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社会的发展——东南亚历史文化章节

马来西亚社会的发展——东南亚历史文化章节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马来西亚国歌为《我的国家之歌》。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月光曲》配了新词,成为马来西亚国歌。马来西亚人口分布极为不均。

马来西亚社会的发展——东南亚历史文化章节

第二节 马来西亚社会的发展

一、当代马来西亚概况

(一)国家名称及国家象征

马来西亚(Malaysia),简称大马[1],其国名源自希腊文,意为“墨土地”,因盛产橡胶和锡,又被称为“橡胶和锡的王国”。在马来语中,“马来”意为“黄金”,因此马来半岛有“黄金半岛”之称。

马来西亚国旗别称“辉煌条纹”。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国徽中间为盾形,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五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四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底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三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团结就是力量”。

马来西亚国歌为《我的国家之歌》。1968年的国家宪法确定了这首歌为国歌。据说这首歌是根据1880年在非洲塞舌尔群岛的流行曲改编而成的。当时霹雳州苏丹被英国人流放到塞舌尔群岛,他的儿子们偶然学会了这首歌。1888年,当霹雳州苏丹伊斯德里斯一世访问英国时,这首歌被当作霹雳州的苏丹国歌演奏。后来这首歌被称为《月光曲》。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月光曲》配了新词,成为马来西亚国歌。歌词大意:我的国家是我出生的故土,人民在生活、团结和进步。上苍赐予我们快乐和幸福。祝我们的国王平安在位!上苍赐予我们快乐和幸福。祝我们的国王平安在位!

马来西亚的国花为木槿,又称为朱槿、赤槿、大红花,当地人称“班加拉亚”。这种红彤彤的木槿花朵,象征马来西亚人民热爱祖国的烈火般的激情。据古书记载,木槿生自东海日出之处,其叶如桑,而且两棵树往往同根偶生相依,所以又称为扶桑

(二)自然地理概况

马来西亚位于北纬0°~7°,东经97°~120°,国土面积为33.0257万平方千米,陆地边界线总长约2700千米。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两地东西间距最长1500千米,最短750千米。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由沙捞越和沙巴两个地区组成,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东北部与文莱接壤,沙巴的北端与菲律宾的巴拉望岛只有一水之隔。

马来西亚所有的州都临海,海岸线长而曲折,共长4192千米。著名的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因马来半岛南岸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它西连安达曼海,东通南海,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080千米,西北宽370千米,东南宽37千米,面积6.4万平方千米;海底比较平坦,多泥沙质;水道狭长,处于赤道无风带,终年高温多雨,风力很小。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货物吞吐量,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马来西亚境内山地居多,地势崎岖。就地势而言,西马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沿岸为冲积平原,中部为山地,帕加拉提提罔萨山脉从北到南横贯马来半岛。总共有8条基本平行的山岭纵贯南北,其中处于东部的大汉山海拔2185米,为东马最高峰,素有“马来亚脊背”之称。东马北部沿海为冲积平原,内地为森林覆盖的丘陵和山地,山峰多在2000米左右。克罗克山脉纵贯南北,其主峰基纳巴卢山海拔4101米,为马来西亚的最高峰,亦为东南亚最高峰。

马来西亚河流多且河道短,多急流和瀑布,但大河很少,多为由南朝北走向。位于东马的拉让河是全国第一大河,最长的河是彭亨河,有320千米,卢帕河是全国最宽的河流。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炎热多雨,湿度较大。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夜晚有点冷;大城市多在沿海平原,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为25℃~30℃。年平均降雨量达到2000~2500毫米,吉隆坡年平均200个雨天,沙捞越可达253个。马来半岛西岸每年9~12月为雨季,西马东岸、沙巴、沙捞越等地雨季为每年10月至翌年2月。

(三)人口、民族、语言

2008年,马来西亚人口达到3100多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85人。

马来西亚人口分布极为不均。东马人口较少,西马人口众多,2000万的国民居住在马来半岛,其中有3/4的人口居住在西海岸区。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约有30多个民族。主要以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三大民族为主体。华族和印度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而是指从中国和印度移民而来的华人和印度人及其后裔。其中主导政治马来人占70%,华人占20%,印度人占8%,其他种族占2%。

全国除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三大民族外,在西马的少数民族有尼格黎多人(又叫矮黑人,分为克西乌人、金塔克人、查海人、巴特克人)、先努伊族(分为特米亚尔人、色迈人)和原古马来族(分为贝兰塔斯人、特穆安人和查昆人),这些少数民族统称为原住民;在东马,有海达雅克族(又叫伊班族)、陆达雅克族(又叫比达育族)、米兰诺族、卡达山族、穆鲁特族、巴查乌族、印度尼西亚族等。此外,还有少量欧亚混血人分布在马六甲、沙捞越等地区。

马来西亚民族众多,语言类型也是丰富多样,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都是流行语言,其中马来语为国语和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在华人社会中,中国的地方方言也很普遍,主要是广东话、福建话、海南话和客家话。

(四)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森美兰、彭亨、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以及华人居多的马六甲、槟榔屿共11个州和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分别是首都吉隆坡、纳闽和普特拉贾亚(联邦政府行政中心)。

州以下设县、区、乡,沙捞越州和县之间设立有省。各州设有议会,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拥有宪法、州旗、州徽和州歌等。13个州中有9个州(玻璃市、吉打、霹雳、雪兰莪、森美兰、柔佛、吉兰丹、丁加奴和彭亨)由世袭的苏丹掌权,其他4个州由州长执政。沙捞越州土著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坐落在马来半岛西南沿海,面积约250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城市。城市西、北、东三面环山,巴生河及其支流鹅麦河在市内汇合后,从西南流入马六甲海峡。“吉隆坡”在马来语里的意思是“泥泞的河口”。1857年,华侨来此开采锡矿,后逐步发展为城市,1896年成为行政首府,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政治、经济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交通电信枢纽。尽管从1999年开始,马来西亚大部分政府机构逐步搬迁到了马行政中心普特拉贾亚,但马来西亚国会、国家王宫以及部分政府部门仍然保留在吉隆坡市内,马来西亚中央银行、证券交易所、电信公司等机构总部还留在吉隆坡。

新首都:普特拉贾亚(Putra 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35千米处。1995年,马来西亚开始兴建新首都——普特拉贾亚,当地华人又称之为布城,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从1999年起,总理府、副总理府和政府各部陆续迁入普特拉贾亚办公。

二、当代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由于马来西亚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结构在1966年之前发展片面、畸形,以农业为基础,制造业落后,依赖橡胶和锡的生产。196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1970年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建立以马来人为中心的经济结构。同时,进口替代工业逐渐向出口导向工业发展。这些措施使得马来西亚在短时期内快速步入工业化轨道,成为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开始强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1970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长期影响,马来西亚出口额大幅度降低,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政府遂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增长等措施,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之一。1991年提出《2020宏愿》和《第二个远景计划》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2003年,巴达维上任后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建设,鼓励发展旅游和教育事业,实现经济多元化,并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

2006年4月,马政府第九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获得国会通过,其主题是“共同迈向卓越、辉煌和昌盛”,施政重点是降低财政赤字,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农业投入,扶持中小企业,推动旅游业发展。2007年,马政府相继实施北马输油管线、伊斯甘达经济特区、北马经济走廊和东海岸经济区等大型发展计划,以刺激经济发展和实现未来经济转型。

2008年马国内生产总值为2224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6%,经济增长率为5.5%。人均GDP达到8140美元,在东南亚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和文莱,居第三位。

马来西亚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新加坡、日本和中国,主要出口电子电器产品、化工产品、液化天然气、原油、棕油,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燃料等;主要投资者有美国、日本、中国、新加坡、荷兰,投资于电子电器、印刷出版、化工产品等行业。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目前,马来西亚生产的主要矿产有天然气、石油、煤、锡、铝土矿、铁、铜、钦铁矿稀土金属等资源。此外,马来西亚还有较丰富的锑、金、重晶石高岭土、硅砂等矿产资源。

马来西亚拥有世界上品位最高、储藏量居世界第二位的锡矿,总储量逾150万吨,出口量占世界3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产锡大国。

沿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2008年全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40亿桶,石油产量达到日均72.7万桶。2008年该国的石油日均消费量为54.7万桶,日均石油净出口量达到约18万桶。石油分布在近海的三个储油地: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沙巴盆地,其中马来盆地是最大的储油地。马拥有探明天然气储量约85万亿立方英尺[2],是亚太地区仅次于印尼的最大的探明天然气储量国。

马来西亚煤的储量为17亿吨,主要分布在沙捞越州、沙巴州、霹雳州、雪兰莪州和玻璃市州,其中14亿吨(约82%)位于沙涝越州。(www.xing528.com)

马来西亚铁矿品位高,含铁量超过50%,储藏量超过1亿吨。

2.生物资源

马来西亚拥有物种数量4.5万种,居世界第一,堪称世界生物基因库。这里1平方千米面积森林中的植物种数,相当于欧洲10万平方千米面积上的种数。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类的动物种数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

马来西亚森林覆盖率约为75%,林地面积2348万公顷,多为常绿雨林。经济树种70多种,以龙脑香料为主,约占木材出口的90%。盛产多种热带硬木,曾提供世界热带硬木消费量的25%。硬木主要包括竹、樟树、黑檀、檀香、柚树、棕榈和红树等。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超过1400种。

内地和沿海渔产丰富,主要有鲭鱼、白鱼、小鲤鱼、宝刀鱼和鲷鱼等。西海岸盛产龙虾

(二)工农业发展状况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发展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建筑材料石油化工纺织品等。制造业发展最快,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居领导地位,占1/3,是保持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2006年制造业销售收入5113亿零吉特,增长11.2%,就业人数108万。但是,制造业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出口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

在电子产业方面,马来西亚已成为东南亚电子及电器产品的主要输出国。采矿业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木材采伐业也很发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全国耕地面积414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31%左右。粮食作物有水稻木薯、番薯、玉米、豆子等。马来西亚是世界稻米进口国之一,稻米自给率为65%~70%,长期不能自足。

马来西亚独立后,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对经济作物的组成和比重逐步进行调整,发挥本国热带农业的优势,因地制宜,开辟广阔的外汇来源,充裕国家经济。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棕、胡椒、菠萝、茶树、椰子咖啡、可可、烟草、腰果等。目前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油棕和胡椒生产国,还是世界第三大橡胶生产国。

(三)商业和服务业

马来西亚商业相对来说比较繁荣。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商业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马来西亚零售业比较发达,是亚洲重要的购物地之一。

服务业是马来西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2008年,服务业产值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5%,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7%。服务业范围广泛,包括水、电、交通、通信、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饭店、餐馆、不动产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等。2009年4月22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将逐步取消对卫生和社会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商业服务、计算机等27个服务行业的外资股权限制,以吸引更多投资、技术以及高端人才,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

马来西亚货币单位零吉特(Ringgit),表示“元”,当地中文称“零吉”,以大写RM表示。目前流通的钞票面额有1000、500、100、50、20、10、5、1零吉特,另有50、20、10、5、1分铸币。1零吉特等于100分(Cents),当地中文称“仙”。1美元约等于3.535零吉特,1元人民币等于0.517零吉特(2009年8月)。

(四)交通运输业

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是东南亚公路最多、最好的国家之一。航空业亦较发达。

1.陆运

马来西亚可以分为东马和西马两个区域,由于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马来西亚的交通系统在两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发展。在西马西海岸地区,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连接各个大小城镇,主要的高速公路集中在巴生河流域、新山和槟城。在东马和西马东海岸地区,平坦的高速公路相对较少,主要的公路是弯曲的州际公路和未铺设沥青的石渣路。

西马的铁路系统由马来亚铁路局管理,由新加坡出发一路往北连接了西马地区的主要城镇;东马则仅有一条在沙巴境内负责货物运输的铁路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大力投资铁路建设,主要项目有造价40亿~50亿马元连接北海和新山的双轨铁路、吉隆坡轻轨铁路系统等。

2.水运

马来西亚的水运主要以海运为主,超过90%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海运实现的。近年来马来西亚大力发展远洋运输和港口建设。主要港口包括了巴生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其他较次要的港口有基度龙角、亚庇、古晋、巴西古当、关丹、槟城、美里、山打根、斗湖等。

马来半岛和沙巴、沙捞越的各个岛屿之间主要都是通过渡轮实现往返的。特别是沙捞越河岸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快艇。马来西亚的快艇设备都很好。

3.空运

马来西亚的主要机场是吉隆坡国际机场,其他机场有苏邦国际机场、亚庇国际机场、古晋国际机场、新山国际机场、哥打巴鲁国际机场、槟城国际机场,另外在内陆地区也有供小型飞机起落的简易机场。提供国际航空服务的公司有马来西亚航空、新加坡航空、国泰航空等,提供国内航空服务的公司则有亚洲航空和飞荧航空。

(五)旅游业

1.旅游发展概况

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第三大经济支柱,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马来西亚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进行旅游宣传和专业人才的培训。旅游业的发达,大大促进了其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交通与服务等行业,同时也起了交流文化和科技的作用。

马来西亚2008年接待外国游客总数达2205万人次,比2007年同比增长5.1%。游客主要来自邻近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泰国、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其余来自西欧和北美,国内游客也占相当一部分。

马来西亚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1990年,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是第一批中国公民出境游的目的地国之一,同时,中国也是马来西亚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

2.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景点

(1)吉隆坡: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中部,离海岸约35千米,西、北、东三角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巴生河及其支流刚巴克河在市区交汇。吉隆坡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多民族的特色,古老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各式建筑和谐并存,互相映衬。

吉隆坡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吉隆坡火车站、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国家清真寺、国家博物馆和黑风洞等。

(2)槟榔屿:槟榔屿是马来西亚西北部一个小岛,因盛产槟榔而得名。槟榔屿岛是一个龟形小岛,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5千米,面积285平方千米。它扼守马六甲海峡北口,与马来半岛隔一条3千米宽的海峡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槟榔屿景色秀丽,名胜林立,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胜地,享有“印度洋上的绿宝石”、“东方珍珠”的美誉,旅游业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既有气势磅礴的海岸峭壁,延绵数里的金色沙滩,海水清澈的海滨浴场,青翠葱郁的田畴风光等自然风光,更有多种文化并存的人文历史遗迹。包括中国人修建的佛教寺庙、宗族祠堂,以及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宗教寺庙等众多风格各异的建筑。这里的主要景点有极乐寺、卧佛寺、观音亭寺、邱氏宗祠、圣乔治教堂、科林回教堂和马里安曼印度庙等。

(3)马六甲: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该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其后从16世纪始先后成为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这里的主要景点有三保庙、三保山、荷兰红屋。

(4)大汉山国家公园:大汉山国家公园原名乔治五世公园,地跨吉兰丹、丁加奴和彭亨州。这个共4343平方千米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热带雨林之一,历经130万年。林中的动物与植物至今仍未曾遭人破坏,保持原始状态,拥有许多珍奇的动植物,在马来西亚素有“绿色心脏”的美称。

(5)东马旅游区:东马由沙捞越和沙巴两州组成,是热带雨林的王国,这里的森林、土著民族文化保留得相当完整。沙捞越州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有碧绿的丛林、独特的动物和植物、白色的沙滩、人迹罕至的神秘岛屿。这里有大量的犀鸟,号称“犀鸟之乡”。犀鸟是一种形态优美、色彩艳丽的鸟儿,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鸟。沙捞越州的首府古晋市内新旧建筑交替,河渠纵横,绿水悠悠,装载橡胶、椰子、胡椒的小船穿梭往来,素有“水上之都”之称。沿河两岸的高脚长屋,更是古晋的特色。主要景点有巴谷国家公园、姆鲁国家公园和尼亚洞穴国家公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