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山教与闾山教的区别及主要特点

梅山教与闾山教的区别及主要特点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山教和闾山教都属巫教范畴,都以符、咒驱使鬼神,但也有各自特征。闾山既为“仙人之闾”,故闾山教属天神崇拜的宗教无疑。这体现了梅山教不但主张诸神平等,而且主张人神平等。闾山教徒将闾山教与道教并列起来了,通过以上种种幻想,进一步增加了闾山教的神秘色彩。社会发展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梅山教和闾山教都失去了存在价值。

梅山教与闾山教的区别及主要特点

梅山教和闾山教都属巫教范畴,都以符、咒驱使鬼神,但也有各自特征。其主要区别是:

(一)梅山教崇奉地祇,其所奉神祇均置于下坛

下坛神祇自明、清以来,演化为福神信仰。福神分上、下两龛。上龛置“天地君亲师位”,这种习俗源于道教的《太平经》。下龛置“坤宫福主福祇”,包括翻坛倒洞张五郎,三峒梅山,家神土地,财神菩萨等。这种习俗源于荆巫文化。史载“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5)。梅山教承袭保存了荆巫文化特色。

闾山既为“仙人之闾”,故闾山教属天神崇拜的宗教无疑。且闾山“在泰山下阯南方”。而泰山乃祠天神之山。《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闾山教还流传如下故事,张世魁妻为乌虎精所掳,太白金星在云头看见,变成一老人下地对他讲:“大人欲寻夫人,可往闾山学取罡法,方能救得。”(6)“太白金星”乃天神,“罡法”乃天罡之法,这些均体现了闾山教的天神信仰。

(二)梅山教诸神祇一律平等,闾山教有鲜明的等级

梅山教神祇除张五郎外,还有上峒梅山胡大王、中峒梅山李大王、下峒梅山赵大王以及铜板仙师、铁板仙师、张赵二郎、圣主三郎、茅山七郎、闾山九郎、横山十郎、盘古大仙等,这些神祇置于下龛之中,统称坛神,无高低上下之分。特别有趣的是,梅山猎人携带张五郎等猎神偶像上山“赶肉”,若一无所获,少不了用楠竹枝将猎神打一顿。这体现了梅山教不但主张诸神平等,而且主张人神平等。

叶明生先生谈及《海游记》产生的背景时说:“在建阳清醮道场中,以往都要挂一套三坛图之神图。其左坛图之中间特大神像为清阳法主(即张世魁);右坛图之中间特大女神为奶娘法主(即陈靖姑),中间之中坛图主神为九郎法主(许真人,亦有道坛称徐甲)。”(7)从三坛图可看出,闾山九郎尊居中坛之首。他的两大门徒——“五郎大将”张世魁,“大奶夫人”陈靖姑分居左、右两坛之首,其余神祇屈居三坛之下,足见闾山教等级森严。

(三)梅山教流行于下流社会,闾山教渗透到了上流社会

梅山教原本是居住在荒僻山区,靠“刀耕火种”“摘山狩猎”为生的下层民众信仰的宗教。后来由于它的影响大,张五郎偶像在梅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并被视为下坛神祇供奉在“福神”的下龛中。清康乾时期,大兴文字狱,翻天倒立张五郎被逐出下龛,于是猎人将其置于角落里、山洞中,称作“坛山神”。大批无业游民则携带张五郎塑像作为“掮龙船”“打大卦”或沿门乞讨的工具,从而进入了“下九流”。

闾山教虽在下层民众中广为信仰,但也渗透到了上流社会仕宦阶层。《建宁府志》言:清城徐清叟,南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子妇怀孕十七个月不产,举家忧虑。忽一妇蹱门,自称姓陈(即陈靖姑),专医产。徐喜,留之以事告陈妇。曰:“易事耳。令徐别治有楼之室,楼心凿一穴,置产妇于楼上。又令备数仆持杖楼下,候有物坠地即捶死之。继而产一蛇,长丈余,自窍而下,举家相庆。酬以礼物,俱不受。令其亲书‘徐某赠救产陈氏’数字。且曰:某居福州古田县某处,左右邻舍某人……后清叟知福州,遣人寻访所居邻舍。云:‘此间只有陈夫人庙,常化身救产。’细视之,则徐所题手帕悬于像前矣。”(8)闾山教陈靖姑救产既影响到上流社会中福州知府徐清叟,后来还在福建形成两大系统,流传到江浙一带。至明万历以降,一批文人墨客以陈靖姑信仰传说为蓝本,创作了小说《海游记》、傀儡戏《夫人传》、丽水鼓词《陈十四夫人传》等,从而使闾山教进一步为上流社会所重视。

(四)梅山教具有叛逆个性,闾山教富于幻想精神

梅山教乃黄巾张角所创太平道与瑶人狩猎习俗结合的产物,其叛逆个性是非常明显的。梅山《五郎咒》中“一翻天来天也动,二翻地来百草黄”就是形象的写照。在梅山《狩猎经·黑山断路诀》中,把叛逆个性抒发得淋漓尽致。诀言:“扳天就地,扳地就天。移转冲头作冲尾,移转冲尾作冲头。树木倒生船倒上,斩天斩地斩山河。上不许飞禽而过,下不许蚂蚁爬行。天暗黑地暗黑年暗黑月暗黑日暗黑时暗黑,十万河山尽暗黑。上塞黄河九曲水,下塞梅山十峒头。转身隔山一栋屋,化为茅坪一个。”

闾山教由于产生在福建沿海地区,海阔天空,任凭幻想。就拿闾山九郎、张五郎、陈靖姑三大神祇来说。闾山九郎一名徐甲,与秦始皇派往蓬莱三岛采长生不老药的徐市(一作“徐福”)同姓。张五郎称清阳法主。清阳即青阳,据杨宽所著《战国史》,长沙古称“青阳城”。长沙西二百余华里的安化芙蓉山,又名“青阳山”,闾山巫师将梅山张五郎“请”到了闾山,却留下“清阳法主”的化名。陈靖姑则被幻想为观音大士一根头发投胎而成。还有,“今福建龙岩一带闾山教道士惟在师台上设‘闾山正堂’。即在师台上放一张八仙桌,上置香案,还摆一副‘江州府闾山正堂’的印斗”(9)。按江州府在今重庆市内,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任职江州,后创五斗米道于江州鹤鸣山。闾山教徒将闾山教与道教并列起来了,通过以上种种幻想,进一步增加了闾山教的神秘色彩。(www.xing528.com)

社会发展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梅山教和闾山教都失去了存在价值。但回顾近现代史,在梅山教信仰圈内,涌现出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李燮和,特别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等。毛泽东有四位上梅山老师校长张干、国文老师袁吉六、历史教员罗之鲲和物理老师罗教铎。他们均向毛泽东传播了梅山精神。在闾山教信仰圈内,涌现出大批探险航海家、工商界人士,他们有的远涉重洋,创业海外,有的驻足沿海,以实业兴国,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从而派生出当代的“海派文化”。这些都并非偶然。

注释

(1)《史记·封禅书》第224页。

(2)《中国史纲要》第207页。

(3)《史记·孝武本纪》。

(4)(明)无根子集,叶明生校注:《海游记》,台北: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民俗曲艺丛书》,2000年版。

(5)《史记·封禅书》第221页。

(6)《海游记》第61页。

(7)《海游记》第22页。

(8)《海游记》第19页。

(9)《闾山教广济坛科仪本汇编》第29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