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技能的创新途径及优化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技能的创新途径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促进教师教学评价技能的创新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考查和价值判断。这一要求是在数学教学整体目标下,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的合理定位。教师在单元教学、学期教学结束时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梯度、分层次地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技能的创新途径及优化方法

(一)促进教师教学评价技能的创新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考查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智能、品德发展等领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则是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情感应激方式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因素,对教师所采取的课堂评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即时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本话题着重阐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发展性评价原则,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有效地整合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进一步创新。

1.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

发展的意义在于,不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思考,培养数学思维、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一生奠定基础。因此,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和诊断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确保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关注,必须与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保持一致。在第一学段里,在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同时,提倡采用观察记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表现,为学生积累成长过程资料。第二学段要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强调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能否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提出解决方案;能否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否带着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能否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有效互动,共享彼此之间的经验和知识,交流相互的情感、体验与观点,在研究与探索中形成共识;能否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敢于动手、善于操作,创造性地开展实践。在评价的形式上,提倡采取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形式;在评价工具上倡导采用数学日记、数学作文、数学活动设计以及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对过程的关注要围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

(1)考虑目标的多元性。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于达成目标的方式,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是以探究的方式还是有意义接受的方式达到目标。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选择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同化或建构,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并体验或感受在这个情境中自己情感的发展历程。

(2)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开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积极进行互动与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帮助自己整理、加工各种信息,经过同化过程,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课堂即时评价的激励性作用。教师课堂即时评价是对学生当前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对教师而言,是诊断当前教学情况的方法和调解课堂教学氛围的手段,其目的是为调整下一步教学策略提供支持信息,或为即将进行的新的教学情境埋下伏笔;对学生而言,是引导或促进其深入思考或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评判。因此,要遵循及时、适度、多样的激励原则。

(4)根据学生的智能的组合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我们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知道,人有多种智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其优势智能表现形式各异。因此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单单从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的外显表现进行评价,而是要从不同学生优势智能的表现形式上,挖掘评价因素,确立评价方法。

2.注重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历来受到普遍关注,也是传统评价中的重点评价内容。新课程标准针对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提出以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要求是在数学教学整体目标下,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的合理定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以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需要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而不是在学完相应的内容后所有学生都应马上达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在学段学习结束后,平时的评价则要注意把握尺度。所谓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以下三层含义:

(1)恰当的定位。教师在单元教学、学期教学结束时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梯度、分层次地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恰当地对考查内容定位,就要给予学生选择考核内容和难度的权利,允许其在学段内逐步达到学段目标。

(2)恰当的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理念,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适合的评价方法。尽管目前尚没有系统的评价方法体系,但是各个实验区,在具体的课改实验中,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出大量的经验和方法供我们借鉴和参考。如口试型评价,可以弥补低年级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弱的缺陷,运用口语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表达或阐述,使评价者能够有效地把握学生数学思维的层次和水平;选择性评价通过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解决了学生认知速度不一、理解有快有慢的问题,体现了课标的阶段性评价要求;操作性评价给学生拓宽了展示空间,使学生通过生活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使评价者能够通过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

(3)恰当的内容。对评价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学段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准,进行恰当的筛选。如,在第一学段中,应重点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在第二学段中,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概念、公式和法则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对数与代数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空间观念的发展。对统计和概率学习的评价,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征和统计量的意义,能否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来表达数据,是否体会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意义等。而纯粹的计算题,如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不应当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3.注重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对数学认识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它包括调查和推理的方法、交流的手段以及对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认识。换言之,学生需要经历探索、推测或猜想,以及有效地推理去解决数学的问题。

教学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学生掌握的这些情况进行评价。在第一学段,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主要包括: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第二学段,主要考查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探寻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1)定性评价。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两个能力进行定性评价,可从以下层面进行考虑:第一,在课堂中是根据他人的问题衍生出同类问题,还是独立地提出问题;第二,在课堂中能否根据要求,在一定的引导下提出问题;第三,在课堂中能否根据要求,独立地提出问题;第四,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用数学的视角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并提出数学问题;第五,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定量评价。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采取灵活的方式去评价。对于定量评价,确立适当的权重,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量化评价:第一,问题的理解或进一步界定能力:能否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核心。第二,确立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能否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对问题进行思考,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价。第三,具体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能否确立解决问题的计划或步骤,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借助模型进行思考,并付诸实践。第四,合作与交流:能否听取他人意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阶段性地做出定性评价。例如,能否从解决问题的过程着手,学习数学;能否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尝试应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能否准确地用数学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倾听他人意见,并进行有效的探讨;能否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做出恰当的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体也应该是多元的,不能仅限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能力、对他人的观察评价能力,灵活运用自评和同学间互评的方式,多侧面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髙。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教师评价技能的创新(www.xing528.com)

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多元化意味着学生评价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同学、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参与评价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1.学生自我评价中评价技能的创新

学生自评。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我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客体又是评价主体。所谓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行为所做的价值判断。从学生个体这一层面而言,学生自我评价是个体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的:第一,通过自我参照、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评价;第二,参照他人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第三,通过与同伴的比较进行自我评价。

有效的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学生将各种评价目标与标准内化,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检查和调整,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教育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设计自我成长的历程,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使学生为自己的评价承担责任,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更加清楚该部分数学知识自己学懂了没有,理解与掌握到怎样程度,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对自己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成功,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较他人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客观性。正视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会更好地体现评价促进数学学习的目的,从而上升为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具体的运用形式,可以根据运用的时间、场合、呈现方式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1)即时性语言自我评价。即时性语言自我评价即学生在课堂学习或活动中及时地以语言表达的形式,对自己的认识过程、思考过程的表述或价值判断。如在课堂上回答提问,阐述自己的观点等。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2)即时性隐性感悟自我评价。即时性隐性感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外部某种因素的刺激,从而产生对自己行为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例如,在听到教师表扬某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有特点时,自己也立即提出一个新问题,并积极思考。这种评价方式由于评价的过程具有隐蔽性,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是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常常伴有细微的行为变化,教师如果对学生非常了解,还是能够及时发现的。

(3)即时性操作自我评价。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呈现自己认识或思考过程的评价方式。例如,通过课堂练习来验证自己的认知过程;通过媒介标记(小红花、小星星)对自己的行为予以肯定的评价行为等。

(4)规划性自我评价。所谓规划性自我评价是给自己设定目标,通过自我检查的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例如,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确立课堂学习中自己应该完成的几个目标,定出评价标准,每天放学前,进行一次自检,给自己打分,并找出不足及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开始的时候,需要借助老师、同学、家长等外界力量,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5)反思性自我评价。反思性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学习或活动过程中,某个引起自己高度注意的问题的回顾和思考,而进一步验证或剖析自己的认识过程、操作过程时,所做的价值判断。通常可以用数学日记、数学作文,自我留言板等形式呈现。

(6)展示性自我评价。展示性自我评价是指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发现、创造等成果,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媒体形式展现出来,或通过自己设计图画、模型等实物展示的评价方式。如学生的作品集、实践活动方案、数学论文、数学故事、数学歌谣、活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

2.同学参与评价

同自我评价一样,同学参与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同学参与评价中,评价的主客体都是学生,由于评价的主客体之间有着相似价值背景,可以从同学的角度,对同学的行为做出较为恰当的价值判断。

同学参与评价的操作,先是评价者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对评价标准进行释义,并把这种释义的结果应用在同学身上。由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经历上相似、地位上相同、接触上紧密、着眼点相近,使评价者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由于这种评价形式,增加了评价主体,使评价的着眼点更宽、更广,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被评者的闪光点与不足。同时可以促进被评者从更多的层次和方位,来内化评价目标和标准,更好地检查和调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

同学参与评价,对被评价者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对评价者而言,也是一次有效的评价。因为,在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中,评价者本人也经历了一次标准的检验,尽管这种检验是以一种内隐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同样能够激发评价者自身的反省,是一次即时的自我评价,有助于评价者自身的提髙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同学参与评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文化做保障,所谓的评价文化是指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只有建设出一个民主、平等、客观、真实、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文化氛围,同学参与评价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同学参与评价实施的前提是,给学生足够的参与空间和时间。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汇报、答问,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判、质疑;对有异议的问题,通过讨论甚至辩论求得辨析。

在组织形式上,同学参与评价可以分为:第一,一对一的互评。同学之间以同桌或结对子的形式出现,评价双方可以通过语言、固定的评价表、文字等形式互相评价。第二,小组评价。通过课堂的小组或课后的活动小组为组织形式展开评价。运用的方法有针对某一问题或活动展开的自由评价,有针对某一问题开展的辩论会、答辩会,有与档案袋评价结合的记录卡评价等形式。第三,自由评价。自由评价是一种不设固定评价者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根据情境,随时表达对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例如,课堂教学中对他人汇报或答问的评判和质疑,针对某一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结论的评价,以观察和总结他人经验为内容的数学作文及主题评选活动等。

3.家长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鼓励家长参与到评价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来,他们和教师、学生共同成为评价的决策者。因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能够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学习档案袋中的作品,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最终成为教师的教学伙伴,与教师、学生一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家长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时,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方面着手。特别是要注重评价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方法及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应该把焦点只放在孩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即会与不会或者分数上,应该从孩子的数学素养上进行全面评价。在评价时,可以与孩子一道欣赏作品,参与并指导孩子的数学实践活动,观察其发现并提出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制订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鼓励孩子验证猜想或假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