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莱社会发展: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文莱社会发展: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莱国花又被称为“最善变的国花”。外来民族的人数已大大超过当地土著民族。但是文莱的华人多数至今还没有取得当地国籍。原称文莱市,1970年10月4日,现任苏丹为昭彰其父为该镇建设所作的贡献而改为现名。

文莱社会发展: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第二节 文莱社会的发展

一、当代文莱概况

(一)国家名称以及国家象征

文莱全称为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 Brunei Darussalam),全名意思为“生活和平之地的海上贸易者”。Negara是马来文,意为“国家”。Brunei(文莱)一词源于梵文,意为“航海者”。三世苏丹阿哈默德统治时期,国家繁荣安宁,于是,苏丹将国名加上了达鲁萨兰。马来语中Darussalam(“达鲁萨兰”)是伊斯兰宗教词语,意为“和平之地、安乐世界”或“和平之邦”。

1906年,当文莱还是英国的保护国时,就制作了文莱第一面国旗——呈长方形的黄色旗帜。当时国旗由黄、白、黑三种颜色组成,分别代表文莱在协议上签字的苏丹及辅政的两位亲王(由于当时苏丹尚小,就由首席大臣和内务大臣两位亲王摄政)。现在的国旗由黄、白、黑、红四色及国徽组成,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文莱宪法规定:国旗图案上的黄色象征苏丹至高无上,黑白两条斜条则纪念两位有功的亲王。

文莱国徽是由王室标志发展而来的,呈红色,中心图案是一轮上弯的新月,表明文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从新月中心向上绘有一根棕榈树干,其上端是有双翼的圆柱,象征国家的公正、繁荣与和平受到保护,双翼上端是一顶华盖和一面燕尾旗,象征王室。新月中央用金色马来文写着:“遵照真主的旨意行事”(或译为“永远在真主的指引下”)。中心图案两侧绘有两只手臂,象征穆斯林向真主祈求和文莱臣民对苏丹的拥护,以及政府促进人民福利、国家和平与繁荣的决心。在国徽底部饰带上写着:“文莱达鲁萨兰国”,“和平之城——文莱”。

文莱国歌为《真主保佑苏丹》,歌词大意是:真主保佑陛下万寿无疆,公正英明地统治国家,幸福地领导我们臣民,君主国和苏丹生活安宁。真主啊,保佑文莱这个和平之邦。

文莱国花是“辛波嘎加”,即康定杜鹃。相传康定杜鹃源自黄帝之时,后来传到文莱。据说杜鹃传到文莱的第一天,文莱上空出现紫霞,于是国王将杜鹃定为文莱国花。文莱国花又被称为“最善变的国花”。这是因为康定杜鹃刚开花时是玫瑰红的颜色和规则分布的菱形花瓣,一个多星期之后,又变成了亮丽的黄色,原本菱形的花瓣也消失了,变为五片流线型的黄色花瓣。

(二)自然地理概况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在北纬4°~5°,东经114.2°~115.2°。北濒南中国海,与我国的南沙群岛邻近,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东西两个不相连的部分。国土面积为5765平方千米,有33个岛屿。海岸线长约160千米,从文莱湾的东北角向西南一直延伸到沙捞越边境。

文莱沿海为狭长平原,内地多山。东部的淡布伦地区地势较高,多丘陵、山地。西部的白拉奕河流域、都东河流域及文莱—穆阿拉地区是文莱苏丹国的主要部分。南部内地为崎岖的山地和丘陵。北部和西北部由于受河流冲刷的影响,沿海多沼泽平原,地形开阔平坦,地势较低,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全国分布着四条河流:文莱河、都东河、白拉奕河及淡布隆河。其中,白拉奕河为文莱第一大河,全长32千米。巴贡山是全国最高峰,海拔1841米。

文莱自然景观优美,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一年没有十分明显的干湿季节,可以大致分为旱季和雨季两季,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雨季,3~10月是旱季。最高气温一般为33℃,最低气温为24℃,年均气温28℃。

(三)人口、民族和语言

根据文莱经济计划发展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2月29日,文莱人口已达40.6万,其中马来人口26.94万,占总人口的66.4%;华人数量达4.46万,占总人口的11%,为第二大民族。由于文莱以马来语、回教、君主为国家立国观念。因此,华人虽人数众多,但是并不享有政治地位,也不允许成立政治团体和政党。

文莱人口分布不均,全国97%的人口生活在西部,只有大约1万人生活在多山的东部。

文莱民族主要有:马来人、华人和当地土著——达雅克人。外来民族的人数已大大超过当地土著民族。

(1)马来人:马来人最早于13~15世纪从苏门答腊马六甲迁移到文莱。20世纪初,文莱发展石油事业和种植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又有大量马来人移入,其中不少来自沙巴和沙捞越。马来族一般居住在沿海地带,主要在政府、金融、贸易、石油等部门工作。文莱王室也属于马来族。

(2)土著:当地土著居民统称为“达雅克人”(意为“内地人”),讲达雅克语。这个名称中包含许多民族成分:杜逊人、伊班人、克达扬人等。土著居民与马来族同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是原始马来人的后裔。他们一般居于内地,但迁居于海边或城市生活后,其文化习俗便很快消失。与马来人通婚后,也会改信伊斯兰教,便会以“马来人”自居。

(3)华人:华人主要分布在城市及城郊。早在我国明朝就有大量的华人迁徙到文莱。自19世纪下半叶起有更多的华人为了寻找工作来到文莱。但是文莱的华人多数至今还没有取得当地国籍。1960年文莱通过一项法律规定:华人只有在文莱总共生活了25年以上,而且,其中有20年连续居住在文莱,并通过了马来语测试,才能变成苏丹的臣民。1984年文莱独立后,已成为苏丹臣民的华人也就成了文莱国的公民。但这些取得公民权的华人只占当地华人总数的10%左右。作为非公民的华人不能享受社会福利,在政府机构任职的可能性很小,要想获得土地也非常困难。

另外,在文莱还有一些英国人的后裔和印度人的后裔。

马来语为国语。19世纪,英国人进入马来地区后,英文开始推广并通用华语使用较广泛。文莱华人除了说英语和马来语外,还讲闽南语、广东话等,而且绝大多数华人能讲普通话(当地人称为华语)。

(四)行政区划

文莱行政区划分区、乡和村三级。全国分为文莱—穆阿拉区、都东区、马来奕区和淡布隆四个区。区长和乡长由政府任命,村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文莱—穆阿拉区是首都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的所在地,也是文莱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

斯里巴加湾市在17世纪被定为首都。原称文莱市,1970年10月4日,现任苏丹为昭彰其父为该镇建设所作的贡献而改为现名。斯里巴加湾是其父的封号,斯里为“光荣、辉煌”之意,巴加湾意为“神圣”。面积为15.8平方千米。

二、当代文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文莱历史上曾是东南亚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国,从20世纪初发现石油到六七十年代石油、天然气的大量开采,文莱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发展成为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产油国和世界主要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是文莱的经济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和出口总收入的96.7%,形成了过分单一的经济结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文莱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近年来,文莱侧重油气产品深度开发和港口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过努力,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渐下降到40%,非油气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约占整个GDP的60%。特别是建筑业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油气工业的重要产业。服装业亦有较大发展,已成为继油气业之后的第二大出口收入来源。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文莱经济造成冲击,货币贬值,一些主要的国有公司亏损严重,经济衰退。为振兴经济,文莱政府设立国家经济发展理事会,对政府所属企业和公用事业实行私有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石油产量和出口,整顿金融秩序,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削减政府开支。经过政府的大力调控,文莱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目前,文莱政府一方面增加对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等的投入,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和增加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际社会支持和参与文港口、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等。2008年,文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7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一)自然资源

文莱的自然资源品种比较单一,优势在于石油和天然气。据估算,文莱尚待开采的原油储量为16亿桶,还可以开采30年;尚待开采的天然气储量为3220亿立方米,还可以开采37年。

除了油气资源外,文莱的森林资源和热带农产品等也较为丰富。文莱境内3/4的土地上都覆盖着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高,其中绝大部分为从未开采过的原始丛林。全国有11个森林保护区,面积为2277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9%,86%的森林保护区为原始森林。

文莱还出产橡胶椰子胡椒等热带作物,其领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白拉奕河、都东河、文莱河和淡布伦河中也盛产鱼虾。

(二)工农业(www.xing528.com)

文莱工业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提炼为主。近年来,建筑业发展快,现已是新兴的第二大产业,服装业发展也较快。其他还有食品加工、家具制造、陶瓷水泥纺织等产业。

由于文莱的大部分国土被森林所覆盖,耕地面积小,土地资源贫乏,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很差。随着20世纪70年代油气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很多人弃农转业,传统农业受到冲击,现仅种植少量水稻、橡胶、胡椒和椰子、木瓜等热带水果,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仅占1%左右。近年来,文莱大力扶持以养鸡业为主的家禽饲养业,鸡肉已能90%自给,鸡蛋实现完全自给。政府鼓励经济多元化,重视发展现代化,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土壤肥力。水产品无法自给,大量从沙捞越进口。农产品进口长期实行零关税,也无关税壁垒。

(三)商业和服务业

文莱的商业、服务业基本上为华人所控制。有的华商经营进出口业务,有的充当中介商,也有的从事零售业。城镇中的旅馆饭店服装店和理发店等多数是由华人开设的。

近年来,文莱政府鼓励发展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服务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60%。

目前,文莱的服务业部门多与政府有关。电信业仅有两家公司,其中一家由政府通讯部管理;邮电部门由政府经营;首相府下属的石油局管理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政府中的电力服务局负责进行大规模的电力生产、输送、分配,但电力部门有一家独立的私营发电厂。

(四)交通

1.陆运

铁路运输在文莱无足轻重,目前仅诗里亚到巴达斯有一小段轻便铁路。公路则四通八达,路况良好。2007年公路总长为3773.7千米,其中柏油路约2400千米,交通非常方便。

文莱公路网中60%为国家公路,由文莱公共工程局直接管理;30%为地方公路,由地方政府机构管理;10%为私营公路,多由文莱壳牌石油公司出资修建和管理。

文莱是世界上拥有私家车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每1.8人拥有1辆私家车。由于私家车比例高,因此除首都与其他城镇有不定时的公共汽车外,全国几乎没有公共交通服务系统。

2.水运

水运是文莱重要的运输手段。文莱出口的油气、进口的绝大部分货物都必须靠海运。穆阿拉深水港是文莱的主要港口,全国9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都通过穆阿拉港进出。此外还有斯里巴加湾市港、马来弈港等。另有诗里亚港和卢穆港等,主要供出口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使用。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泰国、菲律宾、印尼和中国台湾有定期货运航班。

3.空运

文莱航空运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国际机场,技术设施先进,可停泊包括波音767和空中客车在内的各型飞机,年接待旅客220万人次和运送5万吨货物。国家所有的文莱皇家航空公司有8架波音767、2架波音757、2架A329空客和2架A319空客,已开辟26条国际航线,每周有130多个国际航班。

(五)旅游业

1.旅游业发展概况

旅游业是文莱近年来除油气业外大力发展的又一产业。文莱政府为了改变过分依赖油气资源的单一经济结构,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发展旅游业,吸引海外游客赴文莱旅游。自2001年正式推展旅游以来,文莱每年旅游业都取得了30%~35%的增长,每年为文莱创汇达5亿美元。

文莱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天然海滩、水村风光,使其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同时,文莱浓郁的异国风情,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三位一体的政体,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都对世界各国的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2007年,文莱的入境游客达17.8万人次,旅游对GDP的贡献为11%。2008年,文莱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又创新高,约20万人次。其客源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各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国、韩国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2000年,文莱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公民自费赴文莱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文莱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2005年4月20日,中国与文莱有关部门和企业又在胡锦涛主席访文期间签署了包括加强两国旅游合作的5个双边合作文件。文莱已经为中国旅游者提供了“落地签证”,而文莱公民也可以享受赴华最高期限为两周的免签待遇。

目前,文莱已开通到我国上海和香港的直航,每周三四班。文莱的航空公司计划把航线拓展到中国其他城市。前往文莱旅游的中国游客日益增多,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文莱重要的旅游客源国。

2.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资源

文莱旅游资源丰富,且主要集中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市区集中了全国的中枢机构——政府各机关。这里有清真寺、皇家资料馆、国会大厦等各种建筑,千姿百态。首都的景点主要有宛若海市蜃楼、独具民族特色的水上村庄,被誉为当代王宫之冠的文莱苏丹王宫——达鲁萨兰宫,赛福丁清真寺等。

(1)阿耶水乡: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水上村落,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它坐落在文莱河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及阿拉伯一些古代名著中就有记载。现在的阿耶水乡由28个水上村落组成,人口近3万(约全国1/10的人口)。水泥或木板做成的人行道把千家万户串联在一起。人们外出还可乘坐木舟、舢板或汽艇,水陆往来十分方便。游人可乘水上的士,沿文莱河看看这里的地方特色,还可进入水村居民家中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

(2)达鲁萨兰宫:被称为“当代王宫之冠”,是现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大、最现代化的宫殿,共有1788个房间。用于皇室举行庆典,或者为来访国宾举行宴会,也是文莱苏丹的住所。坐落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一个30米高的人造小丘上,1983年落成,耗资53亿美元,当年独立大典就在宫内举行。这座苏丹新王宫包括占地20万平方米的4幢三层楼宫殿,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园林和附属建筑,总共有2800间大小厅。每年的国庆日(2月23日)和开斋节对外开放3天,游客有机会与苏丹握手。

(3)文莱苏丹纪念馆:达鲁萨兰宫虽然进不去,但可到皇室仪式展览馆参观。这座纪念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住宅,是1992年为纪念文莱现代苏丹登基25年而建的。纪念馆内有2200个房间,包括清真寺、直升机停机坪、3000米的地下道以及有冷气的马房等。整个皇宫可以居住2000名客人,宴会厅可以容纳400人。展览馆展览了苏丹登基大典使用过的种种物品。馆内所收集的皇家纪念品包括登基的御座、苏丹放置皇冠的金手、皇父传授权力的象征物金刀和腰剑、苏丹戴的金皇冠和皇后戴的金冠、象征吉祥的狮子、象征威猛的大炮、镶以宝石的王冠、华丽的传统御用战车、复制的登基大殿。二楼还展示着各国送给现任苏丹王的大批珍贵礼物。

(4)奥玛尔·阿里·赛福丁清真寺:是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象征,也是东南亚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被称为“黄金清真寺”。寺庙建成于1958年,以当时苏丹奥玛尔·阿里·赛福丁的名字命名,纪念他建国17年来的功绩。所用的材料十分考究,大理石全部从意大利进口,花岗岩来自中国,彩色玻璃和枝形吊灯来自英国,地毯则从比利时和沙特阿拉伯进口。整个建筑巍峨高大,庄严肃穆,其巨大圆形黄金屋顶高达52米,在斯里巴加湾市任何地方都可看到,当地人叫它“金葱头”。这里可供千人礼拜,是文莱的伊斯兰文化中心。清真寺被湖水环绕,湖面上有一艘仿文莱古舟的石舫,船上原有镶满宝石的国王宝座,现已放入博物馆中。

(5)博尔基亚清真寺:是文莱最大的皇家清真寺,被称为“国王的清真寺”,是文莱第29任,也就是现任苏丹于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1994年,当今文莱苏丹生日那天正式对外开放。

大清真寺屋顶共有29个金碧辉煌的圆顶,是为了纪念历史上29个苏丹统治的朝代,由45公斤黄金做成。4个189英尺高的尖塔装饰着蓝色和白色的马赛克,指示着麦加方向的壁龛装饰着黑色大理石和镀金瓷砖,巨大的枝形吊灯由3.5吨奥地利上好水晶和24K镀金做成,就是在室外的8个立柱顶端也装饰着许多24K金的金星。

清真寺有男女两个礼拜堂,面积达6万平方英尺,分别能容纳3500人和1000人进行礼拜,里面的设施全部电子化。

(6)遮鲁东公园:意为“水晶公园”。据说在文莱苏丹48岁生日的时候,王妃送给苏丹一块4500千克的超级大水晶作为礼物,或说是国王的弟弟在他48岁生日时专程从意大利买来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由此有了建造这座水晶公园的庞大计划。水晶公园建造时耗巨资约13亿文币(接近1亿美元),于1994年正式开放,拥有众多现代化的游乐设施,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花样繁多的游乐项目为一体,是东南亚最大的游乐场,也是文莱第一个高科技游乐场。每天都有数千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开放时间为周三至周日17:00~午夜(周六开放至凌晨2点),周一、周二休馆。进入水晶公园,要衣着得体,不能穿背心短裤、迷你裙及拖鞋,这是对皇室的尊重。

(7)文莱博物馆:馆内拥有文莱的各种历史资料,例如大量的古兰经、文件、手抄资料等,还有大量的古物如陶器、精致的古代艺术玻璃饰品、珍贵兼拥有纪念及历史性价值的地毯等,其他可在博物馆内观赏到的包括银、铜制品,婆罗洲人种志展示、天然历史收集、文莱油田钻油台模型和资料等。

有三间不同主题的展览馆。一号展览馆建立在水上村落的建筑上,介绍这些房屋如何能维持150年之久。二号展览馆展出手工艺品和钓鱼技术,由水上村落的居民现场示范。三号展览馆的主题是原住民用来觅食、耕作和狩猎的工具和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