手,二是用餐前必须洗手。忽视这些细节,会被人认为不礼貌。

印度人爱吃大米饭和印度罗提(Roti)饼,饮红茶、咖啡、冷开水,禁食牛肉,也不食蛇肉面粉红糖、用油炸做成的“甜肉”,是印度人尤其是老年人喜食的风味小吃。印度菜大部分使用一种叫马沙拉的调味品,它主要是提取植物的根、叶、果实、种子制成,放入食物中以增加香味。

印度菜有15种以上的传统烹调方法,大体可分北印度菜和南印度菜两大菜系。北印度菜味道比较温和,辣味适度,主要与虾、羊肉、鸡肉、蔬菜等和咖喱饭一起吃。宫廷菜坦德利鸡(用酸奶酪炙烤的小鸡肉)是北印度菜的代表之一。泰米尔人常吃的南印度菜味道强烈、辛辣,将虾、羊肉、蔬菜放在香蕉叶子上和咖喱饭一起吃。

新加坡人有吃午茶的习惯,这是当年英国人传入的习俗,但新加坡人又加入当地的特色。午茶除传统的蛋糕、三明治、红茶外,点心还有面类、比萨饼、炸鸡、马来点心,饮料还有中国绿茶、咖啡、豆奶等。

新加坡餐饮业首创的一大特色就是“小贩中心”。这是一种类似中国夜市的美食中心。它把售卖各式各样熟食的小贩摊点都集合到一个屋檐下,食客们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同时吃到新加坡几乎所有种类的地道美食。“小贩中心”一般都有上百个摊位。一个个食摊依次排列,提供不同菜肴,现做现卖,确保新鲜。

“小贩中心”的前身就是路边摊。政府出于卫生和管理的角度,逐渐将所有的路边摊归拢,统一集中起来。其实从路边摊到“小贩中心”,不单是多了遮风挡雨的坚固顶盖和洁净的环境,有了整齐划一的坐椅和摊位,也无形中发展出了新加坡独有的庶民饮食文化。

四、居住文化习俗

在新加坡,随着快速的现代化进程,马来西亚风格的住宅所剩无几,乌敏岛(Pulau Ubin)是唯一能看到这种住宅的地方。不过新加坡有许多非常华丽的中国商铺建筑,尤其是在唐人街、翡翠山等区域。另外在乌节路(Orchard Road)附近的住宅区里还保留着一些殖民地时期建造的黑白相间的平房。在新加坡,最引人注意的是一排排由建屋发展局开发的“组屋”,数目达百万之众,这就是绝大多数新加坡人眼中的“家”。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1960年成立之初,只有9%的国民住在公共房屋里,超过50万人住在狭小、破旧、拥挤的危楼里,二战遗留下来的房屋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让老百姓圆“安居梦”,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1960~1980年,建屋发展局建造了近40万个单位的组屋。至1999年,建屋发展局已建了80万个单位的组屋。政府还向组屋居民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之后又推出以公积金支付首期及每月房屋贷款制度。

五、传统婚葬习俗

(一)新加坡传统婚姻习俗

1.新加坡华人的婚姻习俗

新加坡的华人在婚俗上,虽保留了一些中国的传统,但由于西化影响较严重,渐渐演变成中西合璧式婚礼。新加坡华人在结婚时,已经没有提亲、小聘和大聘的说法,多数人就是以“过大礼”来取代下聘的习俗,既不送喜饼,也没有“三件六礼”的习俗。但潮州人还保留了一些传统,那就是由公婆赠送媳妇四样金饰,以在喜宴上穿戴。此外,迎娶时新娘不能见到阳光,所以迎娶的时间常常是在清晨四五点天还未亮时进行。

迎亲上,新加坡有着和中国香港较为类似的习俗,新人通常到命相馆挑好良辰吉时后,新郎带着兄弟和男性亲友到新娘家迎娶,而新娘则有众多好姐妹在门口挡驾,新郎必须答复相关问题,同时还要给红包,在姐妹们满意后,才会放行让新郎入门迎娶新娘。

新郎把新娘迎娶回到男方家中后,新人就要拜公婆、祭祖,然后向公婆及长辈敬茶,之后再回到娘家向女方家人敬茶。

在喜宴上,新加坡人认为当场把红包打开取出礼金较为不礼貌,所以在收礼金时,有的新人还会特别定做一个礼金箱,让参加喜宴的亲友直接将礼金投入礼金箱中。喜宴上酒过三巡后,在主持人宣布下,由新人和亲人站在台前,共邀宾客一起举杯,高喊“饮先”来祝福新人,而且声音拉得愈长愈吉祥。在喜宴会场上,新加坡人习惯于用英文书写新人的名字,不会张贴“囍”字。

新加坡政府规定,每对新人必须到结婚注册局注册结婚,法律才能承认结婚的合法性,许多新人也都希望注册后能够排队申请政府的组屋,所以一些特殊的结婚习惯也由此而衍生出来。在华人的观念中,新人到结婚注册局注册后,还要宴客才算真正结婚。所以,有些新人在结婚注册局注册后,仍住在各自家中,一直要等到宴客后,两人才会住在一起生活。

2.新加坡马来人的婚姻习俗

马来人结婚一般在专设的穆斯林婚姻登记处进行婚姻登记。婚礼需要一男一女两个司仪。女司仪是被称作“玛克·安达姆”的中年妇女。她有各种马来结婚礼服供新人租借,婚礼时则包办新娘穿戴等一切工作。临近婚礼时,玛克·安达姆要去女方家中举行个仪式。仪式中要剃去即将出嫁女孩的眉毛、额头上的汗毛和鬓角上散乱的头发,然后教给她婚后生活的经验,最后将圣水倒在新娘头上以示洗净身心。婚礼当天由男司仪“卡提”主持。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新娘在布置好的“新娘室”等候新郎。新郎抵达后,坐在家中上座位置,接着开始伊斯兰教仪式的祈祷。此时,卡提来到新郎旁边,把结婚登记证交给新郎。新郎读完结婚证上的文句后,在上面签字。之后,新郎把“结婚费”交给卡提,意味着新郎用这些钱娶了新娘。卡提带着钱和结婚证前往“新娘室”,由女方收下钱,并在结婚证上签字。

3.新加坡印度人的婚姻习俗

印度人的婚礼一般在印度教寺庙举行,仪式由印度教僧侣主持。新郎新娘首先举行植树仪式,两人在同一个小盆里栽下树苗,象征着新的生活吉祥幸福。之后,举行更衣仪式。新娘身穿新郎赠送并由那些婚姻幸福的女性帮着穿的新衣,意味着新娘今后的一切都由丈夫负责。接着,僧侣在一个铁杯状的容器里点燃火种,新娘新郎围着圣火“净化”。然后,新人脖子上挂着花环,坐在席子上,这时鼓声高奏,据说是为了盖住印度人认为不吉祥的狗叫声和喷嚏声。四周的人向新人抛洒黄色的米粒,祝福新人在婚后美满幸福。婚礼即将结束的时刻,新婚夫妇从席子上站立起来,再次围绕圣火缓步,让灵魂在神圣的火光中又一次得到净化升华。

(二)传统丧葬习俗

1.新加坡华人的丧葬习俗

华人葬礼通常会持续3~7天,为了使所有的亲友都能参加,葬礼一般会在人们所住的组屋的底层或殡仪馆举行。逝者的近亲都会穿上丧服,丧服的颜色全是黑色、棕色或蓝色。吊唁时间一般是在晚上。为表示尊重,前来吊唁的人会站在棺材的尾部并鞠三个躬,而一位家属就会跪下并在棺材边静静地烧纸钱。焚烧纸钱是为了能让逝者在地下无金钱匮乏之虞。

有时候,参加葬礼时会被主人邀请留下来吃一顿饭。人们会彬彬有礼地交谈,为过世的人走得如此安详而欣慰。吊唁的宾客应穿上素色的衣服,如白色或黑色,一定要避免穿红色、粉红色或者金色的衣服。参加葬礼不能和逝者的亲人握手或道再见。华人相信葬礼上人越多越好。逝者的家人会给参加吊唁的人一根红线,保佑吊唁者回家时一路平安,也可以摆脱参加葬礼带来的噩运。

在吊唁时,将一定数量的钱放在信封内交给逝者的亲属也是一种普遍的做法。信封的颜色通常应是白色或棕色。有钱人家在收到礼金后通常会捐给慈善机构。吊唁时也可以送花或者花圈。有的人则会送一条毛毯并附上挽联,逝者的亲人会将这些毛毯披挂在灵堂内。

在华人的葬礼上,普遍还会举行的一种仪式就是焚烧纸做的“财物”,如房子、汽车、手机和钞票。这样,逝者在地下就会收到这些东西,并过上舒适的生活。

绝大多数的华人会在葬礼后进入守丧期——一个月到一年不等。在守丧期间,家庭成员每天穿着深色衣服,并在手臂上别一块黑布表示哀悼。

2.新加坡马来人的丧葬习俗

伊斯兰教义不允许进行火葬,因为穆斯林认为一个人的躯体应是完整的,不能经受任何改变或伤害。他们认为死亡是身体与灵魂的分离,这样灵魂能进入下一个轮回,葬礼上的气氛非常悲伤和肃穆。参加葬礼的人可以哭泣,但不允许哀号、长时间地悲泣和尖叫。

穆斯林一般会将逝者尽快下葬,通常在24小时内。逝者的遗体由同性的近亲帮助清洁,有时候会有一位熟谙各种程序和祈祷词的穆斯林帮忙。遗体随后会被用三到五块没有缝合的白布从头到脚包裹起来,并以头朝麦加的方向放好。人们会在遗体上撒上樟脑、檀香和香水以防腐臭。遗体下葬时不放在棺材里,而是直接埋入土里。裹尸布不会把头裹得太紧,这样遗体的脸颊能靠近泥土并面朝麦加。

逝者的亲人会通知其他人参加葬礼和下葬仪式。参加穆斯林的葬礼应穿上白色或其他素色的衣服,非穆斯林也可以参加穆斯林的葬礼,可以在下葬仪式后来到逝者的家里表达哀悼。穆斯林的葬礼通常很简朴和克制,前来吊唁的人只需静静地站着,鞠个躬并默默祈祷。吊唁时可送上鲜花,但一般不送花圈,可以送钱,用白信封将10~20新加坡元的钱装好然后送给服丧者。有时候逝者的家人会组织祈祷和背诵《古兰经》的仪式为逝去的亲人祈福。

3.新加坡印度人的丧葬习俗(www.xing528.com)

印度教徒的葬礼通常在家里举行,由一位梵文学者和逝者的长子主持。逝者的遗体经沐浴后会穿上一套新衣。遗体上会抹上檀香膏,周围则装饰着鲜花和花环。人们举行各种仪式并吟唱以帮助逝者洗涤罪恶的圣歌,遗体以朝南或朝北的方向摆放。前来吊唁的朋友和家人要瞻仰逝者的仪容。

在印度教的葬礼上,祈祷和所有的仪式结束后,鳏夫或寡妇会站在一边,等待前来吊唁的朋友和家人向他们致意后去瞻仰遗容。瞻仰遗容时应先鞠躬,然后默默祈祷,表达哀思后就可以离开了。

吊唁时一般的做法是带去鲜花或者花环,不用送礼物或金钱,要穿上素色如白色、黑色或灰色的衣服。衣服上避免有鲜艳的颜色和图案。

印度教徒死后一般会被火化,但儿童却被土葬。成年人的遗体于葬礼的同一天在火葬场火化,最后骨灰被抛入一条圣河或大海。

六、民族传统节日习俗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节日也丰富多彩。在新加坡,各个民族大都保持着各自的传统习俗,并相互融合。新加坡的法定节日有10个,分别是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卫塞节、开斋节、哈芝节、圣诞节、耶稣受难节和屠妖节。春节放假两天,其他节日放假1天。全年带薪假日共11天。

1.春节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是华人最大的传统节日。因新加坡华人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移民及其后裔,所以新加坡的春节习俗与中国福建、广东、海南比较相似。节前大扫除,装饰房间。门上贴春联,贴“福”字,寄托对新年的期盼和祝愿。在客厅摆上一盆桃花、银柳或橘子树,桃花象征幸福,银柳象征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橘子象征大吉大利。腊月二十四日送灶王。大年三十日吃团圆饭,给小孩压岁钱,守岁。初一拜年,给红包,吃甜花糕。春节期间,一般公司、商店也贴春联和摆放桃花、银柳或橘子树,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发达、万事如意。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每逢春节都要举行大型的“春到河畔迎新年”的活动。

2.端午节

端午节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爱国诗人和杰出政治家屈原。每年端午节到来之时,人们把米团扔进大海,据说是为了吸引那些鱼和海怪,以防止他的躯体被吞食。在新加坡,端午节庆祝活动最出色的部分就是东海岸公园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在这一年一度的节日中,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

3.中秋节

华人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中秋节。节日期间,当地的孩子们拿起传统的五颜六色的灯笼到处游玩,而各种各样的月饼是人们自己享用或送礼的应节食品。到了夜晚,裕华园就成了节日焦点,因为这里通常有传统灯笼展和猜灯谜的活动。

4.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穆斯林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新加坡的开斋节极为隆重,伊斯兰教徒一大早就进行祷告,男女老少皆沐浴更衣,然后探亲访友,举行庆祝活动。每个家庭还要向穷人施“开斋捐”,而且还会点亮一盏盏彩灯,准备好以椰叶包裹的米糕、以椰奶烹煮的牛肉、椰肉炒红辣椒等丰盛的菜肴。和中国新年一样,伊斯兰教徒也在这期间打扫住屋、拜访亲友、添购新衣、准备特殊食品,并且恳求长辈原谅晚辈的过错。

5.哈芝节

哈芝节也称宰牲节、古尔邦节。按伊斯兰教历法,每年的12月10日是宰牲节,以纪念先知亚伯拉罕为真主所作的奉献。穆斯林聚集在清真寺祈祷后,便会举行“献祭”仪式。仪式中会将人们奉献的羊宰杀,其中三分之二的肉分发给穷人,剩下的肉分给那些奉献祭品的人。这种方式使整个穆斯林社会团结一心,互相照顾。余下的时间穆斯林会用来走亲访友。

6.屠妖节

屠妖节,或称为灯节,是印度教教徒庆祝光明战胜黑暗、正义击败邪恶的节日。屠妖节亮灯仪式标志着庆祝活动的开始。节日期间,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住屋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度教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负着铁架,刺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或赎罪。节日期间,人们去寺庙做祷告。每个家庭也会烹煮香浓四溢的节日佳肴。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小印度的寺庙和街道用彩灯和花环精心装饰,再加上五彩的拱门,整个地区被点缀得格外绚烂。

7.卫塞节

卫塞节是佛教的重要节日,时间是5月10日。佛教有佛诞节、佛成道节和佛涅槃节,分别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成佛和圆寂。东南亚国家把这三个节日合在一起,称卫塞节。节日期间,佛寺要举行法会等宗教活动。

8.圣诞节

圣诞节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时间是12月25日。节日前,人们用灯光和烛火装饰房间和常青树(圣诞树),寄送贺卡,向小孩和穷人赠送礼物。节日期间,家人尽量团聚,并走亲访友,互相馈赠。圣诞节一般和公历新年连在一起庆贺。

9.耶稣受难节与复活节

耶稣受难节是在每年四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纪念耶稣牺牲的节日,是一个庄重的节日,受难节之后的星期日便是复活节,庆祝耶稣的复活。受难节与复活节都是纪念和感恩的节日。

七、社交礼仪和禁忌习俗

在新加坡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独立以后,政府奉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同时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提倡文明礼貌,使新加坡社会逐渐形成相互尊重、民族和睦的良好风气。

(一)社交礼仪习俗

1.日常交往礼节

在日常交往中,要注意衣着整洁,讲究卫生。衣着邋遢,不刮胡须,会被人轻视,或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收到礼品时,要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回赠同等价值的礼品。礼品要注意包装。送礼应用右手以示郑重。除非对方要求,一般不要当面打开礼品。

2.见面礼节

新加坡人见面时,通常互相握手。熟人见面也可以点头示意。印度人见面时一般是双手合十致意。马来人则按伊斯兰教习俗,双手合在一起,互相在手面手背轻拍几下,然后把手贴住额角或嘴唇。

称呼方面,对男性可称先生。如果对方年龄较大,则年轻者应称年长者为老先生或某老。如果知道对方的职位,可直接称呼某经理、某总经理、某董事长等。对女性可称呼小姐,对年长女性可称女士。如果知道她的职务,也可称某经理、某总经理、某董事长等。

3.谈话礼节

同人谈话时,一定要认真倾听,目视对方,以示尊重;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随意打断对方说话。在新加坡,谈话时双手贴在臀部,是表示你在发怒的姿态。除非你真在发怒,否则千万注意不要把双手贴在臀部。

4.宴请和聚会礼节

新加坡人招待客人,一般是请吃午餐或晚餐。如果赴宴,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客人的言谈举止应稳重有礼。如果在主人家做客,吃完饭应主动帮助收拾和清洗餐具。与马来人、印度人一起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二)日常禁忌习俗

1.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禁忌

新加坡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与人交往时,尽量不要询问和谈论个人的性格、配偶情况、宗教信仰等,因为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新加坡有自己的政治社会特色,所以也不要议论当地的政治或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

新加坡人不喜欢听“恭喜发财”的祝词,因为他们所理解的“发财”是发“不义之财”。和其他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新加坡人视头部为心灵所在,头被人触摸即被视为受到侮辱。千万不要摸别人的头尤其是小孩的头以示亲热和善意。

在色彩方面,绝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非常喜欢红色。他们认为,艳丽夺目的红色,是庄严、热烈、喜庆、吉祥的象征,而且还具有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黑色、紫色不为新加坡人所欢迎。在他们的意识里,黑色、紫色代表着不吉利。另外,新加坡人对白色也普遍看好,视之为纯洁与美德的象征。新加坡目前的国旗,就是由红色和白色两种色彩构成的。

就数字而论,新加坡人对“4”与“7”这两个数字的看法不太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华语中,“4”的发音与“死”相仿,而“7”则被视为一个消极的数字。

在日常生活里,新加坡华人对传统民俗非常讲究,吉祥字、吉祥画在他们的周围随处可见。最受他们喜爱的吉祥字有“囍”、“福”、“吉”、“鱼”等。最受他们欢迎的吉祥画,则有表示“平安”的“苹果”,表示“和平”的“荷花”,表示“力量”的“竹子”,表示“幸运”的“蝙蝠”等。

新加坡是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不养猪,不吃猪肉,只吃食草类动物,如牛羊肉。印度人则视牛为圣物,不杀牛,不吃牛肉,而吃羊肉和猪肉。

2.宗教活动中的禁忌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非常神圣。非穆斯林如要进入,必须事先征得同意,并由穆斯林陪同。进入时须脱鞋,并从右门进入。

新加坡注意维护宗教的严肃性,尊重各宗教的创始人,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禁止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宗教名称或象征性标志。

3.政府禁令和民间避讳

在新加坡,人们普遍讲究社会公德。政府通过采用“法”与“罚”这两大法宝,去促使人们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在今日的新加坡,讲究社会公德,可以说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去新加坡时,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必须心中有数。例如,在新加坡,公共场所不准嚼口香糖,过马路时不能闯红灯,“方便”之后必须拉水冲洗,在公共场合不准吸烟、吐痰和随地乱扔废弃物品。不然的话,就必受处罚,需要交纳高额的罚金,搞不好还会吃官司,甚至被判笞刑鞭打。

新加坡提倡节约,在饭店吃自助餐,取到盘中的食品应全部吃完,否则会受到按餐费加倍的处罚。

本章小结:

新加坡政府廉洁,精英治国,勤奋高效,法制健全,政治稳定,种族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政府推行自由贸易,不断引进人才,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和经济,加上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迅速崛起,成为东盟国家的典范。

思考题:

1.分析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之后遇到了哪些矛盾使得它们最后又分道扬镳?

2.新加坡作为一个没有腹地的国家,在发展经济上有哪些独创的举措?

3.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对中国解决住房问题有哪些启示?

4.新加坡固有的旅游资源本不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东南亚的旅游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