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要求及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要求及意义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阅读量提出了如下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1.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是一开始强调量的突破的缘由。

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要求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阅读量提出了如下具体的要求。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1.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喜爱阅读,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www.xing528.com)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这个要求我们可以明确,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孩子们积累背诵的优秀诗文要达到160篇(段)。

课外阅读的总量则要求达到145万字,这个量还是很大的,如果不逐年推进,是很难完成的,而新海量阅读还要这个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所以,最初,对新海量阅读材料的选择并没有刻意要筛选,而只是“海选”,鼓励孩子们大量的阅读,倡导和要求在学校和家里都留给孩子们充分的读书时间,把书目的选择更多地交给了家长和孩子们自己,或者说在书目上推荐和选择上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比较随意和松散,也没有对一至六年级做统一的要求或规范,各班各个年级开出的书目都是自主性很强的。不仅学生,教师也是如此,徜徉在“海读”的海洋里、每个人是快乐的、满足的;最初的目的也是这样,就是要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如饥似渴地去读,校园的读书角,班级的图书馆,只要有孩子们读书的身影,我们就会很开心,我们就会感受到校园的书香。“今天,你读了吗?”就是课题之初,学校要努力营造的读书氛围。古人提倡“博览群书”,主张“厚积而薄发”。

张之洞在谈到读书时也说:“读书宜博先博后约,《语》《孟》通义。无论何种学问,先须多见多闻,再言心得。”传统的阅读教学一直受到教材权威和考试的束缚,学生课外阅读总的来说是单薄的,即使是相应的拓展也仅仅是一种形式,或者大多局限在单一的主题框架里,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有大的突破,课外阅读形式大于内容,甚至距离课标的要求都还很远,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打破这种传统的束缚,适应现代阅读的需要。这是一开始强调量的突破的缘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