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布依族的迁徙至越南和老挝

中国布依族的迁徙至越南和老挝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布在老街省勐康县,后划归为布依族。1969年,布依族的代表向越南政府提出,废除“仲家”的称呼,采用“布依”的族称。他们是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路线迁入越南的。与此同时,老家在贵州省都匀府的布依族,从我国云南省马关和河口两县进入越南。越南的热依族以老街省为最集中。第一批在距今约200年前,从贵州迁到越南。越南认为,热依人与布依人在越南的发展过程不同,国情不同,不能把他们划入布依族,而是单一民族。

中国布依族的迁徙至越南和老挝

1975年越南公布的越南北方少数民族名称中有热依、布依、都依、布那(或贵州)等族。1978年出版的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所编著的《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一书对上述4个民族分别做了介绍。1979年3月2日越南政府发布的TCTK/PPCD-121号文件《越南民族成分名称》中只有热依族、布依族,却没有都依族、布那族。

我们可以从对他们的其他称呼和自称中看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热依族,又称央、嚷、布听、布那、贵州、沙。分布在老街省巴沙、勐康、保安各县,河宣省同文、安明县,莱州省勐碟、封土县。

布依族,自称布依、布田、仲家、都匀人。分布在河宣省管霸县。

都依族,自称都匀人,都依是都匀的异音。分布在老街省勐康县,后划归为布依族。

布那族,自称布那,意为种田人,又称为贵州人。分布在莱州省封土县、高平省保乐县。居住在莱州省的因与热依族更接近,划入热依族中;居住在高平省的因与侬族更接近,划入侬族。[7]

过去,毗邻的民族称布依人为“仲家”,其含义是什么?他们并不清楚,但认为那是对他们的歧视。1969年,布依族的代表向越南政府提出,废除“仲家”的称呼,采用“布依”的族称。他们自称“布依”(pau i)。他们是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路线迁入越南的。

据越南河江省管霸县决进乡潘姓和韦姓的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原来居住在中国贵州省安顺府望谟县的长田、博霸、打韦、那让等乡。19世纪中叶,由于人口增长,耕地日益减少而又贫瘠,有一小部分布依人便向南迁移。相传,潘姓的第九个儿子首先搬迁到越南河宣省管霸县,随后伍、韦、武、罗、陆等姓的布依人跟着迁来。据法国人吕内·德·拉戎基埃尔(Lunet De Laionguiere)著的《1904年河内军事辖区内 的 民 族 学》(Ethnographie Desterritoires Militaires Ha Noi, 1904)和《印度支那杂 志》(Revve Indochinoi)1904年6月15日载文,当时已到达越南的布依族有80家、2000多人,他们聚居于管霸和同文(今铺榜)。而今这里只有布依族250人,大部分已融合到侬族中,自报侬族。与此同时,老家在贵州省都匀府的布依族,从我国云南省马关和河口两县进入越南。现今都匀人居住在老街省勐康县,已不会讲布依话了,讲的是侬话和汉话,外人对布依人与侬人已很难区别。在管霸的布依人与在老街省的都匀人互不相识,直到1969年民族识别时,他们才相见。

在管霸的布依人认为,按照自称、妇女服装和风俗习惯,他们分为3支。第一支自称布依的人沿着任河迁到越南管霸县。他们的家谱记载,他们迁到这里已有150多年,一直居住在决进乡至今。第二支叫布那,沿着儒桂河来到越南同文开荒,其中的杨姓又从同文迁到管霸,已有两三代人,加入布依支系。在越南西北部莱州省封土县和越北高平省保乐县的布那人,人们称他们为贵州人。第三支自称布田,今越南识别为单一民族——热依族。他们与布那人更接近。

据越南老街省勐康县打猪逢乡的李史用、店塘村罗德先、东中铺村王文尧等人的家谱记载,他们祖先的老家是在今中国贵州省都匀府麻哈县。他们自称布依,汉、侬、土佬等人称他们为仲家。他们又按地名自称,叫都匀人。越南人因发音的关系,把都匀说成都依,故又称他们为都依人。板楼乡陆富海的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他们的祖先从贵州迁移到云南省马关县,距今有9代人。距今4—5代人(约100年前),他们又从云南省马关进入越南。上述李、罗、王姓的祖先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离开麻哈县,向南迁移,到达云南省马关县和河口县居住,然后才迁入越南。李姓进入老街省的打猪逢乡家口村,罗姓进入老街省的店塘村。都匀人最集中的是中东铺村。该村有220人,其中199人是都匀人。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调查,有34对夫妻,其中8对是越南老街都匀人自相配对成婚,14对是在云南成婚的,12对是越南老街的都匀人男子娶云南省都匀人女子为妻。都匀人的长者说,从调查得知,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东铺村有39人是1927年以前出生的,其中36人在中国云南省出生,仅有3人在越南出生。都匀人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是他们祖先从贵州带来的种子种植的,他们称为“家乡叶”。[8]

按望谟县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置的,原为贞丰县东南的一部分。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置麻哈平蛮安抚司。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麻哈长官司。明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民国三年(1914年),改麻哈州为麻哈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麻江县。

笔者在阅读史籍时,见《明太祖实录》卷196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前军都督府都佥事何福奏:云南都匀苗蛮叛,率兵讨之,斩首四千七百余级,擒获六千三百九十余人。收剿寨洞一百五十二处,粮谷三万一千一百石有奇。”最初,笔者对这条史料颇疑惑,都匀是贵州的地名,现今还设有都匀市,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怎么会是在云南境内呢?后来看了越南民族学调查资料,连串在一起才醒悟,都匀“蛮”是从贵州省迁移到云南省的,后又迁入越南。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往往泛称为苗,布依族也包括在内。从这条记载看,被杀和被俘的都匀“蛮”有1万余人,还有未死、未俘的,可见数量不少。他们迁徙的原因,目前还不知道。明代建元于洪武元年(1368年),不可能在明代建立后22年,就有这么远距离的、人数众多的迁移。由此看来,都匀“蛮”迁入云南省境,是在明代以前。都匀原称都云。五代楚时置都云州,治所设在今都匀市西南;元代改置都云县;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为都匀卫;弘治六年(1493年)改置都匀府;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置都匀县。都匀河流经该县。

越南的热依族以老街省为最集中。现在自称热依(zai),过去称为布依、白衣、仲家、沙人、布南(pu nam)。第一批在距今约200年前,从贵州迁到越南。第二批在距今150—100年前,陆续迁移到越南。越南认为,热依人与布依人在越南的发展过程不同,国情不同,不能把他们划入布依族,而是单一民族。越南统计局发布的《越南民族成分名称》中,热依族与布依族分开,作为两个不同的民族。

在都匀人中,以罗、张、杨、王、唐姓最多,其次是郑、李、陈、兰姓,再次是黄、韦、普、侬、冯姓。

布依族的名字都有字辈,如伍姓的字辈是:正、坚、德、起、明、朝、文。潘姓的字辈是:文、有、成、银、朝、廷、玉、通、明。杨姓的字辈是:开、亚、正、中、德。吴姓的字辈是:亚、国、文、志、本等12个字。除学名外,还有小名。

越南布依族婚后也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人死后祭奠时,要口诉把亡灵送到他们祖先在贵州某村寨的老家,只有赵、伍、王姓已不知道他们祖先昔日在贵州的村寨名,无法举行这一仪式。

布依族妇女穿百褶裙,与花苗妇女的裙子相似。

布依族最大的节日是正月初一的春节。其他节日是:正月初五的小年,男女对歌。二月初二祭鬼,保家畜。三月初三清明节,给亲人扫墓。四月初八牛生日节,每家要煮彩色糯米饭喂牛,这是第二大节日。五月初五,相传这天是人战胜龙的日子,因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月初六,各家在自己的田地里祭鬼,保护土地庄稼。七月十三至十五的中元节,扫祭亡灵。九月初九,吃新米饭节。(www.xing528.com)

热依族自称jai,现越南以自称为族名,越文拼写为giay,汉文没有相应的字音译,用“热依”二字较接近原音。另外还自称嚷。在历史上,他们又叫布依、白衣、仲家、沙人、布南等。我国布依族自称jai,壮族也有一部分人自称jai的,音译有布依、布越伊、布雅伊等。热依族聚居于越南老街省的巴沙、保胜、勐康等县,此外还分布在河宣省安明、同文等县,莱州省的勐碟、封土等县。沙人在中国是壮族或布依族的一个支系。从他们的族称可以看到,这些人正处于从布依(仲家)演变成白衣(傣)的过程中。18世纪中叶,他们已出现在越南,《高宗实录》卷433载,乾隆十八年二月丙辰(1753年4月3日),云贵总督硕色、云南巡抚爱必达奏:“开化府属沿边与交趾接壤,马白、八寨、坝洒等汛又与沙匪所据之猛康、洪水接壤。据报该国剿除沙匪恐被攻窘迫,逃窜越境。即交兵远来,亦恐不谙地界,追入内地。臣已飞饬开化镇总兵,派委将弁,督各汛兵练协力巡防。”沙匪是对沙人的污辱,猛康即今越南老街之勐康。

《高宗实录》卷478载,乾隆十九年十月乙卯(1755年1月22日),“今据奏沙匪由慢毛、猛勒一带遁入交趾地方。”18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谓的“沙匪”在中越边境两侧活动,在越南一侧遭到越南官军的围剿时,他们就跑到中国边境一侧;当中国清朝官军追击他们时,他们又跑到越南边境一侧。越南民族学调查得知,他们的祖先原来在中国时是农奴,因遭受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而离乡背井,距今约200年前首批进入越南,后来他们的同姓宗族的人接着进入越南,距今150—100年。[9] 热依人传说,他们的祖先没有方向地四处觅食,后面的人跟着先行者足迹走。有一批后面跟随的人群,走得人困肚饥,于是捕捉虾来烧烤吃,烧了很久,虾还是红色,认为没有熟,又再烧烤很长时间,待吃完虾再追赶前行的人时,前面的人已走远了,追不上了,于是便留居于此。这群停留下来的人便被称为没有故乡的人。在热依人的民歌中有一句说,“远离柳江不能浴”;另一首情歌说,“同死桂林地”。地名桂林是记桂林人的语音(kui lin)。另外还多处唱到梁山伯祝英台[10] 这说明,他们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到过广西。

现越南政府认为,热依已从布依族分化出来,成为单一民族。

在老挝,也有称为布依、白衣、仲家、沙人、布南的民族,分散在老挝北方的丰沙里、南塔、乌多姆赛、琅勃拉邦等地。[11]

《高宗实录》卷1071载,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丙午(1779年1月7日),大学士管云贵总督李侍尧奏:“南掌国王准第驾公满之弟召翁差目具禀……查召翁在国擅权,该处不能相容,逃至猛天,常与交、沙游匪争杀。”这说明18世纪70年代沙人在老挝很活跃,人数也不少。

【注释】

[1]《贵州通志》卷7。

[2]卢登科搜集:《调北征南》,载贵州《民间文学资料》第20集。

[3]汛河搜集:《调北征南》,载贵州《民间文学资料》第45集。

[4]道光十八年(1838年)续编《黄氏宗谱》。

[5]一丁、桂梅:《试论布依戏与北路壮戏之异同》,载《民族艺术》,1988年第1期;岑隆业:《壮剧历史上的一次盛会》,载《民族艺术》,1987年第1期。

[6]席克定:《惠水县苗族石棺葬、布依族瓮棺葬调查报告》,载《贵州民族调查之二》(铅印本),贵阳:贵州民族研究所,1984年,第466页;席克定:《贵州民族考古研究概况》,载《民族研究动态》,1984年第4期。

[7]越南民族学研究所:《越南民族名称》及其说明,载越南《民族学》杂志,1978年第4期。

[8][越]周泰山:《河江布依人的现代文化生活》,载《关于确定越南北方少数民族的成分问题》(越文版),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越]周泰山:《在老街的都匀人的迁徙历史和文化生活》,载《关于确定越南北方少数民族的成分问题》(越文版),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

[9]越南民族学研究所:《越南民族手册》,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40页。

[10][越]田选等搜集并译注:《热依民歌》,河内民族文化出版社,1977年。

[11][越]吴德盛、张文生:《现今老挝各语言集团的地理分布》,载越南《语言》杂志,1973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