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莱历史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及鼎盛时期-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文莱历史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及鼎盛时期-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文莱历史由于文莱和马来西亚的位置和历史关系,文莱的历史与马来西亚息息相关。这段时间也是文莱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领土包括加里曼丹岛、苏禄群岛和巴拉望岛。直到1839年,文莱苏丹仍无法平息这一叛乱。1842年,文莱苏丹接见布鲁克,并确认布鲁克的罗阇称号和对沙捞越领土的统治权。这一行动激起了文莱贵族的反抗,他们随后杀死了英国在文莱政府的总代理哈希姆。

文莱历史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及鼎盛时期-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 文莱历史

由于文莱和马来西亚的位置和历史关系,文莱的历史与马来西亚息息相关。从尼亚洞考古发现的人类颅骨等资料的推断,文莱的人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其古代文化经历过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并存在过长时期的原始公社制度。

一、古代文莱

除了根据考古发现对文莱的历史进行推断外,关于文莱古代历史的文字记载非常少,只在五六世纪时的中国史书中有一些零星记载。

(一)奴隶制王国时期(4~14世纪)

大约在4世纪,在今文莱地区出现了摩拉拔摩王国,该国受印度文化影响,信仰印度教。据《宋书》记载,宋元徽元年(473年)三月,婆黎国遣使到宋国进贡。这里的“婆黎”即今文莱。这是我国古代史籍中有关文莱国遣使进贡的最早记载。自唐代末年起,改称婆黎为渤泥或勃尼,明朝时改称为文莱。

9世纪中期,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征服摩拉拔摩王国。大约10世纪末恢复独立。在其后400余年中,国力强盛,版图辽阔,生产发展,商业繁荣,与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来往甚密。

977年,渤泥国遣使中国宋朝,双方建立起友好关系。之后,渤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

14世纪末,渤泥被麻喏巴歇帝国征服,成为其属国。因此,它的社会政治制度深受麻喏巴歇的印度文化的影响。从君王的加冕、宫廷礼仪到官府名称都带有印度文化的色彩。15世纪初,马六甲王国兴起,渤泥国曾依附该王国,不久,又恢复独立。

(二)封建王国时期的文莱(1414~16世纪中后期)

1414年,渤泥国王阿旺·阿拉克·贝塔塔尔与马六甲一个穆斯林公主结婚后改信伊斯兰教,改名为苏丹穆罕默德·沙,即一世苏丹。一世苏丹积极引进伊斯兰教,用它来争取独立和巩固政权。由此,文莱从最初依附于马六甲王国逐渐变为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最后完全独立。在此期间,文莱的经济迅速发展,贸易不断扩展。

大约1433年,文莱第五世苏丹博尔基亚登上王位。在他的统治下,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文莱征服了整个婆罗洲和菲律宾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苏禄、棉兰老,北至吕宋岛,势力到达了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广大地区及周围部分岛屿,达到历史的鼎盛时期。五世苏丹博尔基亚也因而被文莱人民尊为英雄。当时的文莱,伊斯兰教文化兴旺发达,成为一个伊斯兰教传播中心。这对文莱商业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阿拉伯国家的商贾云集文莱,使文莱成为东西贸易的集散地。主要的贸易国有中国、印尼群岛各国、马来半岛各国、印度及阿拉伯国家等。

(三)早期殖民侵略时期

16世纪初,随着葡萄牙对马六甲的侵占,大批穆斯林商人转移到苏门答腊、爪哇和文莱等地,使文莱的贸易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后,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侵入。1557年,葡萄牙在文莱建立商站。1577年后,文莱因反对西班牙占领菲律宾而多次遭到西班牙的侵略,国势日趋衰落。它的属地苏禄群岛也脱离文莱而独立。1580年,西班牙殖民军攻占文莱首都,但不久撤退。1581年,九世苏丹穆罕默德哈山登基,他使文莱国势迅速恢复,加强了对苏禄地区的控制。这段时间也是文莱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领土包括加里曼丹岛、苏禄群岛和巴拉望岛。但是,1598年九世苏丹去世之后,文莱一度走向衰败。

1641年,葡萄牙势力被荷兰逐出马来半岛,文莱的控制权落入荷兰手中。

1645年,西班牙殖民军再次进攻文莱还是以失败告终。

1662年,文莱首席大臣阿卜杜尔杀死了十二世苏丹穆罕默德阿里,企图篡位。十二世苏丹的侄子穆海丁起而攻之,并宣布自己为苏丹。阿卜杜尔逃亡克鲁明岛,争取到该岛王公的支持,反攻穆海丁,文莱内战爆发。这场内战持续了12年。直到1674年,苏禄苏丹协助穆海丁打败阿卜杜尔。穆海丁将沙巴部分领土赠予苏禄苏丹,以表谢意。从此,文莱走向分裂。

二、近现代历史

19世纪之后的文莱历史是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期间又一度遭到日本的侵占,直到1984年才获得完全独立。

(一)英、日等国的殖民统治(www.xing528.com)

19世纪初,英国势力达到文莱。当时文莱已是一个势力衰微的国家,它的领土只包括文莱本土、沙捞越河流域和婆罗洲西北沿岸。

19世纪30年代,居住在沙捞越河流域的伊班人因不堪文莱苏丹委任的统治者邦各兰·马可达的压迫,相继叛乱。直到1839年,文莱苏丹仍无法平息这一叛乱。于是,沙捞越的统治者哈西姆请求英国协助镇压伊班人的叛乱。1840年,布鲁克带兵镇压了叛乱。1841年11月,布鲁克因帮助平叛有功,被苏丹封为沙捞越的罗阇(当地的最高首领,相当于王),其领土相当于今天沙捞越第一省。其后他又多次迫使文莱苏丹割让领土,领地不断扩大。1842年,文莱苏丹接见布鲁克,并确认布鲁克的罗阇称号和对沙捞越领土的统治权。

文莱贵族对英国干涉内政十分不满,并联合多方形成一个反英集团,其中包括马鲁杜湾的一些海盗。1845年,英国人剿灭了马鲁杜湾的海盗,并杀死了反英首领马萨普。这一行动激起了文莱贵族的反抗,他们随后杀死了英国在文莱政府的总代理哈希姆。英国人为了报复,用远东舰队攻下了文莱京城。1846年,英国又逼迫文莱苏丹将拉布安(纳闽)岛割让给英国。

1847年,布鲁克按照英国政府的旨意,迫使文莱苏丹签订了一项不平等条约——《英国—文莱友好通商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文莱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国家,英国从此开始在文莱肆无忌惮地进行殖民侵略活动。

为了摆脱英国人的殖民侵略,文莱企图借助美国的力量。1865年,文莱将沙巴租借给美驻文莱总领事摩西。随后,摩西将之卖给美国商人托里。但是由于托里管理不善,1878年,他将沙巴转让给奥地利驻香港总领事奥威贝克和英国商人邓特。

由于奥地利政府对沙巴不感兴趣,不出面支持奥威贝克在沙巴的租用权。1879年,奥威贝克将他的股份租让权全部转卖给英国人邓特,由邓特独自经营沙巴地区。1881年,邓特获英国政府特许,建立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管理沙巴。文莱政府借助美国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幻想破灭。

文莱在被英国肢解的同时,内部也出现了动荡。1884年,林梦[1]人民不堪朝廷苛捐杂税举行起义。苏丹哈什姆请求英国政府派兵镇压林梦地区的起义,但得到的结果是文莱被进一步肢解。1885年和1887年,哈什姆苏丹被迫分别将楚桑和巴达斯两块地方割让给英国,但是仍拒绝割让林梦地区给英国。1890年,布鲁克以平反林梦地区的起义为契机,兼并了该地区。

1888年9月17日,英国与文莱签订了《保护协定》,规定英国拥有苏丹继承人决定权和外交权,并规定未经英国同意,文莱不得将国土割让给他国。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06年,英国与文莱又签订补充协定,规定文莱的一切政务,包括外交和国防大权由英国派驻扎官掌管。此时的文莱,名义上仍是一个苏丹国,但实质上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大肆掠夺经济资源,夺取土地种植橡胶,操纵森林资源开发,文莱的民族经济受到极大摧残,国家财政拮据,靠借贷维持开支。在英国统治期间,文莱政治管理制度改为英式的行政管理制度。英国设置了一系列的机构以控制文莱的经济发展,同时,削弱文莱苏丹的声望和势力,牢固把握文莱的命脉。

1903年,在文莱发现了石油,这使得文莱的地位陡升。1911年,白拉奕地区的石油被英国的“壳牌石油公司”掌握。1929年,在诗里亚地区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不但给英国殖民者带来巨额利润,也为文莱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财政基础。

1941~1945年,文莱被日本占领。之后,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1946年7月,英军将政权移交给民政当局。其后,经济恢复迅速,石油产量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民族民主运动也逐渐兴起。从1948年起至1959年文莱第一部宪法颁布之日为止,一直由英国任命的沙捞越总督作为文莱的高级专员。

(二)文莱独立

1956年,文莱人民党成立,该党主张文莱与沙巴、沙捞越合并,组成独立国家,文莱苏丹为立宪君主。人民党与苏丹都希望实现文莱的自治,但是人民党更为激进,要求能够尽快参与到国家治理当中,实现文莱的完全自治。1957年,人民党人数达到16000,占当时文莱男性的75%,成为文莱当时的重要政治力量。

1959年,苏丹赛福丁率代表团前往伦敦和英国政府商定独立一事。英国与文莱签订协定,撤走驻扎官,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苏丹政府管理。文莱实行内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议会和立法议会。同年,文莱首部宪法出台。

由于谈判期间没有人民党的参与,苏丹也没有完全接受人民党的主张,同时,宪法将国家的权利全部集中到了苏丹手中,这使得苏丹与人民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1962年7月,英国指使文莱苏丹将文莱并入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遭到人民党的强烈反对。人民党随即举行武装起义。8月,人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绝大多数议席,控制了议会。人民党主席阿扎哈里要求立即修改宪法、改组政府,坚持文莱与北婆罗洲(今沙巴)及沙捞越联合组成独立的北加里曼丹国。但苏丹在英国指使下,两次推迟召开立法议会。12月8日,文莱人民在人民党领导下,成立北加里曼丹国民军,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反对将文莱并入马来西亚。文莱人们的独立运动获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支持。英国从新加坡调派军队镇压,8天后起义失败,人民党主席阿扎哈里及其他领导人流亡到菲律宾和印尼。

苏丹赛福丁认为,文莱只有加入马来西亚,其政治才有保证。1963年,由于和马来西亚政府谈判未果,文莱最终保持了自己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但是,沙捞越和沙巴却加入了马来西亚,文莱的领土范围缩小为今天的规模。

1971年11月,英国和文莱重新签约,文莱获得了“完全的内部独立”,英国仅保留其负责文莱的国防和外交事务的权利。

1978年,现任苏丹博尔基亚赴伦敦就文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英文两国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据此,文莱于1984年1月1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完全独立,建立起一个主权、民主和独立的马来穆斯林君主国,并随即加入了东南亚国家联盟联合国英联邦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独立以后,在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苏丹的领导下,政府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重点扶持马来族等土著人的经济,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文莱的内政、外交、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中、文两国于1991年9月30日建交。1993年10月和11月,两国先后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随后派任常驻大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