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金融经营体制的问题与不足及优化措施

当前金融经营体制的问题与不足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金融经营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既有长期以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问题,也有在现有经济大环境下暴露出来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很有必要正视当前金融经营体制的缺陷与不足。目前发行债券的企业需要评级机构出具评级报告,由于实行买方付费制,因此评级的客观性得不到保障。让信用产品的刚性兑付格局被打破,让潜在信用风险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让未来的信用评级更加准确地反映违约风险,这本身是正确的方向。

当前金融经营体制的问题与不足及优化措施

当前金融经营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既有长期以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问题,也有在现有经济大环境下暴露出来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2020年之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重创国内外经济。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很有必要正视当前金融经营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一)信用制度不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我国信用制度建设依然有待改善,目前在实际业务中,信用制度建设所暴露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点。

(1)银行体系的信用数据不全面、标准不一致、信息开放程度低。除了信贷业务,各家银行的转账、结算记录都是信息孤岛,从而无法耦合并产生有用的信用信息。相比之下,互联网消费平台则结合了消费结算数据,利用统计建模,完成对用户人群特征的刻画,并实现大数据授信。因此,促进金融机构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信息共享,对提升信用数据可靠性有很大作用。

(2)资本市场信用评级客观性存疑,等级区分度小。目前发行债券的企业需要评级机构出具评级报告,由于实行买方付费制,因此评级的客观性得不到保障。另外,债券市场独特的发行门槛造成存续债券绝大多数的评级集中在AA+和AAA,而这些债券本身的信用资质离差较大,并不能一并仅仅归为这两个信用评级。

(3)信用产品市场的刚性兑付须有序打破。长期以来我国的信用产品存在刚性兑付,这种隐形规则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打破,但集中式爆发的模式往往对资本市场冲击较大。让信用产品的刚性兑付格局被打破,让潜在信用风险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让未来的信用评级更加准确地反映违约风险,这本身是正确的方向。当前,中国监管部门应该把握好度,既要让风险逐渐释放出来,又要避免风险的集体爆发与相互叠加,避免防范风险的行为本身加剧风险。

(二)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市场化

在资本市场起步的时候,为了保护投资者、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我国股市制定了T+1和涨跌停板等限制措施。在特定阶段,这些措施的确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令我国资本市场随着我国经济腾飞不断壮大。

然而,当前股票市场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变:2019年末A股总市值约为59万亿元人民币,是1991年末的5 400多倍;机构投资者稳步增长,已成为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逐步放开,炒壳炒小的动机已然不存在;科创板、创业板涨跌停限制放宽到20%,使各价位流动性大为改善,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在目前阶段,资本市场中尚有一些非完全市场化制度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而得以延续,如主板涨跌幅限制设为10%、主板尚未实行注册制改革、T+1交易模式等。这些制度限制随着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须有所调整。(www.xing528.com)

(三)银行资产质量顺周期性波动较强

迄今为止,我国银行业进行过三次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分别为1999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2005年四大行上市前,以及2011年后钢贸不良贷款处置时期。这三次不良贷款剥离主要是为了让银行快速处置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资产以满足监管要求,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模式化扩张所伴随的结构性问题。

从历史上看,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分轻工、装备制造和化工等中低端制造业领域以及贸易流通领域。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周期、银行管理思维模式落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改革开放前30年,由于下游房地产、制造业需求旺盛,各地集中上马一批低附加值、重资产、盈利能力较弱的制造业投资,这些投资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造成了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而2010年后贸易融资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则是银行在缺乏盈利突破口时加大风险敞口所致,暴露出发展理念落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放缓,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出现贷款违约,银行的资产质量再次成为关注焦点。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企业家座谈会上就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银行业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现有金融经营体制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较弱

在现有体制下,金融资源大量倾斜于大型国有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金融支持。从长期看,这些企业的发展速度将受到很大牵制。

综观世界各国,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主要瓶颈在于企业可抵押资产较少、信用风险较高、单笔业务的成本费用率高等。这些因素使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并不热衷于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问题则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如果采取科学的业务模式,还是能取得良好成效的;又如,当前的金融体系仍倾向于为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专注于投资有高成长潜力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从而导致金融服务对象的结构失衡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