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设计一堂有深度、有广度的课程

如何设计一堂有深度、有广度的课程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文言字词并翻译课文。学习相关论述让新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是简单地定为目标,而要真正挖掘文本内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联。可以考虑设计一两个主问题来撑起这堂课的骨架。本节课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设计的是有梯度、有深度、有宽度、有高度、有温度。那么无论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是本次活动的主题都将得到很好的贯彻。

如何设计一堂有深度、有广度的课程

愚公移山》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寓言,整个第六单元是以感悟古人的品格志趣为主题的单元。这一单元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这篇寓言就是以生动寓言故事彰显人物品格的作品。作为文言文作品,教师要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这是单元教学的建议。所以教师上课必须抓住“言”和“文”进行教学。一般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文言字词并翻译课文。第二课时重点由言入文,在弄懂文言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内涵。本节课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从教师设计的目标来看,基本确定了这样几个目标:寓意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知;愚公精神的理解与学习继承。就这三个目标来看,基本上可以整合为围绕一个点进行。这个点就是愚公精神。结合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来看,目标定位是准确的。

其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包罗政治、经济、文化、精神、历史地理的各个方面。语文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和学科,本身就具备了天然的文化要素和精神内核。就愚公移山来看,作为经典的文言类寓言故事,言在外而意在内。文言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根本要素,寓意则是借用文言而承载的精神内涵。不论是言还是意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这愚公精神:有远大的目标;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品质;造福子孙的魄力和担当,这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本课文本的理解重点围绕“愚公精神”展开就是最好的突破点,理解了“愚公精神”也就明确了这个学习目标。学习相关论述让新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是简单地定为目标,而要真正挖掘文本内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联。活学学活,活用用活,这当然就需要全体教师能够真学才能学真,不是留在笔记上,而是留在头脑里,实践在行动上,传承在课堂上。绝不可简单的说教,包括我们的道法思政课。

从教师教学的过程来看:

(一)导入环节

(1)利用愚公移山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故事层面的整体感知,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2)利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曾引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和精神的探究兴趣,这个悬念式导入更是紧扣文本抓住学生胃口,也扣住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研读探究环节:教师设计了10个问题推进课堂教学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2)“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有什么作用?(www.xing528.com)

(3)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4)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5)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6)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7)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歧?

(8)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9)“愚公精神”是什么?给我怎样的启示?

(10)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这10个问题围绕愚公形象和精神展开,总体感觉有些零碎。可以考虑设计一两个主问题来撑起这堂课的骨架。如紧紧依托导入中提到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设计第一个主问题:文章怎样突出愚公形象的伟大?愚公伟大在哪里或者伟大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第二个主问题:紧紧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今天我们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讲一讲你知道的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的故事。第一个主问题紧扣文本之“本”进行教学,第二个主问题依托文本之“本”延伸拓展。教学既不脱离文本本身,也明显超越文本本身。在进行第一个主问题教学时教师利用巧妙设疑的方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写法技巧:烘托、衬托、对比等方法突破人物形象的刻画与突出以及寓言故事的寓意这个重难点。在进行第二个主问题教学时教师依托上一个问题总结出的愚公精神作为发问的起点,顺势引导学生追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尤其学生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精神都比较陌生,教师要做适度的讲解与诠释,还要抓住初一学过的邓稼先等人物事迹,引领学生深度感知这些历史中蕴含的无穷无尽的精神内涵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亘古不变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愚公精神”,这样在得到学生共鸣的基础上再去让学生举例来诠释新时代的“愚公精神”那就容易多了。大到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小到生活学习中攻坚克难的事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本节课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设计的是有梯度、有深度、有宽度、有高度、有温度。那么无论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是本次活动的主题都将得到很好的贯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